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理念呼唤新的教师队伍,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教育者,教师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加以实施。
一、 深入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自觉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者
1.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自觉树立新理念。由于以前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这就变成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几乎成为广大师生无奈的选择。而课标强调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吃透这些精神,才能真正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自觉地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积极地投身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2.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自觉投身新课改。教师要想真正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并非易事。因为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难以抽出时间专门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有些教师虽然内心非常支持并愿意投身新课改,但往往在行动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所作为。究其原因,除通常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方法开展教学外,更大的障碍是没有熟练掌握教学的钥匙,也就是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念等。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新课改的倡导者,只有发扬钉子精神,抓住点滴时间,不断学习教育理念,尽可能地多了解教学课改的最新动向,才能有效地投入到新课改中,争取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改变教育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程被理解为是专家编制的不可改变的教育内容,老师和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教师只能忠实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而不应调整和改变教材。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规则强调师生应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地的实际,变通课程,并锻练自己开发教材的能力,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的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和主体。因此,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变:1,在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给学生创设条件,使他们经历困难和障碍,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和获得新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重点给学生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已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我们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促使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3,从重视课程转变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倾注自己热切的情感,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心里体验和成长过程;4,从单一评价学生的方法转变到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强调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其中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创新精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趋势等。
三,积极应对课标需求,强化自身培养,力争成为新课改的开拓者
1, 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力争成为新型教师。“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初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只是停留在专业上,也需要其成为“大家”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去了解异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去增加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生活习惯、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信息的了解,从而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尽快成为满足新课改所需的新型教师。
,2,要潜心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力争成为科技执教的先行者。教师如果能合理、熟练地运用好计算机、图像投影仪、幻灯等现代科教设备进行教学,则既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用学科知识作为工具进行交流的乐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可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既是我国社会进步和信息时代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课标”倡导情感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得以真正落实所必备的硬件设施,也是新课改的自身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潜心学习和掌握学校所提供的各种科教设备,以充分挖掘科教资源,提高自己的科技执教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3,要大胆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力争成为新教学方法的引路人。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探索和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则应辩证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时代的先进性,同时也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即优点和缺的并存,而且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点在慢慢地弱化,而缺的则显得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时应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中心,通过都学生的学习心里、学习方法的研究,掲示出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在继续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创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民主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四,致力于课题研究,实践教研成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把专家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研工作,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产生新课题。这些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作为知识传授者,更应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论,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使其具有实践指导意议。
一、 深入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自觉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倡导者
1.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自觉树立新理念。由于以前评价学生看成绩,评价教师也是看成绩,这就变成考什么就教什么,怎么考就怎么教。几乎成为广大师生无奈的选择。而课标强调素质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这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需。因此,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课标,吃透这些精神,才能真正建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自觉地突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积极地投身到新课改的大潮中去。
2. 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教学理念,自觉投身新课改。教师要想真正成为新课改的积极参与者,并非易事。因为教师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重,难以抽出时间专门学习和吸收一些新的英语教学理念,有些教师虽然内心非常支持并愿意投身新课改,但往往在行动上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有所作为。究其原因,除通常习惯于凭老经验,老方法开展教学外,更大的障碍是没有熟练掌握教学的钥匙,也就是没有认真学习和研究新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理念等。因此,教师要想成为新课改的倡导者,只有发扬钉子精神,抓住点滴时间,不断学习教育理念,尽可能地多了解教学课改的最新动向,才能有效地投入到新课改中,争取有所创造,有所作为。
二,改变教育理念,适应新课改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课程被理解为是专家编制的不可改变的教育内容,老师和学生只能按部就班,教师只能忠实地传授教材上的知识而不应调整和改变教材。新课标倡导的教学规则强调师生应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地的实际,变通课程,并锻练自己开发教材的能力,不断完善和丰富课程的内容,做课程的开发者和主体。因此,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改变:1,在重视给学生传授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给学生创设条件,使他们经历困难和障碍,并在此过程中探索和获得新知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从重点给学生传授知识转变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上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课堂已不在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我们应在教学工作中重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促使学生各种学习能力的形成;3,从重视课程转变为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倾注自己热切的情感,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心里体验和成长过程;4,从单一评价学生的方法转变到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新课程强调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要从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来评价学生,其中包括学生学习过程的努力程度、创新精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趋势等。
三,积极应对课标需求,强化自身培养,力争成为新课改的开拓者
1, 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力争成为新型教师。“课标”提出“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中外文化的异同有初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只是停留在专业上,也需要其成为“大家”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去了解异域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因此,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去增加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生活习惯、经济、科技等多方面信息的了解,从而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尽快成为满足新课改所需的新型教师。
,2,要潜心学习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力争成为科技执教的先行者。教师如果能合理、熟练地运用好计算机、图像投影仪、幻灯等现代科教设备进行教学,则既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使课堂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用学科知识作为工具进行交流的乐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一种能力。可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既是我国社会进步和信息时代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又是“课标”倡导情感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得以真正落实所必备的硬件设施,也是新课改的自身需求。因此,教师必须潜心学习和掌握学校所提供的各种科教设备,以充分挖掘科教资源,提高自己的科技执教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3,要大胆探索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力争成为新教学方法的引路人。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探索和研究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则应辩证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有其时代的先进性,同时也有其時代的局限性,即优点和缺的并存,而且往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点在慢慢地弱化,而缺的则显得越来越突出,这就需要教师与时俱进的对其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创新、发展教学方法时应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中心,通过都学生的学习心里、学习方法的研究,掲示出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在继续传统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大胆探索新的教学路子,创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民主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四,致力于课题研究,实践教研成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是把专家的研究成果传授给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墨守成规的,教师几乎不参与教研工作,而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因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将产生新课题。这些课题等着我们去探索,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应作为知识传授者,更应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理论,推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使其具有实践指导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