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现象的妙趣横生,由此引申的智慧更是值得回味。1.根据视觉的形成,对约定俗成的观点有新的见解。我们大都相信眼睛所见,但有时会被误导。利用学习视觉的形成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能使学生的智慧增长,增强学习兴趣。2.根据废物的排出,审思人没有必要骄慢和自怜。每一种知识的学习,深深挖掘都会触动心灵,心灵受到触动,知识才会由外在转成内化,使学生内省,达到开启智慧,美化心灵的教育目的。
【关键词】生物 开启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9-01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从中能发现很多妙趣横生的现象。不论是教者和学者如果认真思考,对生命会有更深的认识。 一、根据视觉的形成,对约定俗成的观点有新的见解。
我们在介绍一个事物的真实性时,再没有比“亲眼所见”更有力度的了,经常用它来表示事物的可信性。但是不是万无一失呢?在学习视觉的形成过程时,我问同学们,“眼睛能否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同学们有的脱口而出,“能呀”,有的沉思一会说“不能”。然后我们一起分析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当从景象或物体上反射的光量子达到眼睛的视锥细胞时,视网膜便会发出神经冲动信号,通过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传递到位于大脑后部的视觉皮质中枢17区。视觉信息在该区的局部群集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分出颜色、动作、形状和深度等简单特征。之后,具有这些特征的信息被继续传递下去,并且分送到颞叶和顶叶等比较远的区域。以颜色信息为例,先传递到V4区,再从那里到达位于颜色中心区的更高一层,包括TOP(即颞叶、顶叶和枕骨脑叶三者的汇合处)的皮质区域,在此完成更复杂的颜色处理,形成视觉及视觉生理反馈,并产生和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感觉和联想等。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正在发生的事情传到大脑形成视觉,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把一秒分成100个刹那,那要经过好几个刹那才能形成视觉哦。
——我们实际上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
还可以再带领大家更深入一些,“我们的亲眼所见,是不是就是事物的真相?”同学们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看到过七彩筒、哈哈镜,旋火轮吗?”大家恍然大悟,又争先恐后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色盲的人认为红色是绿色”。“看立体电影,总认为是真实的”,孩子的思维是很容易打开的。
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要用智慧的大脑分析问题,如果一个人站在哈哈哈镜前,认为那是真实的自己,可是太可笑了;如果一个人什么时候都是以“眼见为实”来判断事物的真伪,那就有些片面了。
相关的视觉欺骗试验也证明,人所看到的内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内容有关。
生物课上,开启学生智慧的时机很多,只要我们注意把握。
二、根据废物的排出,审思人没有必要骄慢和自怜。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骄慢和自怜。在学习人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废物怎样排出体外的时候,我引导大家思考。有生命的人体细胞才会形成废物和排出废物,这个生命个体不分老幼、不分区域、不分名份,也就是说不论是婴儿、老人;还是生活在德国、越南;不论是联合国主席、贫民百姓,只要他是有生命的,在生命過程中必然会产生废物并且要排出废物。
途径有三条.1.呼吸(通过肺,排除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少量尿酸和尿素)2.排尿(通过肾,排除水,无机盐,尿素)3.排汗(通过皮肤,排除水,无机盐,尿素)。
大家还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废物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同学们认可之后,“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很干净?”“从出生到现在你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而你每天又要求外界给你什么?”当这几个问题抛给大家的时候,同学们都沉思了。相信那自以为自己很干净、很爱护环境的也要好好想一想了——原来我从一出生就一直向大自然排废物,我是大自然的污染源呀,在大自然面前,有什么可骄慢的?大自然承载着这一切,我们又有什么好自怜的呢?当鲜花掌声围绕着你的时候,要知道我在不断的产生废物;当困难挫折使你心灰意冷的时候,想想大自然承载着、消化着人类和动物排给她那么多的废物。 这时候引导大家不仅仅是爱护环境,还应当用行动积极的去美化环境,乃至于美化人的灵魂。很有说服力的。
生物课上,能使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好的认识,更能使我们对自身有更深的认识,好好利用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密钥!
