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
  关键词:创设情景;提问;兴趣
  
  科学就是探究,探究的前提是问题。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一切创造也是始于问题。初中学生因其年轻,精力旺盛,学习能力较强和好奇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喜欢挑战。但注意力难以长久,控制力差,所以老师的提问一定要有艺术性,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难度适当,带有一点挑战性但也不是高不可攀。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情景,可以从生活入手,物理课堂的许多内容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面向如万花筒的社会生活,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最新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提问。比如:铁锤放到水里就会下沉,但怎样才可以让其浮在水面上呢?答案是:把铁锤打成铁片,做成船的形状就可以。同学们听后一定很开心,或者有跃跃欲试的打算,这样的提问学生就比较喜闻乐见。也可以利用视频创设情境,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及多媒体课件生动趣味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以教材为本,精心设问
  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俗话说:“图文并茂,两翼齐飞。”学生们都爱看图画,因为图画直观、有趣,这样学生就容易观察仔细,可以让其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从而引发出问题,此时老师再设疑,就会引起同学们认真思考。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还是很有科学道理的,另外,民间也流传着许多民谚俗语可以证明教材的科学性。例如:“人多力量大”——力的合成;“如坐针毡”“磨刀不误砍柴工”——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一个巴掌拍不响”——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响鼓还需重锤敲”——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小秤砣压千斤”——杠杆原理;“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光的反射;“立竿见影,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月有阴晴圆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光的直线传播;“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重力影响;“霜前冷,雪后寒”——物态变化中的吸热和放热;“坐地日行八万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三、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因为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现给同学们。同时,实验也是老师为配合教学内容施展教学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方法,实验检验着、挑战着权威的物理理论,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部分,它对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等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日里,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同学们去尝试、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教室里的灯泡,开关后是否相互影响来确定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并分析为什么要这样接电灯线。还要提醒同学们进行思考:这过程中电流、电阻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和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等等。
  另外,观察在物理教学实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可以让同学们把两件衣服分别挂在太阳下和阴凉处、挂在通风和不通风的地方,或者一件展开另一件折叠着挂在同一个地方,哪件衣服最先晾干?再让同学们分析其中影响的因素。还例如:在学习完大气压强和液体压强后让同学们分析其异同,是否都有流动性,但压强的特点是否一样呢?这样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就提出来了,就会很容易引起同学们思考。
  有句诗是这样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物理学习就是这样的,很多时候就是要学生亲自去试验一下。
  学生由于亲身实验或参与,感受就会非常深刻,也就非常愿意思考问题。比如在讲压强时,让学生用两手食指同时挤按铅笔的两端,手顶在笔尖为什么会更疼?是否与力的大小和受压的面积有关呢?学习之后,同学们就会记忆深刻,更容易分析生活中的现象。
  总之,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尽量结合生活实际,设计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并注意在提问中点拨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还要讲究提问的时机、技巧,问在最需要的地方,问最需要问的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则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专业化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个过程;既是国家、集体的行为,也是教师个人的修炼。本文把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的修身联系起来,从做“仁者”“智者”“勇者”与形成专业态度、提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专业精神与信念的关系入手,探讨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关键词:仁者;智者;勇者;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专业要求和专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概括而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包
摘要:学生害怕作文现象是作文教学的难题,要想使作文教学成功进行,笔者认为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积极向上的情感。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下水文情感进行了五方面阐述:创设情境;感受生活;提高教师写作水平;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真诚激励。  关键词: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感受生活;真诚激励;“下水文”    叶圣陶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由
摘要:在新课程深入施行的过程中,“有效教学”已经是一线教师普遍与基本的追求,科学教学应该从“有效”走向“优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在日常教学中体现、落实科学新课程理念,努力在日常教学中用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践行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在具体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主要可借用建构主义理论,以体现新课程理念,进而走向科学优质教学。  关键词:科学教学;教学设计;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有效教学”
小学是基础启蒙教育和儿童个性得以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班队活动中,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特长,发展学生个性,创建精彩的班队活动,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创建小学低年级班队活动的实践和探索,谈谈个人体会。    一、班队活动的设计不是封闭性,而是开放性的    每个人的个性都不尽相同,根据班上儿童的个性特点,开展令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陶冶学生的人格,铸就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摘要:语文所承载的知识点特别多,要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内涵,而且既要兼顾课内,又要进行课外拓展,还要树立大语文观,思来想去,的确感到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就是“一课一得”,笔者试以《盘古开天地》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做到“一课一得”,用一点醉人春色体现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  关键词:分解目标;化整为零;层层推进;深入拓展    在语文教学
又是一年毕业季,像往年一样,2011届本科生、研究生已经踏上求职征途。尽管会不时地出现就业幸运星,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就业的艰辛依然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彭露露的就业困境却受到了全社会的“刮目相看”。在本期特稿中,我们一起来聚焦彭露露的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那个长久以来饱受争议的话题——中国青少年性教育。  背景案例  彭露露,女,安徽马鞍山人,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性学”专业
摘要:通过对中国和加拿大实施双语教学的背景进行对照研究,指出了中加两国在双语教学方面历史背景、政策背景、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背景4个方面的差异,进而分析了我国实施双语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运用英语和汉语来学习专业知识,获取专业知识是最重要的目标,在双语教学中对语言的把握和学习应该是双语教学必然产生的副产品。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语言目标、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4个方面的具体目标,指出在当前背景下对高校专
随着课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持续推进,语文教学呈现出一片蓬勃的新景象。然而,由于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依然有很多华而不实的教学现象充斥课堂,很多时候,老师都在做无用功,使语文课堂效率很低。怎样才能探寻到语文教学的“原点”,找到语文教学的真谛?当我有幸倾听了贾志敏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之后,受到很大的启发。贾老师用实例对他的教学思想作了很明了的解读,他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却演绎了十分精彩的语文课堂!课中没
摘要: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也步入了“快车道”,教学质效明显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能力建设具有基础性作用。教师自身业务能力与素质对于体育教学成效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致力于自身学习与锻炼,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求,促进教学成效的提升。  关键词: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一、强化沟通交流能力,着力构建和谐师
一、摆正教师课堂教学位置,正确处理教学关系  在实施美读教学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切实摆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在美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读书习惯十分重要。  1.处理好自主阅读与教师预设的关系  一节语文课,既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文章的主题,又要搞清楚课文的结构、写作的特点、语言的特色等,虽不是篇篇都要面面俱到,但还是为不少课文所需要。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