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桥梁,也是人类表情达意的载体。而文章又是靠语言来表达和体现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如何,是他写作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的语言平淡乏味,缺少感染力,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懂得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二是平时的词汇积累有限;三是不会适时引用名言警句、古诗文等;四是不能锤炼自己的语言;五是语言的思想性不强等等。针对以上几个方面,我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美化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
一、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一个句子若不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就好像一潭不会流动的死水。只有在修辞方法的带动下,才能变死水为活水,语言才富有表现力。如:“我小心翼翼地骑着车,尽量避开路上的那些‘鱼雷’。可是路窄,有些路段只有中间一条缝,两边都是‘湖泊’。”在这里,作者用“鱼雷”、“湖泊”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后路上水洼的大小。又比如:“每当老天哭鼻子的时候,我就讨厌它。讨厌它的娇气,讨厌它的没完没了,讨厌它给我带来的烦恼。”这里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雨天的特点;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我对雨天的讨厌之情。另外还可以运用设问、反问、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给句子添加合适的修饰语
修饰语对形容事物的色彩、神态、声音、气味等最能增强语言的魅力。如:“月亮照在草原上。”语言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色彩、情感。改为“今晚的月亮该如何温柔地照在故乡的草原上。”改后的句中加上“今晚”交代了时间;加上“温柔”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情态;加上“故乡”则流露出思乡之情。又如:“这是一个男人。”这个句子只交代了人的数量、性别。改为:“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的男人。”改后的句子除了交代人的数量、性别,还写出了男子的年龄、头发特点。由此可见,没有修饰语的句子就好比一棵只有枝干没有绿叶的大树,光秃秃的,缺乏美感。而添加了修饰语的句子,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此外,还可在句中使用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也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这一点将在下文做详细阐述)。
三、适时引用
通过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也可以美化自己的语言,让人读后,或拍案叫绝,或掩卷深思,还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如:“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做了一个形象的诠释。”这里通过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让读者对无私奉献的美德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又如:“想要学习首先要意志坚定,要有毅力、有恒心,能经‘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辛苦,才会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成就。”这里的引用,强调了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由此可见,适时、恰当的引用,既能美化语言,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学会锤炼语言
传神精妙的动词,准确严谨的副词,都能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这样描写父亲爬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准确细致地写出父亲爬月台的步骤及动作的艰难,突出了父亲爱子情深。再比如:“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这里的“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主要”一词的运用,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总之,写人、叙事、状物都需要生动传神、准确严密的语言去抓住人或物的特点,否则语言的表达效果会大为逊色。
五、语言要有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一是指作文语言要有深度,这样才会让人过目不忘。好的作文语言总能给人一些启迪、一些经验、一些教育,其实这也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如“人生就是忘记与铭记所演的一场戏。当我们学会辨别那些无价值的灰尘碎砾与有价值的黄金财富时,我们才开始真正体会忘记与铭记的真正含义。”这几句话是作者对忘记与铭记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它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思考,其思想是深刻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二是指语言要有时代意义。作文不单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这样的作文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赞同,才能显出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如“如果我们把道德和灵魂比喻成一棵大树,存善念,便是这棵大树深扎于人生土壤的根系,行善举,便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要让道德和灵魂的大树枝繁叶茂日益葱茏,则必须常之一往。”这段话紧紧扣住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而展开论述,是十分具有时代意识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很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可。
六、变换句式
