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来源 :经济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迫切要求高等教育改变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内容和运行模式,以增强高校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竞争力,促进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理财背景的变化、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几点对策,以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理财背景 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6-117-02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理财背景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财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财务管理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高校财务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主体多方面、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工作多层次的新局面,发挥财务管理在增强调控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是目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理财背景的变化
  
  1.财务管理体制的变化。我国高等学校在改革以前,教育规模较小,向学生收费也少,教育经费基本由国家全额供给,财务收支限制得很死,几乎没有预算外收入,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模式。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高等教育就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高等学校的规模成倍增长,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随着规模的扩大,高等学校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已不适应高校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已不能提高二级单位创收的积极性。为了顺应高校经济发展潮流,调动二级单位当家理财、增收节支的积极性,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从“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向“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的模式转变。
  2.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由于高校办学主体和模式的变化,高校经费的筹资渠道已由原来的单一政府拨款型,向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多元型经费来源渠道转变。现在学校的经费来源除了国家事业费拨款外,学生的缴费、学校的产业、学校的科技成果转让、其他非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收入、单位和个人的捐款等自筹经费已经成为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渠道,学校的收入呈多元化趋势,高校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在国家财政支持下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新路子。
  3.会计核算手段的变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在会计核算方面,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查账,实现了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提高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财务管理方面,运用计算机帮助完成财务分析和财务计划工作,从广度和深度上扩展了会计数据的领域,为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创造了条件。
  4.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形势变化。随着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学校在完成正常任务的前提下,以固定资产作投资、联营、转让、出租以及高校目前正推行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措施,使得高校利用一部分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财务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高校财会仍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核算报账制”为主,各高校财务管理还停留在一般意义上的资金收取、分配和使用上;财会工作重点还基本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等日常事务方面,对财务工作过多强调核算服务职能,而忽视监督管理职能,对资金的收支管理监督还停留在“账上”;对外提供信息仅限于历史数据,只重视事后监督,而忽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
  2.财务预算编制不完善、管理不严格。首先,财务预算的编制不够科学和准确。一方面,由于许多高校资金供求矛盾较大,再加上往年入不敷出的赤字滚动,各项经费不能及时准确到位,收不抵支的现象比较突出。另一方面,预算编制过程透明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不能够全面反映学校财务收支状况和高校的工作重点及发展方向。其次,财务预算管理不严格。目前,很多高校编制的上报财政的部门预算与校内执行预算脱节,校级总预算与各二级单位的预算脱节;预算编制采用“基数+增长”的方法编制,即以上年收支规模考虑预算年度收支增减因素确定预算年度收支预算规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脱节,预算执行中存在着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预算落实不了的情况。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不管有无预算,只要领导签字就全部报销,资金的使用缺乏计划性,导致资金使用不合理。
  3.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堪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47条规定:高校必须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虽然各高校也相应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高校各级领导对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深怕内部会计控制会束缚、控制他们分管的事务,使得内部会计控制只是一些制度而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不能形成监督制约机制,内部管理失控;内部会计制度执行缺乏力度,许多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执行情况差;内审独立性有限,未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电算化功能的高度集中导致了会计人员职责的集中,使得会计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报送,会使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个性操纵处理,结果是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4.资产管理松懈。高校资产管理的突出问题是家底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配置重复,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造成原因首先是管理观念的淡薄落后,由于高校的国有资产是无偿取得的,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又不核算使用成本,是一种消费性资产,因此高校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时不进行可行性论证,缺乏风险意识;对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时不进行产权界定,缺乏专项管理制度。其次是监督机制上的缺位,高校的资产是国有资产,高校可以使用资产,但不完全具有资产的处置权、收益权,国有资产的管理机关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目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职能还不到位。
