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推荐辞:朱永新说得好:“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无论是从语文素养养成还是精神的完善角度来说,阅读都是“执一御万”的捷径。目前许多学校都开设了阅览课,但是,阅览课常常是“放羊课”,表现为无目标、无计划、无调控、无评价。我们认为,高中三年的自由阅读,应当成为有目标有指导的语文活动。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老师应当勤于导与督,使阅览课有序有法高效。陆锋磊老师的阅览课可谓精心策划,值得借鉴。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正如儿童学习口语是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自然成长那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在大量的、持续的、有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习得。现状恰恰相反,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真是“读法丛生”而“读趣尽失”。更严重的是,课堂上刻板又琐碎的解读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体悟,束缚了青春少年对于文本想象的翅膀。
因此,阅读教学,应着眼于课内外沟通,建立课堂阅读教学和阅览课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双轨制”。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设了阅览课,以每周1节推算,一学期20节,两年80节,三年至少有100节;但是,在实际组织过程中,许多阅览课堂呈现随意、无序的“放羊”模式,大大降低了阅览课的效益。
不禁问:老师,组织阅览课,你备课了吗?
一.期初备:阅览菜单优化阅读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鉴赏这样定位:“根本目的是立人。”阅览课的总目标应该定位为精神家园的营造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人的知能、情志及心理诸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树立阅览课课程意识。
学期之初备课首先进行目标定位,教师对三年阅览课的总目标,以及每学期的阶段目标应该了然于胸。达成目标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校本资源、阅读学情开出一张切合实际的阅读菜单。阅览菜单由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构成,内蕴着教师对学生该阶段阅览课阅读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审美情趣诸方面的要求,浪漫理想地描绘着一幅“读书养气”的美好蓝图。
其二是为读者“号脉”。学生是阅览课中的活动主体,他们“在兴趣、文化教养、习惯的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黑格尔)。”教师要考虑“凭什么阅读”“喜欢读什么”“需要读什么”三个问题,只有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储备、阅读期待、阅读缺陷(这也算是了解学情吧),才能将阅览活动组织得更有效。
综上所述,学期初,教师阅览课备课主题是“规划”,制订一份完善的阅读菜单——兼顾阅读目标与阅读兴趣,既照顾个人口味,又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子的阅读品质。
例如:我的高一阅览课阅读菜单
1、必读书目——《风流去》(鲍鹏山著)、《苏东坡传》(林语堂著)、《美学散步》(宗白华著)、《平凡的世界》(路遥著)、《狼图腾》(姜戎),涉及文化散文、人物传记、美学著作、经典小说、畅销读物。
2、选读书目——由“美学漫步”“文化探幽”“文言津梁”“经典对话”“思想者说”五大类别构成。每类分AB级:A为初级,B为高级。
“美学漫步”A级:《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慢慢走,欣赏啊》(以上选自《美学散步》);《雪夜人归――生命的飘泊与安顿》《啼鸟处处――生命的悲哀与复苏》《花泪蝶梦――有我与无我》(以上选自《万川之月》);《上海弄堂及其他》(王安忆)、《上海赋》(木心)、《哥特式教堂》(选自丹纳《艺术哲学》)、《说园》陈从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美学漫步”B级人间词话》(王国维)《万川之月》(胡晓明)《魏晋风度二十讲》(冯友兰等)《艺术哲学》(丹纳)《美的历程》(李泽厚)《音乐笔记》(肖复兴)
A级基于佳篇选读,B级着眼于名作选读,美学漫步的园地涉及文史哲艺,以期培育学子的审美趣味,引导“诗意的栖居”。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认为是让生活有品味,让人生有亮色。这也是阅读课程的最大价值。
