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优化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课堂有了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就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一些体会。阅读方法阅读能力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也会见仁见智,因此优化阅读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使课堂有了思想的碰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就结合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出示桂林山水美丽的图片和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情境学习中产生了迫切的求知欲望通,通过这富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展现的课文中美丽的情境,诱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学生急于知道桂林的水是怎样的静、清、绿,山是怎样的奇、秀、险,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体会到阅读当中得到乐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二、质疑问难,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当学生们提出一些问题时,应积极鼓励,质疑性阅读的目的,在于通过阅读,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在指导学生阅读后,为了更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学生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忌能转败为胜,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转败为胜?假如你是齐威王,你能赢田忌吗?一石激起千重浪,课堂上立即出现书声朗朗,思潮滚滚,议论纷纷的场面,让学生自由释放各自阅读体验,学生们各抒己见,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取得一致的看法:只要随机应变地调换马的出场顺序,是可以反败为胜的。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由于学生个体有差异,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善于也不敢提问题,这样在每节课下课之前,教师总会留下一句话:有问题发邮件给老师。这样解决了学生想质疑但不敢质疑的问题,电子邮件让学生们更多地用“疑问”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三、让学生自由地“说辩”阅读教学中,应该引领学生走进其中,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要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例如,在教学《蒙蒙细雨》一文中提出“妈妈跑一趟冤枉路到底值不值”这样的问题,将学生分成正反方两个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搜集材料,写“辩论发言稿”。这样,学生有针对性地去阅读、写作,积极性高。给学生说辩的空间,学生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思维便能在交往中产生摩擦、碰撞,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也较为深入。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1世纪的阅读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应该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创造条件,关注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受到的情感熏陶,获得的思想启迪,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努力使语文阅读教学教变得轻松,学变得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