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途径初探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中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也是提升人格境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给智慧塑造心灵,帮助人构建完美的人生体验。“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可以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培根的经典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现在新课标更加重视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更加注重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视野,使学生把课内学的知识用到课外阅读上,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从形式上进行理解性的阅读训练
  
  1.诵记优美的词句。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认为,词,可以分为音、形、义、能四种因素,“声音和形体是可以耳闻目见的,可以称为形态;意义和功能是要凭借耳闻目见的形态才能心领神会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品格。”这四种因素实际上在引导和规范着读者的体验,其中“形态”对读者的感官刺激更直接。文字或整或散,亦庄亦谐,节奏起伏,朗朗上口,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其优美。对这类语句、语段,常见的教法是分析修辞手法,待学生一一说出有哪些修辞手法后,对它的学习也就结束了,这是一种教学的浪费。分析修辞手法并没有错,但这只是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诵读,加深印象,或进行仿写练习,提高语言素养。
  2.置身迷人的意境。有些文章学生自己读了,感觉不错,可是不喜欢听老师讲解。因为对真情和意境的体验有时候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老师无论怎样讲,与学生自己的体验总有一定的距离。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S·阿瑞提说:“这种不能被言语化的内在体验大概就是内觉”,“把内觉转变成概念很困难,并且总是不准确的。” 我们品味教材中的古典诗歌,为优美意境所陶醉,被真挚情感所感染。和陶渊明一起“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归园田居》)同赏奇花异草,或跟曹操“对酒当歌”(《短歌行》)共讨杜康何以解忧,或和李白一同梦游天姥同观“半壁见海日”(《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奇景。倘徉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确实其乐无穷。
  3.理解完整的结构。要让学生明白,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结构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决定的。要研究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开头往往设下伏笔,为全文奠定基调;结尾一般深化主题,明确中心;过渡是段落的衔接与转换;照应是文章段落间的关照与呼应。划分段落层次时要着眼于全文,进行通盘考虑。
  
  二、从内容上进行入情式阅读训练
  
  1、真挚的情感。能够感受到真情的文章,学生总是比较喜欢读。王国维先生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沟通诗人和学生的情感,即让学生被美的境界激发的感情与诗寄托的感情交流、共鸣。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着重写景,却句句含情;后四句着重抒情,又句句有景。情与景交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境界,产生强大的感染力。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的尽管是家庭细事,却很动人。
  2、深刻的事理。除了议论类的文章说理之外,许多优美的散文也往往寓理深刻。如孙犁的《黄鹂》就是一篇哲理性散文。按作者的创作旨意,是要告诉读者:艺术创作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它的极致,含蓄地指出了文艺战线上的“左”的错误倾向,表明了对“百花齐放”这样理想境界的追求。
  3,要理解文意。文章读完了,要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作者是如何进行分析的,又提出了哪些解决措施。然后再进一步思考,文章的各个部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它们又是如何为文章的中心服务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传统的概括段意和归纳中心的做法来帮助自己理解。
  4、要会联想。就是在阅读理解之后,由文章联想到生活中自己经历的同类的事,或联想到自己以前读过的类似的文章。阅读贵有“新得”,而要有“新得”就必须联想。
  5、要仔细揣摩。即在上述理解和联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文章加以进一步辨别分析,鉴别、学习文章中的优点,包括作者好的写作方法技巧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正确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阅读,不断提高个人思想修养和品德素质,培养自己认识、分析问题的严谨性、深刻性、全面性的能力。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个过程是体悟情感,提高个人修养和写作素养的过程。大多数同学,只有听读能力,没有分析能力。因此,要想阅读时有效果,出成绩,就必须对文章加以揣摩。
  
  三、学会比较阅读,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法研讨中,比较阅读是经常被提及的一种教法。文本解读中要学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作品、作家的“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确定了事物间的异同,还要深入地解释这种异与同。只有抓住这一点才能使比较不流于肤浅,达到对作品深入理解的目的。
  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与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同样以生命为主题的两篇散文。通过对这两篇文章围绕生命主题的比较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发现生之可贵、生之美丽,加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生命文化的不同。
  在阅读教学中,用所学的一个阅读材料去辐射更多的阅读材料,从而让学生掌握一类文章,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提高归类能力,也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例如,学了柳永的《雨霖铃》,学生对词中的“离愁别绪”有了很深的体会。这时,就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点带面,以柳永的《雨霖铃》去辐射另外的大量的以“离愁别绪”为意象的诗词。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李煜的《相见欢》、欧阳修的《诉衷情》、周紫芝的《踏莎行》《鹧鸪天》、晏殊的《清平乐》等等,无论是妻离子散的凄凉,情人相思的煎熬,抑或友人分手的不舍,都为多愁善感的词人所捕捉,他们用多情之笔流泻下了当时的感动。学生通过大量阅读,融入词的意境,触摸到作者灵魂深处的思想情感,感受到词的美,还提高了对诗词的赏析能力。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 (226661)
其他文献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钻孔压灌超流态混凝土桩的技术及经济特点,分析了该桩实例中成桩困难的原因,并介绍了解决方案。提出了该桩型可能不适合干燥的砂土地层,在排除液化可能性的前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以想象。一堂没有情感的语文课是什么样的。情感是作者作文的灵魂,是教者教文的灵魂,是学者学文的灵魂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它渗透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很好的作用。笔者在初中语文尝试着进行综合性学习,其做法如下。一、必须以语文为核心
过敏性鼻炎属祖国医学"鼻鼽"的范畴.以鼻塞、鼻痒、流涕、喷嚏为临床特征.本病随季节变化时发时止,缠绵难愈.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温补法为主治疗本病,常获满意疗效.现将临床辨
清代文艺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场中作文,有倒骗主司入彀之法,开卷之初,当以奇名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放弃去,此之一法也”。这段话指出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古人
期刊
以某市软土路基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首先阐述当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结合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机理对路基进行处理,分析了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控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的结
瑞雪下过,灵犬屹立在洁白的地平线上喜迎新鲜朝阳。狗从史书的扉页走来,从诗人的稿笺走来,从画家的调色板上走来, 从音乐家的旋律里走来,带着吉祥如意,带着新年的祝福,走向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