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略微嘶哑而又绵延不尽的嗓音,伴着一划划勾勒出人形的笔端,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缓缓吟唱着古老的民谣,和着那一记记偶尔响起的驼铃声,它们彼此交融……不经意之间,我们已经飞越千山,被带进了一个似梦亦幻的国度。
这是美国电影《英国病人》的片头部分。由安东尼·明格拉导演的《英国病人》,是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布克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拍制的。它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电影配乐、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等9项大奖,又获英国演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摄影和最佳摄影6项大奖,同时还是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电影配乐2项大奖的得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非红褐色的沙漠无边无际,静静地蔓延;在光影的流动照耀下,它显得那般细腻润滑,好像中世纪欧洲的贵妇人,明艳照人举手投足间尽是古典怀旧式的优雅。没有风,也没有声响,只有远处天尽头的一架飞机。它平稳又轻飘飘地滑翔,在其下的红漠上印出淡淡影子。四周是微微疲惫的静谧。突然间飞机被击落,坠落之时划下颤巍巍的弧线,像是谁流下的泪。
这是1943年,二战正酣的时候。而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坠机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沙漠中的贝都因游牧人从中救出了一个男子,将他送到盟军战地医院。男子全身皮肤严重烧伤、容貌尽毁、失去了记忆,只好被称作“英国病人”。照顾他的护士汉娜看到他在医院迁徙中的痛苦,便申请将他留在一座位于佛罗伦萨北部山区的废弃古堡中,并且自愿陪着他。汉娜精心照顾着这位英国病人,而病人内心深处尘封的记忆渐渐被开启,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了追忆:他是匈牙利籍的历史学者——艾马殊,以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的身份跟随探险家马铎深入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在那里,他结识了来帮助绘制地图的飞行员杰佛及其妻子嘉芙莲。艾马殊与嘉芙莲慢慢被彼此吸引,坠入了爱河。可他们的关系终被杰佛知道,愤怒的杰佛驾着飞机撞向艾马殊,意欲三人同归于尽;杰佛当场死去,躲开了的艾马殊却没能挽救心上人的生命……
故事的另一线索则是汉娜的情感历程:这位美丽的护士在战争中接连失去了恋人与好友,悲伤之余她趁着照顾英国病人的机会躲进古堡想要避开尘世纷扰。然而不经意间她被艾马殊的回忆深深感动,并在一名印度籍的英军中尉的真诚和执著下,终于敞开心扉再次拥抱了幸福。
影片最后,艾马殊选择了安乐死,去追随失去的爱人。而汉娜也终究没能和英军中尉在一起,她独自踏上了旅途。
在世界电影史的长河中 ,《英国病人》 继 《日瓦格医生》、《阿拉伯的劳伦斯》、《宾虚》等片之后, 又成为一部电影史诗巨片 。它被当今国际影坛称誉为20世纪末探求人类心灵饥渴的一出“道德剧”。其实关于它的类型众说纷纭,比如爱情片、战争片、心理探疑片……就我个人的观点,这是一部通过描述特殊背景下的爱情从而揭示人性、控诉二战的影片。
在影片中,所有冲突终归都指向了一个最重要的焦点——爱情,或者说人性与战争之间相互的关系。爱情被战争所压抑乃至毁灭,但又正是通过这种对人性的扭曲达到了一种升华,爱情使其更加蕴含深刻、发人深省,进而对战争本质有更清醒认识的效果。
主人公艾马殊年轻英俊,从里至外蕴藉着充分的闪光的人性。比如他帮助英国政府绘制地图却并不愿隶属其中,又例如他酷爱无拘无束的撒哈拉,想要选它而非原本的故乡作为归宿。他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拒绝被任何人事所奴使占有,渴求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满足个体的欲望。正因如此,虽然嘉芙莲是有夫之妇,但他一旦爱上了,就坚持诚实地面对内心、勇敢而执着地追求所爱。
而嘉芙莲,这位阅历渊博、极具魅力的女子,却是生活在社会规则中、被保守的道德观念所束缚。她并不爱杰佛,然而始终没有彻底挣脱陈规旧俗的勇气。她认为与艾马殊之间的爱恋是对丈夫的背叛,所以怀有沉重的罪恶感,甚至后来还压抑真心向艾马殊提出了分手,希望回到自己所习惯的生活圈子——英国去。
在嘉芙莲看来,自己和艾马殊是不可能的一对儿:除去国籍,不同的社会身份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她总想仅凭个人是绝对无法赢过社会的。而艾马殊则与嘉芙莲相反,他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因此他们之间落差的根源并非嘉芙莲所以为的婚否问题,而是各自人生观本质上的差异。
可就是如此迥异的两个人,却还是相爱了,并且爱得不可自拔,最终甚至超越了生与死。
夜晚的沙漠沉寂又辽阔,天与地浑然一体,中间只有干燥的风缓缓吹过,一队人围着篝火玩乐。嘉芙莲坐到了大家面前,娓娓地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她裹了一条红色的羊毛披肩,她用柔和悦耳的嗓音低低地诉说着,摇曳的火光照亮她美丽的容颜——她整个人是那么的优雅,就像故事中那位不可侵犯的高贵皇后。艾马殊被深深打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而即使大方一如的嘉芙莲,竟也在那样深邃又毫不避讳的注视下不自在起来。
北非的圣诞时节依旧酷热难当,外边一片热闹,而在与庆祝人群咫尺之隔的白纱窗后,躲着两个只能偷偷相爱的人。当屋外唱赞美诗的声音响起,他们忘情地亲吻彼此,于道德和个人欲望的交界处体验一种生命最初始时的狂野之美。他和她避开了世俗的喧嚣甚至神的庇护,在那个独立开来的世界里只能感受到对方,哪怕需要为此背负原罪沉重的十字架!
