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看“合叙”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叙”,也叫“并提”,即合起来叙,并起来提,一般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里来表述。这是一个“古即有之”、“古即盛之”的语言现象,根据前后词语的承接关系,可分为“对应合叙”和“错位合叙”。
  “对应合叙”指第一个词语与第三个词语相承,第二个词语与第四个词语相承。如:
  ①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五蠹》)
  ②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屈原列传》)
  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⑤封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孙子为列侯。(《汉书·景帝纪》)
  例①应是“桀暴乱,汤征伐;纣暴乱,武征伐”。例②“明于治乱”承“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娴于辞令”承“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例③等于说“如果有人作奸犯科,刑;如果有人为忠善,赏”。例④是古汉语中合叙和错综运用得极为出色的例子,其顺序其实是:“句读之不知”,下接“或师焉”,下连“小学”;“惑之不解”,下接“或不焉”,下连“大遗”,最后以“吾未见其明也”总括。从更大范围看,“句读之不知”、“或师焉”又上承“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惑之不解”、“或不焉”又上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例⑤有以辞害意的问题,人们容易误以为周苛、周昌二人的孙和子皆封了列侯,而史实是周苛的孙和周昌的子皆封了列侯。
  “错位合叙”则指第一词语同第四个词语相承,第二个词语同第三个词语相承。如: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二章》)
  ⑦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汉书·魏豹传》)
  ⑧掾、主吏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帅沛子弟,恐不听。”(《汉书·高帝纪》)
  例⑥把“兵”、“革”并在一起提,把“坚”、“利”合在一起叙,翻译时宜分开处理,“兵”“利”,“革”“坚”。例⑦不是“齐”和“项它”承、“楚”和“田巴”承,而是“齐”和“田巴”承、“楚”和“项它”承,颜师古注曰:“楚遣项它,齐遣田巴。”例⑧“掾”和“主吏”都是官名,当时曹参为掾,萧何为主吏,故应理解为“主吏萧何、掾曹参”。可见,没有一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单从字面上是难以正确把握例⑦、例⑧这类句子的含义的。
  由于“合叙”具有使字句简练、行文紧凑的优点,所以现代汉语有所继承,秦牧《土地》中的“水库和运河像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原野和山谷”就是很成功的例子。但是,“合叙”又有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的缺陷,因此现代汉语又力避之,尤其是“错位合叙”,一律视为语病。如:
  ⑨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1995年高考题)
  ⑩市教委决定对造成这次考题泄露的校长和保密员,给予行政记大过和刑事拘留的处理。
  例⑨“理论上”应接“深刻的说明”,“政策上”应接“详细的规定”,可是都岔开了,犯了“前后不照应”的毛病。例⑩乍一看,“校长”对应“行政记大过”,“保密员”对应“刑事拘留”,但若不在“给予”前加“分别”二字,就是表意不明确。
  总之,对于“合叙”,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切不可“隐恶”;学习使用时,应以不致于产生歧义为前提。
其他文献
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将以前的被动学习改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最重要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我通过贵州省新学校计划联盟的培训,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合作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然而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种方法的实施有不少的困难。其原因主要在于现在的学生很多为独生子女,很多从小是在单一的家庭环
期刊
审题是解题得分的前提,审题准确到位,成绩有了保证;审题失误,辛苦努力付之东流。而在历届高考中,总有一些平常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失败告终。当问及原因时,他们普遍反映:“在考试时,没有注意审题(看错题,没看清)。”因此,审题是考试成败的关键,千万不要忽视审题。  历年高考中审题失误的“过来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间接经验,让我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把审题失误减少到最低限度。审题中常见失误主要表现在:  
期刊
早读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一天学习的开始,利用好早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但不少学生对早读不够重视,白白浪费了几十分钟的时间,那么,如何提高早读的效率呢?  一、订好学习任务  有些学生早读也很努力读书,但目标性不强,一会儿读这,一会儿读那,早读结束,什么收获也没有。如果提前制订好早读任务,学生一到教室就知道读什么,那么效率就提高了。比如今天要学习《离骚》这篇课文,它难度大,生僻
期刊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高考中失分较多的部分。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几乎可以包含学习文言文的所有知识点、能力点。最常见的有对常用实词、虚词的考查,以及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  浏览题目,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
期刊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要更好地完成这项教学任务并非易事,而要提高普通学校普通学生的写作能力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最终,我认为: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少教多学,适时地引导学生自主的多读多练。因为,只有少教多学,多读多练才能让学生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然而什么是读,怎么去读,读什么,这些就是我们作为老师要去研究的问题了
期刊
设计《猫》的教学之初,我就为导入犯难。最常见的做法,就是简介作者,能不能打破常规,在一上课时就打破平时作者简介时的老面孔,从更人性的角度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即拉近与文本的距离呢?  我设计了自己的第一稿:  一、导入:  作者简介:  1.郑振铎,铎(duó):大铃。论语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郑振铎: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  2.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又是著名现代作家
期刊
语文教学怎样去启悟呢?  1.领悟。这是学语文最基本也是最通常的“悟”,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听讲、观察、赏析语言等学习活动中,领受到某种启发进而领会出其中的含义、意蕴和旨趣。  2.感悟。这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感悟人生、感悟生命、感悟社会,即在深刻的感受理解和感动慨叹中,悟出某种人生的意义、价值和道理。感悟人生的最高旨趣在于获得人生的智慧。语文教学要从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两个
期刊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举了事例之后,忘了分析,或者根本就不会分析,造成事例和论点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桥梁。如果说写一篇议论文就像盖一座大楼的话,那么,事例和论点就像盖楼时必需的基本原料——钢筋和砖头。要想把一座大楼盖好,光有钢筋和砖头是不行的,我们知道还需要混凝土。混凝土能使钢筋和砖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使大楼更结实、牢固。同样的道理,写议论文时,光有论点和事例也是不行的,二者中间必须要有分析,
期刊
一、如何准确理解文言实词。  1.教材探源法。  试卷上有些文言实词,我们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联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2012新课标卷)4.对下列句子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  B.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  D.察官阙,朝论
期刊
供材料议论文是常见但又并非容易掌握的一种文体。故平时的习作训练及高考中,这种文体屡见不鲜。它不同于一般的命题作文,很多同学有时感到无所适从。这除了近几年来这种文体对写作者的阅历、知识提高了要求外,归根究底就是没有掌握写好此文体的要领。假如我们拥有了金钥匙,就能顺利开启供材料议论文文库的大门。这里我主要根据平时的操作实践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目中有材料,准确把握要旨,始终围绕这个基本点进行思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