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vce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以后,各个学科核心素养也随之产生。在历史核心素养中,一个重要素养就是时空观念。由此可见,历史教学中的时空观念至关重要。但是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历史教师针对这些情况积极探索有效的改善策略:优化时空阶段,史地学科结合,发挥历史地图功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基于此,文章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培养策略
  一、 引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有五大内容,其中一个就是时空观念。任何一件历史事件,都包含时间、空间这两个要素,因此,时空观念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体系的构建有极大作用。初中历史的教学主要是为学生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基础;而高中历史知识融入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结构的跳跃性非常大,空间观念也被弱化。因此,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至关重要。
  二、 “时空观念”概念的界定
  (一)时间观
  对于历史时间的内涵,我们可以站在两个层面上进行理解。第一个层面: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时段、时刻、具体年代等,它是以构建历史事件客观尺度所存在的;第二个层面:主观上的时间,主要是对历史的变革、含有历史意义的历史事件的反应。在理解时间内涵的时候,如果不将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联系起来,那么这种理解也是不公允、有失偏颇的。
  (二)空间观
  对于初中历史教学中所提出的空间概念,戴冠在其论文中进行了阐述:历史空间概念还可以称之为历史地理概念,其主要有四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历史活动所在的地理位置;第二层是指历史活动所处地理位置周边的环境;第三层是指历史活动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第四层就是指历史地图。但是笔者认为第四层含义不准确,历史地图属于帮助学生认识空间的一种工具,不可以将它纳入歷史空间概念中。因此,笔者认为空间观念主要有历史地理位置、历史地理环境这方面的含义。
  (三)时空观念
  如果说时间是历史的纵向进程,那么空间就是历史的横向联系,历史学者将空间与时间称作是历史的两只眼睛,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缺一不可。观念是我们的主观映像,但是它却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中,属于主体的思想意识体系。而这种思想意识体系对主体对历史事件的看法、态度、评价有非常大的影响。对于历史时空观念,夏辉辉在其论文中给出了的解释,为“观察、分析事物与特定时间、空间之间联系的一种观念”。对于该解释,笔者较为认同。
  三、 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优化时空阶段,增强历史时间敏感度
  时间逻辑在历史学科中至关重要,其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评价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基础条件,因此,不管是在教学中还是在学习中,绝对不可以搞混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
  就像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讲《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虽然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的兴衰有一定关系,但是将他们放在同一课中,就显得比较突兀。原因如下:第一,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第二单元的衔接,罗马帝国灭亡时间是公元476年,但基督教恰恰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兴起的,将罗马帝国放在第五课讲解,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放在第七课讲解,时间顺序发生了偏差,这样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第二,基督教兴起的社会时期仍处于奴隶社会,而第三单元主要是讲的是欧洲的封建时期,所以将“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这部分内容放在第三单元较为不妥。第三,第六课在课后活动中写了德国一位法学家的言论“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学生在理解这句话的时候,因为还没有学习基督教等相关的宗教内容,所以他们难以准确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重组教材内容。
  基督教在1世纪产生,在4世纪被罗马帝国皇帝定为国教。可见,基督教是罗马帝国文化当中的宗教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将“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这部分内容加入第二单元第六课中,在原有的四大模块中加入“宗教文化”这一模块。这样,学生对罗马帝国的文化就有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对于德国法学家的言论也有正确理解。另外,教师对知识的重组不会打乱其自身所具有的逻辑顺序,并且对学生时空观素养也有较好的培养。
  (二)历史与地理学科结合,加深历史空间观念
  历史不仅是人文学科,还是一门科学,以时间和空间为维度论述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对事件发生的历史时间以及空间范围进行界定。
  在人类文明以及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空间以及环境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布罗代尔在其研究中提出了时段理论,将人类历史划分为长、中、短三个时段,长时段主要是指地理的历史;中时段主要是指社会的历史;短时间则是说历史事件所发生的某个时间。他认为,在人类发展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地理环境,人类想要从其他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研究,那么就必须要将地理环境与历史有效结合起来。
  就拿初中历史教学来说,要求学生所形成的历史地理素养主要包括:对历史事件发生地的地理环境有一定了解和分析;对历史地图中的知识有较好的识别,并与历史事件有效联系起来;对历史地图有正确绘制及说明。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将本学科与地理学科有效结合起来,以此为切入点开展课堂教学,加深学生的时空观念。
  第一,适当根据现代地名对照古代地名开展教学活动。直观来说,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掌握了大量的地名,而这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城市地名的现代名称和古代名称进行对比教学,有很多省区和城市可以追踪到其历史溯源。就像省区的名称,我国是在元朝时期开始的行省制度,现在很多省区的名称从来没有发生过改变。如我国首都北京,在西周的时候称作蓟城,是春秋时期燕国的国都,之后又成为金、元、明、清各朝的都城。另外,开封、西安、洛阳等城市,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历史教师在说到这些地名的时候,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它们跟现代地名联系起来,并确定这些地区的位置,这对他们空间观念的形成有极大作用。   第二,从深层次结合历史与地理空间。从更深的角度上来说,不管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社会方面,抑或是在经济方面,地理环境对古代历史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深层次结合历史与地理学科,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挖掘更多奥秘。
  结合根据地理空间对古代经济的变迁以及南北不同文化的形成进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在经过两次变迁以后形成了南北两大经济中心,第一次变迁是夏商周时期从东到西,形成农业文明;第二次变迁是唐宋之际,向长江以南地区转移经济重心。而与此同时,两次经济重心的转移使得南北形成不同文化。
  (三)发挥历史地图的功用,强化历史时空观念
  教师为了了解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程度,利用《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这课知识点设计了相应问题:如果你和家人到伊斯坦布尔游玩,你要如何向家人介绍这座古老、充满历史的城市?
