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动态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师生平等互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求学,达到掌握知识、增长能力的目的。教师负责情境创设,点拨引导,由台前退居幕后,是导不是演。这对教师的课堂调控组织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激情启智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语文动态教学中教师课堂要求从三个方面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树立一个观念:课堂是开放性的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动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定位为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纽带,课内课外连接的桥梁,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迸发的兴奋点。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扇开放性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天地。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转变职业角色,以新形象和新姿态培养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者即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真理的化身这种传统偏见,充分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心理特征,摒弃灌输式教学;所谓引导者即语文教师要在思想和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选择成长的方向,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互动的长者转化。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反思总结。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获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反思是自觉地对当前的教育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对教学现象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语文教师要反思课程教材,反思教学模式,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观念。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促进、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有助于在动态教学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独具特色的路来。
确立一个样板:教师是示范性的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先要有高尚的灵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为人师表,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让学生求真,教师首先就应该是真人。教师要无限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春蚕般的奉献精神和蜡烛般的牺牲精神,甘于平凡和清贫,要作风正派,心胸坦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为人师表。学生“度德而师之”,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必须“以身立德”,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今天,知识更迭加速,社会竞争加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并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要拓宽视野,懂得学科以外的一些知识,如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军事科技、音乐美术等等,杂学博采,使自己成为杂家通才。新课标提出了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把握一个关键:教学是创造性的
新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教学过程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语文动态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在此前提下,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样式,讲求的是课堂实际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次课上都应该是因时而动,因事而变,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科学处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也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媒介。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成竹在胸。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教材重组,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主体、主导的作用能充分发挥,真正体现出动态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趣味盎然地学习。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教师要能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会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教师要及时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它运用在教学研究中,并且能够在理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陈凤英,教师,现居湖南临武。
树立一个观念:课堂是开放性的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观念、行为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从知识权威逐步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在动态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定位为师生知识情感交流的纽带,课内课外连接的桥梁,学生内在学习动力迸发的兴奋点。一句话就是要把课堂变成一扇开放性的大门,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生活天地。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转变职业角色,以新形象和新姿态培养民主开放的教育氛围。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者即语文教师必须改变自身是知识的拥有者和真理的化身这种传统偏见,充分关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基本心理特征,摒弃灌输式教学;所谓引导者即语文教师要在思想和知识方面引导学生选择成长的方向,从传道、授业、解惑之权威向平等互动的长者转化。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反思总结。反思对教师改进自己的工作有独特的作用,是教师获得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反思是自觉地对当前的教育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对教学现象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语文教师要反思课程教材,反思教学模式,反思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观念。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有助于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自我促进、追求完美等优良职业品质,有助于在动态教学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独具特色的路来。
确立一个样板:教师是示范性的
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先要有高尚的灵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为人师表,自己应该表里如一,成为学生做人治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应该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要让学生求真,教师首先就应该是真人。教师要无限热爱教育事业,要有春蚕般的奉献精神和蜡烛般的牺牲精神,甘于平凡和清贫,要作风正派,心胸坦荡,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处为人师表。学生“度德而师之”,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必须“以身立德”,只有这样,才能有力地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
其次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素养。今天,知识更迭加速,社会竞争加剧。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并精通本学科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更要拓宽视野,懂得学科以外的一些知识,如天文地理、政治哲学、军事科技、音乐美术等等,杂学博采,使自己成为杂家通才。新课标提出了课程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打破原有各门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沟通和互补。例如,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的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把握一个关键:教学是创造性的
新课标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教学过程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语文动态教学中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以往单纯的听教师讲变为与老师学生交流合作,共同探究。在此前提下,所有的课堂教学都是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没有统一的模板和样式,讲求的是课堂实际效果。也就是说,我们在每一次课上都应该是因时而动,因事而变,创造性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学会科学处理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载体,也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的媒介。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成竹在胸。最重要的是要学会教材重组,在课堂上创设一种积极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主体、主导的作用能充分发挥,真正体现出动态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趣味盎然地学习。
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研教改能力。教师要能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研究学生,研究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学会遵循教育规律办事。教师要及时吸收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把它运用在教学研究中,并且能够在理论思考中不断提高自己教学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
陈凤英,教师,现居湖南临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