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设问题情境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强调利用有效的数学问题呈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原理,并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创设生动形象以及启发性强的问题情境,满足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培养的需要,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一、创设悬念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悬念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创设悬念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问题和部分实际问题的相悖性,打破学生认知和思维中的平衡,进而寻求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悬念问题情境的核心是,利用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数学知识存在局限,那么学生要打破悬念和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悬念问题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甲乙丙三条公路两两交叉,围成一個三角形,要在这中间修建一个加油站,而且加油站的位置距离每一个交叉路口都有相等的距离.那么,加油站的位置应该怎样确定?如果加油站距离甲乙丙公路的距离相等,又该如何选址?教师创设的悬念问题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又是学生缺乏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深刻思考关于角平分线性质的相关知识以及应用.
二、创设趣味问题情境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采用模式化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方法,在导入教学内容之后,就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展开求解以及知识的应用.如果长期采用这样模式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数学教学,就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抽象单一的数学方法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数学难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丰富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无处不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趣味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请大家一起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最终通过解答知道当租金为360元时,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创设开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备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在答题策略上具备多样化的特征,而且要求学生善于打破模式化的解题思路,积极寻求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并在探寻中构建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增强课堂互动性以及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有极大的优势,能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解题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性和主动性.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可以给出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题策略,掌握开放性的解题方法.例如,红星机床厂,上个月计划生产机床20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40台,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在计算百分比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算式法、方程法等.第二,利用条件开放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总之,将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悬念问题情境、趣味问题情境、开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悬念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深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悬念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在创设悬念问题情境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问题和部分实际问题的相悖性,打破学生认知和思维中的平衡,进而寻求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悬念问题情境的核心是,利用富有悬念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数学知识存在局限,那么学生要打破悬念和解决问题,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使数学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例如,在讲“角平分线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悬念问题情境引入本课的教学主题:甲乙丙三条公路两两交叉,围成一個三角形,要在这中间修建一个加油站,而且加油站的位置距离每一个交叉路口都有相等的距离.那么,加油站的位置应该怎样确定?如果加油站距离甲乙丙公路的距离相等,又该如何选址?教师创设的悬念问题情境是学生在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又是学生缺乏的数学知识,能使学生深刻思考关于角平分线性质的相关知识以及应用.
二、创设趣味问题情境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采用模式化的教学过程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掌握数学方法,在导入教学内容之后,就要求学生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接下来展开求解以及知识的应用.如果长期采用这样模式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数学教学,就会限制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抽象单一的数学方法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以及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层次地思考数学难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丰富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并感受到数学的作用以及数学无处不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解题方法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趣味性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请大家一起试营一家有80间套房的旅馆.调查得知,若我们把每日租金定价为160元,则可客满;而租金每涨20元,就会失去3位客人. 每间住了人的客房每日所需服务、维修等支出共计40元. 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定价,才能赚最多的钱?虽然比客满价高出200元,因此失去30位客人,但余下的50位客人还是能给我们带来360×50=18000(元)的收入;扣除50间房的支出40×50=2000(元),每日净赚16000元.而客满时净利润只有160×80-40×80=9600(元).最终通过解答知道当租金为360元时,能够获得最大的收益.
三、创设开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备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开放性的数学问题在答题策略上具备多样化的特征,而且要求学生善于打破模式化的解题思路,积极寻求多样化的解题策略,并在探寻中构建完善的数学认知结构.另外,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在增强课堂互动性以及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方面有极大的优势,能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和解题交流过程中,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性和主动性.教师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运用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教师可以给出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解题策略,掌握开放性的解题方法.例如,红星机床厂,上个月计划生产机床200台,实际比计划多生产40台,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在计算百分比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算式法、方程法等.第二,利用条件开放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总之,将问题情境引入数学课堂,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使学生综合发展的有力措施.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悬念问题情境、趣味问题情境、开放问题情境,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