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一致内容的策略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ll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期研修主题
  连贯一致内容的策略
  全国语文名师成长大讲堂,以中小学语文教师为主体,旨在关注语文教师的生态环境、职业心理、职业规划,探索促进语文名师成长的“特质”培训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模式。大讲堂从教师专业发展和生命成长的最真实的需求出发,研修过程始终围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不断生成新的问题,重在共同探讨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正确地讲解教学内容,并努力引导学生廓清所学知识的结构及其相互联系。避免打乱知识间的逻辑联系、把系统的知识割裂得支离破碎,如果学生所学知识头绪纷繁而没有内在联系,那么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也会受到制约。
  夸美纽斯认为,一切功课应该这样安排:使后学的能够依靠先学的,使先学的能靠后学的固定在心灵里;每门学科都应该分成明确的步骤去教授,使一天的功课可以扩充前一天的,引起后一天的。
  教师必须系统化、有序化地组织教学内容(教材),这是教育教学过程必须依循的规律。
   定义
  心理学的遗忘规律告诉我们:如果所学资料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不仅难于记忆,而且遗忘速度很快。因此,在教任何一门学科时,不能仅仅教授一条条孤立的知识,而要既分解为一节节学生可接受的知识,又要不断注意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一贯性,以使学生对这门学科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事实上,任何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有严密的逻辑系统。中小学的各门学科知识都是以其相应的科学体系为基础的。学生掌握学科的系统知识,就必须参照学科的逻辑顺序,掌握其基本结构。否则,难易颠倒或杂乱无章,就会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所以,教学工作必须根据学科的逻辑系统来组织教材内容,并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逐步深化。
  在这里,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微观层面,即在某一学科范畴内,具体的某个知识系列的有序教学、先后贯通。比如具体到一堂课上,各个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知识内容的紧密相连,这些都是微观层面的连贯一致。还比如语文的第一课时与第二课时之间衔接,教师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实现学习重点的过渡,这也可以体现微观层面的连贯一致。从微观层面把握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是比较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也能够为广大教师所坚持的教学原则。第二,中观层面。首先,就某一个教学过程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材内容的选取、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教学成效的考核评估等环节都应该是连贯一致的。组织怎样的教学过程去表现教学内容、组织怎样的教学内容去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教学成效的考核与评量,这些都是一个系统内的不同环节,理应连贯一致;其次,只就教学内容而言,教师需要站在当下这个位置上去回看和前瞻,学生已经有哪些经验积累,这个教学段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未来的发展期待是什么,各部分内容不能脱节,必须连贯一致;再次,知识与能力之间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搭建桥梁,实现学会知识与提高能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第三,宏观层面,即要从整个教育教学系统来考虑,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人们谈论得比较多的中小衔接,就反映了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性问题。就我国的教育现状来看,各个阶段的衔接已经出现了问题,用人单位埋怨大学,大学埋怨中学,中学埋怨小学,小学埋怨幼儿园,彼此都在无休止地推诿。因此,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具有微观、中观层面的视角,也要有宏观的、大教育的视野,不仅要坚守中观层面的教育教学任务,还要站在系统的高度去考察中观、微观层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个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每个阶段的教育任务和目标是有区别的,但区别之中也有密切的联系。教育不能忽视了这些联系,更不能人为地割断了彼此间的联系。
  连贯一致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一项必须依循的原则,其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两点:
  有序性  有序性,即教学内容要结合学科的逻辑结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受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奥苏贝尔指出,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各单元的独立性,或在学生没有掌握某些相关概念时,就学习新内容,因此难以产生意义学习。施良方教授认为,从安排学习内容这个角度来讲,要注意渐进性,也就是说,要使用安排学习内容顺序最有效的方法、构成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组织和安排联系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有序性首先应体现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具体内容上。它要求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必须保持最合理的体系和顺序。要依据科学的逻辑顺序和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顺序特点编写。教材的每一部分都要有逻辑联系,后面的内容建立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其次,教师把以书本知识形态体现的教材内容具体化为适合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时,必须把学科结构改造成适合某一学习阶段学生能普遍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使其范围、深度能同自己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水平相适应。
