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为了培养农业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对农业专业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几种途径。以项目教学法、综合性实验设计工学结合等方法,打造创新特色,在模块化教学化教学中,进行了改革实践。
【关键词】:创新 农业 能力
农业教学要有鲜明的特色,要积极跟踪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完善体系,建设必要的农业教学实践环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认真开展教学评价,才能取得成效。
1 应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项目教学的实践,对项目教学过程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糅合了诸如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法的特点。项目教学法采取项目小组分工、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项目教学法通过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的对象,是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项目教学法采用了示范项目进行示范,通过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项目教学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通过选取、设计项目来贯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价和考核的。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及知识的建构。
2)项目的设计、选取分为不同的难度,并且项目组组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互相讨论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學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体现教学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4)对学生学习评价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为主要依据,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也推动了高职学生学业考核标准的改革。
5)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发农业学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思路
从目前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看,学生们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确实有待提高。在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约占30%,实践教学约占70%,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实践农业学的意义,掌握各种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农业学专业开设的主要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 但是课程中的实验部分是随该课程的教学进度而进行,其实这还是属于传统的实验课的开设方式,根本没有体现出农业学专业的综合性,这种教学模式急需改变。在所开出的专业实验课中,至少应该有一半的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的实验,即每一个实验至少应该涉及到2到3门以上的专业课的内容,比如“农业生物科学”还会涉及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实验,不仅是对各门专业课所学知识的验证,也是要求学生们对各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这无疑会增加学生们的实验兴趣,同时也会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包括学习微生物、有机物化合物、大分子有机物等,使学生能够学来的将理论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 大力改造实验室配置
农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用到较高档的设备。这些设备本身价格较高,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台套数量。因此造成实验室建设中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进华为和思科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环境,从而大大节省了设备投入.也有效解决了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难题。如果要针对某个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就必须更新原来的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在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中,实验课是针对某门课程来设置的,一般在某一门课的总学时中包括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一门课的实验内容和要求与其它的课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一个实验是针对几门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所以就必须进行单独设课,对于农业学专业来说,就是需要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时来设立一门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课,其内容应该涵盖3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其综合型的特点.我们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调整,并新增加了部分的仪器设备,开出了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综合性实验课,要覆盖农业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课的锻炼,可以使学生们真正能够把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在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配备上也要体现出学科综合性的特征,以确保在综合性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和解决,保证实验的质量.
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要求,针对性的招生、设立独立的专业或班级,定做单位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毕业后就进入该单位工作。其具有实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在认真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2)利用双方教育资源来培养人才。根据“订单” 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深层次、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还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校企双方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课程与教材开发过程也应有企业专家的参与。(3)针对岗位要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与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校内实训基地应有足够的“仿真性”,所以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岗位,实践环节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从而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 合理设置教学后的科学评价方法
5.1教师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 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居多数,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从本质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能力特点,有自己的爱好、长处与不足.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轨迹都可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必须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切忌用某一种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客观实际,评价才可能是客观的、科学的,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
5.3家长评价
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 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中不仅会逊色,而且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要有客观性和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也应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庆风.高职农业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陈文明.农业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农业网络信息,2008-6
【作者简介】:
吴金秀,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
【关键词】:创新 农业 能力
农业教学要有鲜明的特色,要积极跟踪农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完善体系,建设必要的农业教学实践环境,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团结协作、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认真开展教学评价,才能取得成效。
