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小人”故事的母题价值

来源 :名作欣赏·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bca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聊斋志异》中有十余篇小说写到了“小人”故事。这些身形极小、活动复杂的“小人”来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不同,构成了极其丰富的“小人国”的世界,属于母题研究范畴中的“小人国”母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聊斋志异》 “小人” “小人国” 母题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有数十篇直接或间接描写“小人”形象的作品。此处“小人”并非道德意义上的“小人”,而是指形体极小的人,近乎童话故事中的“小矮人”“小精灵”,不能以生理意义上的侏儒代指,而且多数带有浓重的灵异色彩或者拥有神奇的能力。此类“小人”故事早在中国文学的源头——远古神话、仙话——即初现端倪,并一直活跃在文人笔记、历史典籍中,各个时期的小说也都有描摹。“小人”形象的出现具有连贯性,每个时期“小人”故事的记载实际上反映的是人对本时期大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水平。
  一、《聊斋志异》“小人”故事的类型划分
  《聊斋志异》中的“小人”故事数量不少,有单独出现的“小人”,也有群体出现的“小人”。这类故事可粗略分为两类:第一类的“小人”是生命体,第二类的“小人”是非生命体。
  第一类:生命体。具有生命力的“小人”又可以根据其产生缘由、活动情况细分为如下四种。{1}第一种:除形体极小外,其他与正常人无异。群体生活,反映出一定的社会化程度。所涉篇目:《宅妖》《小官人》《小猎犬》《小棺》等。第二种:寄生“小人”。所涉篇目:《耳中人》《瞳人语》《八大王》《张贡士》等。第三种:狐变“小人”。所涉篇目:《小髻》《捉鬼射狐》《杨疤眼》等。第四种:骗术。所涉篇目:《小人》。
  第二类:非生命体。第一种:幻生“小人”。所涉篇目:《妖术》《书痴》《香玉》《素秋》《劳山道士》等。第二种:手工艺人制作的人偶。所涉篇目:《木雕美人》等。
  二、《聊斋志异》中“小人”故事的母题价值
  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
  “小人”故事在中国历史、文学中大量、不间断地出现,体现了鲜明的母题特征,以王立教授的《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小人国母题——兼谈博物视野中的文化偏见和优越感》论述最为详尽,观点最为中肯。
  “小人”故事在《聊斋志异》中占据了数十篇的分量,叙事角度不同、人物性格有异,然其体现了“母题必以类型化的结构或程式化的言说形态,反复出现于不同的文本之中;具有某种不变的可以被人识别的结构形式或语言形式,是母题的重要特征”{2}。这正是《聊斋志异》“小人”系列小说的母题价值所在。
  第一,小人国母题。
  此类小说中“小人”聚族而居,有完整的社会功能,内部等级分明。“小人”的社会活动、情感表达和普通人类的社会几无二致。作者笔下寥寥数语,然而妍媸毕现。如:《宅妖》(卷一)中“小人”的“哭丧”栩栩如生:“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厮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女子衰衣,麻练束腰际,布裹首。以袖掩口,嘤嘤而哭,声类巨蝇。”由一个“小人”,到两个“小人”,再到一群尊卑有别的“小人”,非常具有生活气息,极其细腻。《小官人》(卷一)中“小人”的说话办事应对自如:“顿见一小人返入舍,携一毡包大如拳,竟造床下。白言:‘家主人有不腆之仪,敬献太史。’言已,对立,即又不陈其物。少间又自笑曰:‘戋戋微物,想太史亦无所用,不如即赐小人。’太史颔之。欣然携之而去。”这个“小人”性格生动,聪明伶俐,还有一种可爱的狡猾气息,极富市井味道。另有几篇狐精幻化的“小人”,描写生动,也非常有趣。