  生A:这座城市并不是从始至终就属于土耳其,它以前是拜占庭帝国的都城,之后土耳其将这个帝国灭亡,随之也将这座城市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生B:这座城市最早是属于罗马帝国,330年皇帝君士坦丁将其定为罗马帝国的新都,名为君士坦丁堡。之后,罗马帝国的衰亡,拜占庭帝国的建立,使得这座城市成为拜占庭帝国的都城,最后又被土耳其人所占領。
  通过这两位学生的回答可以发现,他们未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对于这座城市,仅仅掌握了罗马帝国到拜占庭帝国这段时间的历史,之前的一概不知。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地图(如图1、图2),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
  首先,让学生利用教材中拜占庭帝国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的疆土领域图,找到伊斯坦布尔在图1和图2中的位置;其次,再让学生说说这两张图分别是哪个帝国的版图。学生通过之前所学知识,推断出图1是波斯帝国,图2是亚历山大帝国。最后,教师再将以下三张图展示出来(图3、图4、图5)。
  四、 结语
  总的来说,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包含内容非常复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并积极、有效地整合教材内容,理顺时间顺序,从而带领学生走进时空顺序正确的历史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素梅.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缺失及对策[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452(2):56-59.
  [2]张乃国.初探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有效培养[J].新课程,2017(10):182.
  作者简介:林传兵,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平潭城南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效课堂改革逐渐推进,主要包含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课堂变为学生自由学习、发散思维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中体现生本课堂的特色,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小学数学;主体地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过
摘 要:语文课堂教学中将古诗文和地方传统文化结合,是使学生热爱古诗文学习的途径之一。文章从古诗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押韵和方言结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民歌结合,文化现象和民风民俗结合三个方面谈课堂教学古诗文如何与地方传统文化结合。  关键词:古诗文;方言;民歌;民风民俗  文言文和古代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和考试的重头戏,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但鲜有学生由衷热爱。这和古诗文与现实生活距离遥远,不易理解,教学
摘 要:我们习惯了高强度、大容量、快节奏的生物复习课,复习课追求课堂知识容量,采取与新授课相同的知识点重现式复习方式,忽视方法指导,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非常局限,陷入题海无法自拔。文章以《绿色植物物质和能量的转换》(原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这一主题为例,探索生物课一轮复习模式,以期化零为整,实现学生知识升华。  关键词:主题式一轮复习;搭建知识框架;质疑解疑;有效互动  一、 研
甘地说,一个民族与其道德进步,可从动物所受的待遇来评判。这是我读完《绿色生活手记》后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的确,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这听来也许荒唐,但我在读过《绿色生活手记》一书后就不再怀疑它的合理性了。  《绿色生活手记》是莽萍主编的一套“护生文丛”中唯一的一本中文著述,于普通读者而言也是最易读的一本。历史学家张广达先生说它“是一本好看的小书,文
摘 要:现代小学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高效展开。文章以苏教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为例,分析了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小学高学段的教学工作改进带来有效的助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学段;现代教育技术  一、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基于教育科学的原则指导教师的一线教学工作中开展实践的重要理论集合,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仔细揣摩并借此
你说 人生一旅途耳  其长百年 但不知  在漫漫风雨途中 会有  多少坎坷崎岖 和激流险滩  于是 你一生都在忙着  筑路搭桥的事  用山的坚韧 水的温柔  用钢的意志 火的信念  在深山峡谷  在大河平川  曾经托起 多少美丽的彩虹  曾经接通 多少阻隔的思念  当千千万万 焦灼的期盼  踏月而归 当一个个  远去的憧憬 到达彼岸  人们都会想起 一位建桥的老人  想起茅以升 九十四年的人生旅途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思达教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根据教学实践,阐述了读思达教学的内涵,分析读思达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核心素养意义,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达成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读思达教学;教学路径  一、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
摘 要:童声合唱被誉为天籁之音,不仅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情感表达更震撼人心,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是学校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小学合唱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参与热情,不利于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合唱教学策略,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美育价值,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童声合唱;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摘 要:这是个“互联网 万众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让“创客”这一发轫于互联网时代的概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紧跟着这样的时代步履,广信区第二小学校将“创客”精神植入校本教研的实践探索中,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历经几年的积淀,我们已然寻得了一种特色鲜明、活力四射的创客教研模式。  关键词:兴趣导向;倡导创新;基于需求  什么是“创客教研”?  文章提取的关键词是:兴趣导向、倡导创新、基于需求、共同分享
摘 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写作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写作能力能够综合体现出学生的词汇积累、语法水平、英语思维及语言表达水平。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写作需求,采取思维导图等教学模式,以训练学生的写作思考能力及精密的思维,使其在写作中准确地使用词汇与语法,准确地表达自我认知与感悟,促进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文章就思维导图对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