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建设思路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由于办学理念僵化、办学模式趋同,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从创新办学理念、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的建设与特色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35-02
  我国理工科高校开办英语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为扩大办学规模,越来越多的理工科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但由于院校的独特属性,再加上自身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的限制,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几乎都处于学校的弱势地位。其学科建设情况堪忧,师资队伍不尽如人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下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面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必须努力思考,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创新教学理念,强化英语专业的校本特色
  现行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是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虽然是新世纪之作,但这是一个几乎完全为传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量身打造的大纲,根本不能满足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由于各校机械地照搬照抄,结果造成了英语专业“千校一面”的现状,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更是没有任何竞争力。面对这样的局面,理工科高校英语专业要想谋生存、求发展,就要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教学理念,针对行业需求,强化校本特色。尤其是地方理工科院校,必须树立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特征,以此打造具有本校鲜明特色的英语专业品牌。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一方面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让他们掌握较强的理工科专业能力。为达到这个目标,英语专业教学应该在遵循《大纲》的前提下,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合理且充分地发挥理工科院校强势专业的优势,给学生搭建积极参与语言专业与理工科专业之间交流的活动平台。学校要树立自己的英语专业品牌,扩大行业影响力,提高专业知名度。
  二、改革课程设置,构建文理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
  受《大纲》指导思想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上都采取了“英语语言技能 文学文化知识 理工科专业核心课程”的做法。然而由于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几乎所有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模棱两可。一方面必须首先考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的课程,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向市场靠拢,兼顾学生的就业需求,结果就表现为课程设置的“大而全”和“四不像”,既不符合英语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又不能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的课程设置,达到文理融合。首先,在坚持英语专业的人文学科属性不动摇的思想基础上,将技能型课程和知识型课程打通,实现“将技能课程知识化,知识课程技能化”,尽早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开设专业知识课程,做到一举两得。其次,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学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工科高校的英语专业要依托行业背景和优势学科群办学,在教学环节上加强将语言应用于行业中的实践教学,并创新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形式。一方面,建设语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仿真的英语语言实战机会;另一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以基地为依托,通过定期派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参加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及在校内资料翻译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学生们能够学习一些理工科专业的知识,培养行业就业技能,不断提高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再次,发挥理工科院校科技内涵的优势,积极开展科技文化教育,提升外语专业办学的科技文化教育内涵。英语专业学生一直以来受到“知识面窄、缺乏科学思维”的诟病。科技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以西方文明史课程为核心,既能改变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科学盲”的现状,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三、重视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的素质高低是专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为打造出專业特色,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教师必须成为“双师型”教师。这指的是教师们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传授英语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理工科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企业经验,能指导学生理工科专业课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但是,国内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双师型”师资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师的教学能力呈现一边倒的趋势。目前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背景基本是两种,一种是从专门的外语类院校或师范类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另外一种是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教师,其中第一种教师占多数。英语教师虽然具有很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深厚的英美文化底蕴,但是基本都缺乏相关理工科专业知识。他们可以胜任传统的英语基本技能课程和英语文学、文化、语言学知识课程的教学,然而在承担一些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上却有一定的困难。相反,理工科教师虽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但是英语语言能力相对较低,大多无法用英语授课,不能把理工科专业知识的教学纳入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学校必须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与帮助,着力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是要建立可行的英语专业教师培养制度,要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的教师进行理工科课程进修,甚至到企业现场实习。对获得相关理工科专业资格证书的英语教师给予年度考核、评岗、评职加分;二是对于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教师,要采取为其提供国外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措施促进其外语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教师的素养和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另外,教师也要具备再学习的精神,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制订个人进修计划,积极主动地参加跨专业学习和培训,努力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双学位”建设或课程“主辅修制”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文理素质兼备、知识结构完整的复合型人才。为了更好地促进文理的相互渗透和学科的交叉融合,理工科院校可以开展英语“双学位”建设或课程“主辅修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双学位”建设是指面向理工科院校非外语专业学生、从三年级起开设的英语双学位课程,课程一般设在晚上和周末时间。“双学位”课程学习从大三开始是因为这时学生的公共课程的学习基本结束,主修专业的课程刚刚开始。学生在三、四年级学习主修专业课程,同步学习英语专业课程,能使英语与其专业结合起来。考核合格,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双学位。课程“主辅修制”主要面對英
  语专业的学生,指的是要求和引导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己的兴趣辅修学校优势专业的课程,如计算机、石油、化工、机电、机械、汽车等理工科专业,并给学生提供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和人才培养的效率,既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特色人才的需要,培养了“精英语,懂科技”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又满足了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增强其择业竞争力。
  新时期新形势下,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必须因校制宜,突破“千校一面” 的局面,自主确立适合本校实际的英语专业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创新型人才。只有打造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才能在英语专业教育教学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宏智.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114-115.