二.月初备:“友读法”“批注法”后续提升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描述三种读者:“沙漏类”,为消磨时间,随手翻翻,将书通过自身漏过一遍,到头来依旧空空如也;“海绵类”,他们轻而易举地将能读到的一切吸收,但又立刻彻底忘却记取的知识;“过滤类”,在他们的记忆中,只胡乱沉积下读过的一鳞半爪。阅览课上的学生,面对丰富的书籍,如堕烟海,不得要领,成为上述三类读者的不在少数。
学生的初始理解有待完善提升,每月备课的关键就是力求提升学子阅读的后续理解。老师应当每月精心设计一项读书交流活动,推动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升华到创造性阅读,以期收到“酿花成蜜”的成效。
每月初设计一次读书报告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交流可以唤醒各类学生多层次的审美体验、生成更多元的理解思索。撒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可以催开一片智慧的花朵。本人执教的10届文科班曾举办“照亮心灵的灯——传记阅读交流会”活动,6个宿舍以六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信仰的火炬:传记与时代精神”“心灯烛照:传记与我”“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披沙拣金:传记作品的细节”“纪实与虚构:传记作品的想象艺术”“以小见大:历史传记成功的秘诀”。两节课的汇报交流,升华了学子知人论世、切己省察的阅读智慧。
每月初筹备一次阅读批注竞赛与展览活动。完整的阅读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感受、理解、鉴赏),还包括阅读运用(评价、借鉴、迁移)。常说阅读是吸收和倾吐的统一,缺了“倾吐”的阅读,只能是“半程阅读”。古语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它寥寥数语,直入文本,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灵心妙舌,自成一家之言。我每月组织一次“三味批注”互动活动。“三味”乃“情味”“意味”“趣味”,“情——意——趣”既是读者深入文本探骊得珠的三味,也是展现阅读体验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独具灵性的三味。其中“趣”的境界最高,蕴含着阅读者的胆识、眼光。林语堂说:“须有胆识,有眼光,……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 叶圣陶宣扬“经验汇兑”,强调打通旧经验与新知识、文本理解与生活体验的关隘,在对接中触类旁通,激活思考。每月备课设计各种读书报告会的意义,就在于使学子的独特体验、独到理解升华为阅读智慧。
三.课前备:造境激情预约高峰体验
罗兰巴特认为读书应追求一种“极乐”的境界,那是在阅读体验中激发了自我生命的回应。教师应该执着地期待:有那么一次阅读、有那么一本书,深深打动了学生,使他的精神得到蝉蜕般的净化。高峰体验难以预约,许多学生也从未有过这种阅读的“极乐”,但是富有理想的教师,在阅览课前,必会以爱心感之,以细心导之,以热心鼓励之,激发学子一颗心境澄明、情意执着的审美的“觉心”,执子之手,导引他们至心灵之约的津渡。
课前造“境”。朱熹《朱子语类》谈读书“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必须有“境”——窗明几净、书册盈架是环境,正襟危坐,安详宁静是心境。爱读书的教师,会满怀欢喜心,美化阅览室环境:他会走遍书市,选择散发着墨香的、具有“高贵血统”的书籍,不断充实阅览室藏书;他会讲究书籍摆放的序列,讲究桌椅围坐的氛围;他甚至会张挂字画,点缀花草……总之,像林语堂的心愿“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意”,务必使阅览环境舒适,成为书香幽幽的“精神道场”,身处期间,你能感到文化对你的包裹和你对文化的强烈欲求。
课前激“情”。每次进入阅览室之前,我总有2分钟演讲。今年3月6日演讲如下:“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其《文学讲稿》中说,聪明的读者在欣赏天才之作时,他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还要用脊椎骨去阅读。脊椎骨里有中枢神经,主管感知,读书要用敏感的神经去直接感悟。”3月20日演讲内容如下:“古人有拿《杜诗》医头痛,有人还拿《汉书》做下酒物。少年高尔基被福楼拜《纯朴的心》迷住了,竟将书页对着亮光反复细看,想从中发现文字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就连那个引号、感叹号、省略号,也好像个个活了起来……阅读首先是快乐的,其次才能谈到其他附加值。然而,阅读的快乐决不是感官刺激的快感;它是从“山重水复”中谋求到了“柳暗花明”般文明启迪的愉悦,它是发现了茫茫书海中,有那么一块自己的生命有着亲切的对应关系的满足”……
语文老师的教学之痛大概一致:高(初)中三年,成绩良好的学子,他们疲于应付高考,未曾读过完整的一部书;部分学子进入大学后,将告别人文学科,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但是现在,他们还从没有被一本好书感动过,滋润过……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而他们的语文老师,算不算失职?
阅览课,老师你备课了吗?
