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物对话中感受思想的深刻性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yly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主题”单元选入了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丹柯》。小说的主人公“丹柯”是一位英雄人物,而以“英雄”为主题的小说近年来屡见不鲜。当学生阅读《丹柯》时不难发现,小说除了歌颂英雄丹柯之外,还有对麻木“族人”的批判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像丹柯这类的英雄等,这使得小说的主题变得非常丰富。
  关键词:丹柯;人物对话;主题;思想深刻
  一、初读文本,概括内容
  《丹柯》讲述了丹柯和族人们的哪些故事?根据学生的概括提炼,不难发现《丹柯》主要讲述了以下事件:(1)族人陷入困境时,丹柯挺身而出;(2)族人途中遇险时,丹柯掏心拯救;(3)族人走出森林时,丹柯心被踩碎。
  通读课文并梳理情节是阅读小说的第一步。学生通过对小说情节的概括与提炼使其与小说有了近距离的接触。通过对情节的梳理概括学生不难发现族人与丹柯在文中是有一些“对话”的,学生需从人物对话中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的深刻性。
  二、布置任务、合作探究
  任务一:找出文中丹柯与族人的对话,从中你能得出哪些感悟?
  第一处对话:
  丹柯: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我们走!喂!嘿!……
  族人:你领导我们吧!
  第二处对话:
  族人:你对我们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有害的人!你领导我们,把我们弄得筋疲力尽了,因此你就该死!
  丹柯(大声辩白):你们说,领导我们!我才来领导的!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族人:你该死!你该死!
  生1:我读出了丹柯因社会误解而半生的内心的痛苦煎熬、对信念的执着坚定以及一心为公、自我牺牲的高贵。
  生2:我读出了族人们内心对丹柯由開始的相信到后来的质疑,但最终仍然选择跟随丹柯。同时读出了族人的懦弱、反复无常、凶残、忘恩负义。
  综上可以看出,丹柯在与族人的对话中始终用信念和行动在驱使自己不断向前,而族人在恐怖环境的笼罩下,心态一次次的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上述两处族人与丹柯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对话”是揭示这篇小说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对话中所展现出的族人内心的矛盾与丹柯信念的执著成为将小说情节进一步向前推进的重要因素。而在人物情节处理上,我们又能看到环境的恶劣与美好直接影响着人的内心。由此,教师设计了第二个任务。
  任务二:文中出现了大量关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试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内容并分析其作用,体悟环境和处于环境中的人物都有哪些象征性意味?
  明确:黑暗的森林——俄国大革命前夕黑暗的社会;广阔的草原——光明和自由;族人(其他人)——在革命到来之前思想易动摇且麻木的人民大众;主人公丹柯——坚定地追求自由光明的领导者和先驱者。
  综上可以看出,小说的主题不再是对文本内容的单纯解读,而是将其上升到了社会层面,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
  关于《丹柯》的创作背景:《丹柯》是高尔基1895年创作的一部浪漫主义作品。当时的俄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准备时期,在黎明前夕的黑暗中,需要一种精神的鼓舞和道路的指引,所以高尔基创作了“丹柯”这一光辉的勇士形象,希望能照亮黑暗中人们的心灵,鼓舞人们追求胜利,走向光明。
  到此,由任务二可以使学生看出文章的环境描写具有象征性意味,而这种象征也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的。处在其中的族人和丹柯同环境一样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这种象征也让小说的主题变得不再单一。
  在阅读小说时不难发现,小说的主题通常都是多元的,并且这种多元化的主题是由读者阅读文本后分析出来的,并不是作者直接给出的。在这种小说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从文本中的三要素中去提炼小说的主题,感受小说思想的深刻性。
