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激发以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拓展小学英语课堂奖励方法,本文将物质奖励与情感奖励两种不同的方法,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总结出了情感奖励的两个原则。
关键词:以物激趣;以情激趣;方法;探讨
【案例描述】
片段一:课堂上,第一个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拿到了奖品后,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哇!”接踵而来的就是学生为了奖品踊跃发言。有时随着奖品的升级,“Let me try”“Me, me, me”的喊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极为热烈,为上展示课的老师“撑足了面子”。
片段二:拿到糖果的学生开心地剥了糖纸,将糖果塞到嘴里,跑到好朋友面前炫耀:“好甜哦!”“去、去、去。”因为他的好朋友这节课上没有机会拿到奖品。
回味一下,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又开始流行物质奖励了,在前一段时间的一个省级会课上,竟然五节课,每节课都有奖品。除了一个老师是用“name card”作为奖品(在后来的教学中,这些“name card”又作为学生彼此交流的工具),其余四节课,不是糖果就是巧克力。有些老师是在展示课前一天,看到其他老师准备了物质奖品,才学着赶紧去准备的。
【反思和分析】
表面上,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配合也很默契。试问:学生究竟是为何而动?是被老师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以情激趣?还是被回答正确后可以得到奖品而利诱,以物激趣?下面就将两种不同的奖励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探讨。
(1)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比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对小学生频繁使用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从小就知道物质的东西是好的,为了小小的一颗糖果、一块巧克力,他就会卖力地去表现自己。潜移默化中,“物质第一”就会融入他们的思想中。而“以情激趣”则大大地扼制了这一影响孩子成长的毒瘤。
(2)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的角度比较。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边学边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游戏、表演和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都爱听好话,小学生更是爱听表扬,渴望得到鼓励。教师的一句“Good”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如英语口语中,“Thank you”一句用升调说,是例行公事般的说句谢谢;而用降调,加上自己的眼神、动作,那是发自肺腑的感谢。“以物激趣”,给孩子糖果,糖果吃多了影响身体健康;过多的物质利诱,会使孩子的满足感、贪婪欲、喜新厌旧等一系列的问题跟着出现。
(3) 从教师的角度比较。公开课通常是借班上课,以物激趣的做法会给任课老师带来诸多不利和困扰。学生不懂得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进行评价,但他们会以老师是否给奖品为衡量的标准。当我们学习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时,似乎没有哪位老师教我们,要多用物质利诱小学生爱学习。也许能引起一时的兴趣,但长久以后当他对此见怪不怪时,老师难道还要开个批发部,变着奖励各种不同的奖品吗?教师教学的功应该放在“怎样设计教学,怎样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要学习”,而不是整天想着“今天该用什么奖品勾住学生的魂,令其上课不分神”。但并不是说“以物激趣”就一点儿都不能使用,使用得当也是未尝不可的。我借鉴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孩子每天都有默写,每次全对就在本子的封面上打个五角星。当积累到十个五角星时,孩子就可以领取一颗糖果。这颗糖果是需要孩子在长期的学习中付出才能收获的,为此,他会留着回家给父母看一看,在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后,再将这种甜甜的味道沁入心田。接下来的默写中,他会更加努力、细心。这就是“以物激趣”的正面引导。但细想,实际上老师还是把“以物激趣”和“以情激趣”结合在一起的,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在工作中,如何奖励也是种学问,它必须遵循一些原则:一方面,奖励的时间要及时。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赞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努力。相反,有时老师的忽略,会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留下阴影,或是不再百分百地投入教学活动。因此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自己的点滴成绩和进步老师都会看到,会在无形中鞭策孩子们。另一方面,奖励的语言要真诚。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英语课堂用语中,不同的表扬语good, excellent,well done等,语言形式多样,但老师脱口而出,不带一丝诚意和情感的奖励又有多大用处呢?