  整体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总是担心学生一下子对整体把握不了,总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教给学生。教师们常常不厌其烦地将某一个环节或某一部分内容精讲细磨,捣烂了教给学生,却忽视了给学生整体的概念。比如在小学三年级语文《六个馒头》的教授过程中,老师让学生一段一段地学习、一句一句地精心讲解,到课结束的时候,有许多学生还不能整体感知《六个馒头》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我们如果在教学之前、教课过程中甚至课后反思中没有整体建构的意识,那么每堂课乃至每一个学段教给学生的都是容易遗忘的且难以连贯成体系的片段,这样很容易出现拣芝麻丢西瓜的状况。这就是说学习内容过于分散,迫使学生强行记忆,无法真正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然后学习各部分,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从整体来认识部分。认识各部分及其联系后,又要综合为整体,在认识部分的基础上理解整体。每一学科的知识都有系统性,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某一篇课文、某一节教材时要整体建构,还要把这一章节的知识及时还原到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去。    背景
  连贯一致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知识的本质要求  事实、概念、法则、原理,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关联、构成统一整体。因此,只有当彼此不割裂,统一地、体系化地接受时,才能获得深刻、正确的理解。不仅如此,唯有接受这样的系统知识,才能遵循记忆的法则,使儿童永远牢固地掌握并形成人格统一的力量。从这一点看,教材的组织化、系统化即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是必要的。
  教学过程的规律性要求  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与学的统一、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的统一。教师的教要依据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观点去探讨新知。而人类的认识过程与知识掌握过程又包括直接性知识与间接性知识的掌握。无论教与学,无论直接性知识还是间接性知识的掌握,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它们的存在都是序列化、系统化并且由简约到繁杂的,这就要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排列应该注意连贯一致。
  意义学习的要求  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学生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二是学习内容对学生具有潜在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两个“联系”一定要是一种非任意性的、非字面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这种联系不能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或逐字逐句的,而应是实质性的联系。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所以说,意义学习也要求教学知识的排列依循规律、前后连贯。
  思维和能力发展的要求  知识是重要的,但零散的个别知识作用并不大,形成结构的知识才有整体的功能。思维与能力的发展基于系统有序、连贯一致的知识结构与学习内容。倘若教师能够依从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知识系统并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合理安排连贯一致的教学内容,学生将会比较容易地实现思维的发展,也会比较容易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有效地应用。只凭死记硬背学来的知识虽然不断累积也可能形成能力,但无法进行综合应用,更无法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要求教学要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思考,促进思维能力与水平的发展提升。否则,学生学习的全程就难以系统、难以有序,这对学生学业的增进,即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情意的发展都会有明显的制约。
   基本规律
  为了促进有意义的学习,巩固学习成果,教师应正确地讲解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廓清所学知识的结构及其联系。要实现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在教学中,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步骤去实施:
  教学内容(教材)的连贯一致  一般来说,国家或地方制定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体系基本上是以连贯一致为原则的,而且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认识能力是相适应的。所以,教师必须掌握好教学内容的体系,掌握知识之间的衔接关系,并把它很好地体现在课时计划中,力求使新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密切联系起来,逐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魏书生老师的做法是值得我们中青年教师学习的,他站在系统论的高度,将中学阶段六年十二本教材,每本教材都画了一棵知识树,六年合起来也是一棵大的知识树。能有这样系统的眼光,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一致。
  当知识成为系统后,它们就不是一块块割裂开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连系的知识网。这样的知识网从构建思维网的方面说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知识的系统性尤其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是非常有益的,知识树是教师为他们搭建的有效的梯子。
  教学过程的连贯一致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仅指在课堂教学中,还包括其他教学活动中,比如拟订教学进度计划、安排阶段总结、组织课外学习活动等。不过在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还是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是渐进的、环环相扣的。当然,教师也不能把课堂教学基本阶段的序列绝对化,而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认识水平、学习内容以及教学的物质基础(如多媒体设施等条件),选择和确定讲课的最优顺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此外,将课堂向前、向后延伸也是教学过程连贯一致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前测、导学卡、预习等方式鼓励学生自学新知识并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后测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查漏补缺。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坚持由近及远,由已知到未知,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讲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教师研读教材的连贯一致  研读教材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同时是考察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研读教材的能力往往与教学效果成正相关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连贯一致的研读中提高自己研读教材的能力,进而让自己的教学效果最大化。
