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特色的研究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名师教 学特色的研究”,是我校2012年6月申报的“国家基础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之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研究”的一个子课题。之所以确定这样一个立项课题,是由于我校促进内涵发展的现实需要。长庆高级中学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直属区级示范性学校。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教职工141人,其中高级教师81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0人、银川市骨干教师16人,特级教师一人,自治区313人才2人。学校由企业移交地方管理十多年来,在生源质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名校的情况下,高考成绩稳步上升,先后有近20人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肯定。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科研兴教、名师立校”的发展战略。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认为继续推进“名师铸造工程”,打造一支业务精良,素质过硬,成效突出,社会认可的名师团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入开展名师之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特别是“名师教育教学特色的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对我校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名师 教学特色 研究
  一、立项课题的基本情况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总课题组的安排和我校的现实需要,我们确定了以下主要研究内容:
  (1)名师名在何处
  (2)名师教学思想探究
  (3)名师教学艺术及教学设计的特色
  (4)名师成长历程
  (5)名师教学方法
  (6)名师教学机智
  (7)名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8)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新的课程形式研究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名师的课堂教学处处体现着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精妙的教学设计和纯熟的教学艺术。每个名师的教学特色,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仔细咀嚼与回味。我们希望通过对名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艺术风格、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课堂组织、教学成效等方面的案例分析,促进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名师的共性特征、个性风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
  (1)研究思路
  通过调查研究,获得名师教学特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案例分析,把握其之所以成为名师的原因,把教学实践和先进理论结合起来,把教学行为和教学实效结合起来,总结规律,形成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评价中,借以提高教学质量。
  (2)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案例研究、实验比较法、实践追因法等研究方法。
  二、课题研究以来的主要工作及开展情况
  1.成立了以校长、副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机构,召开课题开题会。明确学校发展方向及课题重点研究内容,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操作思路以及课题有效组织实施的管理机制,确定了课题核心成员的工作任务。
  2.科学界定研究对象。我们的课题名称是“名师教学特色的研究”,有效实施此课题的研究,我们必须搞清什么是“名师”,“名师”到底名在何处,“名师”因何而名这样一些基本问题。为此,我们在全校范围中进行了“学生心目中的校园名师”、“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等问卷调查,并对全校上讲台的一线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育人水平、教科研能力”三维一体的评价,结合学校多年来的教师考核资料,确定了各学科深受学生喜欢、深受家长信赖、教学成绩突出、业界认同率高、社会口碑良好的教师作为课题跟踪研究的对象。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仅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对象,也激励发了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名师的动力。
  3.围绕处在共同教育环境下的这些“名师”,为什么出名,为什么能得到学生喜欢、家长信赖,他们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共同特点个性特征,我们开展了案例研究。主要工作有:
  (1)广泛开展常态下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开展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