1 应用项目教学法
通过对项目教学的实践,对项目教学过程分析发现,项目教学法糅合了诸如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法的特点。项目教学法采取项目小组分工、协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项目教学法通过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的对象,是以实际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项目教学法采用了示范项目进行示范,通过案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项目教学法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1)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是通过选取、设计项目来贯穿。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通过完成项目的质量来评价和考核的。学生通过完成项目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及知识的建构。
2)项目的设计、选取分为不同的难度,并且项目组组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和互相讨论学习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师的指导下,學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体现教学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推动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
4)对学生学习评价以完成项目的质量为主要依据,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考核。使学生更加注重职业能力的学习和培养,有利于实现高职的培养目标。也推动了高职学生学业考核标准的改革。
5)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开发农业学专业综合性实验课程的思路
从目前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来看,学生们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确实有待提高。在课程教学中,理论教学约占30%,实践教学约占70%,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亲身实践农业学的意义,掌握各种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农业学专业开设的主要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等。 但是课程中的实验部分是随该课程的教学进度而进行,其实这还是属于传统的实验课的开设方式,根本没有体现出农业学专业的综合性,这种教学模式急需改变。在所开出的专业实验课中,至少应该有一半的实验是属于综合性的实验,即每一个实验至少应该涉及到2到3门以上的专业课的内容,比如“农业生物科学”还会涉及其它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样的实验,不仅是对各门专业课所学知识的验证,也是要求学生们对各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这无疑会增加学生们的实验兴趣,同时也会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实验内容包括学习微生物、有机物化合物、大分子有机物等,使学生能够学来的将理论上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3 大力改造实验室配置
农业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用到较高档的设备。这些设备本身价格较高,在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台套数量。因此造成实验室建设中的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引进华为和思科的虚拟仿真网络实验环境,从而大大节省了设备投入.也有效解决了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难题。如果要针对某个专业开设综合性实验课程,就必须更新原来的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在传统高等教育理念中,实验课是针对某门课程来设置的,一般在某一门课的总学时中包括有一定比例的实验课,一门课的实验内容和要求与其它的课程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对于综合性较强的实验课.一个实验是针对几门专业课或者专业基础课来开设的,所以就必须进行单独设课,对于农业学专业来说,就是需要专门拿出一定数量的学时来设立一门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实验课,其内容应该涵盖3门以上的专业课程,这样才能体现出学科其综合型的特点.我们在原来实验室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调整,并新增加了部分的仪器设备,开出了一部分计算机专业的综合性实验课,要覆盖农业学专业主要的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课的锻炼,可以使学生们真正能够把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当然在实验室的设备和人员配备上也要体现出学科综合性的特征,以确保在综合性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及时的回答和解决,保证实验的质量.
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1)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必须根据企事业单位的要求,针对性的招生、设立独立的专业或班级,定做单位参与教学全过程,学生毕业后就进入该单位工作。其具有实用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在认真研究中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安排。(2)利用双方教育资源来培养人才。根据“订单” 的约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为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真正符合“订单”及职业岗位的要求,同时保证企业用人的质量,企业应深层次、全方位地参与人才培过程,即不仅参与培养计划的制定,还要参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此,校企双方都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有利条件,投入相应的人力、财力、物力,提供相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因此,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能充分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效率。课程与教材开发过程也应有企业专家的参与。(3)针对岗位要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教师与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管理人员共同承担实践环节的指导与组织;校内实训基地应有足够的“仿真性”,所以用人单位应提供符合培养目标的工作岗位,实践环节的时间必须得到保证。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习,从而进一步学习与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为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5 合理设置教学后的科学评价方法
5.1教师评价
在通常情况下, 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居多数,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要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从本质上讲.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先天素质和能力特点,有自己的爱好、长处与不足.这就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以及发展轨迹都可能呈现出一定的独特性。因此,必须从这个客观实际出发,如实地评价每一个学生,挖掘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并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为每一个学生提出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切忌用某一种统一的模式来评价学生。要知道,每个学生都是可造之才。只有立足于这样的客观实际,评价才可能是客观的、科学的,才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5.2学生评价
学生评价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人.学校也应该尽力创造条件,力图让学生担负起评价的责任。学生参与评价可分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相互评价, 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活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能促进他们的自我教育。
5.3家长评价
在评价的组织形式中应强调教师——学生—— 家长系统的共同评价。因此,还需要动员家长也参与评价学生的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参与,新的评价体系在实施中不仅会逊色,而且可能会遇到很多阻力。无论是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还是家长评价。都应该强调评价要有客观性和鼓励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充满信心,哪怕暂时的退步也要把它作为进步的起点。只有这样的评价.才会给学生带来不断上进的勇气。当然,在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也应强调发现自己的长处和发现别人的优点。
【参考文献】;
[1]李庆风.高职农业学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7
[2]陈文明.农业学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农业网络信息,2008-6
【作者简介】:
吴金秀,女,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计算机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