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大佬们开始把手伸向纸媒。
2012年7月19日,财新传媒通过新浪微博宣布,完成最新一轮新股融资,腾讯成为其股东之一。据悉,腾讯出资5647.6万元人民币,购得财新传媒19.77%股权。
在这场看似平常的合作中,隐藏的却是两种性质的媒体的交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财新传媒在传统媒体领域向来颇具话语权,而腾讯又作为新媒体的领军者。一度,腾讯等新媒体的存在极大威胁着传统媒体,“纸媒已死”的言论甚嚣尘上。腾讯此举无疑是为这个言论打上了休止符,再加上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纷纷“染指”纸媒,以及股神巴菲特大量收购纸媒,谁还能说纸媒已死,枯木尚能逢春,纸媒也有春天。
腾讯入股财新
去年9月9日,浙江产权交易所公告称,浙报传媒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19.77%财新传媒股权,挂牌价为5647.6万元。
直到2012年7月19日10:00,财新传媒发布一条微博公布消息。对于这个结果外界也许并不会感到意外,因为腾讯和财新的关系向来融洽。早有业内人士透露,马化腾和胡舒立来往甚密,马化腾还曾邀请胡舒立去腾讯讲课。在腾讯入股财新的新闻出来后,有网友评论:是否以后财新关于腾讯的报道只有一种声音了?其实,一直以来,财新对腾讯的态度就算是“和蔼可亲”的,相比于阿里巴巴危机时,胡舒立和马云的“对峙”。
在这场交易中,双方各取所需,财新需要资金,腾讯需要的则是话语权。
财新传媒是2009年12月,由原《财经》杂志主编胡舒立创办,最初估值约为1亿元。一直一来,财新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广告、会议合作、杂志以及图书发行等,但是据财新的年度审计报告显示,财新传媒年度净亏损1426.79万元。财新和胡舒立都需要资金来实现更大的理想,以及独立上市的愿望。
而腾讯最不缺的就是钱,双方一拍即合。其实,在“3Q大战”后,马化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在2010年的年会上特别提到“截杀渠道仅仅是一个‘刺客’,占据源头者才是‘革命者’”,互联网将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而存在,它将融入传统产业之中。在互联网的作用下,产业链的上游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据悉,2010年,腾讯和360之间爆发的“3Q大战”中,360凭借着其在网络和传统媒体的公关能力,让腾讯在舆论上落了下风。而财新的用户群属于高端精英人群,甚至很多是社会意见领袖,腾讯此举正能弥补其在传统媒体话语权不强势的短板。
大佬“染指”纸媒
在马化腾入股财新的事件中,马化腾还被贴上了“效仿巴菲特”的标签。
原来,最近巴菲特同样大量收购一批纸媒,引发不小的议论。
6月,巴菲特花费1.42亿美元购买美国广播及出版社Mndia Genera旗下的美国东南部63家地方新闻报纸。对此,有人说,巴菲特老了,做事有些糊涂了;有人说巴菲特这次投资选错了方向,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所向披靡;但也有一些人在深思巴菲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种为之肯定是想到些什么才去做的,所以这其中另有玄机。事实上,早在2011年11月底,巴菲特就以1.5亿美元收购《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其中包括5000万美元的债务。
而就在4年前,在2008年伯克希尔的年度会议上,巴菲特还曾公开嘲笑纸质媒体的运营模式。2009年巴菲特在其每年的经典之作“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道,读者都转向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出版商的利润在快速流失,“报纸是一种过时的模式,将持续亏损且不复生机。”“大部分的报纸,我都不会买,哪怕再便宜!”巴菲特当时是这么说的。由于以上言论,巴菲特一度饱受媒体责难,但仍不愿收敛刻薄:“让我们想象一下:让我们砍下树木,买下昂贵的印刷机,再买几支卡车运输队,就为了让人们掏钱去阅读昨天的新闻这多可笑。”
