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象点击与归因浅析
1. 教材中的题目编排就一定是对的吗?
教材被奉为“圣旨”的时代已过去,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科学地使用教材.很可惜,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思考,更缺乏钻研和挑战教材的胆量与能力,而很顺理成章地认为教材中出现的,都是对的.实际上作为新教材执行者的我们,应该更好地钻研和使用教材.
2. 交换师生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一定行吗?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师常刻意地变换自己与学生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大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教师思维的儿童化.
例1:某教师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出了一题让学生判断图中的涂色部分是不是1/3时,(见右图1)最后师生达成共识——错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图形没有平均分成3份.从这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教师的认识与学生处于同一层次,都认为只有直观地“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殊不知,图1通过细分,可以得到图形2,此时涂色的部分正好是整个图形的1/3,之前师生都认为是错的但其本质原来是对的.可见教师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只看表面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东西.
3.数学的“数学化”=“生活化”吗?
使“数学生活化”,已成为现行数学课的又一“时尚”,故很多数学教师无论是上什么内容都想方设法与生活的实例挂钩.
例2: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课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于是很多同学都联系生活举了实例,气氛非常好,但有的学生举例“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爸爸明天一定会给我买礼物”.老师当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其实数学概率上的“一定”和生活语言上的“一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举的例子“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中的“一定”其实是“应该”的意思,而“爸爸明天一定会给我买礼物”中的“一定”其实也只是一种猜测的“很可能”,这里学生把数学概念和生活语言完全混淆了.
对策与实践
对策一:认识理论内涵,领悟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内容看上去好象很简单,但其背后却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书本呈现的知识,而应要认真琢磨知识点内蕴涵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如例1中,不应把直观的平均分理解为表示分数意义的标准,其实分数意义的实质是涉及到“比”——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把分数意义和比联系起来思考,从“比”的角度来突出分数意义中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教师要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对策二:合理灵活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经众多专家学者汇编,当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但正因其是全国通用的教材,难免会有些内容忽视了地域性.当有些知识点和情境经多方论证发现背离数学本质或不太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师应科学使用的教材.
1. 删.教师通过论证可以大胆删除不切实际又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
2. 补.补充教材中对概念或对问题设计不够完整或有所欠缺的内容.
3. 调.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中的知识是否前后衔接合理,学生在学习后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以消化巩固,以利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
对策三:提升自身学科知识,加强专业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学科知识,深刻透彻理解理念内涵,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筹帷幄,应对自如.多阅读,常反思,促成长.
责任编辑赵霭雯
1. 教材中的题目编排就一定是对的吗?
教材被奉为“圣旨”的时代已过去,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科学地使用教材.很可惜,有些教师缺乏对教学内容本质意义的理解与思考,更缺乏钻研和挑战教材的胆量与能力,而很顺理成章地认为教材中出现的,都是对的.实际上作为新教材执行者的我们,应该更好地钻研和使用教材.
2. 交换师生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一定行吗?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教师常刻意地变换自己与学生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大多会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将会导致教师思维的儿童化.
例1:某教师在新授“分数的初步认识”后,出了一题让学生判断图中的涂色部分是不是1/3时,(见右图1)最后师生达成共识——错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图形没有平均分成3份.从这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教师的认识与学生处于同一层次,都认为只有直观地“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殊不知,图1通过细分,可以得到图形2,此时涂色的部分正好是整个图形的1/3,之前师生都认为是错的但其本质原来是对的.可见教师备课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只看表面而忽略了数学知识的本质东西.
3.数学的“数学化”=“生活化”吗?
使“数学生活化”,已成为现行数学课的又一“时尚”,故很多数学教师无论是上什么内容都想方设法与生活的实例挂钩.
例2:在三年级上册《可能性》的课上,教师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例子.于是很多同学都联系生活举了实例,气氛非常好,但有的学生举例“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爸爸明天一定会给我买礼物”.老师当时没有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其实数学概率上的“一定”和生活语言上的“一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生举的例子“我们一定要注意卫生”中的“一定”其实是“应该”的意思,而“爸爸明天一定会给我买礼物”中的“一定”其实也只是一种猜测的“很可能”,这里学生把数学概念和生活语言完全混淆了.
对策与实践
对策一:认识理论内涵,领悟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内容看上去好象很简单,但其背后却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方法.备课时不能只满足于书本呈现的知识,而应要认真琢磨知识点内蕴涵的思想方法是什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如例1中,不应把直观的平均分理解为表示分数意义的标准,其实分数意义的实质是涉及到“比”——涂色部分与整个图形面积的比.把分数意义和比联系起来思考,从“比”的角度来突出分数意义中的数学本质,这才是教师要抓住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对策二:合理灵活科学使用教材
教材经众多专家学者汇编,当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但正因其是全国通用的教材,难免会有些内容忽视了地域性.当有些知识点和情境经多方论证发现背离数学本质或不太适合本地学生的,教师应科学使用的教材.
1. 删.教师通过论证可以大胆删除不切实际又难以实施的教学内容.
2. 补.补充教材中对概念或对问题设计不够完整或有所欠缺的内容.
3. 调.教师要充分考虑教材中的知识是否前后衔接合理,学生在学习后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以消化巩固,以利于进一步更好地学习.
对策三:提升自身学科知识,加强专业数学素养
数学教师必须具备较为深厚的学科知识,深刻透彻理解理念内涵,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筹帷幄,应对自如.多阅读,常反思,促成长.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