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向读者展示了重庆市推行新课改,沙坪坝区开展“学本式卓越课堂”改革中,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角色发生了哪些变化,以及普通中学如何实现教师和学生的优化,达到“卓越课堂”要求。
【关键词】卓越课堂 教师 学生 教法 学法
2012年7月,重庆市教委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决定通过“卓越课堂”建设,在5年内使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卓越”即是杰出。笔者把它理解为是“把优秀和出类拔萃做到极致”的一种行为。可见,重庆市教委对我市的基础教育寄予了厚望,并且也可以从中看出由上至下对这次教育改革的恒心和毅力。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持观望的态度,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教育改革,走上“学本式卓越课堂”的讲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改革的实践者。
无论是“生本”还是“学本”的课堂改革,我认为都离不开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否真的成功,就要看这个两个主体是否实现了从理念、行为、方式的全面转变。那怎么做才能让这两大主体,实现质的飞跃呢?经过我校一学期以来对“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推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优化教师和优化学生来做起。
一、优化教师——内在提升
中小学教师素质在不断提高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说“某某老师好有气质,好漂亮,最喜欢上她的课了。”可见,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多么重要。那么对于有一定教龄的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软件才能继续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新课改的成效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行为。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多与三少”。对自己的内在提升应有一定作用。
1. 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新课改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丰富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包括提高个体知识水平、思想品质和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我们首先要培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人”,而不是迎接考试、适应考试的“工具”。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考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我认为有着这样理念的教师,才是对学生有“大爱”,对学生的关心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这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那我们为何不用“大爱”的之情,让孩子们别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开始抵触甚至讨厌学习,否则新课改所说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句话就等于空谈。
2. 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至关重要。应广泛关注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知识。
“吃老本”的心态必须得抛弃,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规范其职业行为,今后,应付是不可能过关的。就我区开展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要求我们前3年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若再不进行改变,势必成为课改的阻碍者,也一定会被新课改淘汰。
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身为人师,担任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勇敢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最新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作为一名由学校和沙区培养的中青年教师,自己从分配至今参加了学校和区里提供的所有培训学习:校内“老带新”,八中的“名师帮带”,沙区“导师制”学习班,沙区“MSI口语培训”,重庆市高级英语口语培训班,重庆市骨干教师培训。老师们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为老师们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有效学习机会,给大家指明课改的方向,坚定课改的信心。目前老师们渴望能够有可以借鉴和模仿的具体教学方式的学习,这样我们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开展一定会更加真实和丰满!
3. 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在北京教育学院管理系主任卢无锴所著的《校长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制度和训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
教学质量之基础在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之高度在于教学智慧。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做起,认认真真落实好每一项教学常规。
可能随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们的中青年教师会因熟悉了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了考点、考纲之后会有一些无意的教学随意性行为,如:不按时到堂,不组织教学,不认真备课,基本不改作业,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等不规范行为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反馈不及时,教师教学水平衰退等严重的后果。而新进教师,也许会因为规范意识不强而掉入随意性较大的怪圈。
加强“教学六认真”的贯彻执行力度,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二、优化学生——教师指导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 我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构建模式为“先学后导、互助展评”,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在课堂上呈现“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课堂形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生源结构不够理想,在推进课改上遇到的障碍是巨大的。但是,有教育大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问题又抛给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在这样的生源结构下,我们该如何按课标的要求去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 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枯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就愈有成就。我们在整个教学行为中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1)在“看”上想办法。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大可利用网络的便利,把我们与我们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中加以利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在“动”上做文章。
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对新课改的最大感受。在吸引了学生的眼之后,我们得让他们做自己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学会讲和教。比如:让学生来进行一些作业、试题的讲评;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帮带,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
