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析研究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深刻把握加强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方针和重点,努力探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性,切实有效地做好我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 实施对策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个教学环节中相对较为难开展的活动,孩子的言行思想受多方面影响,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原因。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学校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育人功效呢?结合自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中的首位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
三、巧抓机遇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五、加强社会、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也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主编. 《德育新论(新世纪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易连云. 《重建学校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 实施对策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个教学环节中相对较为难开展的活动,孩子的言行思想受多方面影响,有来自家庭的,有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是影响未成年人的道德品质的重要原因。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学校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育人功效呢?结合自己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中的首位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在实践体验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
三、巧抓机遇利用节假日开展主题活动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
四、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五、加强社会、家庭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
也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鲁洁,王逢贤主编. 《德育新论(新世纪版)》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袁桂林. 《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3、易连云. 《重建学校道德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