陆锋磊,教师,现居江苏无锡。
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正如儿童学习口语是在大量的语言交际实践中自然成长那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当是在大量的、持续的、有序的阅读实践中逐渐习得。现状恰恰相反,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不厌其多,不厌其深,真是“读法丛生”而“读趣尽失”。更严重的是,课堂上刻板又琐碎的解读禁锢了学生的个性体悟,束缚了青春少年对于文本想象的翅膀。
因此,阅读教学,应着眼于课内外沟通,建立课堂阅读教学和阅览课自由阅读相结合的“双轨制”。
新课改实施以来,许多学校开设了阅览课,以每周1节推算,一学期20节,两年80节,三年至少有100节;但是,在实际组织过程中,许多阅览课堂呈现随意、无序的“放羊”模式,大大降低了阅览课的效益。
不禁问:老师,组织阅览课,你备课了吗?
一.期初备:阅览菜单优化阅读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鉴赏这样定位:“根本目的是立人。”阅览课的总目标应该定位为精神家园的营造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促进人的知能、情志及心理诸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树立阅览课课程意识。
学期之初备课首先进行目标定位,教师对三年阅览课的总目标,以及每学期的阶段目标应该了然于胸。达成目标的最可行的途径就是根据课程标准、校本资源、阅读学情开出一张切合实际的阅读菜单。阅览菜单由必读书目与选读书目构成,内蕴着教师对学生该阶段阅览课阅读语言积累、文化积淀、审美情趣诸方面的要求,浪漫理想地描绘着一幅“读书养气”的美好蓝图。
其二是为读者“号脉”。学生是阅览课中的活动主体,他们“在兴趣、文化教养、习惯的艺术趣味等方面都各不相同(黑格尔)。”教师要考虑“凭什么阅读”“喜欢读什么”“需要读什么”三个问题,只有了解了孩子们的阅读储备、阅读期待、阅读缺陷(这也算是了解学情吧),才能将阅览活动组织得更有效。
综上所述,学期初,教师阅览课备课主题是“规划”,制订一份完善的阅读菜单——兼顾阅读目标与阅读兴趣,既照顾个人口味,又营养丰富,以补缺型、拓展型、提高型皆备的作品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子的阅读品质。
例如:我的高一阅览课阅读菜单
1、必读书目——《风流去》(鲍鹏山著)、《苏东坡传》(林语堂著)、《美学散步》(宗白华著)、《平凡的世界》(路遥著)、《狼图腾》(姜戎),涉及文化散文、人物传记、美学著作、经典小说、畅销读物。
2、选读书目——由“美学漫步”“文化探幽”“文言津梁”“经典对话”“思想者说”五大类别构成。每类分AB级:A为初级,B为高级。
“美学漫步”A级:《我们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慢慢走,欣赏啊》(以上选自《美学散步》);《雪夜人归――生命的飘泊与安顿》《啼鸟处处――生命的悲哀与复苏》《花泪蝶梦――有我与无我》(以上选自《万川之月》);《上海弄堂及其他》(王安忆)、《上海赋》(木心)、《哥特式教堂》(选自丹纳《艺术哲学》)、《说园》陈从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
“美学漫步”B级人间词话》(王国维)《万川之月》(胡晓明)《魏晋风度二十讲》(冯友兰等)《艺术哲学》(丹纳)《美的历程》(李泽厚)《音乐笔记》(肖复兴)
A级基于佳篇选读,B级着眼于名作选读,美学漫步的园地涉及文史哲艺,以期培育学子的审美趣味,引导“诗意的栖居”。读书的意义何在?我认为是让生活有品味,让人生有亮色。这也是阅读课程的最大价值。
二.月初备:“友读法”“批注法”后续提升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曾描述三种读者:“沙漏类”,为消磨时间,随手翻翻,将书通过自身漏过一遍,到头来依旧空空如也;“海绵类”,他们轻而易举地将能读到的一切吸收,但又立刻彻底忘却记取的知识;“过滤类”,在他们的记忆中,只胡乱沉积下读过的一鳞半爪。阅览课上的学生,面对丰富的书籍,如堕烟海,不得要领,成为上述三类读者的不在少数。
学生的初始理解有待完善提升,每月备课的关键就是力求提升学子阅读的后续理解。老师应当每月精心设计一项读书交流活动,推动感受性阅读、理解性阅读升华到创造性阅读,以期收到“酿花成蜜”的成效。
