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以实验的方法证明,通过加强英语口语中的程序性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宋佳音,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省市的英语学习的开始时间也从初中提前到小学一二年级,更有各种早教班、双语幼儿园让英语学习越来越早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虽然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英语学习的效果却一再被人诟病。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弱,即通常所说的“输出”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受高考影响,大多数考生在英语学习中过分重视知识性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并没有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二、理论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所有人类后天习得的能力。约翰·安德森(John R. Anderson)认为,广义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其中陈述性知识是指概念性、定义性的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直接陈述或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使用规则和操作步骤的知识,个体不能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操作形式或执行步骤间接证明其存在的知识,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种,其中知识目标对应的是陈述性知识,能力目标对应的是程序性知识,也时常被称之为技能。通过以上概念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概念和规则等知识不仅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也是程序性知识不可或缺的前提,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步骤,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
Anderson认为,学习过程包含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三个阶段。陈述性知识阶段也叫作认知阶段(cognitive stage),是学习一项知识的第一步,大部分知识的习得都是从构建概念和规则开始。第二阶段是陈述性的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也被称作知识编辑阶段或联结阶段(liaison/associative stage) ,在这一阶段,知识开始对个人的行为产生作用,产生内隐或者外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经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之后,知识经过大脑加工整合系统化,个体逐渐能够熟练运用并能够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这一阶段被称为自动化阶段( autonomous stage)。
英语学习是一个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存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词汇记忆、语法规则学习以及发音规则、文化常识的学习等,可以被称为是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然而,英语作为一个工具性语言,必须具备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功能,要求学习者不仅掌握陈述性的知识,还要将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完成一项具体的功能。这要求英语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程序性知识,并能够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最终形成自动化输出能力。受应试教育和考试主导的影响,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过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输入而忽视程序性知识积累运用的问题,导致学生坐拥万余词汇量既不能说也不能写的窘状。可见,构建程序性知识为主的英语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口语作为语言学习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是一个将通过记忆习得的单词,语法等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的联系转化为对规则自觉运用的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程序性的知识占据了主体地位。但由于长期忽视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口语练习,导致口头调用言的时候错误连篇。比如以下几个简单例句:
例1,I come to Wuhan yesterday.
例2,He is my friend’s wife.
例3,I am come from China.
这些是英语口语中时常出现的错误,其中例1是典型的时态错误,例2是人称错误,例3则是混淆了主谓宾结构与主系表结构。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源出语(中文)及目标语(英文)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异,以至于源出语对目标语造成了巨大的干扰,以上三个例子是因为中文没有时态的概念,第三人称性别在读音上没有区别,以及动词使用方法不同对英文造成了错误的干扰。但必须指出的是,英语口语主要考查的是常用的句子在不同场合的恰当流利运用,里面不仅涉及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记忆,更涉及词汇语法的熟练运用和根据场景选择合适句式的能力,其中由于口語情境下需要及时反应,对熟练性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口语练习主要是程序性知识的习得练习。但由于当前主流考试如高考和四六级考试中,均没有强制加入口语考试,导致英语教育中过分强调语法练习本身,没有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最终没能形成规则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也没有向办事的技能转化,导致学生连运用简单句完成基本对话的能力都欠缺。
高职英语教育旨在提升职场环境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始重视语言的输出功能,因此,口语学习被列入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口语练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基本句式的程序性知识训练,直接跳转到场景对话阶段,导致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储备无法转化成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因此有理由认为,通过加大学生英语口语程序性知识的比重,能够较为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状况,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来验证程序性学习能够对英语口语提升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样本为学校随机安排给笔者的同一专业的两个班,通过对比入学高考英语成绩的评价分和标准差,发现两班学生基础没有差异。实验中,(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