“以物激趣”与“以情激趣”的比较结果,显而易见。“以情激趣”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原理,更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和教法,才能使肤浅的“以物激趣”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以情激趣”,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
关键词:以物激趣;以情激趣;方法;探讨
【案例描述】
片段一:课堂上,第一个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拿到了奖品后,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哇!”接踵而来的就是学生为了奖品踊跃发言。有时随着奖品的升级,“Let me try”“Me, me, me”的喊声此起彼伏,课堂气氛极为热烈,为上展示课的老师“撑足了面子”。
片段二:拿到糖果的学生开心地剥了糖纸,将糖果塞到嘴里,跑到好朋友面前炫耀:“好甜哦!”“去、去、去。”因为他的好朋友这节课上没有机会拿到奖品。
回味一下,现今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又开始流行物质奖励了,在前一段时间的一个省级会课上,竟然五节课,每节课都有奖品。除了一个老师是用“name card”作为奖品(在后来的教学中,这些“name card”又作为学生彼此交流的工具),其余四节课,不是糖果就是巧克力。有些老师是在展示课前一天,看到其他老师准备了物质奖品,才学着赶紧去准备的。
【反思和分析】
表面上,学生们个个兴致盎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师生配合也很默契。试问:学生究竟是为何而动?是被老师有趣的教学设计激发了学习的热情,以情激趣?还是被回答正确后可以得到奖品而利诱,以物激趣?下面就将两种不同的奖励方法通过比较进行探讨。
(1)从孩子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比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通过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但绝不是唯一的手段。对小学生频繁使用物质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孩子从小就知道物质的东西是好的,为了小小的一颗糖果、一块巧克力,他就会卖力地去表现自己。潜移默化中,“物质第一”就会融入他们的思想中。而“以情激趣”则大大地扼制了这一影响孩子成长的毒瘤。
(2)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的角度比较。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喜欢边学边玩。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通过小组竞赛、游戏、表演和唱歌等多种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人都爱听好话,小学生更是爱听表扬,渴望得到鼓励。教师的一句“Good”就会激发他们学习的信心。如英语口语中,“Thank you”一句用升调说,是例行公事般的说句谢谢;而用降调,加上自己的眼神、动作,那是发自肺腑的感谢。“以物激趣”,给孩子糖果,糖果吃多了影响身体健康;过多的物质利诱,会使孩子的满足感、贪婪欲、喜新厌旧等一系列的问题跟着出现。
(3) 从教师的角度比较。公开课通常是借班上课,以物激趣的做法会给任课老师带来诸多不利和困扰。学生不懂得对老师的教学水平高低进行评价,但他们会以老师是否给奖品为衡量的标准。当我们学习教学法、教育学、心理学时,似乎没有哪位老师教我们,要多用物质利诱小学生爱学习。也许能引起一时的兴趣,但长久以后当他对此见怪不怪时,老师难道还要开个批发部,变着奖励各种不同的奖品吗?教师教学的功应该放在“怎样设计教学,怎样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要学习”,而不是整天想着“今天该用什么奖品勾住学生的魂,令其上课不分神”。但并不是说“以物激趣”就一点儿都不能使用,使用得当也是未尝不可的。我借鉴了一位语文老师的做法。孩子每天都有默写,每次全对就在本子的封面上打个五角星。当积累到十个五角星时,孩子就可以领取一颗糖果。这颗糖果是需要孩子在长期的学习中付出才能收获的,为此,他会留着回家给父母看一看,在父母的肯定和表扬后,再将这种甜甜的味道沁入心田。接下来的默写中,他会更加努力、细心。这就是“以物激趣”的正面引导。但细想,实际上老师还是把“以物激趣”和“以情激趣”结合在一起的,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在工作中,如何奖励也是种学问,它必须遵循一些原则:一方面,奖励的时间要及时。对于孩子们的表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赞扬,才能有效地激励他们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更加努力。相反,有时老师的忽略,会在孩子幼小而敏感的心中留下阴影,或是不再百分百地投入教学活动。因此让孩子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自己的点滴成绩和进步老师都会看到,会在无形中鞭策孩子们。另一方面,奖励的语言要真诚。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具有丰富的情感的,教师在授课时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英语课堂用语中,不同的表扬语good, excellent,well done等,语言形式多样,但老师脱口而出,不带一丝诚意和情感的奖励又有多大用处呢?
“以物激趣”与“以情激趣”的比较结果,显而易见。“以情激趣”更符合我们的教学原理,更适合孩子的长远发展。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和教法,才能使肤浅的“以物激趣”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以情激趣”,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