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材料一般编排在每章节的结尾部分,是对本章中出现的部分数学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它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崇高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阅读材料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对中学生而言,走进多彩的数学世界后,他们充满了好奇心与强烈的求知欲望,除了书本中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和教师组织的动手操作、实验外,其实学生还想了解自己身边的数学.如他们去商店买书或买学习用具时,服务员只需用电脑轻轻地扫描一下书本或学习用具的条形码,商品的名称、序号、价格等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全部记录并打印出来,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在学习了《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后,就懂得了这是因为商品的条形码,也可以说是商品的“身份证”.商品的条形码是由“条”、“空”及对应数字字符“码”组成的,它可以表示商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等信息.如数学课本的条形码中“9771671216014”,它的前8位数字是厂商识别代码,接着的4位数字是商品项目代码,是各个厂家根据不同产品进行的编号,最后一位是校验码,这是由前12位数按一定公式计算得出来的.学生在掌握相关的信息后,对商品的条形码、书本条形码会更感兴趣,也明白了服务员的电脑扫描技术给商场工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进而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加向往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
二、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归纳数学知识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如果早晨天空中有棉絮状的高积云,那么午后常有雷雨降临,于是归纳出“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这条谚语.在数学里,我们也常用这种方法探求规律.例如,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n个点为顶点画三角形,能把原三角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呢?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如下规律:(1)三角形内有一个点时,分成的三角形有三个,三角形内的点的个数每增加一个,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增加两个;(2)三角形内的点的个数×2 1=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如1×2 1=3,2×2 1=5,3×2 1=7).于是猜想:当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原三角形被分成(2n 1)个三角形.像这样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索这类现象规律(提出猜想)的思想方法称为归纳.当然这种猜想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互相交谈时,常常有人在列举了一些现象后,说“这(即列举的现象)说明……”,其实就是运用了归纳的方法.你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吗?
三、阅读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现代中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也比较快,只要是他们喜欢的,能引起兴趣的事情,他们学起来特别卖力、特别起劲.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电影《外星人ET》上映后,一批又一批喜欢科幻电影和喜欢科技的中学生被深深吸引.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在给学生上《勾股定理》的内容时,充分利用了教材里面的一段阅读材料,提出:现在有很多科学家一直探讨一个问题,地球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呢?这是我们很多学生一直想知道并且特别好奇的事情,科学家也一次又一次地向宇宙发射了地球上人类的形象、问候语言、自然音响、世界名曲等信号,尝试与“他们”通话,建立友谊.然后,我接着告诉学生,勾股定理是我们国家也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几乎所有拥有古代文明的民族和国家都对勾股定理有所研究,古今中外证明它的方法已有四百多种,由于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史上的特殊地位,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的图形作为人类探索“外星人”,并与“外星人”联系的“语言”.之后,我鼓励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认为是否存在“外星人”,他们长得会和我们人类一样吗?你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和“外星人”联系?很多学生先是陷入了一阵沉思,然后,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根本就没有“外星人”的存在,一切都是假设的、虚构的;也有学生认为肯定有“外星人”的存在,他们和我们人类一样,生儿育女,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航天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不久将来,人类一定可以和“外星人”一起学习、工作、生活,一起做数学习题;甚至有学生提出可以利用“外星人”的特殊功能帮助人类寻找治疗艾滋病、癌症等现代医术尚不能够医治的疾病的药物.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索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教材中的“读一读”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前,我常布置学生通读阅读材料,让他们对材料所研究的内容产生兴趣后再趁热打铁预习新课,最后再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材料中提出的问题.每一材料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性、目的性和挑战性,而且问题的设置处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的结果,使他们在成功中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七年级下学期我的问卷调查中,就有学生写到:原来数学并不枯燥,其中真的是乐趣无穷啊!
(责任编辑 金 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