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歌唱教学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上好歌唱课,在歌唱课中需要注意哪些要求,也就成了众多音乐教学者长期以来一直研究探索的问题。下面就我在歌唱教学中的几点认识浅谈如下:
一、教师要做生动、优美、准确的范唱
教师范唱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能充分发挥聆听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通过范唱不仅可以使教师进入“角色”,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并从心底产生学唱的愿望和要求。可以说,范唱能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火花,能作为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生动、准确、优美的范唱。
二、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变声期用轻声歌唱
“变声”是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这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时发声方法不当,会损伤声带、破坏声音美感,不利于音高和乐感的培养。学生必须懂得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用轻声歌唱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用轻声歌唱,第一,符合变声期学生的生理条件,有利于从歌唱生理角度对声带加以保护;第二,能提高歌唱的准确程度;第三,有利于表达歌曲意境;第四,能使学生获得流畅自然的声音,增强歌唱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歌唱心理的保护,安全愉快地度过变声期。
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然、优美的音色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细细地欣赏中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的声音无一不是自然优美的,他们的歌声能给人一种“享受”,他们的歌唱方法浑然天成。而我们遇到“唱的不好”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喉音”或躲着声带唱的问题,听这些歌声让人感到特别累,音色当然是沉重的。而且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学生裹足不前,有时甚至退步。所以培养自然优美的音色是声乐教学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歌唱时声带是产生基本声音的地方,而使得声带发声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挤着喉咙发声、躲着声带发声等等。科学的发声原理要求,声带在气息的作用下,被动地闭合发声。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为改正歌唱者错误发声的问题,找到自然、优美的音色,提供了科学依据。谁能训练学生唱出自然、优美的音色,谁就掌握了声乐教学的金钥匙。
四、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歌唱中“动”起来
学唱歌曲时,学生的感受有时得不到表达,容易造成学生演唱兴趣不高、精力不集中。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如学歌唱曲《嘀哩哩》,出示歌谱后,首先让六个人一小组表演春游,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所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然后分组汇演,让学生在春游的记忆中捕捉可爱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的想象潜质,从而加深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学生在“动”中积累了情感,因此在创造表现音乐时,就有了具体的感性材料,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五、教师要注意,在歌唱课中应该留给学生一些空间
目前,各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方向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反对教师满堂灌。但音乐教学中,教师当主演、学生当配角的状况仍在延续,每个教学空间都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循规蹈矩,任由教师牵看鼻子走,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倘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倾听感受的空间、自由演唱的空间、创作表演的空间,相信情形会大不一样。
六、教师要注意在歌唱中灵活驾驭感情的技巧
歌唱教学的感情投入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充满情趣的歌唱才有感染力。人的情绪、感情在歌唱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歌唱的灵魂,没有感情、不表现情绪的演唱,是失败的演唱。即使技术精湛,听多了也无味,因为不能打动人的心,没有感染力。音乐课一般来说每周一节,歌唱为主的音乐课这一节和下一节往往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艺术水平高的歌曲在歌唱技术上肯定也是难度大的歌曲,而感情投入的连贯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不易始终保持一致的激情充沛。例如教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哩哩哩》等难度大的歌曲时,就需要我们具有驾驭感情的技巧——从情绪、情境、教材、教法等方面把这一节课连接起来,把上一节课师生的新鲜感、学生想学会的冲动感统一起来。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愿望要一致,不然的话,一首歌还没学会,学生却没兴趣了,不想学了,那么这一节课就失败了。学会灵活驾驭感情也是音乐教师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
七.教师要注意在教唱歌曲中的误区
现在任教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从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在校期间,主要以美声唱法为主。现在初中音乐课一般是每周一节,教师如果用美声唱法教学生,学生一下子掌握不了,会造成挤压嗓子的毛病,或一首歌一律用假声来唱,更有些学生甚至不敢张口。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培养专业的歌唱人才。所以,我们在教唱歌曲时,要走出这个误区。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歌唱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歌唱可以使人抒发、交流情感,自然优美的歌声可以使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音乐课中感受美、体味美并主动去创造美。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歌唱教学的几点体会,我深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勤于探究,我们的歌唱教学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师要做生动、优美、准确的范唱
