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历史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符合科学的基本特质,即是专门的知识体系、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而且能够被验证。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体系;规律;验证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在史学界已争论了多年。各种观点被不同的人所接受,但也存有不同的争论和质疑。首先,历史学是需要艺术的,尤其在历史学撰述和历史学教育上。不仅是历史学,可以说所有的学问,都需要艺术,都有艺术的影子。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的。但历史学不是艺术,这一点不作赘述,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历史学是不是科学?这实质上是关于科学的定义问题。然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科学”所包含的三种特质却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即:科学是专门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科学能被验证。接下来,我们试着围绕这三种特质,对历史学的科学性质进行论述。
一、历史学是专门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后就已经有了自身的专门的知识体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
有人认为历史学不象自然科学、甚至某些社会科学——如经济学——那样能够得出明显的规律,有甚者认为不存在什么历史规律或者历史学的规律。我们知道,“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必然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科学研究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的完成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貌。
结合历史学来看,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确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这个客体还分成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接着是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最后是隐藏在前二者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历史研究的目的何在?无非是借鉴过去、服务现在、启迪未来,其终极目的并非为研究而研究,而在于“古为今用”,所以对于历史的研究,无论其巨或微,都要求研究者试图去发现对现实或未来(未来的现实)有用的东西。这些有用的东西便是规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无论其巨或微。这样的一个研究目的也便是历史学家的工作重心;对于历史研究的完成必须还历史的原貌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
由此可知,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但又有人认为,历史学的“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是截然不同的,或者说历史学不具有自然科学那样的规律,因此便认为历史学规律是不存在的。对此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学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前者较为抽象,后者较为具体,比较数字化、比较精确;但不能由此出发否认历史学的规律性。二者出现不同是因为规律的差别性,不能因为有差别就否认其共性。
三、历史学能被验证
有人把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进行了一番比较:历史不能重演,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重复进行,因此得出结论“历史学不能被验证”。相比较而言,如果从哲学的高度来看的话,自然科学的研究也不是一种真正的重演。不是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吗?同样的,后面的实验与前面的实验并非同一次的实验。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实验在这一程度上说是不可能重复的。
有人认为,即便承认“历史能重演”,历史学研究也还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自然科学研究能比较轻松和清晰地得到验证,而史学研究很难办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来说,历史事件的经过时间跨度本身便是非常大的,所以其验证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或者是需要对跨度非常大的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的。
还有人认为:历史学研究受人的主观意识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各种各样的解释层出不穷,有的正确,有的片面,有的是错误的,所以历史学是不科学的。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主体既然是人,那么就必然受人的主观意识和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制约,且不分是何种科学,也不能因为程度的不同而否认其科学属性。而且,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无止境,并没有终极的真理存在。历史科学亦在其中。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历史学解释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所不同,或对或错,或是有程度上的区别。自然科学也不例外,牛顿在他那个时代不可能提出相对论,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到现在也被证明是有局限性的,而“燃素说”则早以被证明是伪科学。
综上所述,历史学(这里的“历史学”指的脱离某一学者或学派的历史学体系而抽象出来的历史学概念)是一门研究社会历史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四、历史科学与唯物史观
