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放课堂是指与“封闭”“教条”“禁锢”的传统课堂相反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教师冲破教材的桎梏,打破课堂的束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调控,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构建开放环境
“师道尊严”是中国千百年来延续和传承的尊师之道,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也造成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对今天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开放课堂,需要从多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形式上让学生敢于举手、勇于表达;在内容上鼓励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必问,从形式到内涵,实现课堂的全面开放。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测着恐龙神秘消失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恐龙吃光了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没有食物饿死了;也有的认为恐龙是被二氧化碳毒死的……正当大家沉浸在恐龙死亡之谜的探索中,一个小男生突然站了起来问道:“恐龙是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此时,教师没有指责,也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顺势说道:“你的小脑袋里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恐龙的一些问题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大家,于是,脑袋快速地转起来:“恐龙有多重呢?”“还有比恐龙大的动物吗?”“恐龙可以在水里游泳吗?”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赋予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没有压力的课堂上,学生们尽情地畅想,而这种畅想如松软的土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料。
二、增强开放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替代学生的个性解读。然而,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于学生身上,无论学生有怎样的理解,最后都会回归到准确的答案上。因此,只有打碎传统课堂的枷锁,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进文本,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语文,收获快乐。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放开手脚,动手做一做,提高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师:“一年、两年,很多年过去了,荒岛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画面贴到‘荒岛’上去。”教师将印有荒岛背景的画纸和一些素材发到每个小组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贴上了绿树,有的同学贴上了小草,还有的将蓝天、白云、鲜花全贴了上去,让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岛跃然纸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身体验小熊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到靠自己的双手让小岛魅力无穷,最后招来小动物的栖息。这样的课堂如源头活水,以轻松的氛围、自然的体验、欢愉的心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三、实现开放表达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语言也只有从内心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灵。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递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表达、提高学生能力的阵地。教师在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中加深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让学生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教材的领域,让学生在鼓励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小作者祖父的园子里的花鸟虫草是快乐的,教师可以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分别扮演花鸟虫草,大声说出它们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了向往,不一会儿,小手一个个地举了起来,有的想当百灵鸟:我可以在园子里快乐唱歌,从早晨唱到傍晚。有的想当黄瓜:我可以在园子里尽情生长,想长多长就长多长。还有的想当地里的蚯蚓……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中自由地表达着快乐,此时,教师追问:小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些花鸟虫草呢?生:为了表达园子里的东西都是自由快乐的。师:对啊!小作者用花鸟虫草的快乐衬托自己的快乐,这种方法就是寄情于物,咱们要不要试试呢?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用法的地方吗?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从一个高潮的回落又上到了一个高潮的升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悦在课堂上跳起思维的舞蹈。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摇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沉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插上一双自主探究的翅膀,让学生在瑰丽的语文领域中自由翱翔。◆(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开放课堂是指与“封闭”“教条”“禁锢”的传统课堂相反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教师冲破教材的桎梏,打破课堂的束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调控,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构建开放环境
“师道尊严”是中国千百年来延续和传承的尊师之道,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也造成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对今天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开放课堂,需要从多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形式上让学生敢于举手、勇于表达;在内容上鼓励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必问,从形式到内涵,实现课堂的全面开放。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测着恐龙神秘消失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恐龙吃光了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没有食物饿死了;也有的认为恐龙是被二氧化碳毒死的……正当大家沉浸在恐龙死亡之谜的探索中,一个小男生突然站了起来问道:“恐龙是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此时,教师没有指责,也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顺势说道:“你的小脑袋里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恐龙的一些问题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大家,于是,脑袋快速地转起来:“恐龙有多重呢?”