  当然对教材的深入了解、灵活把握非一日之功,教龄短的教师拿到教材无从下手,而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信手拈来。这要靠时间的积累,也可以运用连贯一致这一策略加以指导。教师对教材研读与学生的学习一样,也有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由浅入深的过程。一个知识点总是需要通过了解、思考、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才能得以融会贯通。一个善于思考的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研读教材的连贯一致,也同时螺旋式地提升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生学习的连贯一致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日积月累地、系统地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应通过系统传授知识和必要的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系统地学习知识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坚持掌握前一段知识后再进入下一段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顺利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方法的学习尤为重要。方法的教学,是各门学科教师教授给学生最根本的东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特征,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方法的学习也要求循序渐进、连贯一致。另外,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认识成果时,还必须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起来。因为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和水平,是制约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考虑这一因素,要使学生把系统知识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是不可想象的。学生身心发展,尤其是智力的发展,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有序过程,比如思维能力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再到辩证思维的发展过程,记忆也是由机械记忆向理解记忆过渡的过程,想象也是由形象性想象向创造性想象发展的过程,等等。    一般模式
  连贯一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具体操作上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上看,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上做文章,注重知识间、能力间、学生认知顺序上的连贯一致;从中观层面上看,教师应该在教学内容、过程、目标与方法间建立连贯一致,使其在同一系统内相统一、相协调;从宏观层面上看,教师应树立全局意识,以学生全面、持续的发展为着眼点,不仅要完成本学段的教学,还要做好各学段间的衔接,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以下就从微观、中观、宏观这三方面分八点加以阐述。
  精心组织课堂活动,使其连贯清晰  善于教学的老师,在借助解释、演示等方法进行教学时,对其所教内容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努力精心组织课堂活动,使其清晰连贯。他们善于从学生已知的相关事实出发,导入新的知识;随后引导学生进行渐进性学习;他们善于采用走动、手势、口头表述等技能帮助学生理解,努力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或偏离主题,以保持教授的连贯性;他们能够不断启发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学习,确保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再进入新项目的学习。在教师精心的组织下,知识是系统的,学生学习的思路是清晰,课堂是有节奏的,效果是显著的,这也就构建了一个高效的课堂。
  在新旧知识间搭建桥梁,使其连贯有序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建构主义的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既有经验,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孩子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积极地建构过程。基于此,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在教学前明了学生的已知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需要达成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背景,在未知与已知之间搭建一座承前启后的桥梁。
  具体的说,教师可以在授课前做一份前测,了解学生的已知、未知和知识中的难点、易错点,这样教师就可以打有准备之仗,针对学生的未知设计教学,做到学生会的不讲、不会的重点讲。例如返璞归真的“璞”,从课前做的预习中发现很多学生把“璞”的右下部分写成了“美”,这样在讲生字的时候就应该重点关注“璞”的字形,以避免记错字形。
  抓主要问题,以点带面,使其连贯深化  基于整体原则、系统有序的原则,教师还需要把握的是抓主要问题、主要矛盾。课堂上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不懂得抓主要问题也是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孔子强调“一以贯之”的思想,即强调学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当用一个根本的东西贯穿起来,形成整体。比方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每篇课文都可以是字词句篇的典范之作,如果总是抱着不肯漏过一个知识点的心理,那就会拘泥于细枝末节,从而在有限的时间里错过让学生整体感知,掌握序列知识的机会,也会偏离学段学习的主题。学生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就可以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理解了重点,就可以扫除进一步学习的障碍。教学中解决了重点和难点问题,也就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所以教师应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上多花精力。
  提高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使备课连贯深入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研读教材能力的高低是由经验的累积和持续不断地思考所决定的。北京齐小梅老师提出的“备、说、讲、评”这一研读教材的策略重在引导教师把握“一本书”的教材,实践连贯一致性。它是一个完整的研究、教学、反思体系,是教师、教材、理念三者之间互通的桥梁,“备”是教师认识、理解、消化教材的过程,教师应抓住教材的三线(内容、情感、结构)、三点(重点、难点、发散点);“说”是运用教材的方法,是教师结合学情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论层面的阐述;“讲”是实施教材的过程,是用时间检验解读教材、运用教材理论正确与否的过程,是被提升的过程;“评”是反思教材的应用,是总结教的理解、运用,也是参与者教学思想的升华。意在通过侧重教材的“备”、侧重理论的“说”、侧重时间的“讲”和侧重理论、指导实践的“评”实现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立体地整合教材。
