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智能车辆的多路径识别方法的初步思考①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速公路的广域联网收费需要根据车辆行驶路径作为通行费费额计算和拆分的依据,这就要求收费系统能够精准判定车辆行驶路径。本文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智能车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图论理论解决多义性路径问题的方法。本文首先对多路径识别问题的逻辑本质进行了分析和简化,随后通过对目前所采用的不同的工程解决方法的分析和比较,给出二义性路径问题的核心内容;随后提出了通信节点等概念的设想,并结合实际工程情况给出了约束条件;最后利用图论理论给出了收费路网与图的映射方法与多路径识别实现思路。
  关键词:智能车辆  收费道路  二义性路径  车路通信  路径识别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9(a)-0031-03
  随着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已经成为未来的明确发展方向。2019年4月28日,交通运输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公开介绍了目前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最新进展,并表示后续会加快推进各项工程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的目标任务。可以预见,在各省省界收费站取消的情况下全国高速公路将形成一张结构复杂、规模庞大的路网,这将对道路收费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收费方式产生极大影响,使得目前国内使用的最短路径收费处理方式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凸显。目前国内使用的最短路径收费处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首先是在入口和出口跨省或跨公路运营主体的情况下,无法准确、公正的拆分费用,查分比例无计算依据。其次,一般采用最短路径收取通行费,在复杂路网情况下,通行费流失将明显加大[1],熟悉路网的司机可合法逃费。再次,个别收费站存在车辆逃费的情况,在全国路网联通的情况下将产生更严重的通信费流失问题。路径识别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复杂路网逐步形成,导致路网收费计费、拆分和逃费问题凸显。这些问题促使以车路无线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被迅速应用到交通行业中,并得到快速的普及。5.8G已成为交通领域的专用频段,在此基础上已经发展成熟了ETC电子不停车系统[2];同时,面向智能车辆的DSRC、LTE-V车路通信技术也有了迅速的发展,相应的车路通信系统已经初具雏形。基于视频检测的各类算法功能日益强大,形成了大量具有精准车辆识别功能的设备产品和系统[3]。未来应充分利用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成果解决当前的复杂收费路网的现实问题,已经成为行业领域内的共识。这些技术应用从根本上看,都是以车与路之间的信息传达为目的,即车与路的信息通信。路网不再是单一的物理系统,而是信息与物理共同构建的系统。
  1  多路径识别问题现状
  在高速公路出现的早期,多路径识别问题并没有成为关注焦点。一方面是由于路网规模较小、结构简单,多义性路径非常少见;另一方面是因为高速公路的投资运行主体单一,以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主,不存在费用归属判定的问题。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脚步的加快,路网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升,投资和运营管理模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二义性路径数量的快速增长和通行费拆分需求的出现,使得多路径识别问题逐步被关注和研究。
  在收费全部采用人工收费方式的时期,由于多路径识别技术手段匮乏,难以实现通行费拆分;而费额计算的问题一般是采用简化的最短路径计算费用的方法处理。随着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在收费系统中的应用,使得通行费拆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目前常见的多路径识别工程解决方法有两大类,即模糊识别方法与精确识别方法。模糊识别是指通过地感线圈、流量雷达、视频识别等技术,统计不同路径的车流量和车型比例。在后续做通行费拆分时,根据统计结果估算拆分比例,并将路费拆分划拨给不同的业主。模糊识别策略不能够识别指定辆车的行驶路径,因此不能够作为通行收费标准的选择依据,只能作为通行费拆分的依据,而且作为通行费拆分依据也是粗略的。精确识别方法可以准确识别目标车辆的通行路径,同时解决费额计算和通行费拆分的问题[4]。
  虽然精准识别方法能够产生令人满意识别结果,在大规模复杂路网的工程应用中却面临诸多难点。首先是多义性路径的辨识问题。在如图1的简单路网中可以直观的看出其中的多义性路径。但大规模的复杂路网,其通道纵横交错、互通形式多种多样,很难直观判别多义性路径是否存在以及存在的位置。其次是多路径识别设备的布设选点问题。在简单路网中可以直观选点部署。但在复杂路网中存在各种形式的收费站和多路径识别设备,它们的位置和数量是基于旧的路网结构设计的,并不一定能够满足新的复杂路网的路径辨识需求。原有设备选点是否有效、是否需要增加设备点位、增加于何处等问题都将成为工程设计实施中的难点。最后是多义性路径识别结果在通行费计费和拆分计算过程中的使用效率问题。无论采用何种多路径识别设备,车辆通行费的计费与拆分都是统一到收费系统的计算中心进行计算处理的。考虑到庞大复杂路网的通行车辆数量巨大、路径组合繁多、通行费拆分方式复杂等因素,这样的集中处理方式必然会导致计算效率的低下。
  可见,复杂大规模路网的精准多路径识别问归结在以下三个方面:复杂路网的拆分与组合、多义性路径辨识与定位以及多义性路径路网的改造。
  2  问题的简化
