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具体阐述语文探究性教学的指导方法:问题探究法、情境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探究法等,指导探究性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它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它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一、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它主张在教师诱导、点拨的“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从而构建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一种全新的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语文课堂,通过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解决原有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将问题探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深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如上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学生看录像不知不觉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老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自学探究中,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从不过多解释,而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例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给学生引发这样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提出假设,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学生对以上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发言很精彩。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实在的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合作交流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合作讨论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做到敢于修正补充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甚至敢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敢于向教材、教师、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发现式探究、纵横式探究、随机探究等,我们要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指导方法,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有效运用
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精神,形成和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它以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为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开展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探究;它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跳出教材,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解决目前初中语文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必须从教师教的方法上,引导教师运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初中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我们提倡教师运用下列方法来指导学生的语文探究性学习:
一、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以“问题”为中心,仿照科学家探究未知知识领域的方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掌握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它主张在教师诱导、点拨的“导”的过程中,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的过程。从而构建以“问题”为中心,以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一种全新的教学,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语文课堂,通过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解决原有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上七年级语文(上)《春》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排在前面?”经过全班讨论探究发现,作者这样安排是按前一句“桃树、杏树、李树”的顺序排列的,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疑问。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要将问题探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探究学习的兴趣。
二、情境探究法
情境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深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如上七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课时,播放一段录像,内容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中人们交谈出现了说话不看对象,用语不得体的情况。学生看录像不知不觉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情境,不时被画面中的不得体的对话逗笑,气氛自由、宽松、热烈,老师不失时机的提出让学生探究的问题:画面中的哪些人物对话不得体?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该如何纠正不得体的说话?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这节课真正做到了“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充满着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三、自主探究法
自主探究法要求要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阅读,让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独立领受和驾驭文本。“自主探究”教学的主体和学习者应该有充足探究时空,去自读、自悟、自得自用,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在自学探究中,我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培养创新能力。为此,我遵循这样的教学理念: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究,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习作由学生点评。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从不过多解释,而是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出智慧的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的方向。例如在教读《五柳先生传》一文时,我给学生引发这样两个问题:(1)有人认为陶渊明安贫乐道是无奈,归隐田园是逃避,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提出假设,例如陶渊明生活在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当代社会,他除了读书著文、躬耕田园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学生对以上问题很感兴趣,讨论很激烈,发言很精彩。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加强了传统美德的教育。
四、合作探究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在自主预习的基础上,开展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课堂讨论,从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实在的能力,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合作交流前,教师要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合作讨论后,教师要认真听取学生的汇报,还要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先从解题入手然后再理解课文;先汇报查阅到的收获,再提出疑问和想知道的问题。教师还要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积极性要倍加呵护,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学习的习惯,做到敢于修正补充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向他人学习,甚至敢于鸡蛋里面挑骨头,敢于向教材、教师、权威说“不”,敢于发表自己挑战性的见解和主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发现式探究、纵横式探究、随机探究等,我们要不断总结、完善、优化探究性语文教学的指导方法,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促进学生的创新与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