然而,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到此并未完全得到解决。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开始的。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的物质活动,尤其是生产实践活动这一历史运动的终极与起因出发,发现人们在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必然结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物质关系,这就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定的上层建筑。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进行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由此,唯物史观向人们揭示出了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指引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俄】别尔嘉耶夫著,张雅平译,《历史的意义》,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关键词:历史学;科学;体系;规律;验证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在史学界已争论了多年。各种观点被不同的人所接受,但也存有不同的争论和质疑。首先,历史学是需要艺术的,尤其在历史学撰述和历史学教育上。不仅是历史学,可以说所有的学问,都需要艺术,都有艺术的影子。科学和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渗透的。但历史学不是艺术,这一点不作赘述,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历史学的科学性质。历史学是不是科学?这实质上是关于科学的定义问题。然而,并没有一个公认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对科学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科学”所包含的三种特质却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即:科学是专门的知识体系;科学是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科学能被验证。接下来,我们试着围绕这三种特质,对历史学的科学性质进行论述。
一、历史学是专门的知识体系
历史学在成为一门学科之后就已经有了自身的专门的知识体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二、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
有人认为历史学不象自然科学、甚至某些社会科学——如经济学——那样能够得出明显的规律,有甚者认为不存在什么历史规律或者历史学的规律。我们知道,“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必然包括以下几层含义:科学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客观实在的东西;科学研究必须是旨在探讨对象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科学研究的完成必须以揭示出事物的规律为前提,然后按照事物本身的规律(即内在联系)去说明事物的原貌。
结合历史学来看,历史学的研究对象确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且这个客体还分成有三个层次:首先是作为历史原型客体的延伸体的现实社会,接着是作为历史遗存客体的实物和文字史料,最后是隐藏在前二者后面的历史原型客体;历史研究的目的何在?无非是借鉴过去、服务现在、启迪未来,其终极目的并非为研究而研究,而在于“古为今用”,所以对于历史的研究,无论其巨或微,都要求研究者试图去发现对现实或未来(未来的现实)有用的东西。这些有用的东西便是规律——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无论其巨或微。这样的一个研究目的也便是历史学家的工作重心;对于历史研究的完成必须还历史的原貌这一点是易于理解的。
由此可知,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事物的规律性的学问。但又有人认为,历史学的“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是截然不同的,或者说历史学不具有自然科学那样的规律,因此便认为历史学规律是不存在的。对此我们必须承认,历史学规律与自然科学的规律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的:前者较为抽象,后者较为具体,比较数字化、比较精确;但不能由此出发否认历史学的规律性。二者出现不同是因为规律的差别性,不能因为有差别就否认其共性。
三、历史学能被验证
有人把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进行了一番比较:历史不能重演,而自然科学可以通过实验重复进行,因此得出结论“历史学不能被验证”。相比较而言,如果从哲学的高度来看的话,自然科学的研究也不是一种真正的重演。不是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吗?同样的,后面的实验与前面的实验并非同一次的实验。也就是说,自然科学实验在这一程度上说是不可能重复的。
有人认为,即便承认“历史能重演”,历史学研究也还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自然科学研究能比较轻松和清晰地得到验证,而史学研究很难办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知道,相对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实验来说,历史事件的经过时间跨度本身便是非常大的,所以其验证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或者是需要对跨度非常大的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的。
还有人认为:历史学研究受人的主观意识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太大,以至于各种各样的解释层出不穷,有的正确,有的片面,有的是错误的,所以历史学是不科学的。对于这个观点,我们认为,科学研究的主体既然是人,那么就必然受人的主观意识和人所处的客观环境所制约,且不分是何种科学,也不能因为程度的不同而否认其科学属性。而且,科学是发展的,科学无止境,并没有终极的真理存在。历史科学亦在其中。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历史学解释存在,是因为人们对历史学的认识有所不同,或对或错,或是有程度上的区别。自然科学也不例外,牛顿在他那个时代不可能提出相对论,牛顿的物理学体系到现在也被证明是有局限性的,而“燃素说”则早以被证明是伪科学。
综上所述,历史学(这里的“历史学”指的脱离某一学者或学派的历史学体系而抽象出来的历史学概念)是一门研究社会历史并揭示其规律的社会科学。
四、历史科学与唯物史观
然而,历史学的科学性问题到此并未完全得到解决。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是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开始的。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人的物质活动,尤其是生产实践活动这一历史运动的终极与起因出发,发现人们在社会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必然结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物质关系,这就是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一定的上层建筑。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进行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就是这种矛盾运动的规律。由此,唯物史观向人们揭示出了人们创造历史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指引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俄】别尔嘉耶夫著,张雅平译,《历史的意义》,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史学史研究室编,《历史科学的反思》,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