  高速公路路网是典型的收费路网,其路线在物理空间上是连续的。但从收费系统的角度看,高速公路路网是以布设在高速路出入口、主线省界交汇点和互通枢纽等处的收费站为节点,以道路路段为线段的点线组合体。从收费系统的角度看,理想的路网状态是任何两个相鄰收费站之间仅存在一条确定的通道;在车辆驶离路网后,收费系统根据车辆途经的收费站判断车辆的行驶路径,并根据该路径进行通行费用的相关处理。但新建道路的出现可能会打破这种理想状态,使得某两个相邻收费站之间出现了多条通道,并导致收费系统无法准确判断车辆的行驶路径。这时我们称该路网具有多义性路径。   多义性路径会带来两个方面的现实问题。首先,不同的车辆行驶路径可能会因为里程或里程单价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通行费费额。多义性路径的存在使得收费系统无法准确计算通行费费额。其次,当多义性路径中的路段属于不同的省份、地区或运营单位(业主)时,收费系统无法判别通行费的归属,进而无法进行通行费拆分[5]。
  图1展示了一组典型的多义性路径。当通行车辆进入收费路网的入口后,可以选择通过线路A、B和C到达出口,从而使得收费系统无法判断车辆的实际行驶路径。假设线路A和B属于同一运营管理机构,而线路A的里程较线路B长,通行费比线路B也高一些;线路C与线路A的里程相同,但路线C与路线A、B分属不同的业主。这种情况下,收费系统无法确定通行费用是按照线路A和C的里程来计算收取,还是按照线路B来计算收取;同时收费系统也不知道收上来的通行费应该划拨到哪一个业主的资金账户中。
  工程上一般会在多义性路径的路段上布设两类多路径识别设备。一类是能够识别车辆身份的监测设备,另一类是能够在车载电子标签中顺序标记路段标识码的射频写入设备[6]。如图1所示,分别在路径A、B和C的适当位置布设车辆身份监测设备,并将监测结果及时的告知收费系统,则收费系统可以在任意一辆车驶离路网后精确的判断出它的行驶路径。
  从交通工程的角度上看,多路径识别问题就是通过某些技术手段使收费系统获取足够多的车辆行驶路径上的途经点信息,从而反推计算出车辆确切的行驶路径。但如果将收费系统和道路网络视为一个信息系统和物理系统叠加而成的有机整体,从收费系统的角度看,多路径识别问题的本质是通过技术手段将收费路网原有拓扑结构进行改变,使得收费系统获得一个不存在多义性路径的路网拓扑结构。
  3  道路网络与图的映射
  图论是组合数学的—个分支学科,与其他的数学分支,如群论、矩阵论、概率论、拓扑学、数值分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7]。图论理论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并用于研究哥尼斯堡城的七桥问题,并由数学家欧拉发表了有关图论的最早论著。图论利用图的概念来对客观世界中的具体实物间的联系进行抽象的数学表述,并对其特性和规律加以研究。由于图的基本结构是由“顶点”和“边”构成,这些构成图的要素与路网中的“起点”、“终点”和“路段”等要素具有极好的吻合性。因此,利用图论理论对路网进行建模、将路网的拓扑结构以图的形式进行表征和研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法[8]。在解决多义性路径的问题上,已经有结合图论理论进行研究案例。
  将道路网络映射为图,首先要将路网及其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完整、统一的抽象提取。根据公路收费计算的基本原则(按里程计费、按分属机构拆分),多路径识别本质上是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融合问题的一个特例。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到,在入口、出口和车辆检测设备所在点位都会发生一些信息交互;而道路的其他点位则仅仅是为车辆通行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将一些可以产生信息交互的点作为图的顶点,其他的普通路段作为图的边,这样形成的图抽象的表征了信息空间和物理空间。为了抽象表述的需要,我们将车辆与道路设施进行通信的位置称为通信节点,简称节点。从工程实现的角度看,节点是由一些具备通信功能的实体设备实现的。这些实体设备由于技术、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其特性也有所不同。
  4  约束条件与映射方法
  为了能够使用图提供的数学工具为多义性路径精准识别问题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收费路网设定约束:(1)车辆在经过收费路网的通信节点时以不同规律发生车路通信事件。(2)无论车路通信事件的信息传递方向是车辆到道路还是道路到车辆,在车辆离开收费路网的最后一个节点时,车辆所经过的路径上的全部节点所发生的通信事件信息将汇总至收费管理中心。(3)路網中的道路均为双向道路。
  在约束条件下,图可以采用以下两条基本方法构建:(1)收费路网中的出口、入口、互通收费站以及主线收费站等视为节点,映射为图中的顶点;(2)节点间可连续通行的道路(主线)映射为图的边。一个典型的收费路网结构如图2所示,根据上述构建方法形成的图G,如图3所示。
  5  基于图的精准多路径识别
  在复杂且规模庞大的路网中不仅存在着大量的出入口、互通枢纽,还包括了种类繁多的检测、通信设备,并且随着交通建设的推进,这种情况还会变得更加明显。利用对图的各种特性分析,以及图中链、迹和路等概念的应用,可以获得普适性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本文提出以下设想和思路。
  思路1:利用复杂图精准计算任意一辆通行车辆的收费标准和通行费拆分比例将是一个计算量庞大的任务。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运算理论,通过割边和割点对复杂连通图进行拆分。拆分后的路网由多个简单子路网组成,便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思路2:通过对路网中二义性路径所对应的链、迹和路等组成部分进行改造,通过增加节点的方式,去除带有二义性的路径组成部分;增加的节点可以反映设到实际道路工程中,并以节点通信设备的方式体现出来。
  思路3:收费道路路网所映射的图可以规范的以矩阵形式表述,矩阵的各种特性代表了路网的各种特性的同时,在拆分组合和加权运算等方面还具有便于计算机语言实现的特点,为道路网络建设的工程实现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勤.复杂高速路路网联网收费清分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 王义祥.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的发展[J].物流科技,2006(2):72-75.