每月初设计一次读书报告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读书交流可以唤醒各类学生多层次的审美体验、生成更多元的理解思索。撒下一粒思想的种子,可以催开一片智慧的花朵。本人执教的10届文科班曾举办“照亮心灵的灯——传记阅读交流会”活动,6个宿舍以六个主题交流读书心得——“信仰的火炬:传记与时代精神”“心灯烛照:传记与我”“肝胆相照:传主与作者”“披沙拣金:传记作品的细节”“纪实与虚构:传记作品的想象艺术”“以小见大:历史传记成功的秘诀”。两节课的汇报交流,升华了学子知人论世、切己省察的阅读智慧。
每月初筹备一次阅读批注竞赛与展览活动。完整的阅读并不局限于阅读理解(感受、理解、鉴赏),还包括阅读运用(评价、借鉴、迁移)。常说阅读是吸收和倾吐的统一,缺了“倾吐”的阅读,只能是“半程阅读”。古语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它寥寥数语,直入文本,或画龙点睛,或剔肉见骨,灵心妙舌,自成一家之言。我每月组织一次“三味批注”互动活动。“三味”乃“情味”“意味”“趣味”,“情——意——趣”既是读者深入文本探骊得珠的三味,也是展现阅读体验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独具灵性的三味。其中“趣”的境界最高,蕴含着阅读者的胆识、眼光。林语堂说:“须有胆识,有眼光,……读出自己性灵来。胆识二字拆不开,要有识,必敢有自己意见,即使一时与前人不同亦不妨。前人能说得我服,是前人是,前人不能服我,是前人非。” 叶圣陶宣扬“经验汇兑”,强调打通旧经验与新知识、文本理解与生活体验的关隘,在对接中触类旁通,激活思考。每月备课设计各种读书报告会的意义,就在于使学子的独特体验、独到理解升华为阅读智慧。
三.课前备:造境激情预约高峰体验
罗兰巴特认为读书应追求一种“极乐”的境界,那是在阅读体验中激发了自我生命的回应。教师应该执着地期待:有那么一次阅读、有那么一本书,深深打动了学生,使他的精神得到蝉蜕般的净化。高峰体验难以预约,许多学生也从未有过这种阅读的“极乐”,但是富有理想的教师,在阅览课前,必会以爱心感之,以细心导之,以热心鼓励之,激发学子一颗心境澄明、情意执着的审美的“觉心”,执子之手,导引他们至心灵之约的津渡。
课前造“境”。朱熹《朱子语类》谈读书“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仔细分明读之。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读书必须有“境”——窗明几净、书册盈架是环境,正襟危坐,安详宁静是心境。爱读书的教师,会满怀欢喜心,美化阅览室环境:他会走遍书市,选择散发着墨香的、具有“高贵血统”的书籍,不断充实阅览室藏书;他会讲究书籍摆放的序列,讲究桌椅围坐的氛围;他甚至会张挂字画,点缀花草……总之,像林语堂的心愿“七分庄严中带三分随意”,务必使阅览环境舒适,成为书香幽幽的“精神道场”,身处期间,你能感到文化对你的包裹和你对文化的强烈欲求。
课前激“情”。每次进入阅览室之前,我总有2分钟演讲。今年3月6日演讲如下:“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其《文学讲稿》中说,聪明的读者在欣赏天才之作时,他不只是用心灵,也不全是用脑筋,还要用脊椎骨去阅读。脊椎骨里有中枢神经,主管感知,读书要用敏感的神经去直接感悟。”3月20日演讲内容如下:“古人有拿《杜诗》医头痛,有人还拿《汉书》做下酒物。少年高尔基被福楼拜《纯朴的心》迷住了,竟将书页对着亮光反复细看,想从中发现文字的“不可思议的魔术”,就连那个引号、感叹号、省略号,也好像个个活了起来……阅读首先是快乐的,其次才能谈到其他附加值。然而,阅读的快乐决不是感官刺激的快感;它是从“山重水复”中谋求到了“柳暗花明”般文明启迪的愉悦,它是发现了茫茫书海中,有那么一块自己的生命有着亲切的对应关系的满足”……
语文老师的教学之痛大概一致:高(初)中三年,成绩良好的学子,他们疲于应付高考,未曾读过完整的一部书;部分学子进入大学后,将告别人文学科,专注于理工类专业的学习,但是现在,他们还从没有被一本好书感动过,滋润过……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而他们的语文老师,算不算失职?
阅览课,老师你备课了吗?
陆锋磊,教师,现居江苏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