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日本吞并朝鲜后,意图在经济上吸纳朝鲜,进而改造朝鲜社会,使其全面依赖日本。在殖民地初期,日本主要集中于改造朝鲜的农业生产关系,以配合日本的工业化。殖民政府在朝鲜实施土地调查,以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在土地调查中,殖民政府承认地主的所有权,而排挤佃农的权利,结果是地主和日本资本扩大了土地占有。此外,由于殖民政府推行大米增产计划,日本资本占有的土地日益增加,刺激了朝鲜农业的资本主义化。大土地所有者控制了新增耕地和大部分旧耕地,大批农民被迫离开土地,朝鲜的经济和社会结构迅速发生变化。本文将要分析殖民地时期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朝鲜、殖民地、农业资本主义
一、殖民地时期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进入开港时期。当时朝鲜的传统农业,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开港以后,以口岸贸易为中心的商业化农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日本通过控制贸易网络,来保证商业上的优势地位。
进入殖民地时期后,日本追求的不再只是商业利润,还试图建立基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统治。随着资本主义移植到朝鲜,日本不再满足于贸易过程中的商业利润,更进一步攫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利润,而这主要依靠殖民和土地夺取。
日本的殖民政策是在朝鲜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在经济上吸纳朝鲜,最终建立宗主国日本和附庸朝鲜的殖民体制。通过土地调查,殖民政府建立了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基础。在二十年代,殖民政府推行大米增产计划,进一步深化了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
殖民地初期,朝鲜是日本的粮食供给地。朝鲜的廉价农产品出口减轻了日本的粮食问题,降低了日本劳工阶层的生活开支,从而压低劳动成本并促进资本积累。因此在这一时期,殖民政府注重改造朝鲜的农业生产关系,以支持日本的工业化。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即公布法令,实行土地调查。日本宣称土地调查是为了确认土地所有权并收集税收资料。其实土地调查不只增加了税收,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为日本资本兼并朝鲜土地,控制殖民地农业生产扫清了障碍。通过土地调查,殖民政府掠夺了约一半的朝鲜土地,从而建立了殖民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对生产资料的经济控制和主导。在这过程中,日本为殖民朝鲜建立的企业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迅速膨胀,成为朝鲜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与土地调查几乎同时,殖民政府还实施了林业调查。在传统上,朝鲜的大部分森林一直为农民共有。经过林业调查,大部分森林都被确认为殖民政府的财产,而农民传统上的相关权利被全部剥夺。
在工商业中,殖民政府通过法令等行政手段,遏制朝鲜资本的成长,以扶持日本资本的发展。在殖民地初期,殖民政府控制了朝鲜工商业经营的主导权,直接导致了朝鲜资本的衰落。随着日本资本的膨胀,朝鲜资本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远远落后。
二、殖民地时期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特征
殖民政府为了将朝鲜变为粮食供应地,实施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在法律上确认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在土地调查过程中,政府只承认地主的财产所有权,而佃农所拥有的权利都被剥夺,殖民政府成了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朝鲜和日本的地主,也扩大了占有土地的规模。土地日益集中导致朝鲜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独立的自耕农大批破产,依附于地主的佃农迅速增加。①
殖民政府通过土地调查,保障了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而剥夺了佃农传统上对土地的实际支配权。土地调查后,殖民政府在朝鲜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关系,土地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土地所有者掌握大部分土地,而佃农越来越失去对土地的控制,社会地位越来越接近雇佣劳动者。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传统社会的依赖关系转变成更加直接,更有压迫性的契约关系。由于地主完全控制了土地,原本对农民有利的租约变得不稳定,地租上涨,农民收入降低。
殖民政府的土地调查和农业政策,为日本资本在朝鲜兼并土地铺平了道路。当时朝鲜的地价相当于日本的10%-30%,而且土地收益率为11%-17%,高于日本的6%-7%。日本资本在朝鲜占有的土地迅速增加,朝鲜农业的生产和交换逐渐被日本资本支配。而殖民政府实施的大米增产计划,更加速了这一过程。
一战期间,日本工业化加速,粮食需求日益攀升,而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导致米价暴涨,引发了大规模的"米骚动"。②殖民政府为此在朝鲜实行大米增产计划,以确保日本本土的粮食供应。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水利灌溉③,但其结果与其说是促进了大米增产,不如说是刺激了日本资本兼并土地。由于强制性的水利工程积累的债务,以及殖民政府的税收,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大批破产,其土地被日本资本兼并。④
日本资本占有土地不仅导致了租佃条件的恶化,也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朝鲜地主往往和佃农有社会联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日本土地所有者不受这种压力,仅仅受利润原则驱动,更注重大米的生产及对日出口。
