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备课是上好阅览课的关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w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推荐辞:朱永新说得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无论是从语文素养养成还是精神的完善角度来说,阅读都是“执一御万”的捷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览课,但是,阅览课常常是“放羊课”,表现为无目标、无计划、无调控、无评价。我们认为,高中三年的自由阅读,应当成为有目标有指导的语文活动。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老师应当勤于导与督,使阅览课有序有法高效。陆锋磊老师的阅览课可谓精心策划,值得借鉴。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正如儿童学习口语是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自然成长那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在大量的、持续的、有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习得。现状恰恰相反,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真是“读法丛生”而“读趣尽失”。更严重的是,课堂上刻板又琐碎的解读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体悟,束缚了青春少年对于文本想象的翅膀。
  因此,阅读教学,应着眼于课内外沟通,建立课堂阅读教学和阅览课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双轨制”。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设了阅览课,以每周1节推算,一学期20节,两年80节,三年至少有100节;但是,在实际组织过程中,许多阅览课堂呈现随意、无序的“放羊”模式,大大降低了阅览课的效益。
  不禁问:老师,组织阅览课,你备课了吗?
  一.期初备:阅览菜单优化阅读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鉴赏这样定位:“根本目的是立人。”阅览课的总目标应该定位为精神家园的营造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人的知能、情志及心理诸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树立阅览课课程意识。
  学期之初备课首先进行目标定位,教师对三年阅览课的总目标,以及每学期的阶段目标应该了然于胸。达成目标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校本资源、阅读学情开出一张切合实际的阅读菜单。阅览菜单由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构成,内蕴着教师对学生该阶段阅览课阅读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审美情趣诸方面的要求,浪漫理想地描绘着一幅“读书养气”的美好蓝图。
  其二是为读者“号脉”。学生是阅览课中的活动主体,他们“在兴趣、文化教养、习惯的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黑格尔)。”教师要考虑“凭什么阅读”“喜欢读什么”“需要读什么”三个问题,只有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储备、阅读期待、阅读缺陷(这也算是了解学情吧),才能将阅览活动组织得更有效。
  综上所述,学期初,教师阅览课备课主题是“规划”,制订一份完善的阅读菜单——兼顾阅读目标与阅读兴趣,既照顾个人口味,又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子的阅读品质。
  例如:我的高一阅览课阅读菜单
  1、必读书目——《风流去》(鲍鹏山著)、《苏东坡传》(林语堂著)、《美学散步》(宗白华著)、《平凡的世界》(路遥著)、《狼图腾》(姜戎),涉及文化散文、人物传记、美学著作、经典小说、畅销读物。
  2、选读书目——由“美学漫步”“文化探幽”“文言津梁”“经典对话”“思想者说”五大类别构成。每类分AB级:A为初级,B为高级。
  “美学漫步”A级:《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慢慢走,欣赏啊》(以上选自《美学散步》);《雪夜人归――生命的飘泊与安顿》《啼鸟处处――生命的悲哀与复苏》《花泪蝶梦――有我与无我》(以上选自《万川之月》);《上海弄堂及其他》(王安忆)、《上海赋》(木心)、《哥特式教堂》(选自丹纳《艺术哲学》)、《说园》陈从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美学漫步”B级人间词话》(王国维)《万川之月》(胡晓明)《魏晋风度二十讲》(冯友兰等)《艺术哲学》(丹纳)《美的历程》(李泽厚)《音乐笔记》(肖复兴)
  A级基于佳篇选读,B级着眼于名作选读,美学漫步的园地涉及文史哲艺,以期培育学子的审美趣味,引导“诗意的栖居”。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认为是让生活有品味,让人生有亮色。这也是阅读课程的最大价值。
  二.月初备:“友读法”“批注法”后续提升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描述三种读者:“沙漏类”,为消磨时间,随手翻翻,将书通过自身漏过一遍,到头来依旧空空如也;“海绵类”,他们轻而易举地将能读到的一切吸收,但又立刻彻底忘却记取的知识;“过滤类”,在他们的记忆中,只胡乱沉积下读过的一鳞半爪。阅览课上的学生,面对丰富的书籍,如堕烟海,不得要领,成为上述三类读者的不在少数。
  学生的初始理解有待完善提升,每月备课的关键就是力求提升学子阅读的后续理解。老师应当每月精心设计一项读书交流活动,推动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升华到创造性阅读,以期收到“酿花成蜜”的成效。
  每月初设计一次读书报告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交流可以唤醒各类学生多层次的审美体验、生成更多元的理解思索。撒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可以催开一片智慧的花朵。本人执教的10届文科班曾举办“照亮心灵的灯——传记阅读交流会”活动,6个宿舍以六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信仰的火炬:传记与时代精神”“心灯烛照:传记与我”“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披沙拣金:传记作品的细节”“纪实与虚构:传记作品的想象艺术”“以小见大:历史传记成功的秘诀”。两节课的汇报交流,升华了学子知人论世、切己省察的阅读智慧。
