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互联网的流行改变了既有的写作传统。当代大学生的日常写作基于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媒体,进行抒发性情、发表意见和交流互动。与传统的重文轻图不同,视觉文化改写了时下的传播策略。为了使自己的文字更受欢迎,大学生的微博写作呈现出语图并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话语的套板模仿和娱乐的狂欢化。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写作 图文并茂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能力不再单纯考验个人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当人上网后,一种基于媒介素养的写作能力值得重视。”[1]如果说“80后”是以日记本完成对写作的需要的话,那么“90后”,乃至“00后”的个人写作是基于空间说说、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进行的。微博写作既像传统日记本一样实现自我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一个利用多媒介来展现自我的方式。这种写作载体的变化,导致了文本特征的变异。有人这样定义微博文学,“它是借助微型博客为传播媒介,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为目的,以140个字符以内为文本样式,具有俳句体的凝炼传神、即时化的个性表达、集聚式的实时互动特质的一种新文体”[2]。这种新文本注重意境的勾勒,习惯于微媒体的“看图说话”的风格,大学生充分使用语言和图片媒介,营造出能使读者迅速进入的阅读环境,创设出别具风格的微博文本,最终形成了语图并茂的微媒体写作特征。
一.图文并茂下的微博写作现状
笔者随机抽取了本校30名大学生的新浪微博,其中女生26人,男生4人。这比例一方面反映了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同时也存在男生较少玩微博的现象。30名同学11月份新浪微博共发布1176条,日均1.3条。相比较男生而言,女生发微博的频率更高。男生日均发布微博只有0.4条,且多为转发的搞笑微博。女生日均发布微博1.45条,更多涉及心情感受等内容。其中的原创微博247条,占比21%。大学生微博的发布时间多集中在傍晚与深夜。转发的微博虽然占大多数,但是每一条基本都有简单的评论,表达了转发者(大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在微博使用中,图片被大量启用。样本中,93%的微博都带有配图。在剩下不带配图的微博中,85%微博文本中带有表情或表情符号,新浪表情包中默认表情和浪小花表情最多被使用的。因此视觉化是微博文本生产中的重要特征。
随机采访了本校26名大学生,其中19%的大学生认可微博写作。认为这种碎片化、自由化、便捷化的写作形式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创作需要。57%的大学生认为这不是写作,仅仅是口头语的上网,缺乏写作的严肃性,因此称不上写作。可见微博文学的确立,在大学生群体中尚不能达到自信的写作态度。微博写作更多作为娱乐的生活方式,只言片语的记录其生活。在具体的发布微博中,他们都认为图片是微博的必须品,有图有真相,无图无事实。搞笑的文字和图片是他们最欣赏的微博文本,且他们更乐于转发娱乐型大V们的微博,并评论上当时的阅读心情。碎片化的评论微博发布方式使得他们的传播依附于其他的话语之下,但他们仍要表达了自我心声,这体现了对自我话语权的表达与重视。
二.图文并茂下的微博写作特征
大学生的微博写作“注重对生活本质的调侃、对自我创意的展现、对时尚生活趣味的营造”[3]。他们的图片精美,语言很潮,每一个文本中都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1.日常生活的审美性重建
消费时代的审美活动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的生活领域中。微媒体的实效性让众多大学生在发表微博时更加偏向于展现自己的生活,所以大学生的文本创作中多是旅途的风光,街头的美食,身边的小温暖等一类积极关注身边的话题。当这些生活中的美景、美食被人们重新发现,给发现者一种定义的快感。大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在配以感受的文字,就能迅速产生一条微博了。他们通过共享这瞬时的所见所感来获得他人点赞与关注,这点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但是这种美的生产逻辑被消费文化所改写,从而形成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即过多关注对物质的追求与享受。
2.话语的套板模仿蔚然成风
微博写作注重于形式而缺乏思想的创造,这是大学生在创作中的最薄弱环节。微媒体的字数受限,所以大学生在发表观点时常常引用流行语,但缺乏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这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文本创作、语言组织以及思想表达。如“宝宝”“亮瞎了”等网络流行语像一股股浪潮在网络空间里迅速涨起,又迅速消退。当运用这些网络语言时,大学生们会习惯于旧有的俗滥陈词的思维模式,形成“套板反应”。就作者而言,其行文布局就会流于俗套和生硬;就读者来说,则又不能引起新鲜而真切的阅读体验。