  (3)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4)开展名师特色教学设计交流展示活动;
  (5)开展名师特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
  (6)开展名师专题讲座交流活动;
  (7)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8)开展名校联片(宁夏教育厅直属学校)名师成长经历的座谈交流活动;
  (9)总结概括名师的教学特色及成长规律;
  (10)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培养机制。
  4.根据大量案例的追踪分析,总结“名师”教学中共性和个性特色,探讨名师教学思想,形成经验总结。
  5.如实做好各阶段的过程管理,在学校范围内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介,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学的优化转变。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课题研究实践成果
  依靠“名师教学特色研究”这一平台,两年多来,我们一边研究,一边把研究成果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名师铸造工程”有机结合起来,一批教师迅速成长,在不同层面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1.青年教师陈华2012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313人才”。
  2.青年教师吕志林2013年被评为自治区910奖章获得者。
  3.2013届高三团队高考取得优异成绩,1名学生高考成绩名列自治区第二名,两名学生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学校跻身区名校行列。
  4.学校刘建明、陈华、吕志林三位教师事迹被宁夏教育网“名师风采”栏目报道,被推介为“宁夏好老师”。
  5.两年里学校又有5位老师被评为“自治区骨干教师”。
  6.学校多名教师在校外讲座交流。
  7.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两年多的青年教师马玉娟、张昱、马文玺、王宝国等老师,分别在区市级教学大赛中脱颖而出。   ……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认识
  1.“名师”名在哪里
  在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中,名师资源无疑是第一位的,学校坚持“名师立校”的发展战略,不遗余力地培养名师,那么,到底该让这些优秀教师“名”在何处呢?为了将这个问题搞清楚,我们在学生层面开展详细的调查,调查了“学生心中的名师有哪些?他们名在哪里?他们的教学方式有什么特色?我们也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学生喜爱的老师进行了案例分析,考察了这些老师多年来的教学水平评价、育人水平评价和教科研能力评价记录,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1)名师“名”在教育理念新。学生心目中的名师是在教学过程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的教师,我们认为建立起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活动模式是名师的根本理念,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协同活动的过程教育,是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目标的教育。
  (2)名师“名”在教学质量好。学生推荐的名师,从其教学成绩来看,十年来年年、届届成绩突出,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均名列前茅,所带学生在高考、竞赛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些老师均成就过各类名生,正是因为突出的教学成绩,培养出了出色的弟子,成就了名师。
  (3)名师“名”在师生关系亲。我们分析学生推荐的名师,十年来,从学生、老师、学校领导从教研常规、教学能力、教学业绩、德育考核等几个方面对教师的量化考核成绩看,考核均在优秀等级,绝大部分老师连续高等次考核为优秀。
  这些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亲切友好、和谐融洽,纯朴自然,学生普遍满意、喜欢、欢迎、感觉容易亲近,他们还有良好的性格秉性、个性修养和一定的人格魅力,平易近人、亲切和睦;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幽默风趣、富有情感;尊重学生、要关爱学生;与学生交真心朋友。学生不喜欢耍脾气、摆架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自以为是;自以为了不起、脱离教学、脱离师生的老师。
  (4)名师“名”在常规课堂实。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丢弃了课堂的所谓名师认同率并不高,学生更看重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认同的不是课堂浮华的形式,不是把题海般训练的成绩作为教育的全部;不是为展示而展示的做秀课;更多的是朴实的常规课;更多的是课堂的效率;更多的是教师的从教所流露出来的精神内涵、文化素养;更多的是教师对课堂的热爱、尊重。把课堂教学视为与学生一起享受的精神旅行而不是任务负担。因此,努力成为名师首先应当从实实在在地热爱尊重课堂做起!踏踏实实上好每节课。