殖民政府的大米增产计划,目的是确保日本的粮食供应。尽管大米增产计划有一定效果,但对朝鲜的粮食供给改善有限。由于对日出口的增长远远高于产量的增长,朝鲜的人均大米消费量减少,而对杂粮的消费量增加,不及同期日本人均水平的一半。
由于以对日粮食出口为中心,朝鲜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二十年代的农业萧条,尤其是1929年的大萧条,朝鲜农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农民破产,流落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而流落到日本的朝鲜农民,大多成为日本工厂里的廉价体力劳动者。⑥
三、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与殖民体制
二十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向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并直接控制其经济。日本吞并朝鲜后,首先将其视为进一步扩张的军事基地,其次是工业化所需的粮食产地。这决定了宗主国日本和殖民地朝鲜之间,是基于资本主义关系的殖民帝国体制。在这个体制下,殖民政府的政策是将资本直接投入生产领域,通过垄断土地等生产资料控制殖民地的农业生产和交换。殖民政府通过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从生产者的手里夺取其拥有的对耕地的实际支配权,由此保障了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控制,刺激了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对日粮食出口。与此同时,土地向地主和日本资本集中,农民被市场波动冲击,租佃条件恶化,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不断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农业劳动者或失业者。
由此可见,殖民地时代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被征服、被剥夺以及绝大多数朝鲜民众与殖民政府、日本资本对抗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殖民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依靠警察、军队和殖民法律培植和维护殖民体制,并直接参与对殖民地的剥夺。殖民地朝鲜的农业资本主义,就是以这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相互交织为特征的。
注释:
①见格拉德《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第326-329页。
②一战以后朝鲜粮食出口对日本的重要性,可见山本有造的《殖民地经营》第174页。
③殖民政府在实行的水利政策,见格拉德《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第314页。
④见全云圣《土地调查事业与其性质》第138页。
⑤见赵玑浚《韩国资本主义成立史论》第364、366页;慎镛厦《日本殖民地政策与殖民地近代化论批判》第286、291页。
⑥高承济:《韩国移民史研究》:第235-236页。
参考文献:
[1][美]格拉德 著,陈文寿 译,《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2006年。
[2][韩]高承济 著,《韩国移民史研究》,章文阁,首尔,1973年。
[3][日]山本有造 著,《殖民地经营》,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
[4][韩]慎镛厦 著,《日本殖民地政策与殖民地近代化论批判》,文学与知性出版社,首尔,2006年。
[5][韩]赵玑浚 著,《韩国资本主义成立史论》,高丽大学出版部,首尔,1973年。
作者简介:金英兰,女,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生。
关键词:朝鲜、殖民地、农业资本主义
一、殖民地时期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形成
1876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江华条约》,朝鲜进入开港时期。当时朝鲜的传统农业,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商业化。开港以后,以口岸贸易为中心的商业化农业迅速发展。这一时期,日本通过控制贸易网络,来保证商业上的优势地位。
进入殖民地时期后,日本追求的不再只是商业利润,还试图建立基于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统治。随着资本主义移植到朝鲜,日本不再满足于贸易过程中的商业利润,更进一步攫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利润,而这主要依靠殖民和土地夺取。
日本的殖民政策是在朝鲜建立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在经济上吸纳朝鲜,最终建立宗主国日本和附庸朝鲜的殖民体制。通过土地调查,殖民政府建立了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基础。在二十年代,殖民政府推行大米增产计划,进一步深化了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
殖民地初期,朝鲜是日本的粮食供给地。朝鲜的廉价农产品出口减轻了日本的粮食问题,降低了日本劳工阶层的生活开支,从而压低劳动成本并促进资本积累。因此在这一时期,殖民政府注重改造朝鲜的农业生产关系,以支持日本的工业化。
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后,即公布法令,实行土地调查。日本宣称土地调查是为了确认土地所有权并收集税收资料。其实土地调查不只增加了税收,更重要的是在制度上为日本资本兼并朝鲜土地,控制殖民地农业生产扫清了障碍。通过土地调查,殖民政府掠夺了约一半的朝鲜土地,从而建立了殖民统治的经济基础,即对生产资料的经济控制和主导。在这过程中,日本为殖民朝鲜建立的企业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迅速膨胀,成为朝鲜最大的土地所有者,一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