3.娱乐的狂欢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生中流行的“文艺范”还是靠文学来支撑。同时文学也承担起写作提升的重要参照。但是校园文学的衰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纸质书的阅读又需要精神的苦思与虚静。于是,文学作品改编剧因其文学的母体,因现代技术带来的震撼与享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但“文学作品改编剧阅读注重娱乐享受,在全民视觉的狂欢中,偏偏就缺少了对文学作品内蕴的思考,或者说这思考被转移到其他无关文学作品本身的领域中去了。”[4]于是,微博的分享与评论集中于主角颜值、特效效果等娱乐化的视角中去。大学生中的追星热在微博文本中也表现显著,这情绪的泛滥带来的可能就是对理性的压制。这些都是娱乐狂欢在微博写作中的表现。
三.图文并茂下的写作提升策略
“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是社会的本质,所有这些本质通过符号化的行动外化于世”[5]。微博写作正是大学生交流的符号外化。大学生群体本身并不重视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模式,其对写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训练中。但现实的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训练中,网络语言等网络文化对中小学作文产生影响的现象并不鲜见。进入大学阶段后,课堂的正式写作训练已然不多,这微博无疑给他们提供写作训练的机会。这种新型写作形式如需要重视与引导: 1.个人情感的合理表现
微博中情感表达极为常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却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与写作能力。从晨起到夜眠的日常生活中,早安的祝福最是激励自身,而起床困难户的“不想起床”则带动大批读者的懈怠心理;夜晚的晚安与体贴慰藉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与辛苦,而夜猫子的狂欢则会继续压榨一天的精神力量,影响自身以及读者们的第二天生活。所以个人情感的宣泄以积极向上的自我鼓励和优雅轻盈的宽容为主,负面的情绪宣泄过多,既影响自身的心理调控,又妨碍读者的情绪管理。
2.网络语言的吸收与借鉴
网络的信息更新瞬息万变,合理的借用网络话语会使写作紧跟潮流而不显得落伍。每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生命力。在使用新鲜词时,需要探究这种词流行的本源和广泛使用后的新生意义。有些新词生动传神,丰富了当前语言表达的需要,但也有些新词只是哗众取宠,粗俗不堪。因此选择和吸收网络语言考验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在合适的文本语境中出现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而不加思考的直接移用则会词不达意,让人无法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3.大学语文课的必要涉及
顺延义务教育体制的教材编写方式,大学语文课的内容仍相对比较保守。这里的涉及应该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涵养,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同时也指明一条现代化的书写之路。所以课堂上也该探索时效性的信息和新颖的写作方式,注重写作方式表达自我的路径,引进新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让大学生写作富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空间,让写作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命。
微博写作为大学生写作训练开辟了新的空间。写作是有力量的,同时这也该是心灵涵养的土壤。当下的微博写作重在交流互动,是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的途径,那么纯净的语言,纯洁的思想和纯粹的心灵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注 释
[1]姜云峰,李鸿妹.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J].文化学刊,2016(1).
[2]李存.微博文学的定义、发展、类型及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
[3]何明.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文学的表现及传播方式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4]姜云峰,黄德志.高校中文师范生对文学作品改编剧的阅读研究[J].东南传播,2015(12).
