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环境,决定了中职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劳动力分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职教育从之前的重视学生数量的培养逐渐转变为更加重视个体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从民族地区的现状出发,对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 就业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困境。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的重要单位,担负着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稳定等多方面问题。中职学生就业,在民族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率明显下降
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的职业院校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人才输出对象、渠道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都有着较大差异。金融危机对民族地区的影响虽然不如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直接,但是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同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为民族地区的企业较少,主要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一些在建项目,自身能够消耗的人才非常有限。许多中职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以后都会选择去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机会,这种就业途径每年都要消耗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
2.就业稳定率较低
就业稳定率低,是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就业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就业稳定率,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完成初次择业后的稳定性,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11%左右的学生能够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后的一两年、两三年内都有频繁换工作的现象。这种频繁更换职业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流动自身的需要,但是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不高,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不够明确,学生在初次选择就业时对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自身定位等多方面了解的不够全面,缺乏就业规划等导致这种频繁更换职业现象的发生。
3.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格局不均衡
据2009—2011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中职不同专业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严重不均。其中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信息技术类,三年来其所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均超过25%。纵观三年数据可发现,加工制造业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三年来该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7.1%,20.8%,22.9%。民族地区由于受到自身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国家政策扶持的一些加工制造类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与金融贸易、商贸旅游、医药卫生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也就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局势上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二、加强民族地区中职技术院校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中职院校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
民族地区在人才的需求上,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专业设置不合理,是人才供需矛盾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也在随之做出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随着产业机构的调整对专业设置进行改变。把握就业人才的市场定位是中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专业设置的合理外,重视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也是中职院校应当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民族地区,一些院校为了开阔生源,没有原则的设置一些看起来很“时髦”的专业,这种专业虽然能够吸引学生就学,但是在毕业以后却难以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耽误了学生的发展。所以中职院校要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为学生的职业前途负责。
2.重视民族中职院校的民族化特色和多元化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体现自身的民族特性,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与未来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终生发展的就业规划,重点突出民族特色与民族优势,打造民族经济发展的精英人才与中流砥柱,为学生规划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在重视民族化的同时,并不否认中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可行性,要积极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学会生存为实质的职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少数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出路实现出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戴林东.中等职校毕业生低就业质量形成原因及高质量就业保障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09(01).
[2]黄饶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等职业技术院校 就业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其教育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高水平和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就业形势而言,中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同样面临着困境。在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是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的重要单位,担负着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的重任。中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毕业生的未来发展,更是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事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稳定等多方面问题。中职学生就业,在民族地区就是一个重要的民生问题。
一、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率明显下降
民族地区的经济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的职业院校无论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还是人才输出对象、渠道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都有着较大差异。金融危机对民族地区的影响虽然不如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直接,但是对中职学生的就业状况同样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因为民族地区的企业较少,主要是依赖国家政策扶持的一些在建项目,自身能够消耗的人才非常有限。许多中职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以后都会选择去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寻找工作机会,这种就业途径每年都要消耗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源。
2.就业稳定率较低
就业稳定率低,是民族地区中职学生就业的另一个现实问题。就业稳定率,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完成初次择业后的稳定性,从调查统计的数据来看,只有11%左右的学生能够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后的一两年、两三年内都有频繁换工作的现象。这种频繁更换职业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流动自身的需要,但是另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水平不高,就业的稳定性较差。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学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定位不够明确,学生在初次选择就业时对职业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自身定位等多方面了解的不够全面,缺乏就业规划等导致这种频繁更换职业现象的发生。
3.不同专业的学生就业格局不均衡
据2009—2011年官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中职不同专业需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严重不均。其中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为信息技术类,三年来其所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均超过25%。纵观三年数据可发现,加工制造业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三年来该类专业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7.1%,20.8%,22.9%。民族地区由于受到自身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国家政策扶持的一些加工制造类行业中对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与金融贸易、商贸旅游、医药卫生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明显较少。也就导致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局势上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二、加强民族地区中职技术院校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1.中职院校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
民族地区在人才的需求上,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专业设置不合理,是人才供需矛盾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产业结构也在随之做出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随着产业机构的调整对专业设置进行改变。把握就业人才的市场定位是中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除了专业设置的合理外,重视优势专业、特色专业的建设也是中职院校应当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民族地区,一些院校为了开阔生源,没有原则的设置一些看起来很“时髦”的专业,这种专业虽然能够吸引学生就学,但是在毕业以后却难以找到相对应的工作,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耽误了学生的发展。所以中职院校要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合理的设置专业,为学生的职业前途负责。
2.重视民族中职院校的民族化特色和多元化发展
在职业教育中,体现自身的民族特性,结合本民族的特色与未来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终生发展的就业规划,重点突出民族特色与民族优势,打造民族经济发展的精英人才与中流砥柱,为学生规划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在重视民族化的同时,并不否认中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可行性,要积极开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以学会生存为实质的职业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使少数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毕业出路实现出多元化。
【参考文献】
[1]戴林东.中等职校毕业生低就业质量形成原因及高质量就业保障机制探析[J].职教论坛.2009(01).
[2]黄饶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