3)在“编”上下功夫。
在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编一些顺口溜,或者朗朗上口的口诀等教给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独特的记忆方法拿来全班分享,让学生借助这些简单而又难忘的方式进行记忆,其学习效果往往更佳。
4)在“赛”上花心思。
学生好胜心强,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恰当地组织一些有益课堂上和课后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5)在“创新”上动脑筋。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守旧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既要借鉴别人有意的经验,又要创出自己独特的新路,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很多时候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补充,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的次序,删减掉不适合学生水平的部分,去科学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苛责
《新课标》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老师应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评价学生。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1)语言激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激励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赤裸裸的点名批评常常会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对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特别好的孩子,老师绝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即使他们的回答并不是非常好,我们也应该对勇敢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思考行为是受到肯定。人总是喜欢听到赞美,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优生在赞扬中会变得更加出类拔萃;中等生在赞扬中能找到自信;学困生在赞扬中看到希望。
2)非语言激励:除了激励性的词汇以外,老师也可以用一些表情、手势或是肢体语言让学生领会。对于科任教师而言,可能没有那么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但可以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对话,让每一个学生看到你对他的关心和注意。偶尔利用一些简笔画,传达出老师想对他们的鼓励和关爱。批语可能与作业无关,但与心灵相通,无意间推开了学生的心门,构建起与学生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甚至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
3)竞争激励:学生有着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了竞争激励评价。如在英语课堂中的竞争激励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是对话、单词识记、朗读、角色表演等各方面的竞争激励;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竞争激励。新课改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常常使用小组评比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但不能演变为个别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小组的表演,不应忽略中等和后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调动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优势。
4)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更应给予最多的关爱,让他们觉得在老师心目中他们和好学生一样重要,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平等协作的关系,消除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甚至,老师们有空大可去“八卦”一下学生,从他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朋友圈,到他的家庭背景等。在跟学生谈话时,不要直奔主题,说你成绩如何。相反,问一下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烦恼、薄弱科目有没有进步等等。这种关心,往往比直截了当的“说教”更有感化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 多一些方法、策略指导,少一些题海堆砌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1)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目标和计划:
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明显好于“学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散漫学习方式。老师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层次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到中考、高考、人生的终极目标;小到学期、学月、周计划;细到每天自习时间的有效分配计划。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2)注重解题思维引导,不搞题海战术:
学习首先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做习题则是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推理过程。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测试,但这也应该在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的尝试和推理,而不是盲目地走迷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应该是在弄懂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之后再“做游戏”,里面充满了理解和探索的乐趣,不应是走迷宫似的面对大量的难题而束手无策。
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思维的方式,如何理解学习中的概念和原理,如何弥补欠缺的知识,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会如何利用计算的结果去解释探索的问题。做习题只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却只是一个辅助的重要环节,是为学习基本原理服务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会本末倒置,偏离学习的目标,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了。
总之,虽然我区推行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把立足点和目标都着眼于学生,但他们最终实现的关键,都在于教师。新课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就可以减负了,统统放手,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去自由学习,那势必会形成一个严重的教学误区。在改革的初期阶段,老师的精心备课,积极指导,方法和思维引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条通往“卓越”的道路,必定是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勇气、智慧和辛勤付出来造就!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张淑文.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黑龙江省锦河农场中学.
[3]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韦伯. 有效的学生评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郑金洲. 课堂观察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卓越课堂 教师 学生 教法 学法