文章的句式也要富于变化,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或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整句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以避免语句呆板的毛病),这是美化语言的又一个好方法。如:“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这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学生的语言将不再是一碗白开水,淡而无味;如果能鼓励学生坚持下去,那么学生的语言也会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
一、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
一个句子若不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就好像一潭不会流动的死水。只有在修辞方法的带动下,才能变死水为活水,语言才富有表现力。如:“我小心翼翼地骑着车,尽量避开路上的那些‘鱼雷’。可是路窄,有些路段只有中间一条缝,两边都是‘湖泊’。”在这里,作者用“鱼雷”、“湖泊”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雨后路上水洼的大小。又比如:“每当老天哭鼻子的时候,我就讨厌它。讨厌它的娇气,讨厌它的没完没了,讨厌它给我带来的烦恼。”这里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雨天的特点;用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突出了我对雨天的讨厌之情。另外还可以运用设问、反问、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二、给句子添加合适的修饰语
修饰语对形容事物的色彩、神态、声音、气味等最能增强语言的魅力。如:“月亮照在草原上。”语言干巴巴的,没有一点色彩、情感。改为“今晚的月亮该如何温柔地照在故乡的草原上。”改后的句中加上“今晚”交代了时间;加上“温柔”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情态;加上“故乡”则流露出思乡之情。又如:“这是一个男人。”这个句子只交代了人的数量、性别。改为:“这是一个五十岁左右头发花白的男人。”改后的句子除了交代人的数量、性别,还写出了男子的年龄、头发特点。由此可见,没有修饰语的句子就好比一棵只有枝干没有绿叶的大树,光秃秃的,缺乏美感。而添加了修饰语的句子,犹如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充满了生命力和美感。此外,还可在句中使用一些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也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这一点将在下文做详细阐述)。
三、适时引用
通过引用古诗文、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也可以美化自己的语言,让人读后,或拍案叫绝,或掩卷深思,还可以点明主旨,深化主题。如:“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做了一个形象的诠释。”这里通过引用李商隐的诗句,让读者对无私奉献的美德有了更形象的理解。又如:“想要学习首先要意志坚定,要有毅力、有恒心,能经‘十年寒窗无人问’的辛苦,才会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成就。”这里的引用,强调了做学问的人,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由此可见,适时、恰当的引用,既能美化语言,又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四、学会锤炼语言
传神精妙的动词,准确严谨的副词,都能使我们的语言增色不少。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这样描写父亲爬月台:“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里连用“攀、缩、倾”三个动词,准确细致地写出父亲爬月台的步骤及动作的艰难,突出了父亲爱子情深。再比如:“天然放射线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这里的“主要”一词表明天然放射线大部分来自宇宙射线、地面和建筑物中的放射线、人体内部的放射线三个方面,但不排除来自于别的方面。“主要”一词的运用,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总之,写人、叙事、状物都需要生动传神、准确严密的语言去抓住人或物的特点,否则语言的表达效果会大为逊色。
五、语言要有思想性
所谓“思想性”,一是指作文语言要有深度,这样才会让人过目不忘。好的作文语言总能给人一些启迪、一些经验、一些教育,其实这也是作者人生观与世界观的表现。如“人生就是忘记与铭记所演的一场戏。当我们学会辨别那些无价值的灰尘碎砾与有价值的黄金财富时,我们才开始真正体会忘记与铭记的真正含义。”这几句话是作者对忘记与铭记的个人体验与感受,它给人一种启示、一种思考,其思想是深刻的,也是很耐人寻味的。二是指语言要有时代意义。作文不单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应该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这样的作文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与赞同,才能显出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如“如果我们把道德和灵魂比喻成一棵大树,存善念,便是这棵大树深扎于人生土壤的根系,行善举,便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要让道德和灵魂的大树枝繁叶茂日益葱茏,则必须常之一往。”这段话紧紧扣住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而展开论述,是十分具有时代意识的,这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很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可。
六、变换句式
文章的句式也要富于变化,或排比,或反复,或反问,或长短句结合,整散句搭配(整句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散句自由灵活,富于变化,可以避免语句呆板的毛病),这是美化语言的又一个好方法。如:“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茅盾《白杨礼赞》)这四个反问句组成一组排比,层层深入地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地讴歌了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展示了阔大而深远的境界。
综上所述,在日常作文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学生的语言将不再是一碗白开水,淡而无味;如果能鼓励学生坚持下去,那么学生的语言也会妙笔生花、下笔如有神的。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