教师范唱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自身拥有一条情感涌动的河流,使其在对艺术美的感知和体验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接感知审美对象,能充分发挥聆听的审美功能,引导其主动入境。通过范唱不仅可以使教师进入“角色”,深刻体验歌曲的意境,把歌曲的情感内涵生动具体地表达出来,而且还可以把这种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受到感染、受到教育,并从心底产生学唱的愿望和要求。可以说,范唱能作为点燃教师和学生感情的火花,能作为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做生动、准确、优美的范唱。
二、教师要注意要求学生变声期用轻声歌唱
“变声”是青少年生理发展的必然阶段。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变声期,这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这时发声方法不当,会损伤声带、破坏声音美感,不利于音高和乐感的培养。学生必须懂得并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发声。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用轻声歌唱是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用轻声歌唱,第一,符合变声期学生的生理条件,有利于从歌唱生理角度对声带加以保护;第二,能提高歌唱的准确程度;第三,有利于表达歌曲意境;第四,能使学生获得流畅自然的声音,增强歌唱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歌唱心理的保护,安全愉快地度过变声期。
三、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然、优美的音色
自然、优美的音色是歌唱教学的灵魂。细细地欣赏中外优秀歌唱家的演唱,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无论是高音还是低音,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他们的声音无一不是自然优美的,他们的歌声能给人一种“享受”,他们的歌唱方法浑然天成。而我们遇到“唱的不好”的学生无一例外地存在着“喉音”或躲着声带唱的问题,听这些歌声让人感到特别累,音色当然是沉重的。而且这个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学生裹足不前,有时甚至退步。所以培养自然优美的音色是声乐教学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歌唱时声带是产生基本声音的地方,而使得声带发声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挤着喉咙发声、躲着声带发声等等。科学的发声原理要求,声带在气息的作用下,被动地闭合发声。这一理论的提出无疑为改正歌唱者错误发声的问题,找到自然、优美的音色,提供了科学依据。谁能训练学生唱出自然、优美的音色,谁就掌握了声乐教学的金钥匙。
四、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在歌唱中“动”起来
学唱歌曲时,学生的感受有时得不到表达,容易造成学生演唱兴趣不高、精力不集中。因此要给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如学歌唱曲《嘀哩哩》,出示歌谱后,首先让六个人一小组表演春游,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所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然后分组汇演,让学生在春游的记忆中捕捉可爱的音乐形象,激发他们的想象潜质,从而加深了对音乐的表现力。学生在“动”中积累了情感,因此在创造表现音乐时,就有了具体的感性材料,从而更好地演唱歌曲。
五、教师要注意,在歌唱课中应该留给学生一些空间
目前,各科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方向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反对教师满堂灌。但音乐教学中,教师当主演、学生当配角的状况仍在延续,每个教学空间都由教师大包大揽,学生循规蹈矩,任由教师牵看鼻子走,因而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倘若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留给学生自学的空间、倾听感受的空间、自由演唱的空间、创作表演的空间,相信情形会大不一样。
六、教师要注意在歌唱中灵活驾驭感情的技巧
歌唱教学的感情投入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充满情趣的歌唱才有感染力。人的情绪、感情在歌唱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歌唱的灵魂,没有感情、不表现情绪的演唱,是失败的演唱。即使技术精湛,听多了也无味,因为不能打动人的心,没有感染力。音乐课一般来说每周一节,歌唱为主的音乐课这一节和下一节往往有一定的时间距离,艺术水平高的歌曲在歌唱技术上肯定也是难度大的歌曲,而感情投入的连贯性是有一定限度的,教师不易始终保持一致的激情充沛。例如教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哩哩哩》等难度大的歌曲时,就需要我们具有驾驭感情的技巧——从情绪、情境、教材、教法等方面把这一节课连接起来,把上一节课师生的新鲜感、学生想学会的冲动感统一起来。教师的情绪和学生的愿望要一致,不然的话,一首歌还没学会,学生却没兴趣了,不想学了,那么这一节课就失败了。学会灵活驾驭感情也是音乐教师不可忽视的方面之一。
七.教师要注意在教唱歌曲中的误区
现在任教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大多是从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在校期间,主要以美声唱法为主。现在初中音乐课一般是每周一节,教师如果用美声唱法教学生,学生一下子掌握不了,会造成挤压嗓子的毛病,或一首歌一律用假声来唱,更有些学生甚至不敢张口。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陶冶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不是培养专业的歌唱人才。所以,我们在教唱歌曲时,要走出这个误区。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歌唱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歌唱可以使人抒发、交流情感,自然优美的歌声可以使学生在四十五分钟的音乐课中感受美、体味美并主动去创造美。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歌唱教学的几点体会,我深信,只要我们不断总结、勤于探究,我们的歌唱教学一定能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