2012年7月,重庆市教委出台了《重庆市实施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决定通过“卓越课堂”建设,在5年内使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卓越”即是杰出。笔者把它理解为是“把优秀和出类拔萃做到极致”的一种行为。可见,重庆市教委对我市的基础教育寄予了厚望,并且也可以从中看出由上至下对这次教育改革的恒心和毅力。这就要求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持观望的态度,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教育改革,走上“学本式卓越课堂”的讲坛,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改革的实践者。
无论是“生本”还是“学本”的课堂改革,我认为都离不开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因此我们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否真的成功,就要看这个两个主体是否实现了从理念、行为、方式的全面转变。那怎么做才能让这两大主体,实现质的飞跃呢?经过我校一学期以来对“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推行,我们认为可以从优化教师和优化学生来做起。
一、优化教师——内在提升
中小学教师素质在不断提高中,我们常常听到有学生说“某某老师好有气质,好漂亮,最喜欢上她的课了。”可见,老师的个人魅力是多么重要。那么对于有一定教龄的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软件才能继续站在这三尺讲台上,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新课改的成效完全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行为。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要努力做到“三多与三少”。对自己的内在提升应有一定作用。
1. 多一些爱心,少一些功利
新课改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丰富人的修养、提高人的素质,其中包括提高个体知识水平、思想品质和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我们首先要培养热爱生活、学会生活的“人”,而不是迎接考试、适应考试的“工具”。必须以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目标,追求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考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考虑。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呼唤学生的主体精神,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而不是等待灌输的“知识容器”。我认为有着这样理念的教师,才是对学生有“大爱”,对学生的关心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
我区的“学本式卓越课堂”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论教,先学后教,多学少教,因学活教”的改革方向,这正是我们应该坚持的。那我们为何不用“大爱”的之情,让孩子们别在小学、中学阶段就开始抵触甚至讨厌学习,否则新课改所说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句话就等于空谈。
2. 多一些储备,少一些应付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决心。不断更新自我,提高学术水平。除学科专业知识外,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新至关重要。应广泛关注社会高速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和新知识。
“吃老本”的心态必须得抛弃,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规范其职业行为,今后,应付是不可能过关的。就我区开展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要求我们前3年100%达到“规范课堂”标准;后两年60%达到“高效课堂”标准,20%达到“精品课堂”标准。若再不进行改变,势必成为课改的阻碍者,也一定会被新课改淘汰。
学习在于勤奋,教学在于认真。身为人师,担任培育人才的重任,应博览群书,勤于学习,率先垂范。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如果教师仅拘泥于“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的旧教学模式,必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勇敢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还要掌握与学科有关的最新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真正的到“常教常新”。
作为一名由学校和沙区培养的中青年教师,自己从分配至今参加了学校和区里提供的所有培训学习:校内“老带新”,八中的“名师帮带”,沙区“导师制”学习班,沙区“MSI口语培训”,重庆市高级英语口语培训班,重庆市骨干教师培训。老师们的快速成长,离不开学校和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为老师们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有效学习机会,给大家指明课改的方向,坚定课改的信心。目前老师们渴望能够有可以借鉴和模仿的具体教学方式的学习,这样我们的“学本式卓越课堂”的开展一定会更加真实和丰满!
3. 多一些规范,少一些随意
在北京教育学院管理系主任卢无锴所著的《校长学》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学校是否有正常的、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师是否有备课、上课、考试、教研、科研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学生是否有预习、听课、复习、作业、考试、课外活动等严格制度和训练,是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
教学质量之基础在于教学常规,教学质量之高度在于教学智慧。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基础做起,认认真真落实好每一项教学常规。
可能随工作时间的增长,我们的中青年教师会因熟悉了教学内容,熟练掌握了考点、考纲之后会有一些无意的教学随意性行为,如:不按时到堂,不组织教学,不认真备课,基本不改作业,不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等不规范行为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习兴趣锐减,反馈不及时,教师教学水平衰退等严重的后果。而新进教师,也许会因为规范意识不强而掉入随意性较大的怪圈。
加强“教学六认真”的贯彻执行力度,才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行为习惯。
二、优化学生——教师指导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因此,新课标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等。” 我区“学本式卓越课堂”的构建模式为“先学后导、互助展评”,致力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合作学习的效度和探究学习的深度,在课堂上呈现“当堂自学、同伴助学、活动展学、互动评学、教师导学”的课堂形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生源结构不够理想,在推进课改上遇到的障碍是巨大的。但是,有教育大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问题又抛给了我们在座的各位。在这样的生源结构下,我们该如何按课标的要求去促进学生的能力提高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尝试。
1. 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枯燥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就愈有成就。我们在整个教学行为中抓住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1)在“看”上想办法。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随着科技进步,我们大可利用网络的便利,把我们与我们教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中加以利用。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就是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2)在“动”上做文章。