  (5)名师“名”在专业素质硬。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完全不是因为教师一时的表现,甚至不是因为教师外在的某种可以复制模仿的教学技巧或方法.而是因为教师内在的深厚的专业积累。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肯定地说是铸造名师的基石。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不断的引入源头活水,没有不断的专业提升的名师,一定是“泡沫名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业务素质表现在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领域内的专业知识有比较深厚扎实的掌握,表现为教师广博丰富的知识视域。
  (6)名师“名”在师德品行优。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肯定和认可,首先体现在教师的师德方面,调查显示学生持久认可的名师,他们师德方面的共同的特点是忠于事业、爱岗敬业,责任感强,立足本职、乐于奉献,依法执教、教学严谨、以身作则,勇于进取、追求进步,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爱好健康、兴趣广泛;举止文明、谈吐文雅;自信自强、意志坚定,善于交际、团结协作,情操高尚、品质优良,关爱学生等。那些只注重知识素养,不重视师德提升的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重。
  ⑺名师“名”在教研成果丰。分析我校学生推荐的名师案例,热心参加各项教研活动,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带头搞好教育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是这些名师的又一个主要特征。他们相对于其他教师,教研业绩、教研成果更丰富些。他们在搞好教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项教研活动,他们肯于用功、勤于观察;勇于钻研、敢于思考;乐于动笔、善于总结。积极参加说课听课讲课,评课品课论课活动,优质课竞赛活动,教学大比武活动,课题研究活动,积极撰写教研论文,主动尝试摸拟试卷的创编,等等。
  总之,名师之名在于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无论在师德上、教学上还是教研上,都自然有所体现,名师往往是一个教师综合素养积累铸就的。
  2.“名师”的教学有哪些基本特色
  入选美国教师名人堂、被许多机构评选为美国顶级教师的阿兰·保罗·哈斯克维茨,曾撰文分析了优秀教师最显著的11个特征,他们是:⑴永不自满;⑵高期待、严要求;⑶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⑷知识渊博且了解学生;⑸有幽默感;⑹有洞察力;⑺有灵活性;⑻办法多样;⑼精益求精;⑽不循规蹈矩;⑾沟通能力高超。这些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呢?名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共性特征呢?他们的课堂到底靠什么得到了学生的喜欢呢?我们通过推门听课、优质课展示、教学设计评比、常规说课评课等活动,问诊课堂,得到以下基本认识:
  第一,名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体现一个“新”字。深受学生喜爱的名师课堂,普遍体现了一个“新”字,这里的“新”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理念“新”。普遍表现为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心中有目标,目中有学生,始终努力把知识能力教到学生的心中,始终以学定教,始终在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的发展区间使劲发力,始终以新的人才观、课堂观、质量观来统领教学活动。
  ②情景创设“新”。学生喜爱的老师,无论哪个学科,普遍重视将所教的知识与鲜活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普遍重视引导学生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在他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重视将现实生活情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载体,善于创设别致有效的教学情景,凸现学科知识的价值意义。这使得学科知识与课堂教学组织新颖鲜活。   ③教学手段“新”。名师们课堂常常与时俱进,善于有效利用新的教学手段,如网络、白板等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理科教师普遍重视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的“通法”教学,又善于捕捉学生求异思维,文科教师大多不受教材教参的束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见解,而又不放弃分析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严谨性。课堂有设计而无约束,有不断生成的新意和意外的惊喜。
  第二,名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体现一个“实”字。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说课评课活动等方面看,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无一例外的都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主要表现在:
  ①教学目标“实”。没有用来体现先进理念的深奥术语;没有找不到边际的高远目标;没有割裂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千篇一律的繁琐罗列;有的是具体于教材特点的学习目标,有的是实实在在可操作、可达到、可落地生根的课堂追求。
  ②重点难点“实”。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不盲目拔高,锁定学生发展区间,回应学生需求,有明确针对性,。重难点的确立明显体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积累。在具体教学操作中集中在重难点的落实和突破上发力,实在有效。