3年后,巴菲特在收购地方报纸《奥马哈世界先驱报》后却迅速改口:“报纸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巴菲特现在这么告诉《奥马哈世界先驱报》的员工。又1年后,巴菲特更是一口气买下了美国东南部的63家地方报纸,显示出他对地方报纸的看好。
互联网巨头的媒体情结
除了股神巴菲特的加持,盛大、阿里巴巴等互联网公司都已悄悄“染指”传统媒体。此前,盛大已经入股《商业价值》和《创业家》,阿里巴巴与浙江出版集团合办了《天下网商》杂志,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淘宝天下》。而腾讯也与6家地方传统媒体合作办地方网站,如与解放日报集团合办大申网。
有分析人士说,腾讯入股财新传媒,其实是互联网巨头们一直以来的媒体情结使然。“互联网巨头们一直做着媒体梦。掌控网络媒体对它们来说手到擒来,它们媒体梦的焦点在于传统媒体。那里,才是它们的痛点。”
经过十几年发展,互联网巨头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可以让人仰视,但它们通常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光彩无限,在整体社会关系链条中,其话语权的增长与市值的增长并不成正比。
传闻不时有发生,但是事实确实摆在眼前。就如同娱乐圈的电影和电视剧的差别,电视剧再红火,也只是小荧幕,电影才是大荧幕,所有演员都以跨进电影这个大荧幕为荣。互联网企业也是,无论互联网用户量达到多少,无论微博影响力多强大,传统媒体的固有地位依然不变。
纸媒死了吗?
7月17日消息,传媒大亨默多克终于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分拆新闻集团。消息出来后受到的褒贬不一,不过默多克以传统媒体大亨的身份抛弃纸媒,难道纸媒真的完了?
2009年,《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一篇文章《谁来拯救纸媒?》。“2009年对于全球报纸从业者而言,或许是这个行业自诞生以来最悲情的一年”。新闻由头是2009年3月16日,美国《西雅图邮报》的发行人罗杰·奥格尔斯比向工作人员宣布将在17日发行最后一期纸质报纸,而后这份有146年历史的报纸,在其母公司赫斯特集团的要求下,脱离纸媒,完全转变为电子报纸。人们开始用无限惋惜、同情的语气,谈论着这些被视为“日暮西山”的产品形式以及它的拥有者们,例如《西雅图邮报》和它的母公司赫斯特。
互联网的出现,以其自身的传播优势不可避免对传统媒体造成巨大的冲击。比如1999年5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5时45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新浪网在当日清晨6时24分对此事发布了网上快讯,6时40分又作了详细报道。而《人民日报》则是8日上午9时44分通过网络版发布这一消息的。不仅如此,新媒体还具有全天候能力,24小时随时网上见。《人民日报》网站在美国袭击我大使馆事件中不定时发布最新消息,最初几天,热心读者一天造访此网站多次,每次都会有新收获,上网成了新新闻的来源,网友成了“消息灵通人士”。5月9日2:00一23:50时段,此网站共发布新闻23次,这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纸媒已死,似乎已成事实。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覆盖,其优势让人欣喜,而其劣势也逐渐显现。比如现在的微博,号称将人们带进“自媒体”时代,但是当这个“自媒体”愈发不受控制的时候,当人们觉得“自媒体”时代的消息越来越不值钱的时候,传统媒体的存在就凸显了其重要性。
曾直言“纸媒已死”的网络导报社长郑国民近日也一反常态,“传统媒体拥有的资源,是国家政策的资源,国家提出要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第二大优势是传统媒体多年积累下的信息数据资源;第三大优势来自传统媒体的人员素质,从内容生产角度来讲,商业网站还不能比拟”。
互联网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很显然,目前互联网还不具备压倒传统媒体的能力,而传统媒体依然有自身的优势,如信息的严格筛选、新闻的原创性等,再加上股神巴菲特、腾讯马化腾等人的重度加持,传统媒体的春天正在重新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