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一次吃茄子,是小时候代表我们镇去县城参加小学生篮球比赛,第一顿饭就是番茄鸡蛋汤。这汤里面有茄子,因为我怕吃茄子,特别是怕茄子里面的籽,于是挨了带队体育老师的一顿批评。体育老师还说,在蔬菜中,茄子是最干净的,长在茎上不挨泥土不说,还非常容易洗,见水就净。大概从那时候起,我忽然觉得茄子变得可爱了,我也开始爱吃茄子了。
我吃过母亲做的肉炒茄子,也吃过母亲做的猪肉茄子馅饺子,还吃过母亲做的凉拌茄子,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母亲的煎茄子。凉拌茄子就是把切成条的茄子在滚开水里焯熟,待冷凉后拌上蒜泥、麻油和佐料,就可以直接吃了。煎茄子也非常简单,就是把茄子切成薄薄的片状,放在案板上醒一会儿,待茄片微微“冒汗”,在鸡蛋加盐和成的面糊里一滚,放在油锅里煎熟就行了。
在我的心目中,茄子是家常菜,无论放肉炒还是红烧,也无论是清蒸还是与排骨一起炖,亦或是油炸、凉拌或做汤,都翻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但待看了《红楼梦》后,我才知道茄子的做法是那么复杂。一道“茄鲞”饭,让二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惊叹不已,又是摇头又是吐舌的:“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这种奢侈的“茄鲞”饭即便是我们这些已经见怪不怪的现代人,看了也非得感慨一番:贾府真是奢侈!它的材料奢侈:“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等。它的工序奢侈:“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然后放入那些材料,“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如此奢侈的一道菜,却被说得那么简单!
有时我就想,《红楼梦》中的“茄鲞”,是不是曹雪芹杜撰的?等有一天我读了清人丁宜曾的《农圃便览》,才知道那时候真有“茄鲞”一菜,只是做法没有曹雪芹笔下的复杂罢了,这可能是普通人家与贾府“茄鲞”的不同。丁宜曾说,“茄鲞”的做法是:“将茄煮半熟,使板压扁,微拌盐,腌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瓷器收”。这茄子简单是简单,却惹得作者特意为它著书立说,可见做出来味道肯定也不错。
邓云乡先生看了《红楼梦》中的“茄鲞”后认为,“茄鲞”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一是陈菜,就是保存若干时日的茄子制品,不是新鲜的,现炒的。二是干菜、腊味一类的菜,是干的,没有什么汤、卤、菜汁等。第三是咸而香,有嚼头,具有各种“鲞”的特殊风味。第四是习惯冷吃,既不像热炒那样的热菜,也不同于随时烹制的冷荤,它与糟、醉、脯一样,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入味好吃。第五是这种菜不但适宜下酒,更适宜就稀饭,就粥。也就是说,“茄鲞”非常适合做干粮,适宜于古人长途跋涉时作为“路菜”享用。
说到“茄鲞”,不能不说“鲞”的来历。《集韵》上在解释“鲞”时说:“干鱼腊也”,这也是“鲞”字中有个“鱼”字的原因。据《吴地记》上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有一次带兵入海,遇上风浪,因断粮难以航行,情急之下,他便朝着大海祷告,海神便让一群金色的鱼游过来,让吴军捕鱼为粮,以解燃眉之急。出征回朝后,吴王思念海里吃过的鱼,便让人把那些已经风干了的鱼烹着吃,没想到味道比新鲜的还要好,于是便在“美”字下面添个“鱼”字,这就是“鲞”的来历。
“茄鲞”美,美在茄子,没有“茄”,何来“茄鲞”?《红楼梦》中有茄,说明“茄”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于是我就想,《红楼梦》中有茄,那么五谷杂粮并倭瓜葫芦豆角子六蔬俱全的《金瓶梅》中,有没有茄子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金瓶梅》中也有茄子,只不过《金瓶梅》中的茄,是为酱菜也。
在《金瓶梅》第七十九回,郑爱月儿送了食品礼物来看病中的西门庆,“小玉拿粥上来,十香甜酱瓜茄,粳粟米粥儿。这郑爱月儿跳上炕去……一口口喂他”。这里的“十香甜酱瓜茄”就是两种酱菜,是用全大料、五香粉腌制的“菜瓜”和“香茄”。在叙述“十香茄儿”的腌制方法时,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这样说的:“新嫩者,切三角块。沸汤焯过。稀布包榨干。盐腌一宿。曬干。用姜丝、橘丝、紫苏拌匀。煎滚糖醋泼。晒干收贮。”
其实,早在宋代,浦江吴氏的《吴氏中馈录》中就有“十香瓜茄”的记载了,“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盐八钱,十香同瓜拌匀,于缸内腌一二日取出,控干。日晒,晚复入卤水内,次日又取出晒,凡经三次,勿令太干,装入坛内听用”。记得明代高濂的《饮馔服食笺》在讲解“十香瓜茄”的做法时,也是这样说的,高濂肯定转引了吴氏的做法,这至少说明,宋代吴氏“十香瓜茄”的腌制方法,到了明代还在施行,“十香瓜茄”味道鲜美,清香爽口的说法,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如此为了茄子翻了一通书,忽然觉得饿了,想来是该去按母亲的法子煎个茄子,慰劳一下自己了。
我吃过母亲做的肉炒茄子,也吃过母亲做的猪肉茄子馅饺子,还吃过母亲做的凉拌茄子,当然吃得最多的还是母亲的煎茄子。凉拌茄子就是把切成条的茄子在滚开水里焯熟,待冷凉后拌上蒜泥、麻油和佐料,就可以直接吃了。煎茄子也非常简单,就是把茄子切成薄薄的片状,放在案板上醒一会儿,待茄片微微“冒汗”,在鸡蛋加盐和成的面糊里一滚,放在油锅里煎熟就行了。
在我的心目中,茄子是家常菜,无论放肉炒还是红烧,也无论是清蒸还是与排骨一起炖,亦或是油炸、凉拌或做汤,都翻不出什么新鲜花样。但待看了《红楼梦》后,我才知道茄子的做法是那么复杂。一道“茄鲞”饭,让二进大观园的刘姥姥惊叹不已,又是摇头又是吐舌的:“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这种奢侈的“茄鲞”饭即便是我们这些已经见怪不怪的现代人,看了也非得感慨一番:贾府真是奢侈!它的材料奢侈:“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等。它的工序奢侈:“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丁子,用鸡油炸了”,然后放入那些材料,“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了”。如此奢侈的一道菜,却被说得那么简单!
