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实验对比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州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定体系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大学生的一般运动能力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的教学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评价成绩均成正分布态。说明新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一般运动能力和综合评价成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我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也经历了从注重“三基”教育到体质教育再到目前的健康教育的过程。但是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样的课程考核模式更能拓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设计并论证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和学生成绩评定模式,以期为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州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552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对比法、测试法、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设计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习评价体系中指标的确立主要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把理论模型中的指标体系设计成问卷咨询表,请35位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经一致性检验,P﹤0.01,则认为专家意见的评估或预测的可信度好。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删除一些不能较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指标,保留专家认可的指标。后来又根据我校教务处的有关规定(所有课程的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和教务处专家的认可,最后编制了一套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体系主要包括5大项评价指标和15小项具体评价内容,其中学习评价、心理评价和社会评价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健身理论和运动能力指标中的爆发力能力和心肺耐力能力以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为主,运动能力指标中的技战术能力和竞赛能力主要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实验过程中还包括对学生的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这样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便能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然这种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指标体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基础指标测试
为了提高教学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减小其他因素的干扰,运用重新构建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验前评价,计算出綜合评价得分(包括身体形态指标和一般运动能力指标),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1分,最低分数是49分,平均分是67.14分,方差为6.8434;对照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0分,最低分数是50分,平均分是66.99分,方差为6.7347。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基础指标成绩进行T值检验,结果P>0.05,由此可以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视为同一水平。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综合测试情况
实验开始后,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严格按照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成绩评定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出每一个学生体育课程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96分,最低分数是77分,平均分是84.14分,方差为4.9834;对照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8分,最低分数是60分,平均分是73.87分,方差为5.9947。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T值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评价成绩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实验组D值为0.2825,偏度为0.4152(P<0.05),峰度为-0.9019(P<0.5);对照组D值为0.2815,偏度为-0.2617(P>0.05),峰度为-0.3858(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评价成绩均成正分布态。由此,说明了新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成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重新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定体系经过半年的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青睐。这种教学评价体系,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体现了大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能反映人体体质状况;生理机能变化;掌握运动技能程度;身心培养;体育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0-113.
[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改工作小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42.
[3]郑旗,李吉慧.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77.
作者简介:张威(1989-)男,湖州师范学院学生;
韩秋红(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湖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体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高教研究项目(课题编号GJD10010)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
2002年教育部颁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2003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我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也经历了从注重“三基”教育到体质教育再到目前的健康教育的过程。但是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效果、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什么样的课程考核模式更能拓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设计并论证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体系和学生成绩评定模式,以期为我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湖州师范学院大学一年级和大学二年级的552名大学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对比法、测试法、德尔菲法和数理统计法。
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定体系的设计
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习评价体系中指标的确立主要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把理论模型中的指标体系设计成问卷咨询表,请35位学校体育方面的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经一致性检验,P﹤0.01,则认为专家意见的评估或预测的可信度好。然后根据专家意见,删除一些不能较好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指标,保留专家认可的指标。后来又根据我校教务处的有关规定(所有课程的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和教务处专家的认可,最后编制了一套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体系主要包括5大项评价指标和15小项具体评价内容,其中学习评价、心理评价和社会评价主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健身理论和运动能力指标中的爆发力能力和心肺耐力能力以诊断性和终结性评价为主,运动能力指标中的技战术能力和竞赛能力主要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主,实验过程中还包括对学生的进步度评价、达成度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等;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和学生。这样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便能体现出评价内容的多元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当然这种评价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灵活运用指标体系。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基础指标测试
为了提高教学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减小其他因素的干扰,运用重新构建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体系,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每一个学生进行实验前评价,计算出綜合评价得分(包括身体形态指标和一般运动能力指标),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进行了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1分,最低分数是49分,平均分是67.14分,方差为6.8434;对照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0分,最低分数是50分,平均分是66.99分,方差为6.7347。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基础指标成绩进行T值检验,结果P>0.05,由此可以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基础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视为同一水平。
(二)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大学生综合测试情况
实验开始后,整个教学评价过程,严格按照新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成绩评定模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计算出每一个学生体育课程综合得分。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96分,最低分数是77分,平均分是84.14分,方差为4.9834;对照组大学生的最高分数是88分,最低分数是60分,平均分是73.87分,方差为5.9947。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大学生的综合成绩进行T值检验,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教学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另外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评价成绩进行了正态分布检验,实验组D值为0.2825,偏度为0.4152(P<0.05),峰度为-0.9019(P<0.5);对照组D值为0.2815,偏度为-0.2617(P>0.05),峰度为-0.3858(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评价成绩均成正分布态。由此,说明了新构建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成绩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重新构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定体系经过半年的教学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青睐。这种教学评价体系,集教育性、健康性、公平性、快乐性、现实性于一体,强化了终身体育意识的教育,体现了大学体育教育的作用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能反映人体体质状况;生理机能变化;掌握运动技能程度;身心培养;体育参与意识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符合“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0-113.
[2]《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修改工作小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42.
[3]郑旗,李吉慧.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177.
作者简介:张威(1989-)男,湖州师范学院学生;
韩秋红(1979-)女,内蒙古赤峰人,湖州师范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体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高教研究项目(课题编号GJD1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