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其艺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执教者在备课时应高度重视导课的构造艺术。
关键词:导课 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33-01
语文教材富有形象、情感等各种美的形态,学生学习知识越来越情感化、追美化。这一新的特点要求执教者在诸多的导课艺术形式中,必须去构造一种最适宜开采语文教材特色,发挥学生心理功能特点,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导课艺术。导课激情艺术就是能够担当此任的导课形式。拙文将着重从“言传”、“身教”、“针对性”三个方面力求解说清楚,试图能够为相关同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总喜欢讲课初时先用引言引出教学内容,其实,这引言就是导课。导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目标知识前,主要凭借自己的语言引导教学按既定目标有序、有效推进的环节。举例说《三峡》一文的导课。或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上新课《三峡》,“三峡”指哪三峡?说明之后又以“三峡有哪些特点呢”引学生阅读,然后导引出译文等教学。有的教师却是这样导入:同学们浏览过祖国的名山大河吗?那水漫连天,奔腾咆啸,有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清荣峻茂、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一想到它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蓦然涌上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的三峡就是这样的山,今天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脚迹去攀登、去游览吧!后者导课激情,字字如鼓点,声声迸激情,撩拨着学生的心弦,叫他们兴奋不已地神游到三峡中,倍加珍惜地采撷着三峡里满眼的明珠。所以,教学要有效进行,教师必须重视导课,特别要重视以情动人的导课,并把它作为一种艺术精心构造。
比较前两种导课,不难看出,后者之所以能获得好的成效,就是因为执教者精心构造了动之以情的导课艺术,即导课激情艺术。这种导课艺术以激情为目的,是执教者融合本人与学生对教材感悟到的生动形象、动人情感等多种美的形态,精心设计出情真辞切的语言,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实现乐教乐学,以情育人的一种艺术。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担负起其他导课形式无法担负的重任。
教科书为导课激情储蓄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的遐思……依靠形象,情感等美的形态构造的导课激情艺术,正适宜发挥语文教科书这一特色。
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来说。语文教学也是审美教育。蒋念祖在《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一书中解释说,语文审美教育,是通过各种美的形态特别是语文美和语文教育美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这种教育通过发挥情感作用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导课激发出的情,是教材中的情感和执教者,受教者感受到的情感相碰撞发出的火花,是来自教科书,执教者和受教者的美感的大整合,可见,导课激情艺术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导课是一种艺术。无怪乎有人说,教师不只是教育工作者,也是艺术工作者;教师不只是搞教育,也是搞艺术。精心构造以情育人为重心的导课激情艺术,就是一项很高超的艺术。那么,怎样来精心构造这一高超艺术?
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形来看,言传身教是导课激情的主要传媒体,即使是视频类等高新技术,也还得靠它发挥作用,因此,要精心构造导课激情艺术,必须精心设计“言传身教”。
“言传”,这里指执教者在课堂面对学生的有声导课语言。精心设计“言传”,要以营造高涨情绪为目的。下面是一位老师公开教学《南京大屠杀》的导语:
1937年冬,日军大屠杀的厄运降临南京古城。六个星期里被日军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中国同胞达19万多人,被零星屠杀尸体达15万多具。那时的南京,《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上这样写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实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景行!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却说日军并没对南京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真有那种“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呢?南京大屠杀是无据可查的“谎言”。他们如此否认事实,抹杀历史,我们能容许吗?(课堂上立即爆发炸雷般的连声“不能”)不能!温书林先生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让我们去文中寻找有力的证据来痛击他们的无稽之谈吧!(说完,下面便发出刷拉齐响,斩钉截铁的开书声)
显然,效果十分不错,课堂上的氛围是群情激愤。其效应何以如此强烈?用执教者的话来说,要多读课文,多看相关资料,多想学生,确定激情氛围,为此去构造自己一读就被强烈震动,学生一听就被启动情闸的导课激情语言。
精心构造导课激情艺术还特别需要重视针对性。有教师教学现代诗《长城谣》,时间是暖春的一个下午。这天风和日丽,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好睡日子,何况午休结束不久!学生还带着朦胧的睡意。针对这种现状和诗中乡思情怀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种营造怀思氛围的配乐导课艺术。他首先展示长城挂图,并配以舒缓、低沉、乡情的轻音乐,导课便随着轻音乐声诵诗般地前行。
配乐导课时,轻音乐的声波仿佛在荡涤着学生的朦胧,使学生很快从低迷中清醒过来,刚才还扑在桌上的学生马上坐直上身贯注起来。诵诗般的导语就像一道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更滋生出他们怀旧思乡的情感。这样的导课艺术,激情强度不大,却很有针对性,合了学生的渴求,效果好。预定氛围很快营造起来。这里启示我们导课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以及近况等因素,做到激情且适度。正因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和导课激情的需要,游刃有余地灵活选择与运用,还可避免囿于老套,千篇一律,叫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其乐无穷。
