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课堂是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课堂,能体现学生多方面能力,“导学”教学具有主体性和引导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下面本研究就针对初中数学导学教学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初中数学导学教学策略导学教学是一种在课前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实施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习的变化和反应,让学生通过导纲解决部分基础性问题,只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
一、课前预习,提前认知
导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则是课前预习,提前自我认知;知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依照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解释课本概念,课后布置练习习题后此节教学内容就完成了。然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调动其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多数学生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主动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案中应有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等简要提示,提示中涉及本节课重要数学概念、思想及运算法则等。课前学案预习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处理好学案与新课开展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学案开展教学。总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及完整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了解教学内容,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标注疑难问题,待教师授课时带着问题听其讲解,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作互动,提升能力
合作互动是导学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指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组员在自学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在讨论过程中积极说出自己的疑惑和对学案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看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若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发生分歧,双方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应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要正面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能适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当学习任务较为复杂和抽象或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时,一方面希望学生能牢记所学知识,一方面想要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应该使用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法。尤其在讨论过后,派代表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表达出来,若已经解决此类问题的小组应及时出来讲解,教师可在旁做补充及适当的点拨,既解决了学生疑惑,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成高效课堂。
三、精讲释疑,归纳总结
当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指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然而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后已经掌握大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此时教师应彻底转变角色,少讲,精讲,此时的“讲”是引导、点拨和启发,要点在关键部分且适度恰当,点在学生思维断裂和迷茫之时,有助于学生思路接通,头脑开窍,延伸思维。例如,洋思中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试水者,教师绝不根据题目讲题,而是寻找题目中的规律。在教的方面,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若和教师的相同就不再重复讲解,若只讲出问题的表象或不完整,教师则要进行点拨。表面上都是学生自己在学,教师讲的很少,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释疑和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经过上述各个环节的学习后,清晰的知识思想脉络已逐渐形成,要想在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融入更多的知识,需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也是导学教学中重要一环,教师应在学生归纳时及时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评价其表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自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反馈训练,知识拓展
反馈训练是为了即时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也是知识拓展的过程。知识的拓展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拓展,根据教学目标、导纲自学及近期学习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训练题的数量和训练时间要适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独立完成训练,教师可在学生作完反馈训练后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反思,回顾自己如何发现和解决反馈拓展知识习题,又运用到哪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一步调动和提升学生思维。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课时,可在学案中设置了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运用的习题,通过习题扩展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扩展,也是对同底数幂中乘法法则的应用,调动和深化学生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此教学模式在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学生主体意识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效率化的提升。教学实践中,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尽可能地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碧.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J].才智,2013,(21):99.
[2]韦金小.浅议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156-157.
初中数学导学教学策略导学教学是一种在课前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实施导学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习的变化和反应,让学生通过导纲解决部分基础性问题,只讲解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真正实现课堂“四十五分钟”。
一、课前预习,提前认知
导学教学首先要做的则是课前预习,提前自我认知;知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只依照教案给学生灌输知识,解释课本概念,课后布置练习习题后此节教学内容就完成了。然而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时调动其学习兴趣及自学能力,多数学生在面对枯燥的数学知识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愿主动思考学习中的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学案时,可根据不同基础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学案中应有每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等简要提示,提示中涉及本节课重要数学概念、思想及运算法则等。课前学案预习要选择正确的时机,教师要处理好学案与新课开展的关系,便于后续根据学案开展教学。总之,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给学生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及完整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在教师授课了解教学内容,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之后标注疑难问题,待教师授课时带着问题听其讲解,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作互动,提升能力
合作互动是导学教学中的关键步骤,指在学习过程中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组员在自学过程中都有事可做,在讨论过程中积极说出自己的疑惑和对学案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其他学生讨论回答,看是否有不同的见解和答案,若在一些问题上教师和学生发生分歧,双方都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应鼓励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交流,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教师要正面鼓励和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因为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研究表明,小组合作学习能适用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当学习任务较为复杂和抽象或学习目标非常重要时,一方面希望学生能牢记所学知识,一方面想要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应该使用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法。尤其在讨论过后,派代表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表达出来,若已经解决此类问题的小组应及时出来讲解,教师可在旁做补充及适当的点拨,既解决了学生疑惑,也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促成高效课堂。
三、精讲释疑,归纳总结
当前,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建构主义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具体指强调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主体地位,然而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互动讨论后已经掌握大部分的知识和方法,此时教师应彻底转变角色,少讲,精讲,此时的“讲”是引导、点拨和启发,要点在关键部分且适度恰当,点在学生思维断裂和迷茫之时,有助于学生思路接通,头脑开窍,延伸思维。例如,洋思中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试水者,教师绝不根据题目讲题,而是寻找题目中的规律。在教的方面,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若和教师的相同就不再重复讲解,若只讲出问题的表象或不完整,教师则要进行点拨。表面上都是学生自己在学,教师讲的很少,而实际上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在释疑和引导,避免学生走“弯路”。经过上述各个环节的学习后,清晰的知识思想脉络已逐渐形成,要想在原有的认知体系中融入更多的知识,需进一步归纳和总结,也是导学教学中重要一环,教师应在学生归纳时及时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正,评价其表现,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只有学生自行总结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四、反馈训练,知识拓展
反馈训练是为了即时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分为课堂训练和反馈指导,也是知识拓展的过程。知识的拓展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在学生掌握基础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拓展,根据教学目标、导纲自学及近期学习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训练题的数量和训练时间要适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独立完成训练,教师可在学生作完反馈训练后引导其进行正确的反思,回顾自己如何发现和解决反馈拓展知识习题,又运用到哪些知识点和解题技巧,进一步调动和提升学生思维。如在讲解“同底数幂的乘法”课时,可在学案中设置了关于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运用的习题,通过习题扩展了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对基础知识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是对本节课内容的扩展,也是对同底数幂中乘法法则的应用,调动和深化学生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导学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此教学模式在于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观察学生主体意识的改变是否会影响学习成绩,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效率化的提升。教学实践中,应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尽可能地达到课堂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碧.探讨初中数学导学案的设计[J].才智,2013,(21):99.
[2]韦金小.浅议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相关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