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成长。
  关键词:渗透融合;多元思维;创新思维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独立的整体,在体育课上教师几乎不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只学习体育方面的内容。而新课标要求体育课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多种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的综合能力,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现将我在实际体育教学中的多学科知识渗透融合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信息科学技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根据我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和体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将计算机、INTERNET、录像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引入课堂教学。从而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在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
  1.利用各种图解,做成演示文稿,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
  2.画一些常用动作及基本动作结构图,做成简易的动画,如,跨越式调高动作过程,并配以文字说明。
  3.体育动作技术录像,必要时可播放慢动作。如,我在教授水平二的“前滚翻”动作的时候,让学生观看视频,电脑制作图解,并配以文字说明,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又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数学知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很喜欢研究性的数学知识。所以,我在水平三“耐久跑”一课就结合了数学知识,设计了几何图形,要每个小组以最短的路线、最短的时间跑完所有的线路,增强了耐久跑的趣味性,实际锻炼效果很好。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三、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很喜欢音乐,不但喜欢听,也喜欢唱。我在每次课的结束部分都设计了简单的律动,学生听着音乐,边唱边舞蹈,不但放松了身体,也愉悦了身心,在这样的环境下结束体育课,会为下一节课打下很好的基础。
  总之,体育教师应该认真钻研各学科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优势,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让多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体育教学中,使每一堂体育课都具有高效率、高质量,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杨小帆.基础教育阶段其他学科知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科技信息,2010(22).
  (作者单位 吉林省乾安县实验小学)
  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摘 要: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溺爱。这样的孩子对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溺爱;班主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自走上教育工作岗位开始,我就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几年来,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服从学校领导的一切安排,团结同事,与学生朝夕相处,不断进行班级管理的研究,总结出一系列的经验。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最大的困难是现在的学生
就指导初中学生增加描写的生动性进行了一些探讨。调动多种描写手段,生动再现场景,展现人物性格;学〉-7影视作品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人物心理,而是通过语言、行动、神态
叶圣陶先生的诗句“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出了品析词语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实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言语训练。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词语成为概括大意的关键词  如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师出示了三组词:  忧伤 哀痛  着急 悲伤  高兴 快乐  师:课文中有这样三组词语,同学们
摘 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教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同时,教师应努力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机会,教师还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直接参与数学实践,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有创造潜能的人,逐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法;情境;鼓励;重视;参与  培养怎样的人始终是教育要研究解
十五年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正确领导下,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发展,与其它各条战线的工作一样,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的理论工
Floyd方法在以迭代方式获取算符优先文法的优先函数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数据访问、函数修正以及优先关系与函数间的一致性检测。深入分析和利用优先矩阵所揭示的终结符间的性质,
新浪网从2009年在国内首推“新浪微博”以来,微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其用户也呈现爆发式增长,大学生是微博主要使用群体之一,由于徽博内容发布没有专门的监督机构,微博内容鱼龙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