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高院的实践中,数字法庭如何实现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结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数字法院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建设首都法院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并结合法院业务构建审判业务支持平台,为法院内部的院领导、审判业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提供全数字化的办公环境,对审判业务信息进行全数字化管理,并能够对案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对领导决策提供辅助。
作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法院通过10多年对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探索,尤其是在2003年前后高院技术处信息技术专家对全市法院信息系统应用做了五年建设规划,并通过对“数字法院”方案的不断论证和完善、通过对项目开发商的考察与选择、通过对项目开发监督以及后期应用推广,使得北京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大步提高,同时还锻炼并培养了一支既了解审判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信息应用专家和技术队伍,并为今后北京法院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中、基层三级共享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高院)的数字法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京市法院信息网络系统涵盖全市所有的法院和派出法庭,包括1个高级法院、3个中级法院(含铁路运输中级法院)、18个基层法院和55个派出法庭。北京市各级法院都建立了本院的综合管理信息机房,集成了通信、视频、监控、网管等多方面的功能,部分法院还部署了KVM系统,实现了机房中设备的集中操作和管理。全市法院建成了由信息传输平台、审判业务应用平台、办公终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传输平台包括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等,是各级法院、派出法庭之间审判业务数据传输、交换、共享的基本通道,经过多次升级和改造。目前,北京高院到各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之间的带宽为100M,基层法院到派出法庭之间的网络带宽是10M,实现了信息网络、语音专网、视频专网的“三网合一”。
审判业务应用平台以案件审判信息管理为核心,开发了多个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法庭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内部网站系统、远程立案系统、电子签章系统、庭审光盘刻录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委托拍卖系统、视频应用系统、采集存储系统等应用系统软件,涵盖了北京法院所有审判工作,并在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形成了北京法院司法信息数据库。同时,北京市上下级法院之间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已完全实现了三级法院审判信息的共享与应用。
通过各种平台的建设,北京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以审判业务系统、数字法庭和数字审委会为主要应用的数字法院应用,基本满足了当前的审判业务需要。
实现审判信息共享
数法院办理案件主要有立案、审理、结案、归档等工作环节。开庭是审理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开庭过程会涉及案件所有诉讼参与人,是案件所有信息高度集中与深入应用的场所。而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独任审判和合议庭审判所可能产生的司法腐败、统一执法标准。这两部分重要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整个审判过程将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因此,数字法庭系统和数字审委会系统的应用在数字法院的整体应用中地位非常重要。
在北京高院的司法实践中,围绕预定法庭、辅助庭审和庭审信息应用几个方面的内容,数字法庭系统能够对庭审工作提供全面支持。
法庭预定
案件承办人或书记员通过法庭预定系统进行法庭预定,系统可以自动判别法庭预定是否冲突,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开庭公告,并将开庭公告在对外公开的电子大屏上进行公示。法院物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法庭预定查看系统看到法庭的预定情况,并做好相关法庭的开庭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庭维护计划,充分保证法庭环境。
辅助庭审
法庭环境建设是数字法庭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高院法庭原有的庄严肃穆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化、数字化的元素:液晶数字电视悬挂在审判区两旁,在审判区和旁听席天花板顶部,有多个视频摄像头,音视频采集设备与中央控制设备结合,实现语音激励功能,即捕捉当前音源方位的图像进行采集。旁听席的群众可以通过两台电视屏幕清晰看到审判席和控、辩席及罪犯嫌疑人的画面。
书记员可以通过部署在PC终端上的智能庭审系统轻松地控制实物展台、DVD播放机等证据展示设备。控辩双方座席设置了VGA、网络等设备接口,公诉人和律师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展示声、像、文字证据。融入这些功能的法庭,整个开庭审理过程不但让诉讼参与人一目了然,旁听群众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庭审信息应用
当案件开庭审理为公开审理时,有权限的法院领导可以通过庭审直播点播系统观看庭审直播实况,实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此外,直播点播系统可以对案件评估、法官考核工作提供支持。
自数字法庭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庭室反应良好。截止到今年1月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共有1090个案件使用该系统开庭1153次,积累庭审视频资料达348G。
记者手记:记录进步
建设数字法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
走进数字法庭,能感觉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法庭的墙壁上多了若干个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以及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座位上的一些IT设备。除了感到数字审委会的系统比较复杂之外,其他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也因此感到数字法庭的建设应该会很简单。
其实,数字法庭的建设并不简单,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业务运营系统,涉及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带来的法庭庭审的变革也带动了整个法院工作的变革,从而引领了法院司法实践的发展。