总之,作为导课激情者的教师要高屋建瓴,统观全局,预先拟定,精心设计导课激情的整个过程与细节,保证导课激情的良性操作,使语文教学无愧于他的神圣使命与职责。
关键词:导课 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0-133-01
语文教材富有形象、情感等各种美的形态,学生学习知识越来越情感化、追美化。这一新的特点要求执教者在诸多的导课艺术形式中,必须去构造一种最适宜开采语文教材特色,发挥学生心理功能特点,保证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导课艺术。导课激情艺术就是能够担当此任的导课形式。拙文将着重从“言传”、“身教”、“针对性”三个方面力求解说清楚,试图能够为相关同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课堂上,老师总喜欢讲课初时先用引言引出教学内容,其实,这引言就是导课。导课,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目标知识前,主要凭借自己的语言引导教学按既定目标有序、有效推进的环节。举例说《三峡》一文的导课。或者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上新课《三峡》,“三峡”指哪三峡?说明之后又以“三峡有哪些特点呢”引学生阅读,然后导引出译文等教学。有的教师却是这样导入:同学们浏览过祖国的名山大河吗?那水漫连天,奔腾咆啸,有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清荣峻茂、雄伟壮丽的三山五岳,无不显示着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一想到它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会蓦然涌上心头!那具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的三峡就是这样的山,今天让我们循着作者的脚迹去攀登、去游览吧!后者导课激情,字字如鼓点,声声迸激情,撩拨着学生的心弦,叫他们兴奋不已地神游到三峡中,倍加珍惜地采撷着三峡里满眼的明珠。所以,教学要有效进行,教师必须重视导课,特别要重视以情动人的导课,并把它作为一种艺术精心构造。
比较前两种导课,不难看出,后者之所以能获得好的成效,就是因为执教者精心构造了动之以情的导课艺术,即导课激情艺术。这种导课艺术以激情为目的,是执教者融合本人与学生对教材感悟到的生动形象、动人情感等多种美的形态,精心设计出情真辞切的语言,多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实现乐教乐学,以情育人的一种艺术。它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够担负起其他导课形式无法担负的重任。
教科书为导课激情储蓄着丰富的情感,生动的形象,美的遐思……依靠形象,情感等美的形态构造的导课激情艺术,正适宜发挥语文教科书这一特色。
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来说。语文教学也是审美教育。蒋念祖在《美育与初中语文教学》一书中解释说,语文审美教育,是通过各种美的形态特别是语文美和语文教育美所进行的一种文化型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这种教育通过发挥情感作用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导课激发出的情,是教材中的情感和执教者,受教者感受到的情感相碰撞发出的火花,是来自教科书,执教者和受教者的美感的大整合,可见,导课激情艺术是顺利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导课是一种艺术。无怪乎有人说,教师不只是教育工作者,也是艺术工作者;教师不只是搞教育,也是搞艺术。精心构造以情育人为重心的导课激情艺术,就是一项很高超的艺术。那么,怎样来精心构造这一高超艺术?
从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情形来看,言传身教是导课激情的主要传媒体,即使是视频类等高新技术,也还得靠它发挥作用,因此,要精心构造导课激情艺术,必须精心设计“言传身教”。
“言传”,这里指执教者在课堂面对学生的有声导课语言。精心设计“言传”,要以营造高涨情绪为目的。下面是一位老师公开教学《南京大屠杀》的导语:
1937年冬,日军大屠杀的厄运降临南京古城。六个星期里被日军集体射杀并毁尸灭迹的中国同胞达19万多人,被零星屠杀尸体达15万多具。那时的南京,《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上这样写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实是人类战争史上罕见的恐怖景行!然而时至今日日本右翼势力却说日军并没对南京平民实施有组织的屠杀行为,真有那种“破天荒”的事情,当时的外国随军记者为何没有报道呢?南京大屠杀是无据可查的“谎言”。他们如此否认事实,抹杀历史,我们能容许吗?(课堂上立即爆发炸雷般的连声“不能”)不能!温书林先生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南京大屠杀》,让我们去文中寻找有力的证据来痛击他们的无稽之谈吧!(说完,下面便发出刷拉齐响,斩钉截铁的开书声)
显然,效果十分不错,课堂上的氛围是群情激愤。其效应何以如此强烈?用执教者的话来说,要多读课文,多看相关资料,多想学生,确定激情氛围,为此去构造自己一读就被强烈震动,学生一听就被启动情闸的导课激情语言。
精心构造导课激情艺术还特别需要重视针对性。有教师教学现代诗《长城谣》,时间是暖春的一个下午。这天风和日丽,正是“春眠不觉晓”的好睡日子,何况午休结束不久!学生还带着朦胧的睡意。针对这种现状和诗中乡思情怀的特点,教师精心设计了一种营造怀思氛围的配乐导课艺术。他首先展示长城挂图,并配以舒缓、低沉、乡情的轻音乐,导课便随着轻音乐声诵诗般地前行。
配乐导课时,轻音乐的声波仿佛在荡涤着学生的朦胧,使学生很快从低迷中清醒过来,刚才还扑在桌上的学生马上坐直上身贯注起来。诵诗般的导语就像一道道清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更滋生出他们怀旧思乡的情感。这样的导课艺术,激情强度不大,却很有针对性,合了学生的渴求,效果好。预定氛围很快营造起来。这里启示我们导课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以及近况等因素,做到激情且适度。正因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和导课激情的需要,游刃有余地灵活选择与运用,还可避免囿于老套,千篇一律,叫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其乐无穷。
总之,作为导课激情者的教师要高屋建瓴,统观全局,预先拟定,精心设计导课激情的整个过程与细节,保证导课激情的良性操作,使语文教学无愧于他的神圣使命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