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掌握技巧? 形成习惯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xj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对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本文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正确的预习策略,具体可从三方面入手,即: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掌握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查、问、写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小学生学习节奏的不断加快,课前预习已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课题。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程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已成为提高阅读课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兴趣、技巧、习惯是小学生阅读课预习的有效策略。
  一、多措并举,激发预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进程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己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当讨论某一问题时,看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讨论的最终结果一样时,就会增加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可见,预习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而兴趣则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我认为培养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记录预习收获
  根据《语文新课标》中对不同学段孩子学习能力的要求,我对曾任教的不同学段的学生分层制定了预习要求。中、低段学生可在家长的辅助下做好预习笔记。可以与家长同读课文,请家长对自己的预习评分,可以摘抄下自认为优美的词句,可以尝试作简单的眉批,还可以记录阅读后的疑问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向老师或家长“发难”,这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让孩子们在记录预习收获中感受到小小的成就感。高段学生可自主批注感受,记录语文预习心得,抑或模仿文中自己感兴趣的片段。如在教学《少年闰土》一课时,我提前布置学生仿照文段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物,以片断仿写或扩写某句段等形式,可以是外貌,可以是动作,也可以是语言,上课时随机挑选学生诵读,并进行点评和互评,以表扬鼓励为主,这既检查了预习效果,巧妙引入了新课,更重要的是有效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可在班级适时开展“预习小能手”评选活动,进一步提升和浓厚全班学生的预习兴趣。
  (二)鼓励知识拓展
  从阅读课堂的本质出发,引出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名人故事、历史故事以及游戏活动等,以此提升学生在语文范畴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逐渐产生兴趣。譬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之前,我指导学生查阅和抗美援朝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课文中故事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让他们充分了解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经过、事件的结果,有效激发了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更好进入情境,感受毛主席的博大胸襟,进而提升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质量。再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名人故事文章时,通过课前查资料等方式,让学生更多的了解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典型事迹和励志故事,课上,学生谈起周恩来的外交故事、饮酒小趣事、留学法国等故事,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三)借助新媒体技术
  在教学《鲸》这类相对枯燥的知识性说明文时,我通过电子书包的先进教学技术,在网上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学生按要求通过网络资源,搜集了丰富的图片,了解更多有关鲸的种类、生活习性、趣味故事等。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交流预习的收获时,孩子们踊跃发言,有的展示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有的讲述自己通过阅读知道鲸的故事,有的交流自己通过网络浏览班级同学预习资料的感受……由此,预习让课堂的空间大大拓展了,让课堂的氛围更加活跃了,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自信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丰富了孩子们的阅读世界。
  二、掌握技巧,提升预习品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有效预习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的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使得预习没有实效,不能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不断培养其自读能力,进而提升预习品质。
  (一)把握内涵悟读
  诵读一篇文章,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理解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进行有效引导。例如预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首先应使孩子们了解雷锋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大家都要向雷锋同志学习。预习就是要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美丽心灵,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雷锋小故事了解雷锋精神,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爱心天使感受雷锋精神。课上,学生有的讲述自己知道的雷锋故事,有的展示自己和家长抓拍的马路天使,有的诉说自己所见的感人瞬间。看着,听着,许多孩子的眼眶都湿润了,我知道,雷锋精神已走入了他们的心里,此时再读课文已是走进书中,升华情感了。
  (二)提出问题析读
  老师应充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边读边思考,能够对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句子,文章的表达、构思,或情节的发展进行质疑,并将问题标注在旁,带着问题学习课文。譬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之前,我引导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要求学生大胆对不明白之处质疑。上课初始,我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疑问,如,“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她为什么要一次次擦燃火柴?”“课文最后为什么说小女孩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等等,我请学生尝试互帮互助解决问题,而对于孩子们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作为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由此,不仅让课堂更有针对性,更高效,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思考,以此培养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也使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了问题能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课文的内容也就能够理解透彻了。   (三)掌握技巧赏读
