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在语言的芬芳和光泽里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un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2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淳朴可爱、热情好客,感受他们的幸福与快乐。
  3.品味语言文字,感受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诗意导入,走进槐乡
  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五月槐乡。槐乡,就像一首清新、欢快的诗,深深地吸引了我们。槐乡的美,槐花的香,槐乡孩子的幸福与快乐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板书:美香乐)
  【设计意图:通过诗一般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五月槐乡。】
  
  二、槐花飘香,语言飘香
  (一)品读文字,进入意境
  1.(出示图片)师配乐诵读: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同学们,像老师这样美美地读一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象槐乡的美,槐花的美。(板书:槐乡)
  3.(课件出示)槐乡因槐花而美丽;槐花美,又美在哪儿呢?(情境美,色彩美,姿态美)
  生交流。(花多,花白,千姿百态)
  师:槐乡美,槐花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
  4.大屏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瑞雪初降、白茫茫。(指名学生美读。读出槐乡的美好风光!)
  (二)咬文嚼字,着力迁移
  1.指名读“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2.同学们,作者为什么把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呢?(想象玉雕的圆球的形状、颜色、光泽,体会作者比喻的贴切。)作者为什么又把槐花比作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呢?
  3.作者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槐花的美。(课件出示槐花图片)看着这些美丽的槐花,你能用比喻的方法表现槐花的美吗?
  4.作者写出这么美的句子,是因为他太喜欢槐花了,请你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5.让我们齐读这几句话,读出槐乡的风光美,槐花的姿态美吧!
  (三)感悟表达,读出妙处
  1.槐花多,槐花美,槐花还很香呢!(板书:槐花)瞧,小蜜蜂、孩子们都被吸引来了!
  2.课件出示:
  嗡嗡嗡……啪啪啪……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酿出了甜的蜜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老师把这句话变成了一首小诗,请你读一读,体会体会。试着用“喜盈盈”这样的词语说说小蜜蜂和孩子们此时此刻的心情。
  3.指名读,读出节奏,读出浓浓的诗的味道。
  4.(师引读,课件出示)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5.这句话中有6个带“香”的词语,读一读这些词语,你会觉得自己真的闻到了香味!指名读这句话。
  6.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字没有直接写香,却让我们觉得花香袭人,找到这个字了吗?
  7.这个“浸”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是呀!槐乡的一草一木,甚至一砖一瓦都染上了槐花香,让我们带着对“浸”的理解再读读这句话!
  (四)吟诵文字,积累语言
  1.槐花真香啊!难怪作者会说:(课件出示,齐读)“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孩子的季节”。
  2.现在,让我们走进这语言的香海吧!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吟诵这一段。
  3.请一位同学在优美的乐声中美美地读第一段。
  【设计意图:读和悟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本环节品读文字感受槐花的色彩美、形态美、光泽美、姿态美,让学生走进了槐乡的美丽意境;咬文嚼字,感受槐花的静态美,动态美,迁移练习,让学生学会用贴切的比喻进行表达,感情朗读,体验了情感;感悟表达让学生感受到了语言的节奏、韵味、香醇、诗意,进而领略了语言的魅力;而对重点词“浸”的品读以及妙改小诗的赏读,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仿佛闻到了浓浓的花香、浓浓的诗意、语言的韵味,课堂成了“飘香的课堂”。这样的教学就是用语文的手段解决了语文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走近孩子
  (一)自主阅读,读中自悟
  1.五月的槐乡浸在香海里,五月的孩子浸在快乐的海洋里。(板书:孩子)他们向我们走来了!(出示插图)
  2.同学们,学习第一自然段时,我们通过朗读品味语言,走进了美丽的槐乡;我们通过推敲文字,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学习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你是从哪里感觉到槐乡孩子内心的快乐的?(生充分阅读)
  (二)汇报交流,相机导读
  1.你是从哪里感觉到小姑娘们内心的快乐的?说说“飘”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让你想到了什么?
  2.小小子呢?(课件出示描写小小子的话)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小小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3.一个“飘”写出了槐乡小姑娘的快乐,一个“塞”表现了槐乡小小子的快乐!让我们也像他们那样抓起一大把槐花塞到嘴里,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吧!
  4.小小子和小姑娘谁更快乐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比一比,还可以加上动作呢!(师引读,分角色读。)
  5.孩子们多快乐呀!所以作者会说(出示并齐读: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孩子的季节。)
  6.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孩子们会怎样与客人分享他们的快乐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
  7.槐乡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8.槐乡的小主人多热情呀!槐乡的小客人醉了,醉在槐花的香气里,醉在槐乡孩子的热情里。让我们和槐乡的孩子一起欢呼吧:
  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槐乡孩子的季节。(齐读)
  【设计意图: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自主阅读,在读中入情入境,他们似乎成了槐乡的孩子,体验到了槐乡孩子特有的幸福与快乐。通过自主学习,品读感悟,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同时提高了阅读能力。】
  