  每月初筹备一次阅读批注竞赛与展览活动。完整的阅读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感受、理解、鉴赏),还包括阅读运用(评价、借鉴、迁移)。常说阅读是吸收和倾吐的统一,缺了“倾吐”的阅读,只能是“半程阅读”。古语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它寥寥数语,直入文本,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灵心妙舌,自成一家之言。我每月组织一次“三味批注”互动活动。“三味”乃“情味”“意味”“趣味”,“情——意——趣”既是读者深入文本探骊得珠的三味,也是展现阅读体验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独具灵性的三味。其中“趣”的境界最高,蕴含着阅读者的胆识、眼光。林语堂说:“须有胆识,有眼光,……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   叶圣陶宣扬“经验汇兑”,强调打通旧经验与新知识、文本理解与生活体验的关隘,在对接中触类旁通,激活思考。每月备课设计各种读书报告会的意义,就在于使学子的独特体验、独到理解升华为阅读智慧。
  三.课前备:造境激情预约高峰体验
  罗兰巴特认为读书应追求一种“极乐”的境界,那是在阅读体验中激发了自我生命的回应。教师应该执着地期待:有那么一次阅读、有那么一本书,深深打动了学生,使他的精神得到蝉蜕般的净化。高峰体验难以预约,许多学生也从未有过这种阅读的“极乐”,但是富有理想的教师,在阅览课前,必会以爱心感之,以细心导之,以热心鼓励之,激发学子一颗心境澄明、情意执着的审美的“觉心”,执子之手,导引他们至心灵之约的津渡。
  课前造“境”。朱熹《朱子语类》谈读书“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必须有“境”——窗明几净、书册盈架是环境,正襟危坐,安详宁静是心境。爱读书的教师,会满怀欢喜心,美化阅览室环境:他会走遍书市,选择散发着墨香的、具有“高贵血统”的书籍,不断充实阅览室藏书;他会讲究书籍摆放的序列,讲究桌椅围坐的氛围;他甚至会张挂字画,点缀花草……总之,像林语堂的心愿“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意”,务必使阅览环境舒适,成为书香幽幽的“精神道场”,身处期间,你能感到文化对你的包裹和你对文化的强烈欲求。
  课前激“情”。每次进入阅览室之前,我总有2分钟演讲。今年3月6日演讲如下:“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其《文学讲稿》中说,聪明的读者在欣赏天才之作时,他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还要用脊椎骨去阅读。脊椎骨里有中枢神经,主管感知,读书要用敏感的神经去直接感悟。”3月20日演讲内容如下:“古人有拿《杜诗》医头痛,有人还拿《汉书》做下酒物。少年高尔基被福楼拜《纯朴的心》迷住了,竟将书页对着亮光反复细看,想从中发现文字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就连那个引号、感叹号、省略号,也好像个个活了起来……阅读首先是快乐的,其次才能谈到其他附加值。然而,阅读的快乐决不是感官刺激的快感;它是从“山重水复”中谋求到了“柳暗花明”般文明启迪的愉悦,它是发现了茫茫书海中,有那么一块自己的生命有着亲切的对应关系的满足”……
  语文老师的教学之痛大概一致:高(初)中三年,成绩良好的学子,他们疲于应付高考,未曾读过完整的一部书;部分学子进入大学后,将告别人文学科,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但是现在,他们还从没有被一本好书感动过,滋润过……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而他们的语文老师,算不算失职?
  阅览课,老师你备课了吗?
  陆锋磊,教师,现居江苏无锡。
其他文献
期刊
一、简历李作柱,男,汉族,1928年2月26日出生,陕西省绥德县人。原中国音乐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陕西省文联委员、陕西省对外友协委员。文艺七级。1944年5月在陕甘宁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对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考试中的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进行交流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在我国目前的阶段,这一观念被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忽略了,导致我国小学英语的
期刊
本文针对在福州方言影响下的学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时常出现的气息浅、咬字发音含糊不清、声音位置偏低等问题进行思考,发现这一普遍现象与福建学生本身说话的特点有关,所以尝
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中有一篇文章,是梁实秋先生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的题目说的是记一次“演讲”,实则是记叙了梁任公即梁启超先生的一次给清华学校学生上课时课堂中的几个片段,文章给我们呈现的梁启超不是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而是一个“风神潇洒”、个性十足的学者、老师。梁启超的这堂课,让当时在座听课的梁实秋时隔几十年仍记忆犹新:“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
本文以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为研究对象,从文化误读这一视角出发,采用文化误读的相关理论对作品中改写的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和神话传奇进行分析,通过列举和分析作品中的有关
作品丰富、争强好斗的作家哈伦·埃利森辞世,享年84岁.他的著作包括《男孩与狗》等无数以梦魇般的、间或充满黑色幽默的故事情节鞭挞社会的小说.rn埃利森的出版商地下出版社
期刊
英语戏剧教学这一小学英语教学重要手段符合国家新课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具有独特的优势,对这种创新性的实践过程的探析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是英语学
期刊
小学自然第七册第十三课,主要是要求同学们认识磁铁的种类和它的性质,通过实验学生自己发现磁铁的性质,这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本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我在
乔治.奥威尔的小说《一九八四》中一共提到四首童谣,其中一首的片段被多次引用,其余三首一带而过。本文认为,这些童谣的存在不仅勾连了情节,而且形成了一种关于时间、记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