  辜美高先生指出:“《聊斋》的小人世界构成了中国神话世界的重要部分。这些小精灵,能幻化为人。幻化为人是它们阶段性的目标,因为人为万物之灵,第一阶段是祈求与人类平起平坐,然后才进一步企求永生,羽化登仙。”{3}
  第二,“小人国”母题与寄生母题、狐精母题、得宝母题彼此混合、交融。
  1.寄生母题。《耳中人》(卷一),这篇小说中的“小人”寄生于耳,是人类直接看到了“小人”的形貌:“俄觉耳中习习然似有物出。微睨之,小人长三寸许,貌狞恶,如夜叉状,旋转地上。”然而“小人”形貌“狞恶”,令人生畏。这是对“小人”的认识还带有上古神话、仙话视“小人”为妖异的观念残留。
  《瞳人语》(卷一),这篇小说中的“小人”寄生于目,是人类听到而不是直接看到的:“忽闻左目中小语如蝇,曰:‘黑漆似,叵耐杀人!’右目中应曰:‘可同小遨游,出此闷气。’渐觉两鼻中蠕蠕作痒,似有物出,离孔而去。”且作者在述异的同时还实施教化,是对轻浮无德子弟的劝诫:“异史氏曰:‘……轻薄者往往自侮,良可笑也。’”
  《八大王》(卷六),这篇小说中的“小人”寄生于臂:“口中吐一小人,仅寸许,因以爪掐生臂,痛若肤裂;急以小人按捺其上,释手已入革里,甲痕尚在,而漫漫坟起,类痰核状。”这篇小说具有与得宝母题、报恩母题等互相融合的特点。
  2.狐精母题。《小髻》(卷三)描写狐精变的“小人”聚族而居,仿佛人群:“一更向尽,闻穴中戢戢然,似数十百人作耳语。众寂不动。俄而尺许小人连而出,至不可数。”
  《捉鬼射狐》(卷四)中的“小人”和《小髻》中的“小人”都被识破是狐精变化,惹人厌憎:“忽有一小人面北而坐,身不满三尺,绿袍白袜。”这个善于捉弄、挑衅人类的“小人”最终被人类斥骂赶了出去。
  《杨疤眼》(卷七)中的“小人”具有察言观色、预知祸福的本领,仿佛人与人的社会交往:“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前见其气色晦黯,多罹不吉。’后人曰:‘我亦为此,汝言不谬。’”狐精被猎人识破,也被“厉声大叱”。
  从上述几篇小说中可以了解到,对于狐变“小人”的出现,人类并不是完全欢喜、痛快接受的。由于狐和狐精本身的附加意义,对于这一类作品中的“小人”,《聊斋志异》的态度是视其为破坏人类生活、制造麻烦的存在,所以结果都是被驱赶或者被扑杀。   3.得宝母题。《八大王》(卷六)是最具代表性的篇目。如描写冯生得宝后:“回顾村舍全渺,惟一巨鳖,蠢蠢入水而没。错愕久之,自念所获,必鳖宝也。由此目最明,凡有珠宝之处,黄泉下皆可见,即素所不知之物,亦随口而知其名。”据王立先生《〈聊斋志异·八大王〉的西域传说源流及文化意义》考证和分析,《八大王》题材源于宝物出自异域的认知,这种题材的认知和延续“离不开佛教故事及西域习俗的异质文化和神秘崇拜的触发”{4}。
  三、《聊斋志异》系列“小人”故事的思想内涵
  第一,满足猎奇心理。
  王立先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小人国母题——兼谈博物视野中的文化偏见和优越感》中指出“中国古人有关‘小人’(不是道德意义上的)的谈论,也基本上都是从一种审视‘他者’的角度出发的”{5}。而这种“审视”他者的眼光大部分时候是带着“猎奇”色彩的。
  “小人”的形体特征过于鲜明,虽然小得令人怀疑其真实性,但又常常具备了智慧和社会活动能力,所以人们对于这种生灵具有强烈的探秘心理。远古神话、仙话中的“小人”具有谶异色彩,后来逐渐演变为对遥远海外世界的幻想;发展到清代,以上心理均未减弱,并且增加了以“小人”而教化的功能:如《瞳人语》中对方栋的惩戒与其后来的反省、《书痴》中对死读书行为的批判等。此外,如《香玉》中坐在花蕊中的小美人、《劳山道士》中踏月而来的小仙女等,无不具有令人怜爱、追慕的特点。
  第二,暴露社会问题,批判恶势力。
  《小人》写的是正常的儿童被药物所控制,身体不能正常发育,畸形地变小,被恶人挟持卖艺。这个“小人”的出现表面也具备了满足人们猎奇心理的特征,但究其实质,本文是在批判人贩子和骗子的恶行。
  小说中“小人”自述来历:“盖读书童子,自塾中归,为术人所迷,复投以药,四体暴缩,彼遂携之,以为戏具。”根据小说描写可知,此处“小人”实质是人为制作的侏儒。不同于本文论述的其他“小人”基本都具有令人好奇或令人追慕的特征,这篇小说中“小人”的出现令人同情和愤怒。小说结尾是“宰怒,杖杀术人”。可以推测:即使被解救出来,被恶人损害的儿童已不能恢复健康。其被诱拐、控制人身自由以及毁坏身体的行径令人发指!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批判当时社会上掳掠人口、摧残人口的野蛮状况,丝毫没有其他“小人”故事可能带给读者的愉悦体验。