  [3] 薄秀丽.高速收费站高清视频车牌识别系统的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2016(5):99-100.
  [4] 郑远,李江,施丽娟,等.车牌识别技术在多义性路径问题中的应用[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7(6):121-127.
  [5] 宋祖科,赵修建.高速公路车辆通行费精确收取及拆分技术研究[J].公路工程,2009(1):147-150.
  [6] 孙凯.高速公路多路径识别技术研究及实现[D].郑州大学,2013.
  [7] 卜月华.图论及其应用[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8] 陈雨人,陈少军.包含立交匝道信息的高速公路网络复杂拓扑结构[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2):230-237.
其他文献
评价制度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指引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聚焦了家长的目光,引领着全社会评判教育的价值导向,对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评价体系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23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在学生素质评价方面的改革与尝试,体现了以评价为突破口推动素质教育的理念与行动。本文将从内涵、要素、方法、举措、特点、优势及推广价值等角度对该评价体系进行全面呈现。  一、概念阐释  什么是“233
湖南省长沙铁路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长铁一中)自2004年由铁路系统移交到地方管理以来,八年时间,不仅顺利完成了由企业办学到政府办学的过渡,而且快速发展为一所名副其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快,校园设施设备先进,教育质量突出,辐射示范作用强。长铁一中是如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成为全省企业子校移交地方管理的成功范例?从管理方面来说,文化引领功不可没。  长铁一中原本只是一所企业子校,缺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质疑论辩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辩论情景,不断鼓励学生质疑论辩,让他们在“疑”中启思,“辩”中增智。  一、创设情景,引发质疑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论辩,并在学习、研究、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大胆思维。但由于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往往提出的问题不在点子上,甚至有可能是荒谬的观点,教师都要乐于倾听,多鼓励少批评,消除学生畏惧的心理
摘 要:由于神东矿区采区巷道布置长,井下机电设备较多,在外因火灾发生下,人员短时间无法逃离到安全地点,因此本文根據井下实际情况,完善相应的监测系统、通风设施及短路风门,根据现场监测实际数据,及时启用短路风门,保障工作面作业人员的安全,同时,根据灾变期间风流方向的特点,提出火灾期间通风的调度方法和依据,为今后矿井避灾救灾提供矿井参考。  关键词:火灾 火风压 风流逆转 通风调度  中图分类号:TD
顺序控制(即顺控操作)是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之一,也是变电站倒闸操作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智能变电站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且尚有大量常规变电站未进行智能化改造,当前使用顺
报道了马占相思与大叶相思两种豆科植物叶内养分的动态及养分转移特征 ,分析测定两种植物的绿叶与黄叶内氮、磷、钾、钠、钙、镁等 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 ,两种植物的成熟叶养分含量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全年养分水平较为稳定。马占相思体内氮、磷、钾、镁养分水平显著高于大叶相思 ,这 4种元素在绿叶与黄叶内的含量也有显著差别。两种植物对 4种元素大量转移再利用 ,但对钙、钠没有表现出转移 ,大叶相思与马占相
摘 要:传统的可靠性分析法,如解析法与蒙特卡洛模拟法随着系统扩大与互联的增多,在评估不可靠的保护装置和保护整定机制对给定厂房结构中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影响时的计算能力会受到制约和限制。区域支路法相对比具有容易地辨识出故障的保护机制并计算负荷点,可供专业人员方便地评估大规模电力系统中保护整定方案对各负荷点可靠性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区域支路法的基本思想及算法流程,证明区域支路法对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
学生是富有变化的群体,每一届学生,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每个群体中的个体也是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个体与个体千差万别是很正常的。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同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是因材施教。学生是“脚”,教育是“鞋”,教师就是造鞋人。造鞋人如果不了解“脚”的大小、形状,怎么能造出适合“脚”的“鞋”呢?  当前教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