  ③教学环节“实”。40分钟的课堂教学,名师们普遍没有过多的环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简约精致,目的清晰明了,大部分老师自信地以“实效”立意,拒绝华而不实的形式,不刻意迎合时髦,不刻意回避平实。
  ④思维点拨“实”。 表现在直击学生思维盲点、理解难点,能透过现象捕捉到本质,始终跳出就事论事的漩涡,能在知识能力体系的高度思考问题,始终把培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科方法作为教学的主线。
  ⑤迁移训练“实”。表现在始终“经营”学生的学习活动,从方法、内容两个层面追求训练效率的最大化,重视训练内容的代表性典型性,重视课堂训练的反馈,重视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名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体现一个“活”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课型选择“活”。连续关注学生喜爱的名师课堂,一个突出的印象是,教师课型的选择非常灵活,不同时间、不同内容所选择的课型有新鲜感,不雷同。所选择的课型结构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高度契合,展现出了教师丰富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也表现出了教师丰厚的教学积累。相反,那些学生反映平淡,投入兴趣不浓的课堂,常常千篇一律,不分内容异同,不辨时间变化,课型单一,腔调老套。课型选择不“灵活”,本质是教师课型积累不丰富,课型探索不主动,把教学当成一个简单的上课重复,课堂教学一定会失去乐趣。
  ②教材处理“活”。从多次开展的同课异构活动看,学生喜爱的名师,在处理教材上很灵活,共性特点是善于“用教材教”,而不仅仅是“教教材”,教师普遍个性化的理解教材、处理教材,体现出了对教材透彻的把握。我们认为这是教师成为名师的前提,也是使课堂鲜活起来的基础。一个老师如果不深入研究“教什么”,仅在“怎么教”上绕圈子,打转转,一定会走入“匠人”的歧途,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③方法使用“活”。通常情况,我们都希望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程式化,我们听课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艺术也希望模仿到人家的所谓模式,殊不知名师的一堂课常常仅展示的是其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种,这如同一个功夫深厚的拳师一样,在某个具体情景下,选择一种拳法,并不等于他不具有其他拳法的功夫。教学不是别人教法的简单比划。观察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他们的“技法”丰富,选择灵活得体,体现了丰厚的教法储备,所以课堂灵活、生动。
  第四,名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体现一个“趣”字。有如下几趣:
  ①力求“教的有趣”。可以肯定的说,生动有趣是学生所喜爱的课堂最突出的特征,也是名师课堂教学最鲜明的特色之一。谈吐机智风趣、浅显准确是构成名师的重要素质。其实,幽默是教师睿智的外在表现,是教师视野开阔思维灵活的具体体现,也是一种鲜明的教学机智。在这种机智下,课堂教学会游刃有余、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培植“学的兴趣”。名师的课堂教学的“趣”,还体现在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实践兴趣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来追求,他们普遍认为,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对知识的好奇,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他们认为,培植并呵护了学生的兴趣,就是教学的成功,就是保护了学生学习的可持续性。
  第五,名师的课堂教学普遍体现一个“情”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教学有“激情”。学生认可并喜爱的优秀教师,他们的课堂教学总是充满了激情,有着一种自信的力量。追踪研究这些名师的案例,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激情,其实来源于教师的责任感,收获感,成就感,满足感,以及自我超越的感觉。正是这些东西,为教学激情提供了不竭的能源。而这些东西与智慧息息相关。教学智慧是激情的基础。缺乏智慧的地方,不会有持久的激情。
  我们还发现,课堂的“生成”与教学的激情息息相关,课堂的“生成”不仅仅靠教师激思、激趣的各种手段,不仅仅是靠所谓的技巧,这些仍然是课堂中的表象。真正能激活课堂,提升课堂价值的是教师的情感,是从内心发出的激情。我们也发现以下两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往往没有激情。
  任务驱动式教学往往缺乏激情——如果你过分追求为完成进度,为预设的习题而进入程序化运作,就会落入知识操练化俗套,课堂上可能只有“己知与求解”“前因与后果”“是什么与怎么样”。没有激情的带动与互动,课堂就会缺少生气。
  灌输式教学难以引发激情——过分注重知识教学,往往会偏重于认知规律的顺序路线,疏忽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以为知识灌输总是主要的,这种教学可能仅仅在模仿、再现、记住中产生作用;名师的教学往往呈现出“播种式”的特点,会以情激情,燃起学生求知欲望,进而生成、探究与创造。
  ②课堂动“真情”。我们也看到,教师的激情源自自我的乐观的人生态度,更源自对学生的态度,源自对工作的热爱态度。   从大部分老师看,决定他们名不名,能不能被学生及家长认可,关键在于其“责任感”是否强烈,“责任大于能力”这应当是一个共识。学生喜爱的名师,他们对课堂、对学生、对知识时刻动真情,不敷衍了事,对知识他们科学严谨;对课堂他们求真务实;对学生他们真诚公正。这都源自“真心”“真情”,这是“善”于“美”的基石。调查显示,学生最不认可的是“假”,最厌烦的是不“走心”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必然落入形式化的沼泽!