  自读课文是语文预习的重要部分,老师要细心指导学生们掌握预习诵读技巧,除了要注意语调高低升降和语速变化外,重点要教会学生合理停顿,显示句意,突出重点,表达感情。如自学诵读《掌声》一课,主人翁小英走上讲台的那一个片段,学生要着重理解句子中“默默的”“慢吞吞”“一摇一晃”“终于”“深深”“微笑”等关键词,要求把带重音的句子读出感情,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章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对于一些描写性课文的精彩段落,则要求学生多读、精读。譬如舒庆春先生的文章《草原》,第一自然段中写作者初次看到美丽的草原景色,文辞优美,意蕴丰富,学生预习这篇课文时,可想象草原美景的样子,带着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情感,反复诵读直到最后能够背诵,对于课文描写精彩的地方,并让学生用笔做上记号,细细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由此,学生们掌握好自读技巧后即可熟练运用于每一篇课文的自读并在语文预习中举一反三,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预习能力。
  三、持之以恒,铸就预习习惯
  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如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语文阅读预习的方法有很多,结合小学语文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程度,我认为要紧紧抓住“多查”“多问”“多写”这三个关键词。
  (一)借助工具,多查
  小学生在语文预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须引导学生形成“多查”的预习习惯。所谓“多查”,就是让学生通过查阅字词典,或请教他人,将不认识的字词读准,弄清楚陌生字词的含义,此外,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通过互联网去查阅和课文相关的资料。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查阅生字、生词。借助查阅字典、查阅词典,或者请教他人,读准陌生字词的音;弄清楚陌生字词的含义,并将陌生字词的含义写在课本上。二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倡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能力,查阅和课文相关的文献资料,便于对课文的深刻理解。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具体可分为以下两个项目:(1)查阅和作者以及课文中人物相关的文献资料。譬如在教学《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之前,可指导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去查阅鲁迅的相关文献资料,感受鲁迅先生对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无限热爱和他对少爷生活极端的不满。在教学《伯牙绝弦》一文之前,可安排学生查阅伯牙和钟子期的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和伯牙、钟子期有关的传说故事。(2)延伸性查阅。在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出现了一系列经典的名著课文,譬如《猴王出世》《凤辣子初见林妹妹》等课文是选自我国的名著《西游记》《红楼梦》,教学这类课文之前,教师可倡导学生阅读和这些课文有关的名著,这样操作,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还能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会思考,多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本质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和点拨者。然而,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就必须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能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更能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根据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多问,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在阅读教学的进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将思维延伸至课文的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渐学会思考和提问。因为学生只要在预习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他们在学习新课时就会带着问题去认真听课。实践证明,在预习时产生问题的学生,上课时注意力相当集中,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最终的收获肯定也不错,这就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精髓,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1)指导学生从课文标题中提出问题,可以借此探究课文的主旨和思路。譬如在教学《山中访友》这篇课文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为何以“山中访友”为标题?这样的标题有何意义?它对于表达文章的主旨有何意义?引导学生在预习中思考这些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学生彻底成为课堂的主人,最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2)指导学生从课文的中心句中提出问题,可以借此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譬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的最后一句十分耐人寻味,深刻体现了本文的主旨,可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这句话进行认真的思考,并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进而帮助学生能在阅读教学的教学进程中更为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最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3)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最为经典之处提出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欣赏课文的能力。譬如课文《草原》中的第一段写得十分出彩,将草原的景色描绘得十分美丽,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对这一段进行认真的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中究竟描写了草原中的哪些美景,都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征才能将草原描绘得如此美丽呢?学生在预习时如能带着上述问题,一边思考、一边阅读,欣赏课文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进而将有效提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注重积累,多写
  对于语文课文的预习,不仅仅是朗读和思考,而且还应多写,才能达到预习的目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多动笔,不但要认真摘录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而且还要对课文中一些重要的句子和段落做好标记或画好圈。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摘录课文中优美的字词句。从本质上而言,手写词语的识记效果要优于动嘴朗读词语的效果。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摘录优美的字词句,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课文中做好批注。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应引导学生在预习课文中做好批注。譬如把陌生的字词标上拼音,把无法理解的词语写上注解,把难以理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把重要的字词句画上圈,对于有问题的地方标上问号等。学生只要在预习中给课文中相应的地方做好了批注,上课时就能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述的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强,进而就达到了语文生命教学的根本目的:以兴趣为导向,以学生为主导,构建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
