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高等学校数据素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th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据素养是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受到广大学界的关注,通过国内学者对数据素养相关文献的研究,归纳总结数据素养的内涵,指出国内高校数据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教育队伍等方面提出对策,旨在为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的研究方向提供指引,为开展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等学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数据素养教育
  Abstract:Data literac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rm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era of big data, which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the majority of academic circle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of data literacy,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domestic university data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or education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and education team, aiming at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data literac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e.
  Key words: University ; Library ; Data Literacy; Data literacy education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人类社会业已悄然步入信息化社会,联合国于2012年发布的《大数据促进发展:挑战与机遇》白皮书指出:“社会各个领域都会因大数据的出现而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是未来国家科学研究工作和数据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受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影响较深,以数据为核心的数据素养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图书馆作为高校数据素养教育的第二课堂,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评价能力深刻地影响着整个时代数据素养水平。
  2 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学者对数据素养的研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目前来看,对数据素养的含义表示仍未形成统一的模式,并且相似或者接近的术语众多,如数据科学素养、数据信息素养、科研数据素养等。黄如花[1]将数据素养看作是信息素养的一种泛化,这种泛化是信息素养概念和内容两方面的扩展与补充,对数据的驾驭能力是信息素养着重考虑的主要构成要素。陈明星[2]倾向于数据素养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素养,科研人员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包括洞察、处理、推理和论证,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信息素养则侧重于对信息的发现、整理、利用。张静波[3]以为数据是信息的一类具体形式,相对于信息更加抽象,数据素养教育可以看作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张雯[4]提出,数据信息素养的内涵应融合数据管理、统计素养的相关概念,并对评判标准进行规范化,用以指导数据信息素养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借鉴了美国高等学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服务,只有建立起协作关系,数据素养教育才能够长远发展。陈媛媛梳理了国内外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在科研数据服务情况,并且指出科研数据服务应成为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孟祥保[5]分别以科学研究生命周期、学科专业、大数据的角度对科学数据素养的内在含义做了比较分析,由此认为“科学数据素养”包含多个方面的含义,既要具有‘数据’的意识,兼备数据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利用数据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对孟祥保所持的观点更加认同,数据素养是对数据的采集、加工、管理、评价及利用的多种能力,是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数据的产生、操作、使用的能力。大数据视角下数据素养不仅是要掌握数据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在遵守伦理道德的前提下,规范地认识、分析、利用好数据,发掘数据的最大价值。数据素养包含四方面内容:一是数据伦理与道德,遵守相关法律制度,合理合法地开发数据并加以利用;二是数据意识,能够了解数据在科研活动中的巨大作用,并对数据保持高度的敏感性;三是数据知识,根据数据生命周期或者科学研究的生命周期,掌握数据类型、数据存储、元数据、数据管理计划等方面内容;四是数据能力,能够高效利用相关存储工具,如SQL SERVER、ORACLE等,相关分析处理工具,如R语言、SPSS、EXCEL等,对数据进行重现和分享。
  3国内高等学校图书馆数据素养教育现存的问题
  3.1数据素养培养目标清晰度不足
  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在实施数据素养教育时,普遍重视学生的数据知识、能够开展大数据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根据不同学科背景的数据素养需求,确定相应的举措加以满足,并在跨专业方面提高互动过程。英国数据管理中心[6]认为,图书馆在开展数据管理教育和数据素养培训应在协助受教育者兼具数据共享、数据资源的检索和使用所需之技能,并以此开展各项活动。当前国内数据素养教育的培养目标并不明确,将数据素养的技能培养到什么样的水平不清晰,导致数据素养教育的系统性缺失,数据素养授课内容和相关项目在流程上缺乏标准,校内各机构缺乏紧密的合作,各自为战。
  3.2教学内容不够全面
  教学内容对培养目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数据素养教学内容偏向于数据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包括数据的收集和获取、分析处理、开发利用等,反观国外高校不仅关注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上,还会在数据伦理、数据安全与隐私上投入更多的关注度。美国普渡大学的数据科学与社会科目中,數据的伦理、法律等问题,让受教育者努力探索数据在社会中的深远影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数据安全观、健全的保护意识,学生可以批判性地将数据和信息应用于其所涉猎的学科领域,在实践技能上更加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专业及课程特点和实施“三教”改革的必要性,论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三教”改革的目标和方法,在探索“三教”改革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提高教师团队综合能力为根本,创新教学方法,通过经验总结和反思,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互联网 ”教学;多师同堂;“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在国家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的背景下,研究高校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实验室教学管理决策模型、方法和信息化实现方案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信息统计数据为核心,通过实验室教学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流程和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设计知识图谱构建框架。在分析实验室教学管理领域的本体要素后,梳理并定义本体概念体系,进而形成实验室教学管理知识图谱本体模型,并通过本体编辑软件
摘要:从当前高校开放实验室管理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在大力倡导创新创业背景下,结合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综合实验室的管理实际,提出探索开展多种类型的开放实验、设置动态指导教师配备制度,同时从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多举措保障实验室建设经费和多手段提高开放实验室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实验室开放真正成为高校理论联系实际的主要阵地和实现科研创新的基地,切实发挥高校实验室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摘要:网络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包容的共同体。因学习者的学习内容相似,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传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是无国界、不限年龄、不限学历、跨时区的交流,能够拓宽学习者的交流视野。信息化的发展扩大了学习共同体的定义,线上学习共同体对线下学生的发展是否有借鉴之处,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因此本文就线上学习共同体学习方式的改变进行简要的阐述,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逐渐成熟的线上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上一些企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信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校来说,需要不断地培养以及强化学生计算机基础操作和应用的能力才能够适应日渐剧烈的市场竞争。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对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一门必须要掌握的课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如何让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的
摘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实验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高校的实验教学管理却比较散漫和混乱。本文旨在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贯穿到实验教学管理中去,提出了几项实验教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旨在提高实验教学管理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精细化管理;教师;学生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由“科学管理之父”,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弗雷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已经进入“微”时代。在教育领域中,为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国家与社会,学校更加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微课是“微”时代的新型产物,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尝试,该文就微课如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为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教学;探索与应用  1 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当前已经进入
摘要:通过了解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结合计算思维的特点,为提高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人才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促进中医药信息现代化的发展为目的,分析计算思维对培养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提出将计算思维应用于中医药院校程序设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之中去,联系现实对实现这一设想的可实施性方案进行探讨,提出通过课内打造“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课外增加机构设立的
新的育人机制下,面向新工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客观需求,也是推动协同创新教育的重要体现。本文从现阶段研究生教育面临的现状,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制定研究内容,并以计算机学科为案例阐述具体的实践方法,尝试为高校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摘要: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作为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且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我们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一步的融合,以职场真实案例作为实践项目,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文主要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实践教学;教学组织;教学效果  1 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特别快,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且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