  ③师生讲“亲情”。从师生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名师的课堂,“亲切和谐”是一大特色,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不狎昵也不疏远,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效果。概括起来看,这种感情表现在教师不抛弃不放弃每个学生,始终面对大多数学生,不歧视学习困难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善于激励学生,教态亲切,具有亲和力。
  第六,名师的成长普遍体现一个“勤”字。主要表现在:
  ①“学习提高”突出一个“勤”字。具体表现为勤于理论学习、勤于听课观摩、勤于阅读。他们普遍认为拒绝理论就是拒绝进步。
  ②“实践探索”突出一个“勤”字。名师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勤于实践,勤于在实践中摸索得失,他们善于利用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各类赛教课的机会试讲打磨。即便是在常规课堂中,也重视将别人优秀的做法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实践,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这种长期的积累,丰富了教师处理教材、经营课堂的经验。
  ③“反思总结”突出一个“勤”字。优秀教师成长的另一特点是勤于反思总结,上完一节课,总是要想一想自己上舒服了没有,乐享了课堂没有,哪些地方设计的不好,哪些环节效率不高,课堂的得失在什么地方,改进的方法有哪些。并且会及时的将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环节记录下来,勤快地写下自己的总结反思。他们都有较丰富的课例积累,这是他们快速成长的一条捷径。
  ④“理论提升”突出一个“勤”字。有些老师教学多年,日复一日,除了带班代课的经历,没有什么东西留下,而优秀教师则不同,他们勤于思考,勤于从教学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勤于开展范围小、时间短、重心低的小课题研究,并勤于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撰写成论文,进行必要的理论提升,这使得他们在同行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分析我校学生喜爱、同行认可、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老师,无不是这样,有的教师潜心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校本教材,有的教师每年都争取有一两篇在刊物上发表,有的教师致力于学生教辅材料的编写,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社会声誉,结合他们优异的教学成绩,自然成为了学生认可的名师。
  四、结束语
  对名师教学特色和成长历程的研究,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一个真正的名师,不仅有大多数名师的共性特征,还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不仅有其后天的努力,也不可否定的有其先天的自然条件。不仅需要教师自身努力,也需要学校为他们搭建发展的平台。我们认为创建一所名校,最根本是先要打造一个名师团队。我们探究这样一个话题,目的是寻求大多数教师健康成长的规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相信,本课题的研究,必将给我校教师的发展指明一条可行的道路。
其他文献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急剧增长的前提下,中职院校烹饪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式也在不断进行深化改革,拟采用一种“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加深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为当今社会面对厨师人才的紧缺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以梧州市二职中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建设为例,对烹饪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与尝试进行相应的探讨。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我国职业教学当前需要积极地寻找出合理的人才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虽然知识并不是很难,但是关系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数学基础的奠定,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出于这种考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也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  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的必然保障。众所周知,目前小学阶段,许多学生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理想,学生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归根到底主要
“得寸进尺效应”,也称“登门坎效应”,这样一种理论的巧妙运用,有利于帮助当今的学校走出德育困境,尤其在针对“城市里的村庄”——城乡结合部学校学生德育生活化问题上,应能给我们更多的启发。社会生活中的家庭环境、社会文化、成人的榜样示范,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儿童道德的形成与发展。这便决定了,城乡结合部学校的德育教学不是简单地输入抽象概念和讲解名人事例,而必须是紧贴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贴近他们
中小幼相结合的区域教育一体化是区县教育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其改革策略:由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主导;以办学质量优质、资源规模较雄厚的高级中学招生片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并由其担当核心组织力量;在生源学区划分基本吻合的情况下,推行区域教育共同体内义务教育段中小幼免试对口入学,实现中小幼不同学段学生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区域教育一体化内部要构建合作交流、资源共享的平台;在趋同性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倡“一校一策、一校
语文是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步步地指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活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多年来,批改了大量的学生作文、周记、日记,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作文教学论文。通过对作文教学的探索,最后悟出,若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好一步步地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如何在传统美德教育中传承中华经典文化,是摆在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实践和思考,对在小学教育中传承经典文化谈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经典文化 中华
新课程标准的提出,要求教师以人为本,转变教学观念,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让教于学、化教为助、以学导学。“教是为了不教”是现代教育所提倡的理念,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终追求。  小学英语小组合作评价管理作业设计新课标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倡导“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然而,在多数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跟着教师所预设的轨道
长期以来,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可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幽默的氛围、确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知识面幽默师生关系润物细无声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大部分学生仍处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
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的教育如同没有了生命的枯枝,不可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农民工不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这些留守儿童亲情的长期缺乏,导致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他们更需要教师用爱的温暖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  一、用心关爱,传授亲情,给予“母爱”
观察,使我们清楚地认知身边的人和事,体会和发现真善美、分辨假恶丑,洞察到本质,从而认识世界,创造未来。对于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变被动作文为主动探知。  作文教学兴趣培养教学观察一、前言  英国作家培根曾有过这样的论断:“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有过配镜经验的我,顿时惊叹不已。那么在唏嘘之余,作为教师的我,马上想到了我的学生。我眼里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