  《小棺》写到有人截获“小棺数万余,每具仅长指许,各贮滴血而已”,所要引出的是吴三桂反清事败、血流成河的惨痛历史。王侯将相争权夺利、成王败寇,付出代价的却是难以计数的百姓的性命,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小棺材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批判精神。
  《公孙夏》借“小人”嘲讽买官的人大摆排场,结果见了关帝吓得“人小径尺,马大如狸”。现实中卖官鬻爵的行为在这里得到了辛辣的讽刺。
  第三,赞美手工艺人的技巧。
  《木雕美人》中“高尺余”的小人应当是手工艺人制作的木偶人,通过操作木偶人的技艺,使“美人”完成“跪拜起立”等动作,所以这篇小说实际写的是手工艺人的心灵手巧。手工制作的木偶人有漂亮的脸蛋、精致的衣物饰品,扮演昭君出塞时,木偶人甚至可以“跨坐犬身,仿佛坐骑”,令观者不由感慨:“真如生者。”这位“美人”的灵活多变全赖手工艺人的灵巧操作,木偶“小人”本身是不能独立活动的。和其他小说中的纸剪——或帛剪(如《素秋》)、纱剪(如《书痴》)——小人比较来看,木偶“小人”除了不具备生命特征外,也不同于上述幻术中千变万化的“小人”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属于单纯对市井风情、社会生活的反映。
  “小人国”母题在中国有着悠久漫长的传播,寄托着古人从畏惧妖异到幻想海外的心理变化。《聊斋志异》创作于清代,其时社会生产能力和科学水平已有很大进步,蒲松龄所描写的“小人”骗局正反映了此时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可见,作为母题的“小人”故事在《聊斋志异》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是一部非常全面、有趣并且深刻的“小人”画卷,在母题研究领域有重要的认知价值。
  {1} 其中需要甄别和说明的是第四种“小人”。详见本文第三部分之“第二,暴露社会问题,批判恶势力。”参见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八章: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小人国母题——兼谈博物视野中的文化偏见和优越感。
  {2} 孙文宪:《作为结构形式的母题分析——语言批评方法论之二》,《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0卷第6期。
  {3} 辜美高:《〈聊斋志异〉中的“小人世界”》,《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4} 王立:《〈聊斋志异·八大王〉的西域传说源流及文化意义》,《中南民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5} 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八章: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小人国母题——兼谈博物视野中的文化偏见和优越感。
  参考文献:
  [1] 蒲松龄.聊斋志异(第1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 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第1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3] 王立.近半世纪《聊斋志异》的渊源研究及其意义[J].东南学术,2007(5).
  [4] 李学良.《聊斋志异》中《耳中人》篇的本事考证[J].十堰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 白尕藏.《聊斋志异》中的“小人”形象探析[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刘子凝.从《聊斋志异》的“小人”形象看蒲松龄的社会批判[J].聊斋志异研究,2015(4).