让学生动起来,是我们对新课改的最大感受。在吸引了学生的眼之后,我们得让他们做自己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学会讲和教。比如:让学生来进行一些作业、试题的讲评;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帮带,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
3)在“编”上下功夫。
在教学中常常会有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编一些顺口溜,或者朗朗上口的口诀等教给学生,甚至可以让学生把他们独特的记忆方法拿来全班分享,让学生借助这些简单而又难忘的方式进行记忆,其学习效果往往更佳。
4)在“赛”上花心思。
学生好胜心强,教学中如能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恰当地组织一些有益课堂上和课后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5)在“创新”上动脑筋。
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克服守旧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既要借鉴别人有意的经验,又要创出自己独特的新路,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在很多时候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内容,应根据学情进行适当的补充,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的次序,删减掉不适合学生水平的部分,去科学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 多一些表扬,少一些苛责
《新课标》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理念的倡导下,老师应采取肯定、积极、富有激励性的方法评价学生。激励性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在激励性语言的评价下,即使是平庸的孩子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1)语言激励: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语言激励能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赤裸裸的点名批评常常会造成孩子的抵触情绪,甚至导致孩子自暴自弃。对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特别好的孩子,老师绝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即使他们的回答并不是非常好,我们也应该对勇敢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鼓励,让学生觉得自己的思考行为是受到肯定。人总是喜欢听到赞美,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优生在赞扬中会变得更加出类拔萃;中等生在赞扬中能找到自信;学困生在赞扬中看到希望。
2)非语言激励:除了激励性的词汇以外,老师也可以用一些表情、手势或是肢体语言让学生领会。对于科任教师而言,可能没有那么多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但可以利用作业本与学生进行对话,让每一个学生看到你对他的关心和注意。偶尔利用一些简笔画,传达出老师想对他们的鼓励和关爱。批语可能与作业无关,但与心灵相通,无意间推开了学生的心门,构建起与学生的沟通桥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赏识,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甚至对该学科的学习热情。
3)竞争激励:学生有着好胜心强而持久性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课堂中我们可以适当地使用了竞争激励评价。如在英语课堂中的竞争激励形式也比较多样化,可以是对话、单词识记、朗读、角色表演等各方面的竞争激励;可以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竞争激励,也可以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竞争激励。新课改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应常常使用小组评比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但不能演变为个别表现优异的学生或小组的表演,不应忽略中等和后端的学生,在小组活动时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调动积极性,发挥自己的优势。
4)情感激励: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知识面广。开展教育工作时应体现以“关心、理解、尊重、信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感因素。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生更应给予最多的关爱,让他们觉得在老师心目中他们和好学生一样重要,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平等协作的关系,消除在学习过程中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甚至,老师们有空大可去“八卦”一下学生,从他的学习成绩、生活状况、朋友圈,到他的家庭背景等。在跟学生谈话时,不要直奔主题,说你成绩如何。相反,问一下他最近有没有什么烦恼、薄弱科目有没有进步等等。这种关心,往往比直截了当的“说教”更有感化力,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3. 多一些方法、策略指导,少一些题海堆砌
“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应该形成适合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1)指导学生制订个性化目标和计划:
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明显好于“学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散漫学习方式。老师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有层次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大到中考、高考、人生的终极目标;小到学期、学月、周计划;细到每天自习时间的有效分配计划。有利于学生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时间,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
2)注重解题思维引导,不搞题海战术:
学习首先是一个思维的过程,做习题则是在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推理过程。学习中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测试,但这也应该在掌握了基本原理之后的尝试和推理,而不是盲目地走迷宫,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应该是在弄懂了基本的“游戏规则”之后再“做游戏”,里面充满了理解和探索的乐趣,不应是走迷宫似的面对大量的难题而束手无策。
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他们学会思维的方式,如何理解学习中的概念和原理,如何弥补欠缺的知识,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会如何利用计算的结果去解释探索的问题。做习题只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却只是一个辅助的重要环节,是为学习基本原理服务的。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那就会本末倒置,偏离学习的目标,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了。
总之,虽然我区推行的“学本式卓越课堂”行动,把立足点和目标都着眼于学生,但他们最终实现的关键,都在于教师。新课改的到来,并不意味着老师们就可以减负了,统统放手,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去自由学习,那势必会形成一个严重的教学误区。在改革的初期阶段,老师的精心备课,积极指导,方法和思维引导是不可或缺的环节。这条通往“卓越”的道路,必定是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勇气、智慧和辛勤付出来造就!
【参考文献】
[1]重庆市义务教育“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张淑文.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定位. 黑龙江省锦河农场中学.
[3]叶澜.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韦伯. 有效的学生评价.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5]郑金洲. 课堂观察指导.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