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它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說:“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人格,然而,现行的语文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人格塑造,使一些学生出现了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意志薄弱、对学习无兴趣,显然这种局面违背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我认为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语文教学之中。
一、文以载道,在审美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师宜通过表情泛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批文入情”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的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如何关怀、培养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探索的乐趣。只有乐在其中,他们才能体验美,发掘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更加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和感受。因为有些东西,如作品暗示出来的意境,确实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或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故都秋天的“清静、悠闲”特点的片段,结果答案是多姿多彩的。落蕊、蝉声、秋草、秋雨自然是很多学生的选择,但都市闲人的那根烟管、半熟的枣子也被纳入了选择之中。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烟管时,该学生说,在他小时候,他父亲整天都忙,就是拿着长长的烟管的时候最悠闲,所以他很有共鸣。我们硬要塞给他一个标准答案,不是大煞风景吗?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天地。相信经过长期的美的体验,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美的熏陶。
二、积累素材,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性情
说真的,给同学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因为语文要学好或者说作文要写好,必须做到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正是优秀人物,优秀文章强大的魅力深深的打动了学生,每周我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赏析作文,带动了他们热爱刊物,精读精选刊物的热情,《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博览》《视野》……一大批贴近学生生活的书报杂志走进了课堂,深入到了学生心中,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适时的抓住这一契机,在“精”字上下功夫,强调选文要弘扬优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同学们各个建立了摘录本,看谁选得多,选得精,要写读书报告,要进行大脑的理性过滤。为了达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我们每天早读都让一位同学主动登台,朗读自己的选文,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在教室后头的黑板上开辟了“精选园地”,学习小组推选,课代表评选,学年末给予奖励。这样好文章层出不穷,不仅在班内传抄,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外班同学。教学从来是相长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我在向他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同时,也注意向他们学习,师生互动,我们拥有了共同的精神财富。同学们有自己的作文集,还过了把编瘾。正是由于大量的积累,多渠道的引导启迪,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们不光是为作文积累,为语文积累,更是为他们日后做人积累,从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的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生实践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写篇作文等。今年,我们在教师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会,学生为了演讲成功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做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次,或在学校操场或者走向街头带领学生义务劳动,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陶冶情操,了解了风土人情,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略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总之,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教学,只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与塑造人格相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成功的教育。
一、文以载道,在审美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说通过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晓之以理”,那么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动之以情”。审美陶冶作用于语文认识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即我们常说的非智力心理因素。教师宜通过表情泛读或指导朗读、生动描述或指导创造性复述、指导课本剧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方式,以富含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激发情感,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体会文章中寄寓的喜怒哀乐等丰富的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批文入情”法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并运用于教学实践。我在上《背影》一课,首先动情的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学生听得入神感动,然后纷纷讲起了自己的父亲如何关怀、培养自己成长,全班沉浸在浓重的情感氛围中。看时机成熟,水到渠成地进入了新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大胆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探索的乐趣。只有乐在其中,他们才能体验美,发掘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尤其是一些优美的诗歌和散文,更加要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体会和感受。因为有些东西,如作品暗示出来的意境,确实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或者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比如,在《故都的秋》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故都秋天的“清静、悠闲”特点的片段,结果答案是多姿多彩的。落蕊、蝉声、秋草、秋雨自然是很多学生的选择,但都市闲人的那根烟管、半熟的枣子也被纳入了选择之中。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烟管时,该学生说,在他小时候,他父亲整天都忙,就是拿着长长的烟管的时候最悠闲,所以他很有共鸣。我们硬要塞给他一个标准答案,不是大煞风景吗?所以,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自由天地。相信经过长期的美的体验,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美的熏陶。
二、积累素材,在阅读中陶冶学生性情
说真的,给同学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积累作文素材,因为语文要学好或者说作文要写好,必须做到见多识广,博闻强记。正是优秀人物,优秀文章强大的魅力深深的打动了学生,每周我都安排一节课让学生赏析作文,带动了他们热爱刊物,精读精选刊物的热情,《读者》《青年文摘》《中学生博览》《视野》……一大批贴近学生生活的书报杂志走进了课堂,深入到了学生心中,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我适时的抓住这一契机,在“精”字上下功夫,强调选文要弘扬优秀,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同学们各个建立了摘录本,看谁选得多,选得精,要写读书报告,要进行大脑的理性过滤。为了达到相互交流,资源共享的目的,我们每天早读都让一位同学主动登台,朗读自己的选文,较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在教室后头的黑板上开辟了“精选园地”,学习小组推选,课代表评选,学年末给予奖励。这样好文章层出不穷,不仅在班内传抄,而且也吸引了不少外班同学。教学从来是相长的,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所以我在向他们介绍优秀文章的同时,也注意向他们学习,师生互动,我们拥有了共同的精神财富。同学们有自己的作文集,还过了把编瘾。正是由于大量的积累,多渠道的引导启迪,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空前高涨,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他们不光是为作文积累,为语文积累,更是为他们日后做人积累,从而为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走出课堂,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教育和审美陶冶汲取完善自我人格的情感力量,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稳定的性格特征。新《大纲》也明确地将开展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课外活动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此,教师要恰如其分的组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个积极的人生实践机会。以往的教师节,学校都要要求学生向老师献一点爱心,亲自制作个小礼品、写篇作文等。今年,我们在教师节组织学生开展演讲会,学生为了演讲成功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进行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和理解,磨练了意志,锻炼了思维能力,这对弘扬尊师重教精神不能不说是一种实际的做法。课外活动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有兴趣,使之生动活泼的性格得到发展。它可以和课堂教学适当配合,但不必处处配合。“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每个学期都要带学生游玩一次,或在学校操场或者走向街头带领学生义务劳动,师生从中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景色,陶冶情操,了解了风土人情,锻炼了观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也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提高了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塑造耐心、细致、沉稳的性格。
值得强调的是,语文教学中重视健康人格的塑造,决不是说可以忽略常规训练和学习习惯的作用,认真书写、保持书面整洁、高质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等看似琐屑的小事,同样能塑造学生严谨、求实、勤奋等良好性格。总之,语文教学不是单一的知识教学,只有将语文教育的养料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注重教学与塑造人格相结合,才能称之为真正成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