  四、整体诵读,体会画意诗情
  1.五月的槐乡多美呀!到处盛开着槐花,白花似雪,花香醉人!槐乡的孩子多么快乐呀!他们热情好客,淳朴大方,小姑娘们用槐花装扮着自己,小小子们大饱口福!让我们把这一切都记在心底!
  2.课件展示槐乡美景,指名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边观赏槐乡美景,边欣赏配乐朗读。如画的美景,如诗的语言都留在了学生心中。】
  
  五、小诗总结,升华情感
  1.五月的槐乡美得像一首诗!
  课件出示:
  槐香五月
  顾文艳
  
  五月
  洋槐开花了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
  
  花香沐浴着
  每一株草
  每一棵树
  每一张天真的笑脸
  
  五月
  槐花飘香的季节
  槐乡孩子的季节
  2.这是老师读了课文写下的一首小诗,听老师读一读吧!
  3.你们想读吗?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以根据课文内容自创的一首小诗结束本课的教学,既是对本课内容的回顾,更是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听着老师读诗,这是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灵。此时此刻,让学生朗读这首小诗,也是让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在这种诗意的对话中,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他们会永远记得这美得像一首诗的五月的槐乡!】
  (此课获江苏省小学语文优质课展示一等奖)
  (责编钟岚)
其他文献
本文对段落教学的回顾,在时间跨度上,仅限于1978年至今;在内容上,仅限于阅读教学。    一、30年来段落教学的回顾    (一)段落教学的概念明确化  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还是包括结构段的教学呢?丁培忠先生在《小学语文教学》1996年第10期发表《段、篇教学界说》一文,认为段落教学指的是自然段的教学,分段、概括段意则属于篇章教学。文章发表后,没有引起争论,未见有异议。  (二)197
今年是叶圣陶诞辰120周年纪念之年,他离开我们也有27年了。无论一般语文教师还是语文工作者都应该想一想,我们要从叶老身上学习一点什么。  一  固然,叶圣陶是一个真正的语文教育家,从他的论著里汲取营养,继承发展他的语文教育理论是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但仅此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学习他的为人之道,从他身上汲取一点做人的精神力量。这二十多年来学界研究胡适、陈寅恪、钱锺书成一时之风气,令人可喜。相比之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春联》是一篇精读课文,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以及读背春联的好处。全文通俗活泼,短小精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是使学生朝着正确的学习目标前进的最好方法之一。精心布置的作业,对于教学的成功常常产生很大的作用。那么《春联》一课的作业,该怎样设计才能既具有“语文味”,又能兼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使学生有完成它的强烈愿望,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要巧借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让阅读五彩纷呈。    一、引发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当学生作为阅读中的主体,刚接触读物时,他的阅读思维就自动开启了。学生会对这个读物进行探寻,作出猜测,产生期待,而这种期待便成为阅读活动得以自主、自由进行的内驱力。  教
设计理念    讲评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不仅要解决“怎样写好文章”的问题,还要巩固本次习作训练中语言和思维训练的成果,其艰难不言而喻。正因如此,在现行的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谈“讲评”色变,或者干脆避而不谈,致使讲评原本美丽的面孔变得黯然失色,作文教学也成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怪物”。如何让讲评成为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呢?“创设多重情境,轻松引领评价,快乐体验成功,让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历史故事,概括性强,重于说理,疏于记事。在教学中,力求:  1,走进教材,缘事悟理。明白一个人完成一件伟大的事件,就足以证明他的伟大。  2,超越教材,读人悟情。通过走进司马迁的内心,体验、理解他的伟大。  3,走近历史,读史晤史。通过对课文诸多隐性内容的发问和解读。理解历史是伟大的,而用生命书写中华文明和自己的历史的人更伟大。    教学过程    一、赏读名言,证明伟
伯尔的短篇小说《在桥边》的主题是什么?教参如是说:  小说的主题,在表面上看是爱情,表现爱情对于一个处境堪忧的小人物具有如何强大的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这一问题、以及小人物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状态的思考。  这样的概括相当客观准确。我们现在围绕小说的具体内容来看看小说是如何对以上主题进行展开的,同时再探索一下伯尔这篇篇幅相当短小的小说又蕴含着什么其他深刻的社会
书名:修辞学发凡  作者:陈望道  出版单位: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年  ISBN:9787309056150  定价:28元  新的时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如白话文成为“新文化运动”的突破口,网络语言、新媒体文风成为信息时代的风向标。早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是少年的陈望道先生就深切体会到语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确地掌握表达思想的工具,对于启蒙运动和思想解放是极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语文素质下降的关键,便是缺少语言这“米”。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要求学生“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达到“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的效果。  一、通过课堂教学,积累语言,丰富“内存”  1.理解体悟促积累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读多了,读熟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