2.实验目的:在实验组中进行为期半个学期的实验,设置口语教学场景,筛选典型口语句式,通过一系列技能训练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最终达到自动化应用和依据场景迁移的能力。对照组使用传统口语练习方法,通过设置场景,给出对话范例,让学生学习其中词汇及语法规则,并学习相关的拓展语句,要求熟读和分角色练习,最终检验两个教学方法对口语效果的影响。 3.无关变量控制:英语口语评定标准不太好把握,所以笔者采用了雅思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满分9分,根据雅思考试官方标准要求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测验。其中,实验前成绩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比较两班口语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t=-0.50, p>0.05)
4.实验假设:假设通过技能训练,实验组学生英语口语有较大提高。
5.实验过程。实验组:在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应该包含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多元情境和自主建构等特征,因此,实验组引入了“交互英语”平台,在平台上依据不同的情境设置不同的任务。第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个职场中常见的情境,开展一小段对话,要求能够听懂对话内容,通过简单的问题和选项,完成陈述性知识的积累。第二步,师生一起,探讨对话中最常用的句式,给出多个类似场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句式,并通过录音系统录音打分纠正发音语调等常见的口语问题,直到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句式。第三步,知识拓展,给出若干个可以替换和选择的相似句式,丰富学生的语料库。第四步,要求学生制作小短剧,拍摄生活中使用该句式的情景,完成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对照组:第一步,根据教材主题,给出一段对话,要求学生分析对话的内容,涉及的语法点和知识点,完成对对话内容的陈述性知识输入。第二步,拓展对话中的句式,梳理在某一情境下可以使用的各类表达法和句型,完成知识拓展。第三步,学生熟读或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至熟练。
四、结果及讨论
1.结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期末按照雅思考试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两班口语平均成绩差异达到显著(t=3.225,p
【关键词】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英语口语
【作者简介】宋佳音,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
一、引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在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省市的英语学习的开始时间也从初中提前到小学一二年级,更有各种早教班、双语幼儿园让英语学习越来越早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然而,虽然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英语学习的效果却一再被人诟病。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发现,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比较弱,即通常所说的“输出”能力有待加强。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为受高考影响,大多数考生在英语学习中过分重视知识性知识积累,而这些知识并没有向程序性知识转化。
二、理论基础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是一个广义的范畴,包括所有人类后天习得的能力。约翰·安德森(John R. Anderson)认为,广义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其中陈述性知识是指概念性、定义性的知识,回答“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直接陈述或描述。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使用规则和操作步骤的知识,个体不能有意识提取线索,只能借助某种操作形式或执行步骤间接证明其存在的知识,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种,其中知识目标对应的是陈述性知识,能力目标对应的是程序性知识,也时常被称之为技能。通过以上概念可以看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是密不可分的,概念和规则等知识不仅是陈述性知识的核心,也是程序性知识不可或缺的前提,程序性知识是在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操作规则和步骤,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发生改变。
Anderson认为,学习过程包含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三个阶段。陈述性知识阶段也叫作认知阶段(cognitive stage),是学习一项知识的第一步,大部分知识的习得都是从构建概念和规则开始。第二阶段是陈述性的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也被称作知识编辑阶段或联结阶段(liaison/associative stage) ,在这一阶段,知识开始对个人的行为产生作用,产生内隐或者外显的变化。第三阶段是经过大量的练习和训练之后,知识经过大脑加工整合系统化,个体逐渐能够熟练运用并能够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这一阶段被称为自动化阶段( autonomous stage)。
英语学习是一个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并存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出现大量的词汇记忆、语法规则学习以及发音规则、文化常识的学习等,可以被称为是陈述性知识,这些知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然而,英语作为一个工具性语言,必须具备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的功能,要求学习者不仅掌握陈述性的知识,还要将习得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中,完成一项具体的功能。这要求英语学习者通过不断的训练,形成程序性知识,并能够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最终形成自动化输出能力。受应试教育和考试主导的影响,英语学习普遍存在过度重视陈述性知识的输入而忽视程序性知识积累运用的问题,导致学生坐拥万余词汇量既不能说也不能写的窘状。可见,构建程序性知识为主的英语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口语作为语言学习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是一个将通过记忆习得的单词,语法等陈述性知识通过大量的联系转化为对规则自觉运用的程序性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程序性的知识占据了主体地位。但由于长期忽视技能训练,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忽视口语练习,导致口头调用言的时候错误连篇。比如以下几个简单例句:
例1,I come to Wuhan yesterday.