与土地调查几乎同时,殖民政府还实施了林业调查。在传统上,朝鲜的大部分森林一直为农民共有。经过林业调查,大部分森林都被确认为殖民政府的财产,而农民传统上的相关权利被全部剥夺。
在工商业中,殖民政府通过法令等行政手段,遏制朝鲜资本的成长,以扶持日本资本的发展。在殖民地初期,殖民政府控制了朝鲜工商业经营的主导权,直接导致了朝鲜资本的衰落。随着日本资本的膨胀,朝鲜资本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远远落后。
二、殖民地时期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特征
殖民政府为了将朝鲜变为粮食供应地,实施了土地所有制改革,在法律上确认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在土地调查过程中,政府只承认地主的财产所有权,而佃农所拥有的权利都被剥夺,殖民政府成了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朝鲜和日本的地主,也扩大了占有土地的规模。土地日益集中导致朝鲜农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独立的自耕农大批破产,依附于地主的佃农迅速增加。①
殖民政府通过土地调查,保障了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而剥夺了佃农传统上对土地的实际支配权。土地调查后,殖民政府在朝鲜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生产关系,土地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土地所有者掌握大部分土地,而佃农越来越失去对土地的控制,社会地位越来越接近雇佣劳动者。地主与佃农之间的关系发生实质性变化,从传统社会的依赖关系转变成更加直接,更有压迫性的契约关系。由于地主完全控制了土地,原本对农民有利的租约变得不稳定,地租上涨,农民收入降低。
殖民政府的土地调查和农业政策,为日本资本在朝鲜兼并土地铺平了道路。当时朝鲜的地价相当于日本的10%-30%,而且土地收益率为11%-17%,高于日本的6%-7%。日本资本在朝鲜占有的土地迅速增加,朝鲜农业的生产和交换逐渐被日本资本支配。而殖民政府实施的大米增产计划,更加速了这一过程。
一战期间,日本工业化加速,粮食需求日益攀升,而农业生产急剧下降,导致米价暴涨,引发了大规模的"米骚动"。②殖民政府为此在朝鲜实行大米增产计划,以确保日本本土的粮食供应。这一计划的核心是水利灌溉③,但其结果与其说是促进了大米增产,不如说是刺激了日本资本兼并土地。由于强制性的水利工程积累的债务,以及殖民政府的税收,中小地主和自耕农大批破产,其土地被日本资本兼并。④
日本资本占有土地不仅导致了租佃条件的恶化,也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化。朝鲜地主往往和佃农有社会联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而日本土地所有者不受这种压力,仅仅受利润原则驱动,更注重大米的生产及对日出口。
殖民政府的大米增产计划,目的是确保日本的粮食供应。尽管大米增产计划有一定效果,但对朝鲜的粮食供给改善有限。由于对日出口的增长远远高于产量的增长,朝鲜的人均大米消费量减少,而对杂粮的消费量增加,不及同期日本人均水平的一半。
由于以对日粮食出口为中心,朝鲜的农业生产越来越受世界市场波动的影响。由于二十年代的农业萧条,尤其是1929年的大萧条,朝鲜农业受到巨大打击,大量农民破产,流落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地区。而流落到日本的朝鲜农民,大多成为日本工厂里的廉价体力劳动者。⑥
三、殖民地型农业资本主义与殖民体制
二十世纪初,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开始向殖民地进行资本输出,并直接控制其经济。日本吞并朝鲜后,首先将其视为进一步扩张的军事基地,其次是工业化所需的粮食产地。这决定了宗主国日本和殖民地朝鲜之间,是基于资本主义关系的殖民帝国体制。在这个体制下,殖民政府的政策是将资本直接投入生产领域,通过垄断土地等生产资料控制殖民地的农业生产和交换。殖民政府通过建立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从生产者的手里夺取其拥有的对耕地的实际支配权,由此保障了土地所有者对土地的控制,刺激了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扩大对日粮食出口。与此同时,土地向地主和日本资本集中,农民被市场波动冲击,租佃条件恶化,中小地主和自耕农不断失去土地,沦为佃农、农业劳动者或失业者。
由此可见,殖民地时代朝鲜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被征服、被剥夺以及绝大多数朝鲜民众与殖民政府、日本资本对抗的历史。在这一过程中,殖民政府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依靠警察、军队和殖民法律培植和维护殖民体制,并直接参与对殖民地的剥夺。殖民地朝鲜的农业资本主义,就是以这种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相互交织为特征的。
注释:
①见格拉德《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第326-329页。
②一战以后朝鲜粮食出口对日本的重要性,可见山本有造的《殖民地经营》第174页。
③殖民政府在实行的水利政策,见格拉德《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第314页。
④见全云圣《土地调查事业与其性质》第138页。
⑤见赵玑浚《韩国资本主义成立史论》第364、366页;慎镛厦《日本殖民地政策与殖民地近代化论批判》第286、291页。
⑥高承济:《韩国移民史研究》:第235-236页。
参考文献:
[1][美]格拉德 著,陈文寿 译,《殖民地时代台湾与朝鲜的真相》,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香港,2006年。
[2][韩]高承济 著,《韩国移民史研究》,章文阁,首尔,1973年。
[3][日]山本有造 著,《殖民地经营》,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北京,1997年。
[4][韩]慎镛厦 著,《日本殖民地政策与殖民地近代化论批判》,文学与知性出版社,首尔,2006年。
[5][韩]赵玑浚 著,《韩国资本主义成立史论》,高丽大学出版部,首尔,1973年。
作者简介:金英兰,女,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专业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