  5.举债发展造成财务危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已经成为独立的事业法人。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而高校仅靠学费收入及财政拨款已远远满足不了扩张的资金需求,各高校采取了举债发展。由于基础建设资金需求量很大,贷款规模已超出学校自身还款能力的几倍,领导无暇顾及学校贷款计划、贷款风险预测、还款计划、还贷准备金等;财务人员对新的问题未做深入的预测分析,而贷款到期,单位资金又不足,只好拆东墙补西墙。于是,出现了天天跑贷款,资金仍不够用的局面。随着高校还贷高峰的到来和还贷能力的有限,巨额的贷款本息支付,使高校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此外,财务管理混乱,资金使用浪费,诸如奢侈浪费、滥用公款、重复购置、重复建设、超指标、超预算等现象十分严重。以上原因已经造成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l.转变理财观念,提高人员素质。
  (1)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相结合的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有利于强化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确保学校办学宗旨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财务工作实行分级管理,能够更有效地适应学校在管理体制、经费来源、招生分配、科研成果转让、后勤社会化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与此同时,财务体制的变革需要与管理观念的更新相配合,否则,即使再好的制度也无法得到应有的运用。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当形成“效益观念”,即以绩效为导向,树立开放意识、效益意识。高校如果能够具备效益观念,就会多方广开财源,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为加快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另一方面,效益观念不是单纯的强调“创收”,它同时强调对现在资源的有效利用。高校应当加强对教育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科学地衡量在每一个教育环节中运用资金和资源的最佳量度。
  (2)注重和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高校财务管理的深化改革要求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管理队伍。随着新的财务管理内容不断增加和完善,管理体制应顺应市场变化和多渠道资金来源的不同需求,而发展成为经营决策性的新体制,以追求效益和防范风险为目标的财务管理对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崭新的并且是更加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财务管理人员除了应当具备传统的会计核算能力外,还必须从各个方面培养综合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所以,财务人员必须通过后续学习,补充和更新专业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具备熟练的工作技能和判断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采用新的方法应对会计实务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彻底转变重核算、轻管理的观念,准确地把握事业发展与财务管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高校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不强的客观事实,建立科学、严密的财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达到整体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高校核心竞争能力。
  2.加强预算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计划性。
  (1)预算的编制。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校在编制预算时要将上报财政的部门预算和校内执行预算有效结合,高校编制上报的部门预算实际上就是高校财政经费的申请过程,虽然要经过“二上二下”才能最后确定经费额度,且须等到第二年一季度的人代会后才能正式下达。但实际上高校的拨款额度在上年11月上报的“二上”预算时就已基本确定,“二下”预算经费额度基本维持“二上”不变或稍有微调,这与编制校内执行预算的时间刚好吻合,因此要将上报预算和校内执行预算有机结合,最好能合二为一。预算编制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即以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和可能出发,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收支预算的一种方法。预算编制要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总原则。收入预算坚持积极稳妥原则,支出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编制预算时要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内,编制大收大支的预算,杜绝“小金库”滋生的土壤。在实行分级管理的高校,要将总预算按照各二级院系的规模和工作任务性质逐级分解下达,以达到事权与物权的统一。
  (2)预算的执行。预算一经确定,必须严格执行,使其具有“校内法律”的效力,一切收支围绕预算这个“轴心”运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使用资金要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制度,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集体审批制度,保证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责任到人,对预算的执行实行跟踪分析;调整预算要有严格的程序,对预算进行大的调整尽可能在相关范围内进行听证,以体现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财务部门要按月向各级经费使用部门反馈预算执行情况,使经费预算管理责任人做到心中有数;在实行分级管理的高校,各二级院系的财务部门要按月将本院系预算执行情况上报校财务处,以便财务处随时掌握全院预算的执行情况。
  (3)建立科学的预算分析评价制度。对年度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提请教代会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审议。
  3.加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
  (1)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高校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要依据《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础规范(试行)》的规定,遵循六个基本原则,即符合现有法律法规的原则、符合高校实际的原则、全面规范约束的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定期检查原则和信息反馈原则。实行“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的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具体包括:会计核算制度、会计管理制度、货币资金及实物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机构和人员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对主要经济业务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检查等的控制程序,对较大的经济业务实行决策和过程控制,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和现金检查制度。建立健全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加强程序操作控制、通过设置操作权限限制和操作人员身份密码限制以消灭计算机舞弊产生的环境。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有效,有必要聘请专家对学校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测试和评价。