[5][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
基金项目: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320053)、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媒体与当代大学生写作能力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201410320053Z)
(作者介绍:金妹,李鸿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学生)
关键词:微媒体 大学生 写作 图文并茂
“在互联网时代,写作能力不再单纯考验个人纯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当人上网后,一种基于媒介素养的写作能力值得重视。”[1]如果说“80后”是以日记本完成对写作的需要的话,那么“90后”,乃至“00后”的个人写作是基于空间说说、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进行的。微博写作既像传统日记本一样实现自我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一个利用多媒介来展现自我的方式。这种写作载体的变化,导致了文本特征的变异。有人这样定义微博文学,“它是借助微型博客为传播媒介,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交流思想为目的,以140个字符以内为文本样式,具有俳句体的凝炼传神、即时化的个性表达、集聚式的实时互动特质的一种新文体”[2]。这种新文本注重意境的勾勒,习惯于微媒体的“看图说话”的风格,大学生充分使用语言和图片媒介,营造出能使读者迅速进入的阅读环境,创设出别具风格的微博文本,最终形成了语图并茂的微媒体写作特征。
一.图文并茂下的微博写作现状
笔者随机抽取了本校30名大学生的新浪微博,其中女生26人,男生4人。这比例一方面反映了师范大学的男女比例,同时也存在男生较少玩微博的现象。30名同学11月份新浪微博共发布1176条,日均1.3条。相比较男生而言,女生发微博的频率更高。男生日均发布微博只有0.4条,且多为转发的搞笑微博。女生日均发布微博1.45条,更多涉及心情感受等内容。其中的原创微博247条,占比21%。大学生微博的发布时间多集中在傍晚与深夜。转发的微博虽然占大多数,但是每一条基本都有简单的评论,表达了转发者(大学生)的情感与态度。在微博使用中,图片被大量启用。样本中,93%的微博都带有配图。在剩下不带配图的微博中,85%微博文本中带有表情或表情符号,新浪表情包中默认表情和浪小花表情最多被使用的。因此视觉化是微博文本生产中的重要特征。
随机采访了本校26名大学生,其中19%的大学生认可微博写作。认为这种碎片化、自由化、便捷化的写作形式充分满足了他们的创作需要。57%的大学生认为这不是写作,仅仅是口头语的上网,缺乏写作的严肃性,因此称不上写作。可见微博文学的确立,在大学生群体中尚不能达到自信的写作态度。微博写作更多作为娱乐的生活方式,只言片语的记录其生活。在具体的发布微博中,他们都认为图片是微博的必须品,有图有真相,无图无事实。搞笑的文字和图片是他们最欣赏的微博文本,且他们更乐于转发娱乐型大V们的微博,并评论上当时的阅读心情。碎片化的评论微博发布方式使得他们的传播依附于其他的话语之下,但他们仍要表达了自我心声,这体现了对自我话语权的表达与重视。
二.图文并茂下的微博写作特征
大学生的微博写作“注重对生活本质的调侃、对自我创意的展现、对时尚生活趣味的营造”[3]。他们的图片精美,语言很潮,每一个文本中都带有鲜明的情感色彩。
1.日常生活的审美性重建
消费时代的审美活动已经逐渐渗透到日常的生活领域中。微媒体的实效性让众多大学生在发表微博时更加偏向于展现自己的生活,所以大学生的文本创作中多是旅途的风光,街头的美食,身边的小温暖等一类积极关注身边的话题。当这些生活中的美景、美食被人们重新发现,给发现者一种定义的快感。大学生们在此基础上在配以感受的文字,就能迅速产生一条微博了。他们通过共享这瞬时的所见所感来获得他人点赞与关注,这点在90后的大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但是这种美的生产逻辑被消费文化所改写,从而形成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即过多关注对物质的追求与享受。
2.话语的套板模仿蔚然成风
微博写作注重于形式而缺乏思想的创造,这是大学生在创作中的最薄弱环节。微媒体的字数受限,所以大学生在发表观点时常常引用流行语,但缺乏自己的独特语言风格。这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文本创作、语言组织以及思想表达。如“宝宝”“亮瞎了”等网络流行语像一股股浪潮在网络空间里迅速涨起,又迅速消退。当运用这些网络语言时,大学生们会习惯于旧有的俗滥陈词的思维模式,形成“套板反应”。就作者而言,其行文布局就会流于俗套和生硬;就读者来说,则又不能引起新鲜而真切的阅读体验。