后来杰佛发现了他们的恋情,驾着飞机撞向艾马殊企图三人一同毁灭,结果是他当场逝去。身负重伤的嘉芙莲则被艾马殊安置在山洞中,然而前去求援的艾马殊却一去不复返。寒冷、病痛和恐惧当中,嘉芙莲并未失去信心,她就那样抱着不渝的信赖,在幻梦中静静地沉眠、沉眠……而当经历了一系列阻挠的艾马殊终于千辛万苦地回到山洞时,心爱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只有一本她临终前留下的日记在无言地诉说:我爱你……我不想死在沙漠里……
人从来都应有把握自身命运的权利。于艾马殊,幸福仅是和爱人一起。为此他不惜用本应属于英军谍报机关的军用地图同德国人交换,换来了拯救嘉芙莲的机会。对他来说,这是比战争利益重要得多的事,即使需要牺牲个人的名誉乃至国家的利益。可是在乱世之中,无论做出怎样的牺牲,那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却都是难以实现的。艾马殊最终还是只能面对爱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也许影片对战争的控诉抨击之由就于此——战争的残酷可恶不仅仅在于破坏世间美好的事物,更在于对人性的彻底摧毁和扼杀:让人们不止是身在万丈深渊,更把人逼至绝望、万劫不复、无法再相信什么的颓废境地。
因此《英国病人》中看似是世俗观念毁灭了艾马殊与嘉芙莲的爱情,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毕竟当艾马殊把嘉芙莲抱进山洞时,本执意与他分手的嘉芙莲就已向他表明了真心——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已经超越了俗尘间的障碍。所以真正的刽子手,是那场战争!战争,让人们灰心、绝望直至失去一切激情和梦想!
影片中的另一主人公汉娜,在战争中连续失去了恋人和好友,曾一度心灰意冷。可在“英国病人”的感染下,她深受启发,明确了生存的权利,不再刻意封闭自己,而是直面内心、争取自己渴望得到的——爱。如果说艾马殊给她阴霾的生活划开了一道裂缝注入了一缕阳光,那么英军中尉的出现,则是给她倾下的满满一抱光芒。那个身为导弹专家的中尉,眼神炯炯皮肤黝黑,工作负责严格得过分;然而在那正直几近刻板的模样下,却有那么一颗温暖细密的心!
他一路搁下一支支如莲般盛开的火烛,将她引进了教堂,把绳索拴在她的腰际让她在半空荡漾;荡至高墙时,看手中蜡烛照亮的地方,竟全是他为她作的壁画。
他温柔地将她拥抱,是那种一生一世的拥抱……
已经有了那样多的幸福时光,竟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因一次事故,中尉自责工作的失误;加之远调异乡,注定了从此他和她只能天各一方。此时的汉娜,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人事过后,终于开始明白了爱的意义、生的意义以及人性的意义。虽然痛苦和不舍,可她最终还是笑着与他告别。于她,这又是完成了一次超脱意义上的蜕变!
艾马殊在最后,请求汉娜让他安乐死。他离去时面部是憧憬的表情,也许他真的在幻境当中与挚爱重逢。而汉娜,则在送走艾马殊、告别了中尉之后,再次踏上旅途向远方出发。
对于艾马殊,他的爱埋葬在昨天,他的生命在爱人离去的那一刻就已经停止,因此死亡是一种解脱。而于汉娜,她的人生还要继续;她不再迷茫,同样一脸憧憬地慢慢露出了笑容,那么宁和,那么动人……
在这里,死与生、过去与未来、悲与喜,一起汇聚彼此交织,将爱升华到了一个宁静神圣如斯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人性中所有的光明和感动——我们活在这世上,无论经历怎样的苦痛,都要认真地生活、用心去爱!