  《丹柯》这篇小说讲述了丹柯用火热的红心照亮前行的路并将族人带出黑暗、带向光明,最终牺牲自我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当丹柯倒下去的时候并没有引起族人的注意,甚至还有族人踩在那颗掉落在地上的心上,这样的结局悲剧意味浓烈。据此,教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请学生思考。
  任务三:由对任务一、任务二的解读可知丹柯是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文本结尾以“悲剧”收场,试想一下,如果将本文的结局改为皆大欢喜式的好不好?通过比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处理小说的结尾。
  皆大欢喜式结尾举例:
  人们在自由的空气与明媚的阳光的沐浴下,团团包围住骄傲的勇士丹柯和他那颗熊熊燃烧着的心。那颗金灿灿的心依然发着比太阳还耀眼的光芒。这些光芒足以照亮那些幸存者的蒙昧和无知的心,拨开他们的混沌与无知。
  丹柯看到了他的族人的变化,将那颗勇敢的心收回,他胸口的裂痕也渐渐愈合了。
  从此,这群人便世世代代地信奉“勇敢”为王,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生生不息地繁衍着一代又一点的如同丹柯般勇敢的人们。
  悲剧会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从这个角度讲,丹柯是英雄,并且是一位崇高的悲剧英雄。小说有意写了一个悲剧的结尾,一方面调动了读者的阅读情绪,另一方面凸显了丹柯英雄形象的崇高,这就是悲剧的魅力。
  同时,“英雄”的悲剧也让我们在文章结尾去思考该以何种态度对待像丹柯这一类的英雄。这篇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丹柯可以说是当时那个特定时代的少数群体。丹柯来自族人而又在族人这一群体中升华成为带领族人走出黑暗的“少数人”。这也就注定了丹柯的命运会与族人不同。当我们看到丹柯带领族人以牺牲自我为代价走出黑暗、走向光明时,我们不禁要思考对待丹柯这类英雄应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才可以让悲剧人物不再一直悲哀下去。   三、类比阅读,探寻主题
  阅读鲁迅的小说《药》,比较其与《丹柯》一文在英雄人物塑造及主题方面的相似点。设定此问题的目的是因为鲁迅的小说《药》与高尔基的小说《丹柯》在创作背景以及主题表达方面有相似性。同时,两篇小说都有人物对话,人物对话在情节中展现,又在环境中得以升华,读者在以人物对话为基础的阅读中感受到了主题的多元性与思想的深刻性。不同的是《药》这篇小说的人物对话是围绕除夏瑜以外的人物展开的。华老栓并没有与夏瑜展开对话,文中也并没有太多的文字来表现夏瑜,但是读者却可以通过华老栓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看到“革命者”的结局以及像华老栓一家这类人对于夏瑜这样的“革命者”的态度。
  鲁迅笔下的“药”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全文以“药”作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药”即蘸着革命者鲜血的人血馒头;二是这篇文章是鲁迅写给麻木不仁的人民大众的一剂良药,意在拯救其灵魂,医治其精神;三是文章同样也是提醒革命者的药,指出革命不能脱离群众。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丹柯》中描写的族人与《药》中描写的民众具有相似性,丹柯与夏瑜具有相似性。两篇小说都含有反思英雄、批评民众、启发民智的思想内容。
  小说都是有主題的,而主题是蕴含在文本中的,这启示我们寻找小说的主题不能够脱离文本。主题就是小说的中心、核心,而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可以看作是小说创作的“基本点”。因此,牢牢把握小说创作中的“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理解小说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需要注意的是:三要素并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以小说《丹柯》为例,从“对话”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形象特征,而人物又是在一个又一个情节中出现的。与此同时,环境的变化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着一定的指向性作用。三者之间紧密联系而又互有补充。
  
  参考文献:
  [1]谢虎.以新闻会客厅的形式走入文本——《丹柯》教学案例[J].新课程(中旬),2014(5).
  [2]徐昌才.比较拓展悟主旨——《丹柯》创意教学案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4).
  [3]郑崇.注重深度解读提升思维品质[J].语文教学之友,2021(3).
