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尤其是在高中化学教育阶段,随着知识难度、深度与广度的提升,教材中安排的实验比例也有所扩大,微型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与增强能力的重要资源与途径.
关键词:微型实验;化学思维;学习兴趣;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86-02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陈春梅(1980.4-),女,江苏省南通海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微型实验的引用,为化学课堂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微型实验辅助下高效率的学习化学知识,且习得更多技能.本文从以下五点进行分析.
一、利用微型实验导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实验通常是指小实验,操作简便、步骤较少、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一节课教学中,导入不仅是第一个环节,还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如此,为通过借助微型实验助力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导入新课,这与以往的口述相比显得更具吸引力,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当讲到“金属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先操作“滴水点灯”的微型实验,提前往酒精灯的灯心中藏一小块金属钠,课堂上用滴管往灯心上滴几滴水,酒精灯瞬间被点燃,由学生自由猜测原因,激活他们的思维,揭示是钠在起作用,顺势引出新课.接着,教师讲述:钠与水是怎么发生反应的?生成什么物质?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微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学生观察和表述现象,预设:钠投入水里后浮在水面上,有气体产生,同时熔化成闪亮的小圆球;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等,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微型实验设计新课导入环节,与传统的导课方向显得新颖、个性,能够快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心理,促使他们对新课充满学习兴趣与无限期待.
二、应用趣味微型实验,活跃化学课堂氛围
由于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及创造新物质,知识显得抽象难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要求较高,他们学习起来还感到机械无趣.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巧妙应用趣味微型实验讲授知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趣味化的环境中积极学习与探索.
比如,在实施“氨”教学时,研究氨的水溶性与氨水呈碱性时,教师可以演示“氨溶于水”的微型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中预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然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学生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教师据此设计引导性问题:烧瓶内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使其探究实验的本质:较大量的氨溶于较小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由此验证结论.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应用趣味性的微型实验,不仅能够活跃化学课堂氛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转变学习方式,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氨极易溶于水,及氨水呈碱性.
三、运用生活微型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化学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是与现实生活却有着紧密联系,不仅教材中蕴含着不少生活化元素,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化学现象的存在.要想借助微型实验助力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实际生活同所授内容间的衔接点,科学运用生活化微型实验调节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实验辅助下学习效果更佳.
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为例,当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生活化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点火?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测与见解,然后操作微型实验:用玻璃管对着预先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突然燃烧,由于他们知道用嘴吹气会产生二氧化碳,看到二氧化碳将火点燃,将会十分震惊,迫切想要找到实验中的原理与本质.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着重研究脱脂棉燃烧所需的两个条件,即为有氧气与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让他们一起动手完成实验,亲自证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生成氧气,且释放热量.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设计微型实验,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探索中,借此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最终优化学习成效.
四、实时引入微型实验,启迪学生化学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和学的互动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当讲解一些重点、难点或疑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与运用一些微型实验,为师生双方提供更多的互动契机,改善互动效果.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目标知识实施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且给予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启迪他们的化学思维.
在教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过程中,当学习到乙醇的分子结构式时,教师提示学生借助金属钠来辨别,演示“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微型实验:先往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再往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要求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同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对比,使其得出结论:说明乙醇与钠反应也产生氢气,乙醇分子中有类似于水的结构,有O-H键,结构为CH3CH2OH.
如此,教师在本节课的难点处实时引入微型实验,引领学生在实验下推断出乙醇的结构,使其亲历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及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与喜悦,增强他们的化学认知.
五、开发课外微型实验,拓展学生化学视野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微型实验不仅适用于课内,同样适用于课外,教师需以做好课内教学工作为前提,围绕同一主题积极开发课外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补充课内教学的不足,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們拥有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操作微型实验,辅助他们牢固掌握课内知识.
在“基本营养物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操作“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的微型实验,有的同学可能这样设计:第一步,取200g豆腐放入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棒搅拌,捣碎到不再有块状存在,过滤后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和白色滤渣;第二步,取上述豆腐滤液2mL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草酸钠溶液,试管中立即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说明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且溶于水,不一定与蛋白质相结合;第三步,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滤渣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硝酸,然后微热,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滤渣变成黄色,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氨水,黄色转变成橙黄色,这就是蛋白质的黄色反应.
上述案例,教师将微型实验的操作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指导学生把课堂上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应用至课下,既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微型实验的价值,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自如的引用微型实验,尽可能穿插中新课导入、课中讲授、课尾小结及课外活动中,为化学教学提供更多助力支持,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美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3):131.
[2]杨永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10):67-68.
[责任编辑:季春阳]
关键词:微型实验;化学思维;学习兴趣;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7-0086-02
收稿日期:2021-06-25
作者简介:陈春梅(1980.4-),女,江苏省南通海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
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大力倡导微型实验的引用,为化学课堂增添更多生机与活力,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其在微型实验辅助下高效率的学习化学知识,且习得更多技能.本文从以下五点进行分析.