  贾岛一字便可推敲许久,更何况我们的教材呢?此方法尤其适用于缺少经验的教师,坚持把这一理念落实到每日的教学中,也就是把锻炼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放到了平时,久而久之,自然形成水滴石穿之效。
  教学评价适时跟进,使知识连贯一致  前文已经提到,奥苏贝尔指出,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各单元的独立性,或在学生没有掌握某些相关概念时就学习新内容,因此难以产生意义学习。鉴于此,教师应当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甚至是在每堂课结束时,都应该及时地进行教学评价,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成效如何,并将这个指标作为参照,以便于安排下一环节的教学内容,这是使教学内容连贯一致的有效保障,也是保证学生学习能够连贯一致的重要一环。
  绘制知识序列图,保证连贯一致  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连贯一致的原则要求下,教师需要好好地钻研某一阶段的所有教材、大纲,才有可能在整体上做到阶段性的连贯一致。特级教师孙维刚就是站在系统的高度将数学知识分成三个层次:第一,每个数学概念、有序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寻找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使之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第三,在系统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孙老师认为,这种做法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这样,对知识就了如指掌,不再是杂乱无章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就犹如有了导航系统,不易迷失方向,学习的效果随之也会大大提升。
  关注能力培养的连贯一致  2011年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简言之,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能力的发展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切不可片面地看待学生的发展。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课文的时候可以把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的培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读中悟真情、品写法,这样便会有一箭双雕之效。
  立足全局,使学生在学段间连贯发展  学生的成长是持续的、渐进的,随着制度化教育的完善,现代教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学制,其中“各级学校”包括学前教学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这样为了避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问题,教育工作者们就要树立全局意识,尤其是头尾衔接的教师,要从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以及心理适应等不同方面对学生加以辅导,帮助学生实现各学段间的平稳过渡。
  总之,强调课程及教学内容的一致性,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有效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有益体验。为此目的,教师应该做到如下几点:避免面面俱到的讲授,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内容;通过解释重要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式,进一步扩展学习内容;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从而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
其他文献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既有城市工业区普遍存在空间利用混乱、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运用城市网络分析法,选取Reach、Straightness、冗余指标、寻找客流量与客
随着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学生体质下滑的大背景下,一个新的词汇——“阳光体育运动”诞生了。至1996年全国各地相继将体育纳入中考,由于操作和学校、家长和教师的原因未能从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以及素质教育逐渐为社 会所接受的背景之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在所难免,而生活 化则是一个很好的转变方向。教师通过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 活有机结合,
有关周年大事记的历史知识在2013年的历史高考中屡见不鲜:如江苏卷第23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史实(2013年为罗斯福新政实施80周年)、全国卷第32题考查了欧盟的起源(2013年为欧盟成立20周年)、福建卷第41题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考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2013年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基于此,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搜集了部分跟2014
本文结合在中建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了多项民用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的电气监理实例,对影响电气工程质量的主要的建筑电气设计问题与对策进行讨论.
近年来,随着利用介质阻挡放电装置产生高浓度臭氧技术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心介质阻挡强电离放电理论、放电装置结构性能及其优化设计参数等方面的研究状况。结合
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程。这门课程是教和学相互渗透结合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出他们的学习欲望。文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可以很方便的获取各类信息,然而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霾害、信息焦虑等等问题一一呈现出来。信息或称知识的管理方法,就成为知识工作者特别是企业的管
我国林业产业资源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变革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林业产业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对我国林业产业资源的发展现状进行分
为适应机床的现代化发展,除了要求机床具有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和良好的工艺可能性等一般技术经济性能外,还要求机床具有越来越高的加工性能和加工效率,高速、高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