“还有比恐龙大的动物吗?”“恐龙可以在水里游泳吗?”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赋予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没有压力的课堂上,学生们尽情地畅想,而这种畅想如松软的土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料。 二、增强开放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替代学生的个性解读。然而,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于学生身上,无论学生有怎样的理解,最后都会回归到准确的答案上。因此,只有打碎传统课堂的枷锁,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进文本,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语文,收获快乐。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放开手脚,动手做一做,提高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师:“一年、两年,很多年过去了,荒岛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画面贴到‘荒岛’上去。”教师将印有荒岛背景的画纸和一些素材发到每个小组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贴上了绿树,有的同学贴上了小草,还有的将蓝天、白云、鲜花全贴了上去,让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岛跃然纸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身体验小熊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到靠自己的双手让小岛魅力无穷,最后招来小动物的栖息。这样的课堂如源头活水,以轻松的氛围、自然的体验、欢愉的心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三、实现开放表达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语言也只有从内心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灵。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递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表达、提高学生能力的阵地。教师在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中加深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让学生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教材的领域,让学生在鼓励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小作者祖父的园子里的花鸟虫草是快乐的,教师可以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分别扮演花鸟虫草,大声说出它们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了向往,不一会儿,小手一个个地举了起来,有的想当百灵鸟:我可以在园子里快乐唱歌,从早晨唱到傍晚。有的想当黄瓜:我可以在园子里尽情生长,想长多长就长多长。还有的想当地里的蚯蚓……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中自由地表达着快乐,此时,教师追问:小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些花鸟虫草呢?生:为了表达园子里的东西都是自由快乐的。师:对啊!小作者用花鸟虫草的快乐衬托自己的快乐,这种方法就是寄情于物,咱们要不要试试呢?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用法的地方吗?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从一个高潮的回落又上到了一个高潮的升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悦在课堂上跳起思维的舞蹈。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摇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沉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插上一双自主探究的翅膀,让学生在瑰丽的语文领域中自由翱翔。◆(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一、构建开放环境
“师道尊严”是中国千百年来延续和传承的尊师之道,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也造成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对今天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开放课堂,需要从多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形式上让学生敢于举手、勇于表达;在内容上鼓励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必问,从形式到内涵,实现课堂的全面开放。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测着恐龙神秘消失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恐龙吃光了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没有食物饿死了;也有的认为恐龙是被二氧化碳毒死的……正当大家沉浸在恐龙死亡之谜的探索中,一个小男生突然站了起来问道:“恐龙是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此时,教师没有指责,也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顺势说道:“你的小脑袋里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恐龙的一些问题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大家,于是,脑袋快速地转起来:“恐龙有多重呢?”“还有比恐龙大的动物吗?”“恐龙可以在水里游泳吗?”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赋予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没有压力的课堂上,学生们尽情地畅想,而这种畅想如松软的土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料。
二、增强开放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替代学生的个性解读。然而,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于学生身上,无论学生有怎样的理解,最后都会回归到准确的答案上。因此,只有打碎传统课堂的枷锁,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进文本,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语文,收获快乐。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放开手脚,动手做一做,提高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师:“一年、两年,很多年过去了,荒岛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画面贴到‘荒岛’上去。”教师将印有荒岛背景的画纸和一些素材发到每个小组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贴上了绿树,有的同学贴上了小草,还有的将蓝天、白云、鲜花全贴了上去,让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岛跃然纸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身体验小熊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到靠自己的双手让小岛魅力无穷,最后招来小动物的栖息。这样的课堂如源头活水,以轻松的氛围、自然的体验、欢愉的心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三、实现开放表达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语言也只有从内心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灵。