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突破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88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生活化可以有效拉近生活与文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困惑点、争议点、拓展点等方面入手,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化;困惑点;拓展点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43-02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品味语言,还要培养他们成为适应社会发展,能与他人交流的人。因此,阅读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那怎样才能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呢?
  一、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
  其实,语文教材选文的许多内容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巧设话题,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与课文描述相似的情境,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燕子》一课,燕子虽然很常见,但实际上认真观察的学生很少。因此,在教学时,在学生把课文读熟以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文中对燕子的描写和你平时见到的燕子,在哪些地方相吻合呢?”这个问题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说:“我见过燕子斜着身子掠过的样子。”有的说:“我见过燕子‘唧’的一声由这边飞到那边的情景。”当阅读的文本与学生熟知的生活结合起来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对文本中的语言有了更为深刻的認知,整个课堂充满了活力。
  可见,从阅读文本与生活的相似点入手,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从学生阅读的困惑点入手
  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候单靠对课文内容的反复朗读,并不能使学生获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很容易出现让他们感到困惑的地方。这时候,教师如果能根据文本的内容特点,从生活入手,在学生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有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课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说说自己的困惑之处。在教师的鼓励下,有一个学生提出:“我们同学之间也经常互相赠送礼物,这些礼物让我们感到开心、快乐。可是,文中公仪休为什么要拒绝别人送给他的礼物呢?”面对学生问题,教师这样引领学生理解。
  师:在同学之间互相赠送礼物,你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
  生:是友情,是对朋友的喜欢。
  师:你们之间有利益关系吗?或者说同学送你礼物,想让你做什么?
  生:没有啊,就是为了让朋友开心。
  师:那文中别人送公仪休礼物也是这样的目的吗?
  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大官,他们送他礼物,是想让他行个方便。
  师:那你们觉得这样的礼物能收吗?为什么?
  生:不能,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果他收了别人的礼物就可能会违背自己的原则,为别人办事,就很难做到公平、公正、无私了。
   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透彻。可见,当学生阅读出现困惑时,教师可以借助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相关联的因素,引领学生层层剖析,理解问题的本质,使学生不光读懂了课文内容,而且对生活也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
  三、从阅读与生活的争议点入手
  教材选文所描写人物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有时候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冲突。这种冲突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阅读的争议点入手,引领他们多角度阅读文本,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桂花雨》一文,结尾处中有这样一句话:“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在读到这儿的时候,学生有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争议。面对学生的争议,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在母亲的眼里,其他孩子即使再优秀,你猜想一下,她会爱别的孩子胜过爱你吗?”学生很快答:“不会的。”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因为其他孩子再好也比不上自己的孩子好。”学生很自然地回答道。在学生初步明白这点后,教师再顺势问:“假如你是出门在外的孩子,你觉得外边的高楼大厦好还是自己的家好?”这样,从学生与文本阅读的争议点入手,循循善诱,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母亲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心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争议的时候,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知的,可以理解接受的生活入手,帮助学生搭建起沟通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触类旁通, 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从阅读与生活的共鸣点入手
  学生是情感的动物,很容易被文本中作者所流露的情感打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感受到文本所流露出的情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想想在平时生活中,面对这种情景时自己会有何感受;然后再引领学生进行情感迁移,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感同身受。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一课,虽然已经把课文读了好几遍,但是学生仍然很难感受到母亲的付出。在他们眼里,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理所当然的。为了帮助学生感受母亲的爱,教师以文中的“没想到”为媒介,让学生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妈妈为自己做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在教师的鼓励下,有的学生说:“家里一直被妈妈整理得干干净净的,我以为打扫卫生没有什么。可是,当妈妈让我整理自己的房间时,我没想到还挺麻烦的。”……这样,当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很快引起了学生与作者的共鸣,课堂教学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可见,从阅读与生活的共鸣点入手,引领学生展开阅读,可以唤起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产生共鸣,达到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五、从阅读与生活的拓展点入手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作者和编者智慧的结晶。这些文本,有的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有些通过优美的语句来表现主题,有的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明道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入手,拓展学生思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一路花香》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的描写:“如果没有你,主人哪能每天欣赏到美丽的花朵呢?”这句话的字里行间流露出挑水工对破水罐的赞美。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发现更多生活的美呢?教师鼓励学生用“如果没有……哪……”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生活中熟知的事情。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清洁工,哪来干净的马路呢?”有的……这样,不仅拓展了文本内容,而且学生也由狭隘的教材文本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的特点,与学生熟知的生活巧妙地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拓展学生视野,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增强语文课程的魅力。
  总之,阅读小天地,生活大舞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连接点,巧妙引导,以帮助学生搭建起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桥梁,全面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空间查询是GIS应用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 ,空间查询的功能和效率是GIS应用系统的重要指标。本文讨论了利用MapX实现空间查询的方法 ,包括基本的图形与属性数据互查和基于空间关系的复杂查询 ,并给出了详细的实现方法和流程。
该文论述了用户使用联机分析处理(OLAP)系统时,回退功能对整个分析过程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系统已有的上卷、下挖、切片、切块等功能基础上,提出基于缓存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机
[摘 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积累语言、建立联系、自主阅读、达成交际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 ;阅读教学;语言建构与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36-02  语文核心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品味辨析、强化实践等具体环节,让学生在适宜的氛围中深入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形成敏锐的语感,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认知规律;语感;情境;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01-0046-01  
本文研究了在静态曲面环境辐射度算法基础上的动态环境辐射度算法,并提出了判断景物阴影相交的中心点法和锥体相交法,最后讨论了如何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本算法.
本文简要介绍了IE应用环境与MFC开发环境对自动化实现的技术支持,并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采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实现了IE对象与本地进程的无缝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