其他文献
摘 要:《诗经·卫风·伯兮》开启了后世写思念主题的爱情诗的先河。诗歌书写了女主人公对征战在外、杳无归期的丈夫的辗转思念之情,由思而痛,由痛而病,层层深入,感人肺腑。同时,全诗灌注着民歌所特有的朴拙的语言风格,从中透射出女主人公极为真切的生活与生命体验,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关键词:《伯兮》 爱情诗 思念主题  思念是诗歌永恒的主题之一,《诗经·卫风·伯兮》就是书写思念的一首古代爱情诗。诗歌从
你總是渴望得到同学的肯定,我觉得,你首先得肯定自己。学会肯定,肯定自己,肯定他人。   对于一个人而言,肯定可以成为不断奋进的目标,为了得到朋友,得到父母、社会、国家的肯定,我们可以以此为动力,不断付出与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件事属实快乐,所承之苦与累在一个大拇指面前,皆成为了值得。不过在这之前,学会肯定自己,才是重要的第一课。   我总希望身边的人走在街道,亦或是行走在世界各地,面
数学期中考试成绩下来了,我兴奋地查看自己的分数,顿时,我的脑子“嗡”的一下,一个鲜红的“74”分赫然映入我眼帘,怎么会是这样?这时,几个同学围了上来,看了一眼我的卷子,“你怎么才得74分?”“不对吧,分也太低了,你数学平时不是很好的吗?”听着同学们惊讶的议论声,我懊恼,后悔,怎樣是这样的结果呢?  回到家,我的心平静了些,回想起自己的学习成绩上学期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在
摘 要: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目前针对鲁迅的研究成果可谓浩如烟海,鲁迅研究业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既有的鲁迅研究成果往往聚焦于鲁迅的文学成就或思想成就,而对生活面向尤其是鲁迅的艺术生活面向缺乏足够关注。事实上,鲁迅在古碑拓片、书法篆刻、木刻版画、信笺设计等方面的鉴赏经验及艺术修养,也影响了其文学创作。只是,艺术生活维度中的鲁迅,呈现出与文学观照视野下不同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气
以前,我对于妈妈的唠叨总是感到不耐烦与厌恶,所以每次都是“左耳听,右耳冒”的,可自从发生了一件事,我却觉得妈妈的唠叨真好呀!   妹妹是一个“小淘气”。尽管她很淘气,但我却无比的喜欢她!那天,她到我家来玩。出于对她的关心,我一会儿问她一路上颠簸了那么久,饿不饿;一会儿摸摸她的手,问她冷不冷。妹妹摇摇头,一双清澈如水的眸子忽闪忽闪的装满了太多的童真。   妈妈突然有急事,照顾妹妹的重任便落到了我
春秋战国——古中国的的乱世。无数君主,问鼎中原并兴起群雄逐鹿之势。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乱世见证了士人的出现和士人独立人格的产生,这些学士们四处求学,游历各国,在动荡不安的时局中,潜心修学,形成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学说。历史称之为:百家争鸣。   在《诸子百家》一书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儒家,它的开创者,就是圣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后来经孟子和荀子传承并发扬。孟子提出“性善”论,但是荀子改良儒学并提出“
家风家训是代代相传的精神滋养。对人的成长而言,家风、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一个不断进阶的过程。家风主要是对人生的启蒙,学风是对人生的充电,社会风气则是对人生的淬炼。  从当前来看,家风与学风的衔接,是亟待研究的问题。只有二者互为补充,个人才有强大的精神积淀去阅读社会。日前,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工会在北京四中举办了以“黼国黻家,栉风沐雨”为主题的家风大家谈活动,教育专家与学校师生一道,畅谈家庭教育心得
【真题回放】  题目一:  请以“读书 实践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 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点拨】  2016年北京中考作文与前两年一样,仍然是由“情境写作”与“大作文”两部分组成,但每一板块都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四个写作命题情境的创设,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宽
如果出现  只在  你正重复着  无人理解的失落  你会猜  后面谈笑的人群  眼前駛过的列车  那里面是否有我  你会找寻  虽然从不回头  在见不到我的每一条街  每一处风景是我  我不存在  你看到什么  我就是什么  (指导老师:刘丽星)
【真题回放】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50分)   ①瞬间,也拥有丰盈的过去。   ②突破,意思是打破,如困难、限制等;突破,是做不敢做,不愿做或没做过的事情;突破,是破茧成蝶。   请根据上述文字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题目要包含词语“瞬间”或“突破”;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