  [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任务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243-245.
  [3]张琪.理工科高校背景下的英语专业本科改革刍议[J].教育与职业,2013(24):121-123.
  [4]雷鹏飞,束学军.地方理工科院校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14(6):100-104.
  责任编辑: 杨国栋
其他文献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俄语专业教学如何突出“应用”不能简单定论,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本文以《旅游俄语》这一课程为例,对俄语教学的特色化与应用性做出剖析与探索研究。作者作为一名俄语教师将授课内容与实践部分做了很好的结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将俄语专业教学中如何突出“应用”阐述的清晰明了。  [关键词]俄语教学 应用教育 旅游俄语 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微信作为当前影响力最大的即时通信平台,其朋友圈的社交功能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行为,本文利用“网络虚拟田野考察法”调研微信“朋友圈”对大学生交往行为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微生活方式下大学生交往行为的引导策略。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 大学生 交往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5-0011-02  根据《中国互联
[摘要]在我校全面转型发展、大力深化教学改革的形势下,为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对《园林制图》课程进行课后辅助教学,进行了MOOC实践,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其制图、绘图能力较以往有很大提高,显著提升了《园林制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园林制图 MOOC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0-0235-02  M
[摘要]作为高校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高校社团已越来越成为高校必不可少的元素。各高校社团的独立、差异与合作、交流是辨证统一的。社团的活动和发展离不开对外的合作与交流。通过梳理我校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交流合作现状,并对社团的发展做出对策性研究,希望能对促进我国高校的社团之间交流合作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生社团 交流合作 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践者,在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植于民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世代活态传承下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文化生存土壤日益改变,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传承人年老,面临消亡危机。因此,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对非遗传承人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应成为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三年学习成绩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广告策划专业要在今年毕业设计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砥砺前行,我觉得要做好毕业设计选题的多元化开发,探索“1 1双导师制”与跨专业合作的途径与方法,在毕业设计展示效果上进一步强化内容与形式的结合。  关键词:毕业设计 广告策划 改进 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
[摘要]本文作者从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经历出发,以审核学生英语成绩单以及管理英语课程库的亲身体会来思考课程名称英语翻译的原则、标准与方法。作者分析了所在学校2009版英语课程库,在肯定了其结束以往课程名称英语翻译混乱局面的意义之后指出了其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方法建议。作者认为必须重视英语课程库的建设工作,适用恰当的实用英语翻译理论来指导,使课程名称英语翻译既准确又规范。  [关键词
摘要:在这个人心浮躁的年代,当人们为了名、为了利不惜牺牲身体的健康、不惜抛弃与家人的欢聚时刻时,是否有人扪心自问过自己心灵的真实想法。我们自以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文明的时代,殊不知在我们看来是“野蛮社会”的时代人们生活得更接近现实。究竟何为野蛮,何为文明,是我读过卢梭这本《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后所陷入的思考,期冀能给现代人的忙碌生活带来深层次的启迪。  关键词:野蛮 文明 反思  
摘要: 21世纪的世界是信息的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们生活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大学生群体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首当其冲成为移动学习的重要群体。掌握大学生的移动学习观念、态度、行为的情况,深度分析当前大学生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旨在能够促进移动学习的发展,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效率。  关键词:大学生 移动学习 现状  中图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各种场合所发表重要讲话为基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对习近平同志讲话风格和语言力量的研究很到位,是一部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部力作。  [关键词]习近平 重要讲话风格 一部力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04-01  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