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更要关注数学学习对学生作为新世纪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提供的训练,从而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推进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索,去思维,要重示学生思维素质的培养,使学生能进行知识迁移,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规律,向其传授一些程序性的数学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程序,能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使他们明确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推导的过程,以及产生结论所具备的条件。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思维素质逐步发展。
1.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规律
小学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长期培养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贯穿在各个不同的环节中。
例如:在教学350×20时,让学生估计一下积的末尾可能有几个0,有的说有两个0,有的说有3个0,为证实哪个是正确的,可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不少学生用一般方法去验证,也有不少学生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得出先将被乘数和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得70,由于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在70后面添上两个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求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这样先观察再验证比较,最后概括出计算法则,能使学生既掌握算法又明白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形式,对小学生来讲,思维离不开形象动作。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操作直观教具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动脑、动手、动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脱离直观。又如现实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弄清面积公式的推导,笔者将方格纸发给学生(每个方格边长是1厘米)让学生观查,数出一个长方形内有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和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学生数得非常认真。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样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动手动脑,边做边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数学思维教育方法,增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
3.1激发思维兴趣,教师必须激发兴趣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教师不仅要通过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而且要把握思维特点,及时进行恰当的热处理。
3.2遵循思维规律。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四个思维发展规律,即思维的问题律,情境律,多向律和发展律。
3.3领悟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向学生渗透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具体思维方法,并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渐领略和初步掌握。同时结合解题教学,使学生学会猜想、联想、想象等特殊的思维方法,尤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思维方法的具体熏陶和体验。
3.4培养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抓住好疑的习惯,问的习惯,猜的习惯,比的习惯,辩的习惯等的训练和培养。
3.5优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培养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中应注意三个意识:超前意识,主体意识,磨砺意识。
总之,小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教具,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特征,分析归纳,使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因为被感知对象的特征、性质及规律往往都反映在教具的使用和操作中,这样充分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才能清除思维上的一切障碍,顺利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收稿日期:2008-08-23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要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规律,向其传授一些程序性的数学知识。采用这样的教学程序,能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基础知识,使他们明确这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推导的过程,以及产生结论所具备的条件。要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思维素质逐步发展。
1.运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规律
小学逻辑思维素质的培养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教师有目的的、有计划长期培养的结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挖掘教材中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素质贯穿在各个不同的环节中。
例如:在教学350×20时,让学生估计一下积的末尾可能有几个0,有的说有两个0,有的说有3个0,为证实哪个是正确的,可引导学生想办法验证。不少学生用一般方法去验证,也有不少学生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得出先将被乘数和乘数0前面的数相乘得70,由于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在70后面添上两个0,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看被乘数和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求得的数的末尾添几个0。这样先观察再验证比较,最后概括出计算法则,能使学生既掌握算法又明白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2.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形式,对小学生来讲,思维离不开形象动作。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操作直观教具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把动脑、动手、动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脱离直观。又如现实直观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这样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时,为了使学生掌握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弄清面积公式的推导,笔者将方格纸发给学生(每个方格边长是1厘米)让学生观查,数出一个长方形内有几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和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学生数得非常认真。长方形所含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这个长方形长与宽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这样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动手动脑,边做边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讲究数学思维教育方法,增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素质。
3.1激发思维兴趣,教师必须激发兴趣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教师不仅要通过新颖的教法,生动的语言,多样的形式,可感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而且要把握思维特点,及时进行恰当的热处理。
3.2遵循思维规律。教师只有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遵循四个思维发展规律,即思维的问题律,情境律,多向律和发展律。
3.3领悟思维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向学生渗透分析,综合,比较,类比,抽象,概括,演绎,归纳等具体思维方法,并让学生在运用中逐渐领略和初步掌握。同时结合解题教学,使学生学会猜想、联想、想象等特殊的思维方法,尤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使学生不断受到思维方法的具体熏陶和体验。
3.4培养思维习惯。思维习惯是最基本最主要的一种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抓住好疑的习惯,问的习惯,猜的习惯,比的习惯,辩的习惯等的训练和培养。
3.5优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和独创性。在培养和优化学生思维品质中应注意三个意识:超前意识,主体意识,磨砺意识。
总之,小学生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教具,让学生进行操作,观察特征,分析归纳,使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因为被感知对象的特征、性质及规律往往都反映在教具的使用和操作中,这样充分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才能清除思维上的一切障碍,顺利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收稿日期:200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