有时我就想,《红楼梦》中的“茄鲞”,是不是曹雪芹杜撰的?等有一天我读了清人丁宜曾的《农圃便览》,才知道那时候真有“茄鲞”一菜,只是做法没有曹雪芹笔下的复杂罢了,这可能是普通人家与贾府“茄鲞”的不同。丁宜曾说,“茄鲞”的做法是:“将茄煮半熟,使板压扁,微拌盐,腌二日,取晒干,放好葱酱上面,露一宿,瓷器收”。这茄子简单是简单,却惹得作者特意为它著书立说,可见做出来味道肯定也不错。
邓云乡先生看了《红楼梦》中的“茄鲞”后认为,“茄鲞”必须具备以下五个特征,一是陈菜,就是保存若干时日的茄子制品,不是新鲜的,现炒的。二是干菜、腊味一类的菜,是干的,没有什么汤、卤、菜汁等。第三是咸而香,有嚼头,具有各种“鲞”的特殊风味。第四是习惯冷吃,既不像热炒那样的热菜,也不同于随时烹制的冷荤,它与糟、醉、脯一样,要经过较长时间才入味好吃。第五是这种菜不但适宜下酒,更适宜就稀饭,就粥。也就是说,“茄鲞”非常适合做干粮,适宜于古人长途跋涉时作为“路菜”享用。
说到“茄鲞”,不能不说“鲞”的来历。《集韵》上在解释“鲞”时说:“干鱼腊也”,这也是“鲞”字中有个“鱼”字的原因。据《吴地记》上说,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有一次带兵入海,遇上风浪,因断粮难以航行,情急之下,他便朝着大海祷告,海神便让一群金色的鱼游过来,让吴军捕鱼为粮,以解燃眉之急。出征回朝后,吴王思念海里吃过的鱼,便让人把那些已经风干了的鱼烹着吃,没想到味道比新鲜的还要好,于是便在“美”字下面添个“鱼”字,这就是“鲞”的来历。
“茄鲞”美,美在茄子,没有“茄”,何来“茄鲞”?《红楼梦》中有茄,说明“茄”是可以登大雅之堂的,于是我就想,《红楼梦》中有茄,那么五谷杂粮并倭瓜葫芦豆角子六蔬俱全的《金瓶梅》中,有没有茄子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金瓶梅》中也有茄子,只不过《金瓶梅》中的茄,是为酱菜也。
在《金瓶梅》第七十九回,郑爱月儿送了食品礼物来看病中的西门庆,“小玉拿粥上来,十香甜酱瓜茄,粳粟米粥儿。这郑爱月儿跳上炕去……一口口喂他”。这里的“十香甜酱瓜茄”就是两种酱菜,是用全大料、五香粉腌制的“菜瓜”和“香茄”。在叙述“十香茄儿”的腌制方法时,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是这样说的:“新嫩者,切三角块。沸汤焯过。稀布包榨干。盐腌一宿。曬干。用姜丝、橘丝、紫苏拌匀。煎滚糖醋泼。晒干收贮。”
其实,早在宋代,浦江吴氏的《吴氏中馈录》中就有“十香瓜茄”的记载了,“不拘多少,切作棋子,每斤用盐八钱,十香同瓜拌匀,于缸内腌一二日取出,控干。日晒,晚复入卤水内,次日又取出晒,凡经三次,勿令太干,装入坛内听用”。记得明代高濂的《饮馔服食笺》在讲解“十香瓜茄”的做法时,也是这样说的,高濂肯定转引了吴氏的做法,这至少说明,宋代吴氏“十香瓜茄”的腌制方法,到了明代还在施行,“十香瓜茄”味道鲜美,清香爽口的说法,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如此为了茄子翻了一通书,忽然觉得饿了,想来是该去按母亲的法子煎个茄子,慰劳一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