例2,He is my friend’s wife.
例3,I am come from China.
这些是英语口语中时常出现的错误,其中例1是典型的时态错误,例2是人称错误,例3则是混淆了主谓宾结构与主系表结构。必须承认的是,由于源出语(中文)及目标语(英文)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异,以至于源出语对目标语造成了巨大的干扰,以上三个例子是因为中文没有时态的概念,第三人称性别在读音上没有区别,以及动词使用方法不同对英文造成了错误的干扰。但必须指出的是,英语口语主要考查的是常用的句子在不同场合的恰当流利运用,里面不仅涉及词汇的积累和语法规则记忆,更涉及词汇语法的熟练运用和根据场景选择合适句式的能力,其中由于口語情境下需要及时反应,对熟练性和自动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口语练习主要是程序性知识的习得练习。但由于当前主流考试如高考和四六级考试中,均没有强制加入口语考试,导致英语教育中过分强调语法练习本身,没有和实际运用相结合,最终没能形成规则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也没有向办事的技能转化,导致学生连运用简单句完成基本对话的能力都欠缺。
高职英语教育旨在提升职场环境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开始重视语言的输出功能,因此,口语学习被列入重要的教学内容。传统的口语练习往往忽视了学生基本句式的程序性知识训练,直接跳转到场景对话阶段,导致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储备无法转化成为实际的应用能力,因此有理由认为,通过加大学生英语口语程序性知识的比重,能够较为显著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为此,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状况,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来验证程序性学习能够对英语口语提升起到更为突出的作用。
三、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样本为学校随机安排给笔者的同一专业的两个班,通过对比入学高考英语成绩的评价分和标准差,发现两班学生基础没有差异。实验中,(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
2.实验目的:在实验组中进行为期半个学期的实验,设置口语教学场景,筛选典型口语句式,通过一系列技能训练使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最终达到自动化应用和依据场景迁移的能力。对照组使用传统口语练习方法,通过设置场景,给出对话范例,让学生学习其中词汇及语法规则,并学习相关的拓展语句,要求熟读和分角色练习,最终检验两个教学方法对口语效果的影响。 3.无关变量控制:英语口语评定标准不太好把握,所以笔者采用了雅思口语考试的评分标准,满分9分,根据雅思考试官方标准要求进行实验前和实验后两次测验。其中,实验前成绩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比较两班口语平均成绩,差异不显著。(t=-0.50, p>0.05)
4.实验假设:假设通过技能训练,实验组学生英语口语有较大提高。
5.实验过程。实验组:在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的习得应该包含行动导向、任务引领、多元情境和自主建构等特征,因此,实验组引入了“交互英语”平台,在平台上依据不同的情境设置不同的任务。第一步为学生提供一个职场中常见的情境,开展一小段对话,要求能够听懂对话内容,通过简单的问题和选项,完成陈述性知识的积累。第二步,师生一起,探讨对话中最常用的句式,给出多个类似场景,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句式,并通过录音系统录音打分纠正发音语调等常见的口语问题,直到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句式。第三步,知识拓展,给出若干个可以替换和选择的相似句式,丰富学生的语料库。第四步,要求学生制作小短剧,拍摄生活中使用该句式的情景,完成知识的生活化迁移。
对照组:第一步,根据教材主题,给出一段对话,要求学生分析对话的内容,涉及的语法点和知识点,完成对对话内容的陈述性知识输入。第二步,拓展对话中的句式,梳理在某一情境下可以使用的各类表达法和句型,完成知识拓展。第三步,学生熟读或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对话内容至熟练。
四、结果及讨论
1.结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期末按照雅思考试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口语测试,结果如下表。
从表2可以看出,两班口语平均成绩差异达到显著(t=3.22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