这是美国电影《英国病人》的片头部分。由安东尼·明格拉导演的《英国病人》,是根据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的布克奖获奖同名小说改编拍制的。它获得第6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电影配乐、最佳音乐、最佳美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等9项大奖,又获英国演艺学院最佳影片、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最佳电影配乐、最佳摄影和最佳摄影6项大奖,同时还是金球奖最佳影片和最佳电影配乐2项大奖的得主。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非红褐色的沙漠无边无际,静静地蔓延;在光影的流动照耀下,它显得那般细腻润滑,好像中世纪欧洲的贵妇人,明艳照人举手投足间尽是古典怀旧式的优雅。没有风,也没有声响,只有远处天尽头的一架飞机。它平稳又轻飘飘地滑翔,在其下的红漠上印出淡淡影子。四周是微微疲惫的静谧。突然间飞机被击落,坠落之时划下颤巍巍的弧线,像是谁流下的泪。
这是1943年,二战正酣的时候。而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坠机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沙漠中的贝都因游牧人从中救出了一个男子,将他送到盟军战地医院。男子全身皮肤严重烧伤、容貌尽毁、失去了记忆,只好被称作“英国病人”。照顾他的护士汉娜看到他在医院迁徙中的痛苦,便申请将他留在一座位于佛罗伦萨北部山区的废弃古堡中,并且自愿陪着他。汉娜精心照顾着这位英国病人,而病人内心深处尘封的记忆渐渐被开启,他断断续续地开始了追忆:他是匈牙利籍的历史学者——艾马殊,以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的身份跟随探险家马铎深入撒哈拉沙漠进行考察;在那里,他结识了来帮助绘制地图的飞行员杰佛及其妻子嘉芙莲。艾马殊与嘉芙莲慢慢被彼此吸引,坠入了爱河。可他们的关系终被杰佛知道,愤怒的杰佛驾着飞机撞向艾马殊,意欲三人同归于尽;杰佛当场死去,躲开了的艾马殊却没能挽救心上人的生命……
故事的另一线索则是汉娜的情感历程:这位美丽的护士在战争中接连失去了恋人与好友,悲伤之余她趁着照顾英国病人的机会躲进古堡想要避开尘世纷扰。然而不经意间她被艾马殊的回忆深深感动,并在一名印度籍的英军中尉的真诚和执著下,终于敞开心扉再次拥抱了幸福。
影片最后,艾马殊选择了安乐死,去追随失去的爱人。而汉娜也终究没能和英军中尉在一起,她独自踏上了旅途。
在世界电影史的长河中 ,《英国病人》 继 《日瓦格医生》、《阿拉伯的劳伦斯》、《宾虚》等片之后, 又成为一部电影史诗巨片 。它被当今国际影坛称誉为20世纪末探求人类心灵饥渴的一出“道德剧”。其实关于它的类型众说纷纭,比如爱情片、战争片、心理探疑片……就我个人的观点,这是一部通过描述特殊背景下的爱情从而揭示人性、控诉二战的影片。
在影片中,所有冲突终归都指向了一个最重要的焦点——爱情,或者说人性与战争之间相互的关系。爱情被战争所压抑乃至毁灭,但又正是通过这种对人性的扭曲达到了一种升华,爱情使其更加蕴含深刻、发人深省,进而对战争本质有更清醒认识的效果。
主人公艾马殊年轻英俊,从里至外蕴藉着充分的闪光的人性。比如他帮助英国政府绘制地图却并不愿隶属其中,又例如他酷爱无拘无束的撒哈拉,想要选它而非原本的故乡作为归宿。他拥有一颗自由的心、拒绝被任何人事所奴使占有,渴求最大限度地张扬个性、满足个体的欲望。正因如此,虽然嘉芙莲是有夫之妇,但他一旦爱上了,就坚持诚实地面对内心、勇敢而执着地追求所爱。
而嘉芙莲,这位阅历渊博、极具魅力的女子,却是生活在社会规则中、被保守的道德观念所束缚。她并不爱杰佛,然而始终没有彻底挣脱陈规旧俗的勇气。她认为与艾马殊之间的爱恋是对丈夫的背叛,所以怀有沉重的罪恶感,甚至后来还压抑真心向艾马殊提出了分手,希望回到自己所习惯的生活圈子——英国去。
在嘉芙莲看来,自己和艾马殊是不可能的一对儿:除去国籍,不同的社会身份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她总想仅凭个人是绝对无法赢过社会的。而艾马殊则与嘉芙莲相反,他是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因此他们之间落差的根源并非嘉芙莲所以为的婚否问题,而是各自人生观本质上的差异。
可就是如此迥异的两个人,却还是相爱了,并且爱得不可自拔,最终甚至超越了生与死。
夜晚的沙漠沉寂又辽阔,天与地浑然一体,中间只有干燥的风缓缓吹过,一队人围着篝火玩乐。嘉芙莲坐到了大家面前,娓娓地讲述一个历史故事。她裹了一条红色的羊毛披肩,她用柔和悦耳的嗓音低低地诉说着,摇曳的火光照亮她美丽的容颜——她整个人是那么的优雅,就像故事中那位不可侵犯的高贵皇后。艾马殊被深深打动,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看。而即使大方一如的嘉芙莲,竟也在那样深邃又毫不避讳的注视下不自在起来。
北非的圣诞时节依旧酷热难当,外边一片热闹,而在与庆祝人群咫尺之隔的白纱窗后,躲着两个只能偷偷相爱的人。当屋外唱赞美诗的声音响起,他们忘情地亲吻彼此,于道德和个人欲望的交界处体验一种生命最初始时的狂野之美。他和她避开了世俗的喧嚣甚至神的庇护,在那个独立开来的世界里只能感受到对方,哪怕需要为此背负原罪沉重的十字架!
