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外体育运动是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捷径,大学生课外的体育时间大大多于校内体育课的时间。从客观上看,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锻炼中去,让他们对课外体育运动产生兴趣,这样学生终身运动意识加强了。
[关键词] 体育课;运动量;课外体育
1 课外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
1.1 体育的重要性。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终身受益。
1.2 结合大学体育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大学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高校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就我校而言,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艺术工作,免不了要练形体和意志。因此,可多安排些柔和行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对今后的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门球、网球、保龄球、高尔大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这样他们对课外体育就更加重视起来。
1.3 以课外体育活动为重点,改革教学形式。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势单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系与系,班与班的界限,根据体质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四是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由协会牵头,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体现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2 课外体育运动的尝试
2.1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课外体育运动重视起来,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 抓两头,带中间。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利用好学生干部,每个班都有体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①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②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己的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运动中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④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2.4 课外体育的影响力。笔者在我院各个系成立了乒乓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各系不同年级的乒乓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很多人,最后通过选拔每系10名队员组成了系乒乓球队。除每周正常的乒乓球课以外,每周还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各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乒乓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运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综上所述,课外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目标的捷径,毕竟大学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体育素质又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所以我倡导把高校的体育目标重点工作放到课外的体育运动中。
[关键词] 体育课;运动量;课外体育
1 课外体育运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
1.1 体育的重要性。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形象的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没有健康之体魄,难有所作为”,所以作为大学的体育课,其影响不言而喻。但体育课有明显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体育不及格者一律不发给毕业证书,每周一次的体育课不能够使体育达到100%的合格率,所以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才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终身受益。
1.2 结合大学体育的特点和时代要求,改革教材内容。目前,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对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较少,往往只从规定课时与项目的搭配上作些简单的调整。大学阶段,随着学生生理、心理的成熟,一种综合效用的体育价值观在学生中逐渐形成,兴趣广泛而讲求实效。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大学体育项目和课时搭配上就不能简单化,而要用深入、周密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丰富多彩而又适合学生特点的项目,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不同的特殊需要。各高校在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同时,可根据各自的实际和专业,在体育项目的配置上,作些灵活而有效的安排。就我校而言,作为一所艺术院校,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艺术工作,免不了要练形体和意志。因此,可多安排些柔和行的体育项目;让他们对今后的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则,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体育项目进入社交场合,如门球、网球、保龄球、高尔大球、壁球、飞标等,都是目前在社交场合中常见的体育项目,学生不仅兴趣比较高,而且对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也不无禅益。这样他们对课外体育就更加重视起来。
1.3 以课外体育活动为重点,改革教学形式。从目前各高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对课内教学相对比较重视,而对课外活动是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组织,形势单一。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还使一些学生把体育课当成了一种累赘,从而导致了厌学倾向的产生。因此,改革体育教学形式,丰富课外活动是引导学生投身体育、培养兴趣、戒除厌学行为的重要方面。因此,学校首先应根据体育场地、器械、设备的能力,开设田径、体操、球类、棋类等各项体育活动,配备有体育专长教师或学生分工负责,现场辅导,学生可凭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其次是进行课外体育辅导,这是学校辅导体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这种辅导是体育课教学的补充,可以完成体育课授课计划内无法完成的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生体育的能力和兴趣。三是学校组建体育代表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这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形式,是提高学校体育水平的主要手段。选拔具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打破系与系,班与班的界限,根据体质和运动项目,组成各个专项体育集训队,由体育教师任各集训队的教练,逐步形成自己学校体育的传统。四是开办体育俱乐部和成立单项体育协会,由协会牵头,经常地组织一些比赛,不仅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体现课外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2 课外体育运动的尝试
2.1 教师的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体育方面有绝对的权威,在学生中产生着良好的影响,体育教师首先要对课外体育运动重视起来,不能只立足于上好体育课,应该转变观念,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外体育运动,乐于奉献,责任心要强,通过组织课外体育运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2.2 抓两头,带中间。每个班都有些特别爱好体育,体育成绩特别好的人,应该成立院代表队,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带动更多学生自觉加入到体育中来。
每个班也有些体育成绩特别差、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对这些学生应该实施基础工程,有耐心讲道理,通过运动处方等形式使他们从中获益。
2.3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培训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利用好学生干部,每个班都有体育委员,每个系的学生会都有体育部长,这些人应该是大学课外体育运动的组织者和主力军,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内对他们进行特别的指导。培养学生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①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②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己的体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③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运动中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④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2.4 课外体育的影响力。笔者在我院各个系成立了乒乓球队,集训人员分别来自各系不同年级的乒乓球尖子,要求参加培训的有很多人,最后通过选拔每系10名队员组成了系乒乓球队。除每周正常的乒乓球课以外,每周还辅导2次,学生的训练热情极高,每次训练的时候,各系许多同学都是在围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乒乓球热情,学生的课外文化运动得到进一步丰富。
综上所述,课外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目标的捷径,毕竟大学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体育素质又是当前高校的重要课题。所以我倡导把高校的体育目标重点工作放到课外的体育运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