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必须处理好的四个关系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科学课堂中,每天都发生着一些“两难问题”:如何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如何处理好教材实验与实验变通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等等。只有从实际出发,恰当处理好这些关系,才能够使得科学探究和科学课堂和谐、高效。
  一、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
  由于小学生对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探究还不理解,导致日常教学实验时,学生对课堂的关注往往被转化为对实验的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注意只集中于实验这一环节,长此以往,学生会产生一种异常的症状:做实验时精神抖擞,实验结束时乱七八糟。这与理想的科学探究课堂之间是极不协调的。当热闹的“实验瘾”一过,学生会进入一种无序的学习状态,这与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理性”有着巨大差距。因此,必须认真处理好感性动手与理性思考的关系,引导学生从热闹走向理性。
  首先要帮助学生提高认识。科学素养包括参与实验,探究未知世界,需要有序表达与交流,在倾听中补充与完善,甚至是质疑与反驳。如果课堂上仅仅有热闹的实验活动,而没有实验后的理性思考,那只是一种低级的“玩耍”,而谈不上是一种有序的探究活动。在我上三年级的《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时,实验中让学生堵住注射口,通过推拉注射器的活塞观察比较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样的区别。然而在实际上课时,学生们只是自顾自的在那里玩注射器,吸水、注射根本就已经忘记了老师给出的要求,学生玩的很开心,活动的气氛看似相当的热烈,可是当老师提问,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时,学生们沉默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去观察活塞的变化,更谈不上去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了,这堂课根本就完不成预定的目标。其次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在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是载体,实验观察是根本,实验活动是为达成实验观察而服务的。如果课堂上出现学生异常关注实验活动本身,而忽视实验活动背后的观察,那么实验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活动背后的观察,包括实验活动的观察所见,实验活动中的疑问,实验活动中异常现象的关注,实验现象说明的道理等。
  二、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
  小学科学课堂以验证知识、掌握知识为课堂教学的结束点,而科学课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是一个新的问题产生的起点,一节40分钟的课堂是否一定需要得出一个科学完整的探究结论,常常使得科学教师感到十分纠结。因此,如何处理好探究过程与探究结果的关系,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一方面,由于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是重复前人的有定论的探究活动,所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希望得出一个定论,作为本节课的结束。然而课堂实际情况却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很多时候会在矛盾或疑惑中结束课堂教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答案是一定要重视探究结果的总结。只有经过思考总结,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技能。
  其次,要善于归纳阶段性结论。从探究的本质来说,虽然小学生探究的内容早有答案,但是小学生并不清楚或者完全清楚这个探究活动是否有定论。而当学生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就会产生一些阶段性的结论,这种结论的得出属于学生自己的肤浅的认识,是学生从此岸到彼岸的“过河”过程。应该说,这个过程建立的记忆是深刻的,得出的一些结论是牢固的。退一步说,即使这个结论不完整,也是不妨碍学生科学概念的建立。及时帮助学生得出这种阶段性的结论与课堂上让学生随便玩玩而不进行思考总结是有明显区别的,前者会在接下来的一节课或者课外继续深入进行探究,以求获得对前面探究活动的深化和推进,从而获得得更多的信息,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后者却仅仅只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本得不到发展。
  三、处理好教材实验与实验变通的关系
  在小学科学课中,教材安排了许多实验内容。一方面,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既定程序进行按部就班的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校本化的细节处理。那么,如何处理两者关系呢?一般来说,教材的编排和编写体现了共性,而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适当优化、细化。比如,实验过程哪里需要特别提醒学生?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引起学生关注?如何放大一些学生不易关注到的细节,如何创新设计实验,让实验现象更明显?如何让实验的材料更简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家里参与实验?等等,都会使课堂品质升级。其实,实验时,实验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不要老师帮他们都准备好,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实验要微型化,实验材料也要环保,最好能利用我们身边找得到的材料进行,培养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
  小学科学的教学,担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将深奥的科学概念传递给几乎没有什么科学基础的小学生。对小学生而言,知识只是一堆有结构的陌生材料,只有当知识被学生利用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如果知识只是被记忆或者被重复的话,那永远无法有效建立科学概念。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处理好知识达成与概念建立的关系。
  这些细节的实施是实现课堂教学概念建立的若干个点.只有这些点连接成一条线的时候.才是建构知识水到渠成的时候。探究性的科学课堂需要关注知识的达成还是科学概念的建立?不同的思考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教学设计,不同的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使课的教学效果完全不同,教学直接深入达到学生的心灵程度也不同。
  【作者单位: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肺癌远处转移在肺癌中发生率很高,临床就诊的肺癌80%以上已属晚期,有的甚至是体检发现时已有远处转移,尤其是骨、脑转移.本组病例中骨转移占52.8%、脑转移占24.8%,其次为肾上
支气管扩张是肺内支气管管腔持久性扩张伴管壁纤维性增厚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我们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0例支气管扩张病人的X线平片及螺旋CT资料,重点分析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
对30例临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得的^99mTc-MIBI心肌平面与断层显像进行了对比研究,所有的人均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的特异性一致为91.7%,灵敏度分别为87.5%与95.8%,主要是平面显像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 方法对已出院的91例脑卒中患者不良行为采用干预策略,制定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心理调节处方,指导不良行为的矫治.结果
行知中学对职校生的认知其实是社会对职校生认知的一个缩影。我们唯有直面并理性审视这种偏见,定信念、强内功、塑形象、展风采,以自己的积极作为化解这种偏见,才能赢得属于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中的基本学科,也是学生观察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当前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出试验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的应用价值。  1.小学科学教育试验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措施。小学科学教育中试验的应用价值主要集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学习难度以及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1.1激发学习情绪,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
<正> 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 vena caval syndrome,SVCS)。常被看成胸部恶性病变继发性阻塞的同义词。其中因肺癌引起者占首位,为深入了解肺癌患者出现SVCS的病理生理基础和上
一、绪论  目前虽然教育者对幼儿体育活动重要意义的认识不断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幼儿体育活动渐渐忽略锻炼体格这一重要目的。幼儿的身体变得娇嫩、虚弱,身体健康程度和对疾病抵抗能力下降。因此,对小班幼儿体育活动中问题的研究以及解决的对策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1.教育观念的落后  小班幼儿大多年龄小、身体弱。特别在秋冬高发病时期,由于担心天气冷会致幼儿咳嗽、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76-01  这个案例其实是一个涉及课程发展取向和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教育课程开发问题。能够体现校本教育文化特色的课程和教学,无论是推广,还是借鉴,都首先要从校本实际出发,坚守高职教育使命,瞄准人才培养目标,更新思想,创新方法,以课程建设促教学发展,以教学质量提人才素质。  其一,课程目标科学定位。高职教育
钟启泉先生把综合实践活动诠释为:“一言以蔽之,就是超越了传统的课程教学制度—学科、课堂、评分的束缚,使学生置于活生生的现实的(乃至虚拟的)学习环境之中,综合地习得现实社会及未来世界所需要的种种知识、能力、态度的一种课程编制(生成)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因为只有庞大的指导纲要,老师们为没有可学内容而感到胆战心惊。面对各级各部门开发的纷繁教材,老师们又为学习内容太多而感到手足无措。  一、把自己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