【关键词】生物 开启 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39-01
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从中能发现很多妙趣横生的现象。不论是教者和学者如果认真思考,对生命会有更深的认识。 一、根据视觉的形成,对约定俗成的观点有新的见解。
我们在介绍一个事物的真实性时,再没有比“亲眼所见”更有力度的了,经常用它来表示事物的可信性。但是不是万无一失呢?在学习视觉的形成过程时,我问同学们,“眼睛能否看到正在发生的事情?”同学们有的脱口而出,“能呀”,有的沉思一会说“不能”。然后我们一起分析了视觉的形成过程。
当从景象或物体上反射的光量子达到眼睛的视锥细胞时,视网膜便会发出神经冲动信号,通过双极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传递到位于大脑后部的视觉皮质中枢17区。视觉信息在该区的局部群集得到进一步的处理,分出颜色、动作、形状和深度等简单特征。之后,具有这些特征的信息被继续传递下去,并且分送到颞叶和顶叶等比较远的区域。以颜色信息为例,先传递到V4区,再从那里到达位于颜色中心区的更高一层,包括TOP(即颞叶、顶叶和枕骨脑叶三者的汇合处)的皮质区域,在此完成更复杂的颜色处理,形成视觉及视觉生理反馈,并产生和形成不同的心理感受、感觉和联想等。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正在发生的事情传到大脑形成视觉,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如果把一秒分成100个刹那,那要经过好几个刹那才能形成视觉哦。
——我们实际上看不到正在发生的事情。
还可以再带领大家更深入一些,“我们的亲眼所见,是不是就是事物的真相?”同学们不知道老师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大家看到过七彩筒、哈哈镜,旋火轮吗?”大家恍然大悟,又争先恐后举出很多这样的例子,“色盲的人认为红色是绿色”。“看立体电影,总认为是真实的”,孩子的思维是很容易打开的。
我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要用智慧的大脑分析问题,如果一个人站在哈哈哈镜前,认为那是真实的自己,可是太可笑了;如果一个人什么时候都是以“眼见为实”来判断事物的真伪,那就有些片面了。
相关的视觉欺骗试验也证明,人所看到的内容,和其本身想看到的内容有关。
生物课上,开启学生智慧的时机很多,只要我们注意把握。
二、根据废物的排出,审思人没有必要骄慢和自怜。
现在的学生很容易骄慢和自怜。在学习人体内物质代谢产生的废物怎样排出体外的时候,我引导大家思考。有生命的人体细胞才会形成废物和排出废物,这个生命个体不分老幼、不分区域、不分名份,也就是说不论是婴儿、老人;还是生活在德国、越南;不论是联合国主席、贫民百姓,只要他是有生命的,在生命過程中必然会产生废物并且要排出废物。
途径有三条.1.呼吸(通过肺,排除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和少量尿酸和尿素)2.排尿(通过肾,排除水,无机盐,尿素)3.排汗(通过皮肤,排除水,无机盐,尿素)。
大家还要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废物是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同学们认可之后,“那你认为自己是不是很干净?”“从出生到现在你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而你每天又要求外界给你什么?”当这几个问题抛给大家的时候,同学们都沉思了。相信那自以为自己很干净、很爱护环境的也要好好想一想了——原来我从一出生就一直向大自然排废物,我是大自然的污染源呀,在大自然面前,有什么可骄慢的?大自然承载着这一切,我们又有什么好自怜的呢?当鲜花掌声围绕着你的时候,要知道我在不断的产生废物;当困难挫折使你心灰意冷的时候,想想大自然承载着、消化着人类和动物排给她那么多的废物。 这时候引导大家不仅仅是爱护环境,还应当用行动积极的去美化环境,乃至于美化人的灵魂。很有说服力的。
生物课上,能使我们对周围的环境有更好的认识,更能使我们对自身有更深的认识,好好利用它,是开启学生智慧的密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