  作者简介:刘中博(1989— ),男,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课程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教学实践,从文言文文体特征、文本特色和文化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文言文的三个基本点,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文言文;文体特征;文本特色;文化特点;《五人墓碑记》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存在偏差。以《五人墓碑
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文章,写完主要内容后,都应该如行云流水般地自然收束全文,而不是刻意地去设计,去雕琢,正如苏东坡所言:“止于所当止。”  一般来说,自然结尾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顺其自然,干净利索  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情叙述完了,文章随之自然结束了,这样可以使文章显得干净利索、朴实无华。如都德《最后一课》的结尾:“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摘 要:以李仁甫老师的课例为依托,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出发,强调培养学生儒雅大气、善辩之能,着力提升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高效生成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生成教学;语文素养;善辩;自主  近来,有幸观摩了一节以“生成教学理论”为指导的语文课。该课由生成语文理论创始人、高级教师李仁甫老师执教,课题为《金岳霖先生》。现就这节课,谈谈个人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认识。  一、涵养儒雅之气  学生人文素
摘 要:文本乃是教学的根本依托,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读高尔基的《海燕》时,反复诵读,仔细品读课文,随作者一起赏海燕雄姿。让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思考结构特点,充分体现阅读的个性化,品味修辞妙用。引导学生以“暴风雨来临时”为题拓展练笔。  关键词:文本;品读;鉴赏语言;拓展练笔  文本乃是我们教学的依托,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然而,有的教师在授课中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王肖龙  一些已植入支架的冠心病患者认为,狭窄堵塞的血管被打通,疾病自然就痊愈了,当然也无须再服用药物。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由于支架植入仅仅是局部、姑息的治疗,并非真正地治愈冠心病,因此,在糾正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还需要服用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或缓解症状的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等。   抗血小板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是支架植入术后非常
精彩文题  繁花似锦的春天来了,荷花飘香的夏季来了……骑着单车吹着口哨的日子来了,望着星空许下心愿的日子来了,那些伴着欢笑和泪水的日子也来了……  日子平淡如流水。该走的,留不住;该来的,不管你乐意不乐意,如期而来,最关键的是,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去迎接,去对待。  请以“_____来了”为题,横线上可自由选择你喜欢的词语,文体不限,立意自定,字数600字左右。    技法指导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女儿似乎从小就笨。教她什么,刚点着头,转眼就忘了。再教,又忘。反复几遍后,方才记住了。女儿,确实比别的孩子要笨许多。  虽然觉得女儿笨,但到了法定上学的年纪,还是把她送进了学校。  一个星期后,小学的老师找上了门,问母亲:“你这孩子,好像天生就笨,悟性差。”母亲笑笑,似乎不以为然,说:“是吗?她会变聪明的。”老师摇摇头,走了。  一个学期结束了,女儿带着红彤彤的试卷回来。试卷上,满是红红的叉叉。试
心脏病患者刘佳在哈尔滨某医院安装心脏起搏器后不到3年使出现问题,检查后才发现原定安装的西门子牌起搏器却变成了美国彼赛特牌。刘佳将医院告上法院。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医院存在欺诈行为,赔偿刘佳各项费用7万余元。  1997年12月,刘佳到哈尔滨某医院治疗心脏病。在院方建议下,刘佳决定安装心脏起搏器,并约定安装德国西门子牌起搏器。手术后不久刘佳即出院回家正常工作生活。然而到了20
摘要:在执教《守财奴》一文时,教师有时会将小说中的细节与人物形象进行对接,水到渠成地得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六亲不认、为富不仁的吝嗇鬼、守财奴的结论。但是经典作品中塑造出的形象并不是单一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关键词:尊严;真诚;亲情;生命  一、得梳妆匣——失尊严  从《守财奴》一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面对梳妆匣与女儿生命的抉择时,葛朗台毅然选择了前者,这与他嗜钱如命的本性是无
摘要:学生写作常受视角的局限,作文难以写出新意。《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以“一滴水”的拟物视角引发了师生的思考与探究,这篇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取胜于其拟物的的独特视角及身份转换的彻底性。从熟悉动植物的生命历程、想象自然物的奇妙故事、体认虚拟身份的价值取向三方面探讨作者角色转换的作文策略。  关键词:作者;角色转换;作文策略;写作视角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著名作家阿来应当地政府要求写的一篇游记,在写作