后来杰佛发现了他们的恋情,驾着飞机撞向艾马殊企图三人一同毁灭,结果是他当场逝去。身负重伤的嘉芙莲则被艾马殊安置在山洞中,然而前去求援的艾马殊却一去不复返。寒冷、病痛和恐惧当中,嘉芙莲并未失去信心,她就那样抱着不渝的信赖,在幻梦中静静地沉眠、沉眠……而当经历了一系列阻挠的艾马殊终于千辛万苦地回到山洞时,心爱的人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只有一本她临终前留下的日记在无言地诉说:我爱你……我不想死在沙漠里……
人从来都应有把握自身命运的权利。于艾马殊,幸福仅是和爱人一起。为此他不惜用本应属于英军谍报机关的军用地图同德国人交换,换来了拯救嘉芙莲的机会。对他来说,这是比战争利益重要得多的事,即使需要牺牲个人的名誉乃至国家的利益。可是在乱世之中,无论做出怎样的牺牲,那么一个小小的心愿却都是难以实现的。艾马殊最终还是只能面对爱人的死亡,无能为力!
也许影片对战争的控诉抨击之由就于此——战争的残酷可恶不仅仅在于破坏世间美好的事物,更在于对人性的彻底摧毁和扼杀:让人们不止是身在万丈深渊,更把人逼至绝望、万劫不复、无法再相信什么的颓废境地。
因此《英国病人》中看似是世俗观念毁灭了艾马殊与嘉芙莲的爱情,其实不仅仅是这样的。毕竟当艾马殊把嘉芙莲抱进山洞时,本执意与他分手的嘉芙莲就已向他表明了真心——这个时候人性的光辉已经超越了俗尘间的障碍。所以真正的刽子手,是那场战争!战争,让人们灰心、绝望直至失去一切激情和梦想!
影片中的另一主人公汉娜,在战争中连续失去了恋人和好友,曾一度心灰意冷。可在“英国病人”的感染下,她深受启发,明确了生存的权利,不再刻意封闭自己,而是直面内心、争取自己渴望得到的——爱。如果说艾马殊给她阴霾的生活划开了一道裂缝注入了一缕阳光,那么英军中尉的出现,则是给她倾下的满满一抱光芒。那个身为导弹专家的中尉,眼神炯炯皮肤黝黑,工作负责严格得过分;然而在那正直几近刻板的模样下,却有那么一颗温暖细密的心!
他一路搁下一支支如莲般盛开的火烛,将她引进了教堂,把绳索拴在她的腰际让她在半空荡漾;荡至高墙时,看手中蜡烛照亮的地方,竟全是他为她作的壁画。
他温柔地将她拥抱,是那种一生一世的拥抱……
已经有了那样多的幸福时光,竟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因一次事故,中尉自责工作的失误;加之远调异乡,注定了从此他和她只能天各一方。此时的汉娜,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人事过后,终于开始明白了爱的意义、生的意义以及人性的意义。虽然痛苦和不舍,可她最终还是笑着与他告别。于她,这又是完成了一次超脱意义上的蜕变!
艾马殊在最后,请求汉娜让他安乐死。他离去时面部是憧憬的表情,也许他真的在幻境当中与挚爱重逢。而汉娜,则在送走艾马殊、告别了中尉之后,再次踏上旅途向远方出发。
对于艾马殊,他的爱埋葬在昨天,他的生命在爱人离去的那一刻就已经停止,因此死亡是一种解脱。而于汉娜,她的人生还要继续;她不再迷茫,同样一脸憧憬地慢慢露出了笑容,那么宁和,那么动人……
在这里,死与生、过去与未来、悲与喜,一起汇聚彼此交织,将爱升华到了一个宁静神圣如斯的境界,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人性中所有的光明和感动——我们活在这世上,无论经历怎样的苦痛,都要认真地生活、用心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