3.娱乐的狂欢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大学生中流行的“文艺范”还是靠文学来支撑。同时文学也承担起写作提升的重要参照。但是校园文学的衰弱已是不争的事实,而纸质书的阅读又需要精神的苦思与虚静。于是,文学作品改编剧因其文学的母体,因现代技术带来的震撼与享受,深受年轻人的追捧。但“文学作品改编剧阅读注重娱乐享受,在全民视觉的狂欢中,偏偏就缺少了对文学作品内蕴的思考,或者说这思考被转移到其他无关文学作品本身的领域中去了。”[4]于是,微博的分享与评论集中于主角颜值、特效效果等娱乐化的视角中去。大学生中的追星热在微博文本中也表现显著,这情绪的泛滥带来的可能就是对理性的压制。这些都是娱乐狂欢在微博写作中的表现。
三.图文并茂下的写作提升策略
“自我与他人的互动是社会的本质,所有这些本质通过符号化的行动外化于世”[5]。微博写作正是大学生交流的符号外化。大学生群体本身并不重视这种碎片化的写作模式,其对写作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写作训练中。但现实的义务教育阶段写作训练中,网络语言等网络文化对中小学作文产生影响的现象并不鲜见。进入大学阶段后,课堂的正式写作训练已然不多,这微博无疑给他们提供写作训练的机会。这种新型写作形式如需要重视与引导: 1.个人情感的合理表现
微博中情感表达极为常见,但是表达的方式却体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与写作能力。从晨起到夜眠的日常生活中,早安的祝福最是激励自身,而起床困难户的“不想起床”则带动大批读者的懈怠心理;夜晚的晚安与体贴慰藉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与辛苦,而夜猫子的狂欢则会继续压榨一天的精神力量,影响自身以及读者们的第二天生活。所以个人情感的宣泄以积极向上的自我鼓励和优雅轻盈的宽容为主,负面的情绪宣泄过多,既影响自身的心理调控,又妨碍读者的情绪管理。
2.网络语言的吸收与借鉴
网络的信息更新瞬息万变,合理的借用网络话语会使写作紧跟潮流而不显得落伍。每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都有其特殊的生命力。在使用新鲜词时,需要探究这种词流行的本源和广泛使用后的新生意义。有些新词生动传神,丰富了当前语言表达的需要,但也有些新词只是哗众取宠,粗俗不堪。因此选择和吸收网络语言考验着作者的审美情趣与能力。在合适的文本语境中出现会让读者眼前一亮,而不加思考的直接移用则会词不达意,让人无法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
3.大学语文课的必要涉及
顺延义务教育体制的教材编写方式,大学语文课的内容仍相对比较保守。这里的涉及应该是通过经典文学作品的涵养,来滋润学生的心灵,同时也指明一条现代化的书写之路。所以课堂上也该探索时效性的信息和新颖的写作方式,注重写作方式表达自我的路径,引进新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方式,让大学生写作富有更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空间,让写作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生命。
微博写作为大学生写作训练开辟了新的空间。写作是有力量的,同时这也该是心灵涵养的土壤。当下的微博写作重在交流互动,是展现自我,肯定自我的途径,那么纯净的语言,纯洁的思想和纯粹的心灵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注 释
[1]姜云峰,李鸿妹.高校学生社团新浪微博的创作与传播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社团为例[J].文化学刊,2016(1).
[2]李存.微博文学的定义、发展、类型及特征[J].贵州社会科学,2010(10).
[3]何明.新媒体时代下微博文学的表现及传播方式探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
[4]姜云峰,黄德志.高校中文师范生对文学作品改编剧的阅读研究[J].东南传播,2015(12).
[5][美]乔治·H·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赵月瑟,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1.
基金项目:2014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410320053)、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媒体与当代大学生写作能力研究——以江苏师范大学为研究对象”(项目编号:201410320053Z)
(作者介绍:金妹,李鸿妹,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