一、利用微型实验导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微型实验通常是指小实验,操作简便、步骤较少、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在一节课教学中,导入不仅是第一个环节,还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同样如此,为通过借助微型实验助力化学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型实验导入新课,这与以往的口述相比显得更具吸引力,能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
例如,在开展“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当讲到“金属与水的反应”时,教师先操作“滴水点灯”的微型实验,提前往酒精灯的灯心中藏一小块金属钠,课堂上用滴管往灯心上滴几滴水,酒精灯瞬间被点燃,由学生自由猜测原因,激活他们的思维,揭示是钠在起作用,顺势引出新课.接着,教师讲述:钠与水是怎么发生反应的?生成什么物质?演示“钠与水反应”的微型实验:在小烧杯中加入约1/2的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盖上表面皿.学生观察和表述现象,预设:钠投入水里后浮在水面上,有气体产生,同时熔化成闪亮的小圆球;反应后滴有酚酞的水溶液变红色;等,进一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利用微型实验设计新课导入环节,与传统的导课方向显得新颖、个性,能够快速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心理,促使他们对新课充满学习兴趣与无限期待.
二、应用趣味微型实验,活跃化学课堂氛围
由于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及创造新物质,知识显得抽象难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要求较高,他们学习起来还感到机械无趣.对此,高中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巧妙应用趣味微型实验讲授知识,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趣味化的环境中积极学习与探索.
比如,在实施“氨”教学时,研究氨的水溶性与氨水呈碱性时,教师可以演示“氨溶于水”的微型实验: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里(水中预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然后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学生可以看到烧杯里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教师据此设计引导性问题:烧瓶内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使其探究实验的本质:较大量的氨溶于较小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由此验证结论.
针对上述案例,教师应用趣味性的微型实验,不仅能够活跃化学课堂氛围,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转变学习方式,还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氨极易溶于水,及氨水呈碱性.
三、运用生活微型实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化学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是与现实生活却有着紧密联系,不仅教材中蕴含着不少生活化元素,生活中更是有着广泛化学现象的存在.要想借助微型实验助力高中化学教学,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实际生活同所授内容间的衔接点,科学运用生活化微型实验调节课堂教学,吸引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化场景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他们在实验辅助下学习效果更佳.
以“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学为例,当研究过氧化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生活化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点火?鼓励学生自由讨论,提出各自的猜测与见解,然后操作微型实验:用玻璃管对着预先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突然燃烧,由于他们知道用嘴吹气会产生二氧化碳,看到二氧化碳将火点燃,将会十分震惊,迫切想要找到实验中的原理与本质.接着,教师引领学生着重研究脱脂棉燃烧所需的两个条件,即为有氧气与温度达到自身的着火点,使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所需的实验药品与仪器,让他们一起动手完成实验,亲自证明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后生成氧气,且释放热量.
对于上述案例,教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设计微型实验,吸引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探索中,借此调动他们的学习主体性,发展其创造性思维,最终优化学习成效.
四、实时引入微型实验,启迪学生化学思维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教和学的互动过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当讲解一些重点、难点或疑点知识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与运用一些微型实验,为师生双方提供更多的互动契机,改善互动效果.为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围绕目标知识实施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学习中,且给予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启迪他们的化学思维.
在教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过程中,当学习到乙醇的分子结构式时,教师提示学生借助金属钠来辨别,演示“金属钠与乙醇的反应”微型实验:先往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再往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孔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要求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同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对比,使其得出结论:说明乙醇与钠反应也产生氢气,乙醇分子中有类似于水的结构,有O-H键,结构为CH3CH2OH.
如此,教师在本节课的难点处实时引入微型实验,引领学生在实验下推断出乙醇的结构,使其亲历体验整个探究过程,及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与喜悦,增强他们的化学认知.
五、开发课外微型实验,拓展学生化学视野
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微型实验不仅适用于课内,同样适用于课外,教师需以做好课内教学工作为前提,围绕同一主题积极开发课外微型实验,不仅可以补充课内教学的不足,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他們拥有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所以,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操作微型实验,辅助他们牢固掌握课内知识.
在“基本营养物质”教学中,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课下操作“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的微型实验,有的同学可能这样设计:第一步,取200g豆腐放入烧杯中,加入20mL蒸馏水,用玻棒搅拌,捣碎到不再有块状存在,过滤后得到无色澄清的滤液和白色滤渣;第二步,取上述豆腐滤液2mL于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草酸钠溶液,试管中立即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说明豆腐中含有丰富的钙质,且溶于水,不一定与蛋白质相结合;第三步,取上述白色的豆腐滤渣少许,放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浓硝酸,然后微热,可以看到白色的豆腐滤渣变成黄色,冷却后,加入过量的氨水,黄色转变成橙黄色,这就是蛋白质的黄色反应.
上述案例,教师将微型实验的操作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指导学生把课堂上中学习到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应用至课下,既能够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充分意识到微型实验的价值,根据实际教学需求灵活自如的引用微型实验,尽可能穿插中新课导入、课中讲授、课尾小结及课外活动中,为化学教学提供更多助力支持,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发展他们的化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美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探索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2(3):131.
[2]杨永芹.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方式研究[J].高中数理化,2019(10):67-68.
[责任编辑:季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