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递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表达、提高学生能力的阵地。教师在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中加深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让学生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教材的领域,让学生在鼓励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小作者祖父的园子里的花鸟虫草是快乐的,教师可以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分别扮演花鸟虫草,大声说出它们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了向往,不一会儿,小手一个个地举了起来,有的想当百灵鸟:我可以在园子里快乐唱歌,从早晨唱到傍晚。有的想当黄瓜:我可以在园子里尽情生长,想长多长就长多长。还有的想当地里的蚯蚓……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中自由地表达着快乐,此时,教师追问:小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些花鸟虫草呢?生:为了表达园子里的东西都是自由快乐的。师:对啊!小作者用花鸟虫草的快乐衬托自己的快乐,这种方法就是寄情于物,咱们要不要试试呢?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用法的地方吗?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从一个高潮的回落又上到了一个高潮的升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悦在课堂上跳起思维的舞蹈。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摇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沉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插上一双自主探究的翅膀,让学生在瑰丽的语文领域中自由翱翔。◆(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开放课堂是指与“封闭”“教条”“禁锢”的传统课堂相反的课堂,这种课堂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以生为本的理念背景下,教师冲破教材的桎梏,打破课堂的束缚,根据学生需求进行有效调控,真正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构建开放环境
“师道尊严”是中国千百年来延续和传承的尊师之道,这种思想固然有其可取之处,然而也造成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对今天激发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弊端。构建开放课堂,需要从多方面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形式上让学生敢于举手、勇于表达;在内容上鼓励学生有错必究、有疑必问,从形式到内涵,实现课堂的全面开放。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恐龙》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猜测着恐龙神秘消失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恐龙吃光了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没有食物饿死了;也有的认为恐龙是被二氧化碳毒死的……正当大家沉浸在恐龙死亡之谜的探索中,一个小男生突然站了起来问道:“恐龙是怎么吃东西的?”这个问题看起来是有点驴唇不对马嘴,此时,教师没有指责,也没有立即回复,而是顺势说道:“你的小脑袋里想了解的知识还真不少,其他同学有没有关于恐龙的一些问题呢?”同学们看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大家,于是,脑袋快速地转起来:“恐龙有多重呢?”“还有比恐龙大的动物吗?”“恐龙可以在水里游泳吗?”在这样开放的环境中,教师赋予了学生一双想象的翅膀。在没有压力的课堂上,学生们尽情地畅想,而这种畅想如松软的土壤,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养料。 二、增强开放体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以自己的阅读体验,替代学生的个性解读。然而,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于学生身上,无论学生有怎样的理解,最后都会回归到准确的答案上。因此,只有打碎传统课堂的枷锁,突破教材的限制,让学生走进文本,想一想、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增强学生的自主体验,才能让学生在体验中享受语文,收获快乐。例如教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这儿真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放开手脚,动手做一做,提高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师:“一年、两年,很多年过去了,荒岛变成什么样子了呢?请同学们把你想到的画面贴到‘荒岛’上去。”教师将印有荒岛背景的画纸和一些素材发到每个小组中去,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学生贴上了绿树,有的同学贴上了小草,还有的将蓝天、白云、鲜花全贴了上去,让一个生机勃勃的小岛跃然纸上……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以开放的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切身体验小熊从“孤单”到“渴望”,从“渴望”到“寻找”,到靠自己的双手让小岛魅力无穷,最后招来小动物的栖息。这样的课堂如源头活水,以轻松的氛围、自然的体验、欢愉的心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三、实现开放表达
真正的教育应当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语言也只有从内心发出的,才能打动心灵。小学语文课堂,不仅是传递语文知识的场所,更是促进学生表达、提高学生能力的阵地。教师在给学生思考空间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表达中加深思考,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实施开放式教学,必须让学生将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拓展教材的领域,让学生在鼓励中展示自己独特的观点。例如: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的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中,小作者祖父的园子里的花鸟虫草是快乐的,教师可以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然后分别扮演花鸟虫草,大声说出它们的快乐。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满了向往,不一会儿,小手一个个地举了起来,有的想当百灵鸟:我可以在园子里快乐唱歌,从早晨唱到傍晚。有的想当黄瓜:我可以在园子里尽情生长,想长多长就长多长。还有的想当地里的蚯蚓……孩子们在开放的课堂中自由地表达着快乐,此时,教师追问:小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来写这些花鸟虫草呢?生:为了表达园子里的东西都是自由快乐的。师:对啊!小作者用花鸟虫草的快乐衬托自己的快乐,这种方法就是寄情于物,咱们要不要试试呢?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这样用法的地方吗?生:能。在教师的引领下,课堂从一个高潮的回落又上到了一个高潮的升起……在这个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带着快乐和喜悦在课堂上跳起思维的舞蹈。
开放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成长的摇篮。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为学生开辟一个自由、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全身心沉入文本,实现与作者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交流,从而为学生插上一双自主探究的翅膀,让学生在瑰丽的语文领域中自由翱翔。◆(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掘港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