这些系统和设备是无声无息的,但其有声的影像能够生动地记录我国法院司法实践的公正与进步;这些系统和设备也是冰冷无情的,但众多法院对其的应用能够充分地体现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和案件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对事业的推进,对人的尊重,对公平与正义等核心社会价值的追求……有了这些,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正是建设数字法庭的真正意义所在。
数字法院是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建设首都法院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并结合法院业务构建审判业务支持平台,为法院内部的院领导、审判业务人员、行政办公人员提供全数字化的办公环境,对审判业务信息进行全数字化管理,并能够对案件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应用,对领导决策提供辅助。
作为全国法院信息化建设的试点单位之一,北京市法院通过10多年对信息化建设的学习和探索,尤其是在2003年前后高院技术处信息技术专家对全市法院信息系统应用做了五年建设规划,并通过对“数字法院”方案的不断论证和完善、通过对项目开发商的考察与选择、通过对项目开发监督以及后期应用推广,使得北京法院信息化应用水平大步提高,同时还锻炼并培养了一支既了解审判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和产品的信息应用专家和技术队伍,并为今后北京法院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中、基层三级共享
经过多年的努力,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高院)的数字法原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北京市法院信息网络系统涵盖全市所有的法院和派出法庭,包括1个高级法院、3个中级法院(含铁路运输中级法院)、18个基层法院和55个派出法庭。北京市各级法院都建立了本院的综合管理信息机房,集成了通信、视频、监控、网管等多方面的功能,部分法院还部署了KVM系统,实现了机房中设备的集中操作和管理。全市法院建成了由信息传输平台、审判业务应用平台、办公终端系统等几部分组成的信息网络系统。
信息传输平台包括路由器和核心交换机等,是各级法院、派出法庭之间审判业务数据传输、交换、共享的基本通道,经过多次升级和改造。目前,北京高院到各中级法院、基层法院之间的带宽为100M,基层法院到派出法庭之间的网络带宽是10M,实现了信息网络、语音专网、视频专网的“三网合一”。
审判业务应用平台以案件审判信息管理为核心,开发了多个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法庭系统、数字审委会系统、内部网站系统、远程立案系统、电子签章系统、庭审光盘刻录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委托拍卖系统、视频应用系统、采集存储系统等应用系统软件,涵盖了北京法院所有审判工作,并在应用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形成了北京法院司法信息数据库。同时,北京市上下级法院之间利用数据库复制技术已完全实现了三级法院审判信息的共享与应用。
通过各种平台的建设,北京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以审判业务系统、数字法庭和数字审委会为主要应用的数字法院应用,基本满足了当前的审判业务需要。
实现审判信息共享
数法院办理案件主要有立案、审理、结案、归档等工作环节。开庭是审理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指在审判人员主持下,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和形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的诉讼活动。开庭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能有效地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开庭过程会涉及案件所有诉讼参与人,是案件所有信息高度集中与深入应用的场所。而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有利于防止或减少独任审判和合议庭审判所可能产生的司法腐败、统一执法标准。这两部分重要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后,整个审判过程将更加公开、公正、透明,因此,数字法庭系统和数字审委会系统的应用在数字法院的整体应用中地位非常重要。
在北京高院的司法实践中,围绕预定法庭、辅助庭审和庭审信息应用几个方面的内容,数字法庭系统能够对庭审工作提供全面支持。
法庭预定
案件承办人或书记员通过法庭预定系统进行法庭预定,系统可以自动判别法庭预定是否冲突,同时系统将自动生成开庭公告,并将开庭公告在对外公开的电子大屏上进行公示。法院物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法庭预定查看系统看到法庭的预定情况,并做好相关法庭的开庭准备工作,制定相应的法庭维护计划,充分保证法庭环境。
辅助庭审
法庭环境建设是数字法庭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高院法庭原有的庄严肃穆中融入了许多现代化、数字化的元素:液晶数字电视悬挂在审判区两旁,在审判区和旁听席天花板顶部,有多个视频摄像头,音视频采集设备与中央控制设备结合,实现语音激励功能,即捕捉当前音源方位的图像进行采集。旁听席的群众可以通过两台电视屏幕清晰看到审判席和控、辩席及罪犯嫌疑人的画面。
书记员可以通过部署在PC终端上的智能庭审系统轻松地控制实物展台、DVD播放机等证据展示设备。控辩双方座席设置了VGA、网络等设备接口,公诉人和律师可通过笔记本电脑展示声、像、文字证据。融入这些功能的法庭,整个开庭审理过程不但让诉讼参与人一目了然,旁听群众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庭审信息应用
当案件开庭审理为公开审理时,有权限的法院领导可以通过庭审直播点播系统观看庭审直播实况,实时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此外,直播点播系统可以对案件评估、法官考核工作提供支持。
自数字法庭系统投入使用以来,系统运行稳定,业务庭室反应良好。截止到今年1月底,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共有1090个案件使用该系统开庭1153次,积累庭审视频资料达348G。
记者手记:记录进步
建设数字法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很难一言以蔽之的问题。
走进数字法庭,能感觉到的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法庭的墙壁上多了若干个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以及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座位上的一些IT设备。除了感到数字审委会的系统比较复杂之外,其他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也因此感到数字法庭的建设应该会很简单。
其实,数字法庭的建设并不简单,液晶显示屏和视频摄像头的背后,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业务运营系统,涉及到法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带来的法庭庭审的变革也带动了整个法院工作的变革,从而引领了法院司法实践的发展。
这些系统和设备是无声无息的,但其有声的影像能够生动地记录我国法院司法实践的公正与进步;这些系统和设备也是冰冷无情的,但众多法院对其的应用能够充分地体现司法机关对诉讼当事人和案件审理人员的人文关怀。
对事业的推进,对人的尊重,对公平与正义等核心社会价值的追求……有了这些,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这正是建设数字法庭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