  (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监督高校财务内部及二级院系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和有效性,目的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监控。建立制度是为了执行制度,再完美的制度如果不执行,那将比没有制度更加可怕。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定期进行考核分析,考核要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考核结果及相应的奖罚要公开透明,以奖罚劣,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
  (3)强化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共同构成“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因高校属事业单位,除因融资问题外较少涉及社会审计。目前,虽然各级政府审计部门逐渐将对高校审计列入工作计划内,如国家审计署在2005年就对全国19所重点高校2003年度的财务收支、收费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特别是对基建工程款、校内院系所办学收费、校办企业资金运作进行了重点审计,但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审计更侧重于对处级以上干部离任的经济责任审计和大额基本建设经费的审计。而对高校内部财务收支进行经常性和过程性的控制及对内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执行的监督则更多地信赖于内部审计。高校的内审机构是学校内部监督经费合理有效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学校经费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不可或缺的机构。内部审计的关键是要保持独立公正,克服人情关,真正发挥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4.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已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财政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于2006年7月1日起执行。高等学校应按照法律、制度的规定对资产加强管理。首先,要增强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国有资产的购置验收制度、使用维护制度、报废报损制度、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分析评价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其次,要设立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其职责主要是拟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产权登记、办理资产购置、报废、调拨等手续;高校将非生产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时,要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明晰产权,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建立经营性资产专项管理制度。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财政部已于2007年l—7月对全国范围内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理,摸清家底,以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措施。
  
  参考文献:
  1.于素琴.加强高校财务管理 规范财务收支行为[J].财会研究, 2006(2)
  2.彭丽萍.加强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思考[J].经济师,2007(3)
  3.赵冀秋.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高校财务管理[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3(9)
  4.莫容方,王顺林.坚持人本观念、强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4)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鹤壁 458030)
  (责编:吕尚)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到实践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也成了当前初中教学非常重要的任务。然而,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依然有许多初中学校及教师认识不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文章基于这一现象,对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课程改革;初中学校;高效课堂;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30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中化学差异性教学,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力将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确保每个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关键词]差异性教学;高中化学;实践[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6-0070-02孔子教学,向来主张“因材施教”。 “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是我国千
问与质疑是学习的强大驱动力。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进一步贯彻落实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将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等方面上。文章对问题式教学的贯彻与落
2月27日,市政府外事侨务办副主任杨大庆一行,对2017年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阳光社区创建的“全国为侨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单位”进行验收并授牌。通过现场查看阵地建设、查阅相关创
牛顿运动定律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基本规律,由此衍生出来的许多知识点常在各类考试中出现,在选拔人才的高考中更是绝对的“主角”之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对学生
[摘 要]加强薄弱学科教学是农村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必须做的,农村初中面临的资源、生源和师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学校生存及发展的三大困境,要破解难题,走出困境,提升质量,薄弱学科教学是必须加强的。学校通过课程基地建设、校本化推进“三学课堂”,形成了实践探究的路径,促进了薄弱学科课程发展,让学生“真学”;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乐学”;促进了教学方法的转变,推动了教
教学秘书是教学管理的一线岗位,是教学活动最直接、最基层的管理者,对保证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秘书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管理能力、现代化办公能力等。
什么是翻转课堂?其操作定义描述为: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如图文、音频、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课程,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重在释疑、解惑、探究,并完成关键
高中化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效率提高的有效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网络空间中的虚拟生活2 0 年前 ,网络空间 (cyberspace)只是个生造的科幻概念 ,其话语前提乃十分技术化的控制论 ,前卫小说家试图通过它展示一些类似于电子神经系统的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