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信息技术;兴趣;内涵;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1(B)—0042—0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网建成使用以来,笔者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方面积极实践,有以下几点突出的感受。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潜能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文言文《三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点击主题网站,三峡的奇山异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学生面对直观的画面惊叹不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当学生领略到三峡的神奇美丽后,再去读课文中的词句时,理解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心中有了景,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发挥、感受,反复品味,涵咏咀嚼,沉浸其中,学生的学习便进入了最佳的境界。
二、加深理解感悟,领会文章内涵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扩充信息量。有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去设计突破方法,但有些光靠语言很难解释清楚。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课文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感官作用于大脑,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通过播放介绍故宫的相关录像资料片,伴着生动的解说,笔者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故宫的建筑结构特点。随后,课件投影重点生字、词,这样做既省时效果又好。再投影三大殿的彩色图片,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建筑群,让学生重点阅读文本第六段,并找出作者的视角和方位词时,教师讲到说明文的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方位顺序)及说明建筑时选择观察点的重要性,使其深刻地体会到本文说明事物时抓事物特点的方法,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拓宽阅读视野,渗透情感教育
1.借助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主张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在紧密联系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做人。对初中生来说,仅靠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本中的阅读资源外,还需要阅读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他们从网上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这就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资源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其视野。
例如,学习了南宋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两首词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历经社会动乱的情感变化,深刻体会国破家亡给词人心灵带来的巨大伤痛,课后笔者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以便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独特人格魅力。通过拓展迁移,学生撰写出的阅读心得和专题小论文,都很有见地。
2.培养、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初中语文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的特点,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进课内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迁移。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布置作业时,笔者也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的作业。
3.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语文素养。结合语文课本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教师要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做好这方面的引导。
综上所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教学活动,尽管课前准备需要多费时、多费力,但无疑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视角,优化课堂结构。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1(B)—0042—0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语文课堂,使之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措施。笔者所在学校的校园网建成使用以来,笔者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整合方面积极实践,有以下几点突出的感受。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创设教学氛围,调动学生潜能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文言文《三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点击主题网站,三峡的奇山异水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图片、视频、文字介绍……学生面对直观的画面惊叹不已。“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当学生领略到三峡的神奇美丽后,再去读课文中的词句时,理解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心中有了景,阅读过程中再进一步想象、发挥、感受,反复品味,涵咏咀嚼,沉浸其中,学生的学习便进入了最佳的境界。
二、加深理解感悟,领会文章内涵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准确把握课文内容,扩充信息量。有的教材内容,语文教师虽然绞尽脑汁去设计突破方法,但有些光靠语言很难解释清楚。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课文中的文字与鲜明的视听形象有机结合,通过各种感官作用于大脑,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时,通过播放介绍故宫的相关录像资料片,伴着生动的解说,笔者首先让学生整体把握、初步感知故宫的建筑结构特点。随后,课件投影重点生字、词,这样做既省时效果又好。再投影三大殿的彩色图片,按照中轴线从南向北介绍故宫建筑群,让学生重点阅读文本第六段,并找出作者的视角和方位词时,教师讲到说明文的立足点。大殿正中朱漆方台、殿顶的中央雕金蟠龙,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空间、方位顺序)及说明建筑时选择观察点的重要性,使其深刻地体会到本文说明事物时抓事物特点的方法,很好地突破了重难点。
三、拓宽阅读视野,渗透情感教育
1.借助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视野。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主张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在紧密联系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学做人。对初中生来说,仅靠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课本中的阅读资源外,还需要阅读一些有价值的课外信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读物,让他们从网上寻找自己所需的资料。这就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课外获取信息的能力。网络资源为学生深入阅读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其视野。
例如,学习了南宋著名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两首词后,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历经社会动乱的情感变化,深刻体会国破家亡给词人心灵带来的巨大伤痛,课后笔者让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和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以便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词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独特人格魅力。通过拓展迁移,学生撰写出的阅读心得和专题小论文,都很有见地。
2.培养、锻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初中语文课标》的要求。针对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适合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的特点,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充分利用网络,广泛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促进课内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迁移。这样做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布置作业时,笔者也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开放的、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收集、整理、获取信息的作业。
3.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提升语文素养。结合语文课本每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探究活动,教师要联系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应做好这方面的引导。
综上所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课教学活动,尽管课前准备需要多费时、多费力,但无疑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视角,优化课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