  总之,小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效率等方面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非能一蹴而就,而应该从预习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预习欲望;从教给技巧着手,提升学生的预习品质;从方法着手,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的预习才能使容量极大的阅读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预习方法的进程中,教师也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反馈机制,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必要的检查,并发现学生在预习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加以指导,从而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只有让课内指导和课外预习充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预习能力,才能真正彰显语文阅读课堂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巧平.论小学语文课堂[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2] 王钰.论阅读教学在语文学科中的构建[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15.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主问题设计的是否合理,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首先分析了课堂提问的误区,然后着重从紧扣标题、重难点、主旨、文眼等四个方面论述主问题的设计,希望以此点燃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问题;误区;策略;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宋代张陆有言,“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这话道出了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我们小学生正
【摘要】主问题提纲挈领:主问题让课堂重点明确突出;让课堂板块清晰明了;让课堂教学紧凑高效。问题链推进思维:问题链扩大思维的广度;增加思维的角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关键词】主问题;问题链;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如果说经典大气的课有三个标准:情节不多、环节不细、问题不碎的话,那么陈老师执教的《老王》就很好地诠释了经典大气。笔者认为这得益于陈老师的主问题教学和问题链设计
【摘要】本文通过对舟曲县峰迭新区中学布局调整的调研,分析了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相应对策。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长期以来,舟曲县农村中小学存在着数量多、规模小、办学分散的问题,学校结构布局极不合理。为了更深入了解我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其在实施
【摘要】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是作者对极富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细微举止、景物片断等进行细腻的描写。熟练灵活地运用细节描写技巧,既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人物的形象,又能推动情节发展,深化文章的主题。  【关键词】细节;技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细节描写,就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微而又具体的环节和情节
【摘要】《蛙声十里出山泉》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老先生在1951年为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画面极具想象力,不见青蛙,却闻蛙声,用几只畅游的蝌蚪表现蛙声,其特殊的联想手法,表现的恰到好处,动静结合,实乃绝妙的构思。而在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则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蛙声十里出山泉》出发,分析美术作品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蛙声十里出山泉》;高中;美术教
【摘要】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种文体知识。文章从整合充实内容、看教材的变革、尊重学生个性、进行写作训练四个方面阐述,旨在对教材的重组与整合、开发与利用,从而更加有效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新教材;整合;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只是学习的跳板,在老师看来也就是实施教学的起点。如果教学仅仅是对具
【摘要】贯彻“学讲”理念,首先要组织学生沉潜于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揣摩重点句子的含义,感悟文本蕴含的情感,并在空白处写下富有个性的感悟、心得,将思维成果文字化,为下一步研讨、交流做好准备。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交流;讲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承载着发展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重任。教师要在吃透课程标准理念的基础上,努力
【摘要】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考、试验和调整,摸索出两个在完成读懂文意、领悟哲理两大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语文课堂生动性、趣味性的方法。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师生普遍反映比较难教难学的一本教材。笔者在多次教学《先秦诸子选读》的实践中,经
【摘要】单元教学的目标与课文教学的目标定在什么位置,决定了一堂课的教学取向。本文对《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策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教学策略;《鞋匠的儿子》;对比品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六单元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写人的文章,前面几篇课文介绍了巴金、钱学森、詹天佑三位人物,展现了名人风采——心系家乡,心系儿童,心系祖国。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是
【摘要】提问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教师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自主探究,打开思维的“闸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只有站在高处,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从整篇课文、整节课来谋划,找出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点,设计出有针对性,有一定思维深度、系列化的问题,辅以适时点拨,以激活思维,逐步引领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研讨中,多角度、多层面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